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药子主要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进展*

2023-01-1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二萜薯蓣毒性

王 灿 梁 枫 刘 文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0)

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地下块茎——黄药子,广泛生长于国内及亚洲的其他地区,其作为中药使用最早可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月令》中的相关记载。其药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具有解毒消炎、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等功效[1]。

中医药学中黄药子应用甚广,见于多种病症的治疗用药,特别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瘤)[1],在现代医学中黄药子除被用于甲状腺疾病治疗外,还普遍应用于治疗消化、呼吸、泌尿等多系统肿瘤,疗效确切,但严重的毒副反应往往也同时存在[2]。鉴于黄药子的突出抗肿瘤活性与毒性并存的现状,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其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及配伍减毒研究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开发利用抗肿瘤中医药材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1 主要活性物质

黄药子含有的化学物质众多,包括二萜内酯类、甾体皂苷、黄酮等多种物质。

国外研究人员分离提取黄药子得到多种黄独素及其苷类衍生物和8-表黄独素乙酸酯。国内有报道称从黄药子中获得sbulbinoside I 与J 2 种二萜内酯类化合物[3]。黄药子同时含有薯蓣皂苷元(diosgenin)、薯蓣次苷甲(prosapogenin A)、箭根薯皂苷(taccao side)等,以及其他成分如3,7-二甲氧基-5,4′-二羟基黄酮和大黄素(emodin)等[4]。

朱大诚等[5]研究发现黄药子主要活性成分为其标准醇提物(Ethanol extract,ET)及乙酸乙酯部位(EF),黄独素B(Diosbulbin B,DB)。荷瘤S180实体瘤瘤重在ET、EF和DB 分别连续ig 给药14 d(DB 为12 d)后均显著下降(P <0.05),小鼠肝癌H22实体瘤瘤重明显下降与ET 密切相关(P <0.05)。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使用EF 后S180荷瘤小鼠相对过低的胸腺重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可显著升高(P <0.05),而相对过高的脾重量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出现明显下降(P <0.05)。ET 和EF 均有抗肿瘤活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应与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影响有关。

2 药理作用

2.1 抗肿瘤作用 有研究实验显示3 种二萜内酯类物质黄独素A-2-O-吡喃葡萄糖苷、黄独素A、黄独素B 对于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突出,其抑瘤率分别为50.19%、70.50%、57.89%[6]。黄药子素甲、乙、丙及薯蓣皂苷对甲状腺腺瘤均有明显疗效[7]。黄药子油对于抑制U14(子宫颈癌)有一定作用[8]。

2.2 抗炎作用 有学者实验性的化学分离了黄药子的抗炎活性部位,得到黄独乙素、黄独素、硬脂酸等物质,证明了黄独乙素具有有效抗炎活性[9]。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急慢性炎症、甲状腺炎、慢性宫颈炎等多种炎症,尤其对亚急性炎症作用明显。

2.3 对其他疾病作用 中医学方面黄药子常被用于瘿瘤等症[10]。此外,黄药子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也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扁平疣、寻常疣、硬皮病、淋巴结结核、百日咳、前列腺肥大等[11]。

3 肝毒性及配伍减毒方法

3.1 肝毒性 梁玉琼等[12]给予ICR 小鼠连续灌胃二萜内酯类活性成分黄独素B(64 mg/kg)12 d,末次给药24 h 后分析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血清ALT 和AST 均上升明显,表明黄独素B 很可能是其导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Qu等[13]针对DB 对小鼠肝转运蛋白和mRNA 水平表达的影响进行了PCR 实验和Western 印迹检测,提示DB 存在肝毒性并显著下调了胆红素转运子Mrp2 的表达。Ma 等[14]通过实验研究了DB 对小鼠多种肝细胞酶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DB 对肝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损伤使得小鼠肝细胞多种酶的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Lin 等[15]考察了体外实验中DB 对小鼠胆汁酸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B 的肝毒性显著影响了胆汁酸分泌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2 配伍减毒方法 牛成伟等[16]的实验表明针对黄药子乙酸乙酯部位(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Rhizoma Dioscoreao Bulbiferae L.,EF)的半枝莲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SE)连续给药可以明显保护对于EF 所诱导的肝毒性。李玉娟等[17]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2 倍于黄药子的当归可使黄药子主要活性成分黄独乙素与儿茶素的质量分数显著降低,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增效减毒作用。华碧春等[18]、Jiang等[19]的研究均发现甘草可使黄药子毒性降低,且黄药子与甘草配比为1∶2 时解毒作用尤为突出。齐静等[20]、张永娜[21]的实验研究均发现五味子配伍黄药子同时使用可使其对于肝脏的损伤减轻,相关生化指标、病理情况等均改善明显。

4 讨论

相关文献资料显示黄药子具有确切的抗肿瘤活性,但其毒性反应也屡见报道,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基础性研究,以明确其毒性反应的相关作用机制与其活性物质成分的内在联系。已有多项实验表明黄药子配伍当归、五味子等药物之后其毒性可得到缓解,且相关机制相似,主要为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中和其毒性成分作用,进而增强机体对毒性成分的耐受、减轻毒性成分的蓄积。因此,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一方面,合理选用恰当的与之相配伍的药物进行研究,进一步挖掘可减毒的相关中药,使其减毒作用更为科学、易接受,运用中药炮制、合理配伍等方法,使其不良反应减轻,同时增强有效成分的含量,使其更有效、更安全、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多种体内外药理实验,进一步遴选黄药子的抗肿瘤有效物质成分,使其抗肿瘤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其药用价值的有效合理利用。

猜你喜欢

二萜薯蓣毒性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益母草中的1个新二萜苷
结构改造制备抗菌和抗肿瘤的姜科二萜衍生物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薯蓣皂苷及两种衍生固定相的制备、表征及性能评价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HPLC测定不同产地粉萆薢中原薯蓣皂苷和薯蓣皂苷含量
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PM2.5中煤烟聚集物最具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