APP下载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2023-01-11山东省莒县文心高级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22年17期
关键词:隐性导学分层

山东省莒县文心高级中学

段良利

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不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为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当前,我国高中教学实施的是大班化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都存在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兼顾所有学生,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成绩呈现出差异,尤其是数学学科,差异性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分层教学是兼顾学生差异性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通过寻找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中的平衡点,为各种学情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发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分层备课

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数学知识点是比较难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尤其是基础较弱的学生,数学知识点令他们十分头疼.如果教师能在备课环节做好有效的知识点整合,这样能节约不少课堂时间,也能将隐性分层教学更好地落实下去.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应做好学生分层和教学内容分层,确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更好地兼顾更多学生.

例如,在教学“函数的概念”相关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思想,能够用集合语言将函数表达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运用隐性分层策略,制定分层教学方案.针对学困生,教师只需要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也就是了解函数的构成和函数各个要素的对应关系,明白什么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并能用字母将其表示出来;针对中等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即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求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针对优等生,教师应重点关注其拓展能力培养,在要求他们掌握基础概念、解法的基础上,还要培养他们模型化思想,即构建函数模型来解决更为复杂的数学问题.

2 基于学生差异,进行分层导学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差异对他们进行分层导学,要通过分层导学目标的确定、活动的开展、练习的设计,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1 确定分层导学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往往会将知识起点放在很高的位置,导致一部分同学无法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这部分同学由于长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兼顾更多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对基础知识进行详解,这样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也能掌握一部分知识点,获得提升和进步.对于优等生,教师也应考虑到他们对难度较大知识点的需求,在课堂上通过拓展问题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中下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即掌握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意义.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为学生直观地展示x在不同取值时函数图象的变化,并结合图象为学生介绍,该函数的自变量是x,定义域是R.这种图解法也是隐性分层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因为图象的变化是无穷的,既可以有简易的变化,也可以有复杂的变化,既能帮助中下层次的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解题,也能帮助上层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因而该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2 开展分层导学活动

虽然新课改不断的推进,但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灌输式”教学方式,希望将所有的知识点都灌输给学生,甚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一手安排.由于教师安排得太满,学生很难有空余的时间自主思考和探究,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抑制,甚至被束缚在了框架中,无法获得有效的发展,解题的方法也是千篇一律,毫无创新.隐性分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情解答一些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这对学生思维创新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数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强化学生思维品质的角度入手开展隐性分层教学活动.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六人,两名学困生,两名中等生,两名优等生.分组完成后,教师布置教学任务,由小组组长根据整组学习能力来选择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究.这样一来,小组之间存在竞争性,都想更好地完成任务,成为更优秀的小组,组内成员也能互帮互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和组内探究中解答问题,获得更深入的知识理解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2.3 设计分层导学练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习题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力工具.教师在设置习题时,也可以运用隐性分层策略,设计一些有难度梯度的题目,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从中获得解题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正弦定理”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开展整体性教学,然后围绕知识点和教材的练习题设计一组难度由浅入深,呈知识体系的题目.题目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两三道概念性题目,难度较低,只要认真听课,所有学生都能够解答出来;第二层是理解性题目,难度不是很大但也有一些,中等和优等成绩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完成题目中的一部分;第三层是难度更大的题目,即思维拓展性题目,这部分题目是针对优等生设计的,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做要求,中等生也可以尝试着解题.这一组题目体现了隐性分层策略中循序渐进的原则,照顾到了全班学生的学情,大家都能从中获得锻炼和提升.另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采取隐性分层的策略,以中等学生的学情为标准设计作业题目,同时增设一些基础题和拓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完成作业中80%~100%的题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隐性分层作业时,题量不要过多,以免学生出现故意不做的情况,这样也起不到分层训练的效果.

3 尊重学生差异,进行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隐性分层教学也应关注教学评价的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学习需求的满足、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进步等多个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评价,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评价.比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表扬他们学习的努力,肯定他们辛苦的解题成果;对中等成绩的学习,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评价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对优等生,表扬他们的拓展精神,号召大家向优等生学习.

例如,在教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展分层评价:首先,基础知识的评价,不同学情学生开展关于倾斜角、斜率、斜率公式等内容的提问和评价;其次,延伸内容的评价,主要是针对优等生的,提问优等生关于斜率公式推导及应用相关问题并评价;最后,整体评价,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给予表扬和肯定.教师通过这样的分层提问和评价,既体现了评价的多元性,也覆盖了不同学情的学生,只要学生想参与进来,都能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在教师的肯定评价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对夯实学生基础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成绩分层现象也比较严重.高中数学教师完全可以通过隐性分层策略来实现分层教学,这样能够兼顾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提升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和中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有效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改善两极分化的现象,促进学生整体数学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隐性导学分层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有趣的分层现象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雨林的分层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