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I数据的中国滑雪场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对策

2023-01-10曾春水湛东升

关键词:省域滑雪场城市群

曾春水,刘 辉,湛东升

(1.福建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北京璟田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40;3.浙江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冰雪场(馆)是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和冰雪教育培训等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基础,也是冰雪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支撑.冰雪旅游能够丰富冬季旅游产品,很大程度缓解旅游季节性问题,逐渐的成为部分区域新的旅游增长点[1].北京和张家口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提出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出台《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国家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对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2-3].2019年,中国冬季滑雪人数1 305万,总滑雪人次2 090万,较2018年增长6%,我国冰雪运动稳步发展[4].滑雪运动是冰雪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摸清全国滑雪场馆空间布局和建设发展水平.

随着滑雪运动的兴起,学术界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有研究成果集中如下:① 滑雪场馆开发和经营管理研究.Etzel等[5]研究了滑雪旅游产业的广告宣传策略.Flagestad等[6]基于可持续运营视角分析了冬季运动目地的成功策略.Needham等[7]围绕加拿大惠斯勒山滑雪旅游区夏季淡季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开发旅游产品类型.与滑雪发展成熟的国家比较,中国滑雪运动起步较晚,普及率低,市场规模依然较小,滑雪产业的开发与运营仍处于初级阶段[8].陈伟等[9]、李继东等[10]、秦立忠等[11]分别对北京、河北、黑龙江和吉林冰雪场馆的经营和建设、安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很多滑雪场缺少统一规划;滑雪场的数量和规模增加明显,而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上较低,餐饮、住宿条件、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薄弱;经营旺季时间短,近年在淡季期,增加温泉、户外拓展运动、森林康养等休闲旅游项目.杨艳红[12]分析冰雪运动的知识图谱,发现运动产品研究以竞赛训练为主,且主要集中于优势项目和冬奥会、大冬会.② 滑雪产业空间布局研究.以省域空间尺度和冰雪产业集群研究为主,如黎映宸[13]、韩大勇[14]、韩杰等[15]、陈嘉琪等[16]分别对黑龙江省、吉林省、乌鲁木齐市、全国冰雪产业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冰雪产业集聚特征显著.张贵海[17]分析表明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空间以北方为核心,形成黑龙江亚布力、吉林长白山、河北崇礼、新疆阿勒泰等4个产业集聚区.王世金等[8]的研究认为过热的市场需求引发的中国滑雪场空间布局不合理,存在缺乏滑雪旅游整体规划,选址不当,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③ 滑雪场馆布局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冰雪运动的开展需要丰富的冰雪资源和适宜的地形条件[18],如中国东北良好的气候、地形条件为冰雪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绝佳的自然场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和挑战,如Gonseth[19]探讨了瑞士降雪量变少情景下冬季滑雪旅游客流量的影响;Balbi等[20]测算了阿尔卑斯山地区旅游业冬季应对气候变暖的能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中国滑雪场空间分布与建设的重要因素,孙双明等[21]提出滑雪运动在我国仍然是一种高消费的项目,特别是专业型滑雪体验,需要强有力的高消费市场支撑,并且我国很多滑雪场都依赖人工造雪,造雪机技术进步为滑雪市场提供有利支持.王世金等[22]认为驱动滑雪场布局存在不同要素驱动模式,包括气候资源、冰雪文化驱动,政府主导的冬季赛事驱动,巨大客源市场需求驱动.

以往滑雪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还存在一些不足.① 国外滑雪场研究起步早,研究相对成熟,而中国滑雪场处于起步阶段,滑雪场馆布局的研究还很不成熟,滑雪的自然条件和游客行为偏好呈现出什么样的自身的特点;② 滑雪场空间布局,研究尺度以省域尺度为主,对全国滑雪场空间的探讨还很薄弱,我国气候和地形复杂多样,对滑雪场布局产生怎样影响;③ 在全国大力推动冰雪产业发展,以及滑雪运动越来越由中高端旅游消费,转化为大众化旅游消费背景下,滑雪场馆建设的分布与滑雪消费者分布是否匹配,即滑雪场馆与主要人口密集区的城市群间的关系如何.因此,本研究对于提高全国冰雪场馆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防止政策驱动下一窝蜂的无序建设,优化现有中国滑雪场馆布局,推进我国冰雪大国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中国冰雪场馆空间数据包括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一方面来源于《中国滑雪场大全(2018年)》《2018中国冰雪产业白皮书》等权威研究提供的滑雪场馆官方的数据,包括滑雪场位置、服务内容、经营概况等.另一方面,利用Java网络编程语言,基于Intellij IDEA平台编程,进行全国空间尺度范围内大数据检索和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检索矫正[23],获得中国915个滑雪场的经纬度坐标值.然后添加到ArcGIS 10.6平台,得到中国冰雪场空间数据.

基于全国不同城市(区)两个或多个冰雪场馆之间的空间关联指数来测量空间上的关联及空间集聚现象,通过G*i(d)测度冰雪场馆的局域空间聚簇特征,G*i(d)计算公式为[24]15

(1)

对G*i(d)进行标准化处理[24]15:

(2)

其中,E(G*i)和Var(G*i)分别是G*i的数学期望和方差;Wij为空间权重.如果Z(G*i)为正数,表明位置i周围的值高于均值,属于热点区;反之,如果Z(G*i)为负数,则表明位置i周围的值低于均值,属于冷点区.

2 中国滑雪场馆空间分布特征

1)中国滑雪场馆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京津冀、东北三省和新疆的北方区域,“冷点”区域分布在南方.从滑雪场馆的集聚特色和空间关联指数Z(G*i)来看,Z(G*i)≥1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新疆和山东.Z(G*i)≤-1.6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的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域(图1).2017年末,中国滑雪场馆703个,北方滑雪场馆数量为579个,占全国比重的82.36%,其中,黑龙江有124个,是全国现有滑雪场最多的省域,山东、新疆、河北、山西、河南、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北京、甘肃等滑雪场馆数量均在20家以上.南方省域滑雪场馆数只有124,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滑雪场馆数量较少.从地理位置来看,长白山、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位于北纬40°~45°,与阿尔卑斯山和落基山同处于“冰雪黄金纬度带”,冬季平均降水量38.3 mm,平均雪深14 cm,山地雪深可达100~140 cm,年积雪天数在150 d以上,积雪密度、积雪深度、积雪日数、雪粒质量和平均温度等冰雪气候资源属世界一流品质[25].从降雪分布来看,中国降雪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新疆天山以北地区,中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雪量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形成了中国滑雪运动和滑雪旅游的核心区集中在新疆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南麓,黑龙江和吉林的中心城市、长白山的山地和丘陵地区[26].

图1 中国滑雪场馆的“冷热点”区域

中国北方多年冬季平均气温、降雪量、积雪厚度等自然环境,为北方滑雪场馆建设奠定自然基础.根据中国气象数据网,全国31省域(除台湾、香港、澳门外),在1981—2001年冬季(12月、1月、2月)每个省域20个站点的平均气温≤0.0 ℃的省域集中在中国的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北京、天津、河北)、西北(内蒙古、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以及山西、西藏、四川等15个省域.气温≤0.0 ℃天数在29 d以上的省域仅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12个[27].将气温≤0.0 ℃天数在29 d以上的省域与滑雪场分布进行对比,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中国过去50年的4大降雪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东部和长白山地区,天山山脉北部,祁连山及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3大积雪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的青藏高原地区、西北的新疆天山地区和东北3省及内蒙古区域[28],年均雪季长度超过150 d和年均降雪量超过30 mm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天山以北、东北大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地区[29].良好的降雪资源和低温气候为中国室外滑雪场的建设发展节省机器造雪的成本,为滑雪场建设提供了自然资源基础.全国著名滑雪场,包括黑龙江亚布力,吉林北大湖和万科松花湖滑雪场,河北崇礼万龙、密苑云顶山滑雪场,新疆阿勒泰西域滑雪场、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等大都分布在北方.

表1 中国冬季气温、雪资源、滑雪场概况

2)北方滑雪场馆建设水平和标准高于南方,而南方滑雪场馆使用效率高.南方滑雪场架空索道等专业性滑雪设施建设较少,雪道多以低难度和体验性为主.北方滑雪场的雪道面积相对较大,垂直落差相对较高,其中,新疆阿尔泰山野雪公园滑雪场垂直落差约1 000 m,是中国垂直落差最大的滑雪场.黑龙江亚布力体委滑雪场垂直落差885 m,建设面积55 hm2,雪道面积50 hm3;吉林北大壶滑雪场垂直落差870 m,建设面积50 hm2多,雪道面积100 hm2多;万科松花湖滑雪场建设面积152 hm2,雪道面积在100 hm2以上.中国北方6省域滑雪者人次占全国50%以上,滑雪场设施与功能相对齐全,但使用效率低于南方省域.2017年末,中国接待滑雪人次超过100万的省市有6个,其中,黑龙江196万人次,河北176万人次,北京167万人次,吉林147万人次,山西110万人次,山东104万人次.这6省域滑雪者人次累计达900万人次,占全国滑雪者人次1 752万人次的51.36%.但是,从滑雪场的使用效率,即平均单个滑雪场接待滑雪者人次(滑雪者人次/滑雪场数量)超过4万的省域来看,北方只有北京(6.95万人次),而吉林(3.59万人次)、天津(3.07万人次)、河北(3.03万人次),小于4万人次,南方的四川(5.27万人次)、浙江(5.05万人次)、湖南(4.12万人次)等反而远远超过4万人次.这与南方省域滑雪场数量较少,南方人平日下雪很少,对雪充满更强的好奇心,体验滑雪需求者旺盛有关,表明南方滑雪场的建设还有较大空间[30].

3)中国滑雪场馆集聚于我国大山脉,沿长白山—太行山—雪山—横断山脉东北西南方向发展.大部分滑雪场馆依山而建,中国山脉和丘陵的分布深刻影响着滑雪场的空间格局,2017年末中国滑雪场主要呈现东北西南方向布局,即沿长白山—太行山—雪山—横断山脉方向布局.将中国滑雪场空间分布与中国主要山脉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和空间统计分析(图2)发现:① 滑雪场馆主要分布在长白山西麓(211个)、燕山—太行山(114个)、天山北麓(64个)、阿尔泰山南麓(4个)、阴山南麓(14个)、秦岭—大别山(37个)、贺兰山西麓(11个)、泰山(34个)等中国北方山脉南方山脉,岷山—雪山(7个)、方斗山—大娄山(13个)、横断山(3个)等滑雪场馆相对较少.② 中国形成4大滑雪场馆集聚发展带,分别是东北西南走向的长白山滑雪场馆集聚发展带(黑吉辽),天山北麓滑雪场馆集聚发展带(新疆),秦岭—大别山北麓滑雪场馆集聚发展带(陕豫鄂皖),燕山—太行山滑雪场馆集聚发展带(京津冀晋).其中,长白山山区、燕山、天山和太行山山区滑雪场馆的数量分别在全国山区滑雪场馆数量排名中居第1位、第2位、第3位和第4位.长白山山区滑雪场馆的数量有211个,是中国山区滑雪场馆最多的山区,建设有中国主要知名滑雪场,包括黑龙江的亚布力滑雪场,吉林北大壶滑雪场和万科松花湖滑雪场,吉林长白山国际滑雪场等.大马群山—燕山—七老图山—奴鲁尔虎山滑雪场的数量有71个,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的主要地点,建有万龙滑雪场、密苑云顶滑雪场、大雾滑雪场、富龙滑雪场等.太行山山区滑雪场有43个,包括山西省的马金山李宁国际滑雪场、九龙国际滑雪场、五老峰国际滑雪场等.天山山区滑雪场64个,包括天山国际滑雪场、大美西域滑雪场、丝路滑雪场等.③ 中国最佳滑雪场馆主要分布在长白山、阿尔泰山、燕山.其中,长白山山区的万科松湖度假区和北大壶滑雪场雪道面积,分别位居全国第1和第3位.北大壶滑雪场是国家滑雪训练基地,举办过第6届亚冬会和第8届、第9届、第12届全国冬运会的全部雪上赛事.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拥有国内最长高山初级雪道,曾承办世界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全国大众高山滑雪冠军赛等大型赛事百余项,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最佳滑雪场.

图2 中国滑雪场与山脉关系

4)中国滑雪场馆建设与城市群发展水平存在紧密关系(图3).滑雪场地建设发展一方面受冰雪资源的分布和规模、冰雪资源的质量和组合影响,另一方面,冰雪场馆建设、冰雪产业收入与滑雪者数量、滑雪者收入水平存在紧密相关性.燕山—太行山滑雪场集聚发展带紧邻京津冀城市群、晋中城市群,长白山滑雪场集聚发展带紧邻哈长城市群、辽东半岛城市群,天山北麓滑雪场集聚发展带紧邻天山北坡城市群,秦岭—大别山北麓滑雪场集聚发展带紧邻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城市群巨大旅游消费者和滑雪(滑冰)发烧友,为4大滑雪场集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4大滑雪场集聚发展带紧邻的城市群和核心城市(北京、天津、太原、西安、乌鲁木齐等)的人口密度、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燕山—太行山滑雪场集聚发展带紧邻的北京、天津,2016年末人口规模(1 354万人)、人均GDP(11.82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27万元)、航空客运能力(7 872万人)等方面在4大滑雪场集聚带紧邻的核心城市中均居首位,为滑雪场地提供较大滑雪者的客源市场(表2).而部分核心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吉林市还没有为滑雪者提供直飞的民用航空运输;紧邻城市群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如天山北麓滑雪场集聚发展带,经济发展实力偏低和交通运输保障力相对滞后,影响了滑雪产业的发展.

表2 中国4大滑雪场集聚发展带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比较

图3 中国滑雪场与城市群关系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文中基于中国滑雪场馆POI数据,利用GIS平台,进行空间关联、叠加和空间统计等分析,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冰雪场馆建设发展的南北差异和滑雪场地与中国山脉及城市群之间关系,得到如下结论.

1)中国滑雪场馆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城市群、东北三省和新疆部分北方区域,“冷点”区域分布在南方,北方相对寒冷天气、降雪和积雪天气为滑雪场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自然条件.北方滑雪场馆建设水平和标准高于南方,南方滑雪场架空索道等专业性滑雪设施建设较少,雪道多以低难度和体验性为主,北方滑雪场的雪道面积较大,垂直落差较高.南方滑雪场馆使用效率高,南方人平日下雪很少,对雪充满更强的好奇心,体验滑雪需求者旺盛有关.

2)中国滑雪场空间布局呈现沿长白山—太行山—雪山—横断山脉东北西南方向发展,形成长白山滑雪场集聚发展带,天山北麓滑雪场集聚发展带,秦岭—大别山北麓滑雪场集聚发展带,燕山—太行山滑雪场集聚发展带.其中长白山集聚发展带和燕山—太行山集聚发展带的滑雪场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相对较高,是全国专业冰雪运动训练和高级别滑雪赛事的主要基地.

3)中国滑雪场馆建设与城市群发展水平存在紧密关系.冰雪场馆建设、冰雪产业收入与滑雪市场(滑雪爱好者规模)、滑雪者收入水平、相关产业支撑存在紧密相关性.如同处于滑雪自然条件优越的京津冀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发育相对较高的京津冀城市群滑雪场馆建设的规模较大和发展水平较高.

3.2 发展对策

1)加强滑雪资源的综合评估,引导滑雪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中国滑雪资源评价研究.滑雪休闲运动很大程度上属于资源型产业,依赖冰雪场地规模、冰雪资源的数量和周期的长短.冰雪资源与森林生态、山地运动、民族文化等相关旅游资源的要素组合程度,需要科学构建冰雪资源规模与质量、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难易程度等的中国冰雪资源评价体系,便于对冰雪资源开发强度和引进冰雪产业项目风险进行评估.促进冰雪运动与旅游在技术、产品、企业、市场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互利共赢[31].引导中国冰雪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滑雪场的集群建设必然促进中国冰雪产业的集群发展,根据中国冰雪资源的不同组合方式和布局特点,结合周围城镇群的建设发展,有序布局冰雪文化旅游集聚区发展、冰雪康体运动集聚区、冰雪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冰雪小镇、美丽雪乡等产业集群发展.

2)优先发展城市群区域的滑雪场.平衡滑雪场馆的供给-需求关系,优先发展冰雪运动爱好者集中,冰雪消费需求旺盛、城市人口密集和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冰雪场馆发展.① 优化提升京津冀和东北三省为主体的滑雪场馆设施建设,发挥新疆、内蒙古等西北、华北地区的后发优势,带动南方滑雪地区协调发展,形成以高级雪场和中高端滑雪旅游度假区为引领带动、南北协同、多点扩充的滑雪场整体空间布局.② 从滑雪场集聚区来看,结合举办世界冬奥会契机,优先建设和发展京津冀城市群和首都都市圈紧邻的燕山—太行山滑雪场集聚发展带发展;哈大长城市群紧邻的长白山滑雪场集聚发展带是冰雪滑雪资源最丰富密集的地区,应重点发展;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天山北坡城市群紧邻的天山北坡也是滑雪场集聚带,可培育发展.③ 依托强大的经济支撑和市场需求,重点培育发展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等南方地区的核心城市室内滑雪场.④ 加强对滑雪场馆的安全防护设施监督检查和安全防护管理,加强滑雪运动安全防护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等加强对滑雪运动爱好者的教育,在媒体以公益广告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冰雪运动爱好者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增加滑雪场馆医务人员队伍建设,配齐医疗设施,建立滑雪场馆与有关医疗机构直通救治渠道,确保对于意外安全事件中的受伤人员能及时救治.

3)引导全国不同区域滑雪产业差异化发展.针对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北坡等4大滑雪场馆集聚区和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二大滑雪馆集聚区,按照冰雪场馆的需求和全国冰雪产业发展引导进行冰雪场馆建设发展.鼓励政府和企业在城区及城市“1 h交通圈”内建设群众娱乐型和康体运动型冰雪场馆,提高冰雪体验消费供给,增强冰雪场馆与城市景区、公园、博物馆之间的联系,提升旅游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燕山—太行山和长白上冰雪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和提升室内冰雪场馆和四季训练型冰雪场馆建设.加快推进京津冀冰雪产业一体化发展,东北三省冰雪产业一体化发展和新疆冰雪产业一体化发展,做好竞技型和比赛型冰雪场馆与城市公交、地铁、火车站、机场等重要交通节点的衔接与配合,推动城市交通网络一体化发展,畅通冰雪场馆与重要景区间联系.积极推动中国冰雪产业发展融入中俄“冰上丝路”建设和 “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加强与国际知名冰雪场馆、冰雪城市、专业组织的联系,深化在冰雪人才、技术、产业、管理模式等方面合作,推动中国冰雪产业主动融入国际冰雪产业核心圈.

猜你喜欢

省域滑雪场城市群
18位农民建起南方高山滑雪场
云上太行滑雪场投资20亿元即将开业
滑雪场的雪橇犬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网骨干网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