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成人Still 病体会
2023-01-10张池金
王 晶 张池金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天津 300193)
成人Still 病(AOSD)[1]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炎性反应性疾病,发病率低,多数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关节症状,部分出现内脏损害,预后差异大。因其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和病理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故不易诊断。西医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病情,但是不良反应多,易复发,中医药治疗AOSD 病例已有报道,导师张池金教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AOSD,亦取得较好疗效。
1 概述
目前诊断AOSD 主要依据日本Yamaguchi 标准[2],主要条件:发热≥39 ℃并持续1 周以上;关节痛持续2周以上;典型皮疹;WBC≥10× 109/L,包括中性粒细胞≥80%。次要条件:咽痛;淋巴结和/或脾肿大;肝功能异常;RF 和ANA 阴性。此标准需排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其他风湿病。符合5 项或更多条件(至少含2项主要条件)可做出诊断。
约90%的AOSD 患者会发生皮损,87%有典型的一过性皮损,表现为易消退的荨麻疹样斑丘疹,常在高热期间出现于近端四肢和躯干,随热退而消。非典型皮损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瘙痒性皮损,不随热退而消,可发生于病程中的任何时间,具有多形性和多变性,如鞭笞状持续性瘙痒性丘疹、斑块,色素性痒疹样,泛发性非瘙痒性持续性红斑,苔藓样,皮肌炎样等,可同时出现多种皮损,持续时间与病情程度有关[3]。虽然AOSD 临床较少见,但对我们皮肤科医生而言,需警惕AOSD 的误诊、漏诊。
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是AOSD 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严重的、顽固的和类固醇依赖的AOSD 患者,提倡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和生物制剂。IL-1 和IL-6 抑制剂对治疗AOSD 患者的全身和关节炎症有效。IL-1 抑制剂安全性较高,是本病生物治疗的首选[4]。但是这些药物会导致胃肠道、肝脏、肾脏的损害,血细胞减少,骨质疏松及过敏等,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血象、肝肾功能等,监测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5]。
AOSD 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温病”范畴,总以湿热为其发病关键,临床可出现以热邪或湿邪为主的病变特点[6]。中医治疗多从清热、补虚、解表、祛风、利湿等方面入手,其中尤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甘草、知母、牡丹皮、黄芩、生地黄、石膏等为高频使用药材[7]。张立亭教授认为AOSD 本质是阴阳不和,正虚邪恋,基本病机是热毒炽盛,气营两燔,应以扶正、清热、透邪为治法,采用经络段疗法(膀胱经注射玻璃酸钠)结合中药治疗,疗效明显[8]。
张池金教授认为本病属“湿温”范畴,因其病程时间较长,发热持续反复发作,伴肢体关节疼痛不舒,多由湿遏热郁,湿热互结,缠绵难清,久而耗气伤阴,阴虚邪伏,经络关节痹阻所致,可给予蒿芩清胆汤或青蒿鳖甲汤化裁加减治疗,使热清湿化,气行阴养。张池金教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AOSD 患者3 例,均取得明显疗效。分享1 则典型案例如下。
2 验案举隅
患者王某,女,53 岁,病案号3077358。2019 年3 月28 日初诊,主诉:躯干、四肢红斑及斑丘疹伴反复发热3 周。患者诉1 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咳嗽,无咳痰,伴周身乏力、咽痛、鼻塞、流清涕,偶伴头痛,无头晕,无胸闷气短,偶有发热,自行服用头孢地尼、祖卡木后稍好转。2 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内侧皮肤鲜红色斑疹,类圆形,约5 cm× 8 cm 大小,未高出皮面,压之无褪色,无瘙痒、疼痛,随皮疹出现发热伴反复频繁,体温最高至39 ℃,伴畏寒、盗汗,无寒战,发热无明显规律。继而出现周身关节、肌肉疼痛,双膝关节肿胀、皮温升高,无肌力下降,无晨僵,皮疹随体温升高反复加重,累及四肢、背部、臀部,大小不等,性质同前,咽痛明显,右侧颌下淋巴结肿痛,小便失禁,遂就诊于天津市海滨人民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17.5× 109/L,Hb 118 g/L,NEUT% 81.3%,FIB 5.44g/L,D-二聚体1.61 mg/L,ESR 88 mm/h,超敏C 反应蛋白134.83 mg/L,铁蛋白>2 000 ng/mL,PCT 0.15 ng/mL,IgG 14.4 g/L,抗核抗体1 ∶100 核仁型,补体C3、C4、RF、ENA 谱(-),巨细胞病毒IgM、结核抗体IgM(-),肺炎支原体抗体1∶40,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无缓解,考虑不除外“成人Still 病”,予甲泼尼龙80 mg,日1 次口服,1 d 后体温维持正常范围内,后减量至甲泼尼龙40 mg,日1 次,口服7 d。为求中医诊治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刻下腰背四肢可见散在均匀片状淡红斑及斑丘疹,以四肢为著,痒不甚,伴间断发热及四肢关节不舒,口干咽痛,大便不爽,纳呆,夜寐欠佳,舌红苔黄,脉弦细。诊断为:成人Still 病,中医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处方:生石膏、珍珠母各20 g,生地黄、玄参、赤芍、青蒿、黄芩、百合、地骨皮、忍冬藤各15 g,牡丹皮、知母、姜黄、茜草、大青叶、郁金、生甘草各10 g。4 剂,日1 剂,水煎服,早晚饭后0.5 h 温服,激素继用。
4 月3 日复诊。服药后体温尚平稳,四肢关节不舒及皮疹见好转,但时反复,口干,咽不痛,大便仍不爽,夜寐欠佳,纳呆,舌红苔黄而干。前方去姜黄,加麦冬、葛根各15 g,前胡、秦艽、木瓜各10 g,继服7 剂,激素逐渐减量。
4 月15 日,患者为求系统治疗全身疾病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查体:T:36.4℃,P:83 次/min,R:19 次/min,BP:147/88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周身散在色素沉着,口唇无紫绀,口腔黏膜无溃疡,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未及,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无明显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音可,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右手第3、4 近端指间关节、右侧肘关节、左手第4、5 近端指间关节压痛,无肿胀。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完善相关化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6.9×109/L,血红蛋白125 g/L,血小板计数443×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7%,淋巴细胞百分比7.2%;生化:总胆固醇5.94 mmol/L,三酰甘油2.35 mmol/L,葡萄糖3.5 mmol/L,γ-谷氨酰转肽酶20 U/L,谷草转氨酶14 U/L,谷丙转氨酶13 U/L,白蛋白36 g/L,肌钙蛋白T<0.003 ng/mL,钾3.9 mmol/L,尿素5.2 mmol/L,肌酐55 μ mol/L,肌酸激酶2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20 U/L,B 型钠尿肽11.0 pg/mL。尿蛋白363.0 mg/24h,血沉40 mm/h。铁蛋白122.80 ng/mL,叶酸1.94 ng/mL。风湿抗体+免疫全项+ANCA+GBM+ACL:免疫球蛋白G 1770.00mg/dL,补体C3 146.00 mg/dL,补体C4 37.60 mg/dL,抗核抗体阳性,抗Ro-52 抗体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测定阳性。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示:双侧颈部Ⅰ~ Ⅲ区、腋下、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形态回声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Barrett 食管、慢性胃炎。既往高血压病史2 月余,血压最高至180/110 mm Hg,平素口服氯沙坦钾,血压维持在130~140/80 mm Hg。初步诊断为“成年型Still 病;高血脂症;高血压3级(很高危);慢性胃炎”。予甲泼尼龙20 mg,日1次口服,控制病情,辅以补钙、护胃、降压、调脂等对症治疗,4 月23 日起加用来氟米特10 mg,日1次口服。
12 月10 日患者复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近1 个月四肢关节不舒加重,右肘疼,颈部及胸部可见片状暗红斑,大便日行一次,纳呆,夜寐尚可。舌红苔黄,脉弦细。现停激素近2 个月,口服来氟米特半年余。辨证属肝郁血瘀,湿热痹阻证,治以疏肝清热,化瘀通络。处方:青蒿、黄芩、赤芍、丹参、茵陈、杜仲、玄参、桑寄生、珍珠母各15 g,威灵仙、秦艽、郁金、鬼箭羽、泽泻、姜黄、佛手、木瓜、甘草各10 g。7剂,水煎服。停服西药。服药后皮疹逐渐消退,关节疼痛好转,但仍会偶有不舒。纳食状况亦见好转。随后在原方基础上加减治疗2 个月余,皮损及关节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本案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反复发热,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咽痛,WBC 及NEUT% 升高,铁蛋白>2000 ng/mL,肝功能异常,完善化验检查后可排除其他疾病,AOSD 诊断明确。
患者表现以热毒内盛为主,兼夹湿邪的发病特点。初诊时患者热毒炽盛,气营两燔,热毒挟湿,损伤肌表、血脉、经络、关节,故患者高热,皮肤红斑,四肢关节肌肉红肿疼痛,大便不爽,治以清热解毒,清气凉营。方中青蒿、黄芩清透湿热,引邪外出;生石膏、知母、生地黄、玄参清热泻火,凉血滋阴;珍珠母平肝潜阳,清泻肝火,安神定惊;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赤芍、牡丹皮、郁金清热凉血解郁,活血化瘀止痛;地骨皮、忍冬藤清热解毒,凉血通络;茜草、大青叶凉血消斑;姜黄温通经脉,破血行气,祛风通痹;生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清热凉血、滋阴降火、通痹消斑,气营两清。
二诊时患者关节及皮损症状均见好转,但仍会反复,体现了湿邪留恋的特点,且热盛伤津,此时患者气阴两虚,湿热痹阻,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增强清湿热、益气养阴、通络止痛之功。服药后皮疹基本消失,遗留色素沉着,关节症状仍在。
三诊时患者病程较长,久病伤络,气血瘀滞,正虚邪恋,风湿热痹阻更甚。方用珍珠母平肝潜阳,清泻肝火,与首乌藤配伍可安神定惊;赤芍、丹参、玄参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青蒿、黄芩清解肝胆湿热之邪;茵陈、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佛手、郁金、鬼箭羽活血止痛,行气解郁;秦艽、姜黄、威灵仙、木瓜、杜仲、桑寄生祛风湿,清湿热,通经络,止痹痛,补肝肾,强筋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凉血疏肝、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兼顾补益肝肾之妙,药效颇佳。
中医药治疗AOSD 可以有效改善症状,且能辅助减少激素等西药用量,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减少复发及其他不良预后亦有帮助,可为临床治疗AOSD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