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六安经验”

2023-01-10

决策 2022年12期
关键词:名嘴六安市六安

本刊记者 胡 磊

一场治理思维的变革,让“问题村”变为“样板村”。

一座穿越时间的茶棚,系起居民共同的精神纽带。

一群出身草根的“乡村名嘴”,传播着党的“好声音”。

这些,都是六安市近年来基层治理的创新片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的堡垒、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出更高要求。六安创新思维,让党委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让群众“有感”,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中让管理“无感”,在改进干部作风中提升群众“好感”,探索出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六安经验”。

攻克“疑难杂症”

“办好老百姓的事,干部要当临床医生,领导要当主治医师。”六安市委书记叶露中生动的比喻,道出了六安基层治理的清晰导向。

六安市有439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接近600万。人口多,经济基础薄弱,给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办好老百姓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是完善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然而,基层治理有其复杂性,法理、情理交织,更牵连着历史因素,导致干部在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过程中,心里没底、措施无力。

改变发生在2021年,六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重畅决”专项行动,以直面“疑难杂症”的决心,务求“祛病除根”的宗旨,诊断和化解一个个民生难题。

“重畅决”,即“重守为人民服务诺言、畅通信访信箱渠道、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六安市、县(区)分别成立“重畅决”办公室,畅通信访、信箱、热线、网络等群众反映诉求主要渠道,聚焦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本质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群众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六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潘东旭说道。

在“重畅决”专项行动中,兄弟俩三十多年的山场争议纠纷,解决了;居民十年未办理下来的房产证,办好了;多年淤积堵塞的灌溉渠,畅通了……一些历时已久的民生难题得到了妥善化解。

对于“病情”复杂的问题,六安组织多个部门单位“会诊”,明确具体的牵头单位,分析研判、科学评估,避免群众“目不暇接”,办理速度“快慢不一”、质量“良莠不齐”。对跨部门、跨地区,协调解决难度大的诉求,实行提级办理,由市级负责同志或主责部门牵头,召开联席会、调度会,拆解矛盾、逐项解决。

“重畅决”专项行动中,对群众因为诉求不合理而产生的“心病”,六安市要求广大干部“苦口婆心、倾注情感”地做思想工作,疏导情绪,以真心真情赢得群众的理解。

对于多发的“疾病”,群众反映集中的行业领域、区域及行业系统内的共性问题,六安市组织部门实行分类处置,通过分析研判、归纳汇总,将其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工作内容,做到“群众所盼、政之所向”,在治标的同时进一步治本,把产生问题的逻辑截断。

截至2022年11月,六安市“重畅决”行动共收办群众诉求17.4万件,反馈办结16.1万件,群众满意率由2021年底的83.3%上升至94.2%,有效筑牢了社会善治的群众根基。

“无事找书记”的源头治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重畅决”是一场“清淤行动”,那么“无事找书记”改革则是着眼于预防风险的源头治理。

“有事找政府”的观念,长期以来深植于群众中间。面对群众的矛盾诉求,基层干部疲于应对,不仅无法有效解决,反而让群众产生了基层解决不了,只有找上级的惯性思维。

高明的医生,往往都善于“治未病”,通过开展“无事找书记”改革,六安突出做好基层矛盾的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风险隐患和苗头性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六安市叶集区洪集镇会馆村地处低洼地带,常年多水患,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剩下老人和妇女在家务农、照顾子女。这样的家庭分工模式,造成了部分留守人群陷入“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无健康文娱活动”的处境,赌博、迷信等“杂草”因此滋生蔓延,更带来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2021年,会馆村成为六安首批“无事找书记”改革试点村。

会馆村如何推动“无事找书记”改革,又是如何通过干部的思想转变来推动群众思想转变呢?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即建好“一个网格”,搭建“两个平台”,健全“三项机制”,建强“四支队伍”。具体来说,首先是建好基层治理网格,对具体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再是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在“一二三四”治理体系中,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在家赋闲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村民积极寻找工作;搭建智能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前端采集和管理村民的矛盾诉求。健全群众诉求收集、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奖励激励三项机制。建强村社干部、基层党员、志愿服务和乡土人才四支队伍。

实现“无事找书记”,关键在于人。在会馆村,有一技之长的乡贤能人,发挥了基层治理“关键少数”作用,他们熟悉本地风俗习惯,有着良好的声望和人缘优势,有效填补了微观治理的“真空地带”。而会馆村的村干部也并不是真的“无事”,而是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收到矛盾问题反馈后及时化解,也可以腾出更多精力聚焦村里的产业发展。

总的来说,“无事找书记”的核心就是推动更多力量向治理的前端汇集,最大的好处就是将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了基层,这一系列组合拳,让六安基层治理面貌为之一新。

穿越时间的“茶棚店”

六安市郊的茶棚社区坐落在六安、寿县两地往来必经之路旁,历史上,这里曾经叫做清水河村,村里有一家茶棚店,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提供歇脚的方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清水河村被纳入城市版图,成为新的茶棚社区。村民回迁安置后,居住习惯的改变带来诸多不适应,社区也曾经历了一段治理的阵痛期。然而,如今的茶棚社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治理标杆。

茶棚社区常住居民有5000多人,社区工作人员只有7人,依靠自身力量服务居民捉襟见肘。蝶变源自于六安市持续发力文明创建,推动政府“领治”与居民“自治”有机结合。

近年来,六安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此为契机带动基层社区软硬件水平的提升,更难能可贵的是还做成了一场实打实的群众自治意识提升行动。

在基层治理中,政府发挥着“撑篙之力”,把握方向;群众好比“流水之力”,推动社会的大船向前。撑篙之力,要与流水之力方向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六安一方面通过树立标杆,把握基层文明创建工作方向,另一方面充分提升居民参与度,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

茶棚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正琴介绍,在全市文明创建点位提升行动中,茶棚社区积极争创全市先进,召开了社区党员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社区居民大多都是原清水河村村民,“茶棚店”是大家心中的美好回忆和精神纽带。社区根据群众诉求,复建了当年的“茶棚店”景观小品,作为社区一处公共活动空间。针对居民平时生活中衣服修补、电器维修、老人理发等“刚需”,建设修理部、缝纫部、理发部等场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发挥党建引领优势,鼓励居民志愿者参与服务,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也培养了居民参与治理的意识,实现了基层治理从“自上而下”向“上下联动”转变。

在今年六安市数次聚集性疫情出现期间,茶棚社区没有向区和街道“伸”过一次手、要过一个人,为上级机关节约了防控力量。同时,还积极协助街道,参与对其他社区的支援。如今,“有困难找志愿者,有空闲当志愿者”已经成为茶棚社区居民的一种风尚,也成为六安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

嵌入乡村治理的“乡村名嘴”

在社会治理中,党委政府是内核圈层,群众是外部圈层,居中的则是社会力量。公共群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中,是治理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六安正着力将社会共治的同心圆画的更大。

前不久,六安市“乡村名嘴说”比赛落下帷幕,经过层层比拼,韩摆渡镇苏北村73岁的孙玉忠老汉成功当选为“乡村名嘴”。从小热爱大鼓书艺术的他,年轻时就是村里的义务宣传队员。从大包干到脱贫攻坚,再到如今的乡村振兴,孙玉忠和他的老搭档们始终紧跟党的大政方针,宣传党的政策。

没有文绉绉的词句,只有接地气的群众话语,“乡村名嘴”们的演出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六安市为他们拍摄制作个人专属和集体海报,戴上大红绶带,仪式感、荣誉感满满。一粒粒文化的种子,就这样在群众中生根发芽。

可不要小看“乡村名嘴”们的作用,长期以来,基层的话语权往往都是掌握在当地的乡贤、名人手中,他们是国家治理延伸到基层的触角,他们平时说什么、唱什么,直接关系到基层意识形态阵地的得失。

除了“乡村名嘴说”,更为丰富多样的活动正在火热上演。六安市文明办副主任、市城管局副局长冯雪松介绍,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推动,六安各种群众志愿服务载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高大上”的艺术学校开进了社区里,文化团体免费为居民开设艺术培训课程。还有酷炫的“魔法实验室”科普秀,将“实验室”搬到了社区居民身边,带来了不一样的科普知识学习体验。

政府部门力有不逮的地方,就是社会力量大有可为的舞台。六安市充分发动各群团组织,满足不同年龄、群体、受众的文化艺术需求。在六安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车照启看来,这是“让群团组织摆脱了‘机关思维’,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车照启介绍,推动社会共治,六安尤为注重将价值导向与群众视角相结合,将传播新时代文明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相结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培育为抓手,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形成了多个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将道德模范、公益志愿者、能人巧匠等转化为社会共治的参与者,打造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传播、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力“磁场”,形成了全社会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通过党建引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六安,这座中国司法文化和治理文化的滥觞之地,正朝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稳步迈进。

猜你喜欢

名嘴六安市六安
解析几何试题精选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
六安市水资源评价研究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
六安市四院承担儿童“窝沟封闭”项目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六安市首例3D腹腔镜手术
客观评论台湾「名嘴」
“鱼翅宴”引爆台湾名嘴内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