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伤寒论》中苦酒汤的制备方法及中药材的应用*

2023-01-1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米醋伤寒论咽炎

田 乐 潘 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人参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117)

苦酒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少阴病篇312 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该方由苦酒(米醋)、半夏、鸡子(去黄)3 味中药组成。后世对该方评论颇多,但始终未得其要,对其用药选材制备等亦众说纷纭,《圣济总录》中记载“苦酒苦酸,能消肿敛疮;半夏辛滑,能祛痰散结,蛋清甘寒入肺,能润燥利窍,故本方有祛痰散结、消肿利窍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鸡子清具收敛之性,伍以苦酒更增强收敛功效,苦酒与半夏合用后可生成生物碱盐更易于人体吸收。三药相配可达消肿止痛、散结祛痰、润肺利咽等功效[1]。“少阴病,咽中伤”相当于现代咽炎、扁桃体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大量临床实例表明,苦酒汤治疗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确有良效,但要保证临床疗效,在注重病机、方证对应同时,需重视汤药的制备等多个环节,做到“名正、药正、煎服得法”[2]。这可能也是该方未被临床广泛应用原因之一,本研究从苦酒汤的制备方法及中药材的应用2 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今后更好更优地运用经方提供理论基础,服务于临床。

1 苦酒汤制备方法现状

苦酒汤原方用“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因原方中对制法的表达语焉不详,不易操作,所以后世对于苦酒汤的制法多进行过改良。孟旭芳等[3]将生半夏10 g 和1000 mL 水煎煮1.5 h,药液浓缩至150 mL 后去渣,加入苦酒50 mL 煮三沸,放凉后,加入鸡子清一枚搅拌均匀,给予急性放射性咽喉炎患者频频含之。郑文少等[4]将制半夏10 g,白醋20 mL 与水200 mL 煮开10 min,去除药渣,加入鸡蛋清(大约1 个蛋的量)拌匀再煮开,入冰糖少许烊化给予喉源性咳嗽患者细啜慢饮。吴弥漫[5]将法半夏15 g,鸡蛋壳1 个(洗净连膜压碎),加米醋75 g 浸泡0.5 h,然后微火煎沸5~10 min,将药液给予慢性滤泡性咽炎患者慢慢呷服(不少于15 min)。刘朋云[6]将制半夏10 g,水一碗煎20 min 左右,去渣入米醋60 mL,待半冷时加入鸡子清2 个搅拌,给与喉源性咳嗽患者少少咽之,每日1 剂。写国斌等[7]将清半夏15 g,莪术5 g,放入砂锅内加250 mL 白醋和500 mL 水煎煮15 min后,取鸡蛋1 枚,将蛋清放入锅内搅碎后便可从火上取下,稍冷后去渣,约300 mL,频频抿服,每日1剂。顾文哲等[8]碗中放醋10 mL,然后将法半夏3 g 置于醋中,于微波炉中加热使其沸腾,待冷却后将1 枚蛋清和碗中的药液混合给予声音嘶哑患者稍稍含咽之。张锦等[9]将半夏先煎去滓备用,待半夏汤微温时再注入鸡蛋清,边倾注边搅拌,以不使蛋清凝固为度,最后再加入苦酒,给予放疗后口腔溃疡患者。张永全[10]将法半夏3 g,鸡子清1 枚,苦酒少许一起放入小杯中,文火煎三沸,去渣给予失音患者少少含之。吴清等[11]采用改良的苦酒饮治疗慢性咽炎患者,取半夏颗粒剂1.0 g,米醋40 mL,鸡蛋清10 mL,倒入小碗中,搅拌均匀。慢慢加热至煮沸,最后制成口服液50 mL。每日服用,每次10 mL,分5 次含服,15 min后再进食。彭坚[12]将几片生半夏,1 杯米醋放在电热杯中煮几分钟,将药汁倒入1 枚蛋清中搅拌至半熟,给予失音患者每次一小口,徐徐咽下。赵成爱等[13]将15 g 半夏、60 mL 米醋和200 mL 水煎煮15~20 min,去渣,待半冷时再加入鸡子清2 个搅匀,给予重度咽喉溃疡患者。王淑珍等[14]将24 g 半夏和400 mL 水共同煎煮30 min,浓缩至100 mL 后再加入陈醋100 mL,混匀,装瓶备用(100 mL/瓶)。用时取100 mL,药液加开水80 mL,再加入鸡子清(2~3 个),混匀给予急性咽喉病患者频频含咽。目前,对于苦酒汤的制备形式多样,缺乏统一标准,这也造成了对该方的质控难度,给临床广泛应用设置了障碍。

2 苦酒汤中药材的选用

2.1 半夏 巩颖等[15]认为由于时代的局限,东汉时期半夏炮制方法尚不完善,没有半夏炮制品种直接用于临床,因此推断仲景使用半夏均为鲜品生半夏。并且古代生半夏多以水浸泡炮制,用热水反复洗涤,来去除生半夏毒性。文献记载,苦酒汤中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临床常用半夏品种有生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内服多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姜半夏具有和胃止呕,温中化痰,祛寒痰的功效。清半夏的功效为燥湿化痰,长于清风痰、化饮、散胸痞、降逆止咳。法半夏的功效为燥湿化痰,长于祛痰止咳、除湿浊。半夏经过炮制后可降低毒性甚至增加疗效,故现代临床多应用炮制后的半夏。

2.2 苦酒 苦酒即醋,始于陶弘景,后有李时珍亦如是说,其味酸,温,无毒。朱飞叶等[16]认为《伤寒杂病论》中多次用到醋,即为苦酒,醋作为中医的溶媒,具有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杜大林等[17]经过考证,认为苦酒即醋,药用以米醋为佳。从魏晋时《名医别录》记载醋的功效以来,醋就一直作为药用,并且自唐开始,历代医家就达成共识,主张以米醋入药,且认为陈久者良。毛淑杰等[18]通过研究得出作为中药炮制辅料的10 种优质醋,镇江原液米醋排名第一。镇江产的原液米醋为9 度的五谷米醋,只有它才能够被称得上是《伤寒论》里面提到的苦酒。因为它是由菽、麻、麦、稻、豆5 种粮食不去皮的种子,经过3 年的发酵,酿造而成。益生菌菌群非常达标,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同时能够软坚散结,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苦酒汤方中以苦酒为溶媒,意在苦酒味苦酸,散瘀止痛,酸收敛疮,且可引导诸药入厥阴肝经。现代研究发现,醋可作为较好的有机溶媒,其可以增加植物中所含游离生物碱的溶解度[19]。目前醋酸已被广泛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2.3 鸡子 鸡子清为血肉有情之品。性凉,味甘。具有润肺利咽,清热解毒,滋阴补血,交通心肾之功。可治疗伏热咽痛,失音,目赤,烦满咳逆,下利黄疸,疮痈肿毒,烧烫伤等[20]。《本经逢原》认为鸡子清可治喉痛,《本草拾遗》认为鸡子清可解热烦。有研究表明,鸡子清中特有的溶菌酶能阻止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炎性因子TNF-α[21],其含有的钙盐有消肿、消炎、抗过敏等作用,并其独特的凝胶特性[22]覆于患处能够形成保护膜降低血管通透性,防止体液渗出,促进患处愈合。方中用鸡子壳作为容器,取鸡子壳收敛,制酸,止血之功。鸡子壳性平味淡。《本草再新》认为鸡子壳可解毒,消疽瘤。《本草备要》认为鸡子壳可搽痘毒。鸡子壳内有一层白皮为凤凰衣,凤凰衣性凉平润,具有养阴清肺之功。《名医别录》记载凤凰衣,麻黄,紫菀合服治久咳结气。《必效方》记载“鸡子白皮(炒)十四枚,麻黄三两(焙),为未,治咳嗽日久”。关于凤凰衣在该方中所起作用研究甚少,这可能也是该方在应用时临床疗效显现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3 讨论

李今庸[23]认为“咽中伤”非咽部受到损伤,而为“咽中生疮”也。“不能语言”非失语之证,而为“不耐语言”者。可见目前对于苦酒汤原方的理解尚存差异。现代苦酒汤制法与原方有诸多不同之处。临床使用的半夏多为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半夏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功效也有所改变;临床上各医家对于经方苦酒汤中“苦酒”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多数人认为苦酒即米醋,有人认为苦酒乃酒醋(烤酒的余汁,味酸而苦,顾名之);还有人认为南北朝前确有苦酒,是酒而不是醋。最重要的不同点是伤寒论是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现今临床多用微波炉等替代,召健[24]记载日本名中医失数道明曾购到一枚齐刀钱,购回后连夜做了试验:将鸡子放在刀环上,大小相应,纹丝不动,非常安稳。置火上,鸡子霎时便沸腾了。现代微波炉的使用对苦酒汤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苦酒汤原方中“鸡子一枚(去黄)”可见整枚鸡子中只去掉了鸡子黄,剩余鸡子清,鸡子壳,凤凰衣均出现在方中,但现有研究的制作方法大部分弃去了鸡子壳和凤凰衣,鸡子壳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能制酸,有助于缓解疼痛。凤凰衣具有滋阴润肺止咳的作用,用于治疗久咳、咽痛失音、溃疡不敛。故弃去鸡子壳和凤凰衣的使用对苦酒汤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研究虽已证实苦酒汤对于咽炎患者的治愈确有较好的效果,因在《伤寒杂病论》原方中制法及选材表达模糊,现代应用无法做到用量精确、选材得当,所以后世对于苦酒汤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此方制备方法没有可参考的文献,目前在医药领域中也无完整成型的苦酒汤成药。此外按照古方难以实现苦酒汤的批量制备,所以临床上治疗咽炎等相关呼吸系统疾病并没有作为首选,大大限制了苦酒汤的临床广泛应用。因此,探究苦酒汤的现代制备方法及工艺筛选并选用合适的药物及其用量;研制适用于临床的苦酒汤制剂;通过实验研究探讨苦酒汤治疗“咽中伤”的药理机制等科学问题摆在了眼前,也是中医药同道为继承发扬中医学,发掘经方,服务健康的科研方向。

猜你喜欢

米醋伤寒论咽炎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荔枝草治疗急性咽炎有效部位筛选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米醋及米醋饮料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医灼烙法治疗慢性咽炎300例临床疗效观察
金匮清咽茶治疗慢性咽炎(喉痹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米醋热敷治落枕
巧用食用米醋 驱赶蔬菜害虫
编者按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