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监察监督重心从事后转到事前和事中研究
2023-01-11蒋德福
蒋德福
(江苏沙河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江苏 溧阳 213333)
0 基本概述
企业监察(以下简称“监察”)指监察机关或受监察机关委托的单位、组织,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监督对象的管理行为、能力、运转状态、工作效率和企业经营质量、效率等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活动。
而国有企业监察是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内部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是对企业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及从事管理活动情况的检查,是对企业的效能、效率和效益情况的考查,是纠正和处理生产经营管理中违规违纪行为的活动。
监察是企业内部一项综合性的监督,是推进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监督环节,更是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切实有效的手段。
如何有效开展企业监察工作,达到预期的监督效果,是一个实践性课题。监察监督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方式,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益和效率的重要控制手段,是衡量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加强监督,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
企业监察监督一般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监察三种方法。
事前监察,是警戒性监察,主要是围绕监察对象决策行为和实施决策前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的监督,其目的是预先防范,关口前移,以减少和避免问题发生。事中监察,也叫同步性监察,是对监察对象在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的跟踪监督,其核心是过程监控,是事前监察的继续和深化,其目的是规范监察对象的管理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问题的扩大。事后监察,是对监察对象已经完结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监察,是当前监察的主要形式。
事前、事中与事后监察,监督的侧重点不同,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但相对于事后监察来说,事前、事中效能监察就显得更为主动、更具优势。
如果监察仅限于事后监察,若不尽早预防,就会导致监察行为的被动,小问题逐渐演变升级,“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往往会因错过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而增大监察难度,最终影响整改工作的质量和整体监察效果。即企业等到“出事”后才做处置,治理行为易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怪圈。
本文结合沙河抽水蓄能电站(简称“沙河电站”或称“公司”)实际,就如何加大事前、事中监察力度,提高监察监督的实践问题作一探讨。
1 事前、事中监察的优势
1.1“源头”预防作用
通过事后监察发现问题、处理违纪、挽回损失,固然很重要,但并非最重要的。通过事前、事中监察,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环节,采取预防性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在问题没有爆发或没有恶化前,堵塞漏洞,避免违纪违规问题发生,避免经济损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1.2 具有威慑作用
由于监察人员全过程参与,使管理者面对纪律和监督“不敢违”“不能违”,客观上起到遏制、监控和防范的作用。运用系统的思路、调动综合的力量、采取复合的手段,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加强教育。
1.3 提高监察效率
事中监察因其能够对管理行为实施即时性的监督,因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而保证监察效率。以掌管“人权、财权、事权”的干部为重点,坚持双向互动、重在预防、科学系统的原则,按照梳理工作岗位、查找岗位风险、制定防范措施、设计教育内容的主要步骤,进行岗位廉政教育活动。
1.4 有利整改问题
监察的目的,在于通过发现和整改问题,规范管理,防止再次发生同样的错误,保证监督检查机制有效运行。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努力使干部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企、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 加强事前、事中监察的思路与对策
注重制度的严密性、可操作性、前瞻性,从逻辑上和有利于落实的层面上做到严谨,能量化的要尽量量化,尽量减少自由裁量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以保证制度系统的泾渭分明。加强事前、事中监察,不仅要将其放在提高监督有效性的高度,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要从事前、事中监察的介入方式、关键环节的把握等方面认真加以研究,以采取相应的实施方法。
2.1 强化意识,改进实施方式
加强事前、事中监察,这一提法早就有之,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往往又表现为事后监察的居多。究其原因:①思维定式使然。因为自企业开展监察以来,选题立项的目标大都是已完结的项目,并且也见到了较好的效果,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事后监察的思维定式。②介入氛围有限。由于有些监察对象被监督的意识比较淡薄,对监察提前介入采取回避态度,有的干脆把监察拒之门外,以致“鞭长莫及”,只有等项目结束了再说。③监督者底气不足。相当一部分监察人员对何时提前介入,介入后如何监督,做到什么程度心中无底,特别是那些专业性很强的项目不好把握,于是事前选择了放弃。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愿监察、不敢监察、不会监察”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对事前、事中监察的认识不够,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前介入的工作方略。因此,开展事前、事中监察,首先要组织监察人员和有关部门的领导进行认真学习讨论,使人们对开展事前、事中监察的目的、意义及重要作用形成共识,改变那种重事后监察、轻事前、事中监察的认识和倾向,切实将监察的监督方式从事后监察为主,调整为以事前、事中监察为主。
2.2 理清思路,抓住监督重点
监察是依据企业领导的授权行使权利,这就决定了企业监察方向就是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企业的发展大局。因此,监察不仅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选题立项,而且更需要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开展同步进行,采取事前、事中监察的方式,对管理行为进行过程监督,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监督作用。目前,涉及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多,情况比较复杂,监察不能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必须有所侧重。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建设目标,突出企业的工作重点和重心,针对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直接影响企业改革和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监督工作。
近年来,公司各项合同每年就有近百项(公司规定1万元及以上的金额就要签订合同),其中,基建维修和设备检修项目金额较大(20万元左右),而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监察审核就不下20多项。没有未经批准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以及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的情况;物资采购是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和本公司物资采购相关制度规范,过程公开透明,没有未招标、肢解项目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等问题;对承包商的监管到位,没有违法转包和违规分包等问题;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及监督职责基本到位;设计变更经过领导审批,没有利用变更、虚列、高套等手段增加工程费用的行为;质检和验收是符合程序和标准,无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项目资金管理的内控制度健全、执行有效;根据《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对项目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进行检查。
通过监察从流程上有效控制了廉洁从业风险,推进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任务的落实,促使管理人员依法、合规、高效、廉洁地履行职责,促进工程建设项目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廉洁地运行。公司近几年来没有发生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无违规违纪案件发生。
2.3 提前介入,控制重点环节
事前、事中监察的显著特点是提前介入,全程监控。所谓“提前介入,全程监控”,是指在企业的重要决策出台之前和重大经营活动立项之初就及早介入,提前就位,从源头上把关,把效能监察活动贯穿于全过程,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监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提前介入,可以大大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严密性,强化企业对管理过程和管理人员的监督控制,有效预防经营风险和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在党总支的部署下,公司监察从事后监察向事前、事中全过程跟踪监察转变,在工程项目监察中试行了“系统监督法”,重点抓五个“环节”,把好四个“关口”。即抓好工程招标、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和项目预决算环节。把好工程项目施工队伍选择关,把好施工过程监督关,把好设备材料采购验收使用关,把好规章制度建设关。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综合监督作用,得到集团公司纪委的充分认可。
当然监察不是监察部门不分主次、轻重,对所有管理行为事事问责,而是要突出重点,着力抓好立项审批、施工、结算等重点环节的监察。
2.3.1 监督立项审批环节,把住决策关
决策是实现企业最优化目标的基础,决策失误造成的影响往往带有全局性,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远比贪污受贿大要案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大得多。因此,在项目筹备阶段,公司纪检委员列席经理办公会参加讨论,参与重大立项决策,监督领导班子实行集体研究、民众决策,防止个别违背决策程序、擅自决策立项行为的发生。重点监察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情况;是否进行了立项论证;程序是否符合上级要求;项目建设资金是否及时到位;项目是否列入投资计划,是否经过审批,审批手续是否合法、合规等。紧扣立项审批环节开展监察,对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避免投资失误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3.2 监督设计环节,把住投资关
设计阶段是优化方案、提高投资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此,对投资控制的监察,重点就要放在设计阶段。重点监察设计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各项技术标准,设计的主要基础资料、数据是否齐全、准确;设计是否合理,有无设计浪费现象;是否利用变更、虚列等手段,蓄意增加工程费用的行为;设计时有无设计指定品牌型号或变相指定生产厂商现象等。紧扣设计环节开展监察,可以尽量减少、避免由于设计文件质量低劣、设计深度不够、漏项或选用标准不当、超范围超标准等导致投资增加问题。
2.3.3 监督招标环节,把住队伍关
施工队伍的录用和物资设备的采购,是权利和利益交织的聚焦点,是易发生营私舞弊、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关键环节。只有公开、公正、公平地录用队伍,采购物资设备,才能有效防止“关系”队伍、“人情”物资进入公司。要改变招标监督被建设单位牵着鼻子走的现状,主动出击。公司年度改造投资计划下达后,纪检委员和纪检监察与审计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部分工程建设项目,根据不同建设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制订针对性的监督方案,严格招标方式确立、参加投标队伍(厂家)选定、评委选定、现场评标、中标候选人的确定等关键环节,保证招标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解决应招标未招标、肢解项目规避招标、以招标方式暗箱操作拟定中标商、招标人之间串通投标、采取欺骗方式骗取中标或者以向招标人员、评委行贿等方式谋取中标的行为,使整个招标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杜绝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招标项目行为。
2.3.4 监督施工环节,把住安全质量关
对于定期跟踪的项目,监察部门与生产、安全等部门联合,与施工单位结合,坚持在工程开工、分部分项工程验收、主要材料进场验收、隐蔽工程施工、发生设计变更和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必到现场,强化监督力量,共同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施工组织等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监察建议和要求,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达标。
2.3.5 监督工程结算环节,把住效益关
工程结算是项目管理中控制投资的重要环节,加强工程结算环节的监督,对于降低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工程结算的监察中,要把技术联系单、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的真实性作为监察的重点,通过聘请有资质的审计公司核实工程量和审核项目结算的合规性等,确保结算的准确性、合理性,力争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2.4 紧密协作,发挥整体优势
事前、事中监察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组织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开展事前、事中监察工作时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结合企业特点和监察项目不同情况,积极发挥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加强监察与党内监督、审计监督、专业部门监督、内控监督等各种监督工作的协作配合,做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最大限度发挥整体监督合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监督效果。
3 开展事前、事中监察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事前、事中监察,并不是不重视事后监察
事后监察为辅,也并非无足轻重。从加强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灵活掌握,使事前、事中监察与事后监察各扬其长,优势互补,才能真正提高效能监察的实效性。
3.2 开展事前、事中监察,没有现成方法可以借鉴
我们应在认真总结事前、事中监察优、劣、得、失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和探索,及时准确的评价制度设计的优劣,分析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修订、补充的具体措施,使各项制度“实用、管用、好用”,既能提供监督管理的依据,又是特定对象必须遵守的规矩;既能管得住人、管得住事、管得住权,又简便易行、不繁琐、好监督;既有实体性要求,又有程序性规定,可操作、可执行。制订事前、事中监察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事前、事中监察更规范、更符合企业实际、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
3.3 监察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监察的质量和效果
开展事前、事中监察,对监察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监察干部要认真学习财务、审计、工程、企管、法律等有关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成为懂管理、会协调,懂业务,会监督,懂内控、会防范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和胜任效能监察工作的需要。
4 总结
监察作为企业管理过程监控环节上具有综合监督性一项工作,建立起“事前、事中监察为主,事后监察为辅”的监察体系尤为重要,如果查处力度不够,监察工作就没有说服力,廉洁自律工作就没有号召力,纠正不正之风就没有约束力,监察监督就没有威慑力。在监察工作中需要注重事前、事中监督,要真正从根源上遏制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的腐败问题,不但要靠学习教育、靠完善制度、靠强化监督,更要靠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决心。突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适应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