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10尹丽达迟峰李阳李晓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尹丽达 迟峰 李阳 李晓鲲

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在专业领域的具体化,是我国现代教育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合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指导价值以及现实意义[1]。医学院校承担着培育医学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医学生的教学工作要求也较其他专业要求更高。传统课堂教育中过度注重学科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了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引导,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学习成长,随着教育时代的不断进步,此前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对医学专业教学方法改进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尤显重要。课程思政即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既能满足医学专业教学的长远需求,也能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1 课程思政在医学类学院开展现状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对医学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导致部分医学生在参加临床工作后缺乏职业素养[3]。在教学安排上,学生及思政课程教学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德育的观念[4]。医学生学习科目繁多、学业压力重[5],因而思政教育受到师生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教学与思政课程亦分开设计。如何在医学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现在各医学院校的教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和学习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都处于孤军奋战的局面,尤其在医学等专业性较强的高校中,思政教育正处于边缘化的危险,究其根本分析主要是重专业知识、轻思想教育的实用主义思想盛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会偏向专业知识学习,而把政治教育当作可有可无的课程。从课程自我属性来看,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则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前思政课程建设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虽有统一的教材教本、规范的教学课程,但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理论单一,叙述性太强,学生难以接收传统的纯理论灌输教学模式,另外,思政课程对医学生的工作指导并不能一时见效,缺乏即时效益,医学生难以看出长远利益。

2 课程思政教育在医学专业的必要性

随着新世纪医疗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断加大。不仅要较好的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也要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建立和形成的关键期,能否抓好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道德情操,对我国当前医疗人才结构建设非常重要。

2.1 时代发展,人文建设所决定,是主流价值的风向导标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健康卫士的摇篮,除了培养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应该重视他们的思政教育[6]。专业文化技能只能够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思政教育却是在培养一个人的基本品性,而培育人们优秀的政治觉悟和积极健康的思想是当前时代发展的方向也是人文素质的基本底线。怎样把课程中的思政理论运用到专业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方面,是高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7]。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内容[8]。而目前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以思政课程为主,授课教师很少会结合医学专业职业素养要求、专业背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以树立良好的医德,培养其对患者产生同理心及爱岗敬业等品质,因此,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推广课程思政迫在眉睫。

2.2 历史传承,职业奉献所决定,是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

纵观我国医学发展史就会发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一直贯穿其中。兼爱平等、以患者为中心、关心病患,都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仁者爱人”、“医乃仁术,无德不立”、“仁心仁术”提出了对医生医德的要求。古往今来,有华佗悬壶济世的传世佳话,也有扁鹊救死扶伤的盛世之举,医务工作者承担着治病救人,去除病痛,与死神抢时间,与病魔作斗争的重大责任。现在社会浮躁而物质,受此冲击,部分学生有功利主义及利己主义的倾向让这份救死扶伤的血脉能流入到广大莘莘学子的生命之中,净化学生内心的道德觉悟、道德良知,摒弃浮躁的倾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

2.3 专业技能,职业特性所决定,是未来行业的入职需求

在当前就医服务体验中,很大部分的需求是病患希望得到更体贴的人文关怀,社会就医模式正在向心理加生理的双向需求转变,提升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沟通技巧、办事能力及处事方法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一名医生,从事的是服务广大病患的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神圣事业。如今医患矛盾激化日益突出,我们医务工作者就必须具备的良好的医德素质和人文修养。医生不是无所不能的,但是人文关怀可以很大程度的弥补医疗的局限性。在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这甚至涉及到法律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安乐死,器官移植的认识以及病人对病情知情权等,医学生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在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就曾明确了医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医德不仅是医务人员本身的一种职业属性,还是正确处理医务工作和患者、同事之间以及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指导原则。

3 医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

3.1 坚持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统一

临床教师应教授学生各项临床规范,同时指导学生维护医学伦理道德,尊重患者及其家属,使学生切实感悟大医精诚、医者仁术的崇高精神。在专业课程考试评估环节中,既要考查学生运用医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也要考查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文关怀能力等,把弘扬人文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在课程思政理念引导下,在专业教学基础上更加强化思想引领和为民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思政教育的优势。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广大医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习任务重、周期长及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般来说,医学生还是相对重视临床专业课程,疏于对人文素质相关课程的学习,如果能把思政教育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寻找到思想政治和医学专业的切入点,把相对枯燥乏味的思想教育渗透到专业密切相关的学习中,就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借助校园文化,推进“思政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使学生感受医学文化浸润,提升医德修养。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做到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共同兼顾。通过课程思政,加强换位思考,赋予同情心,可以明显改善医患关系,增加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9]。

3.2 优化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要加强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及医院育人资源,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群体,设计特色分明、每个年级都具有自己主观性和独特侧重点的实习内容。建立临床医师为主导的医德培训模式,开展医德专题教育和医德案例分析,通过“下乡义诊”、“扶贫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志愿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医德认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高尚的医德。完善社会实践的项目建立、过程管理及考核评价等工作,确保社会实践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社会德育功能。使实践教育既要做到“服务有实惠”,又要做到“育人有实效”,使学生体验基层百姓的医疗现状及生活情况,在教师及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和思想认识水平[10]。我们应当发挥学校的主要作用和医院的辅助作用,让思政教育深入学生课程,真正践行课程思政的内涵[11]。

3.3 提高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思想和政治首先要过关,才能在教学中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影响学生[12]。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必须严格遵守基本的师德规范[13]。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为学生做出典范,才能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步发展,互为彼此[14]。只有教学者本身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身作则,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全面健康发展[15]。在医学院校内,学生所接收的教育都是模块化的教学,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规范的教学课程安排和相对固定的教学地点,还有专业教师负责对应课程教学,这都是以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要目标。但是离开学校进入到岗位时,就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临床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优秀的道德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入职的敲门砖,而高尚的道德素养则是建功立业的基石,只有把“定点、定位”的思政课程模式彻底革除、转而融入到学习的各个阶段,把实践教学当作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4 小结

医学院校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也是每一位临床教师的责任。课程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学者、授课教师的交流沟通,也需要医院、学校之间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精湛的医术、服务人民群众的优秀医师。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