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忠仁教授衷中参西针灸临床辨证思路辨析*

2023-01-10李忠仁夏有兵沈梅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眼病导师针灸

沈 洁 程 洁 李忠仁 夏有兵,2 沈梅红※

(1.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221000)

李忠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1967 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此后从事了11 年的心、脑血管西医临床工作。1979年进入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高级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进一步深造,毕业后留校从事针灸教学、科研、临床研究等工作,至今已40 余年。在此期间,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实验针灸学》,开展针刺治疗中风、阿尔茨海默病、眼病等疑难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级、多项部省级项目资助,并多次获得部省科技进步奖。导师认为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中医本身的规律出发,寻求循证发展。因而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导师注重中医经典的传承,取其精髓,辨证施治;同时立足临床,将科研与临床、教学互相融合,进一步指导临床用针取穴,往往能力起沉疴。笔者有幸跟师随学十余载,戚戚于心,现不揣浅陋,将导师针灸临床思路及经验感悟浅析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科研思路应与临床相融合

1.1 辨病重神 以调阴阳 《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强调针刺以“神”为本,而《针灸甲乙经》又以此开篇,说明古人认为“神”在针灸辨证施治过程中极为重要。因此,通过针刺辨神、调神,不仅有助于临床辨病辨证,还可以有效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缓解症状,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导师认为[1],针灸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精髓关键在于脑,针灸临床常见疾病研究中,对大脑及其核团的功能、代谢、形态的动态变化是针灸治病机制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在一系列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中,导师发现,电针百会、肾俞穴,抑制海马组织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一氧化氮含量,并能促进学习记忆的获得及空间识别障碍能力的恢复及提高[2,3];电针百会、大椎穴,可以逆转由于脑缺血、缺氧再灌流所造成自由基连锁反应及氧应激状态,调节松果体褪黑激素,抑制纹状体缺血性神经元细胞凋亡,达到抗氧应激和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4-6]。因而,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导师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诊治辨证,重“神”而调阴阳,其效倍出。

《灵枢·天年》曰:“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神是生命活动状态的总体反映,对生命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因而“神”贯穿于针灸诊治全过程。《灵枢·官能》言:“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故而在临床诊治前,导师认为辨证必先审其“神”,即通过面容、眼神、肢体动作以及舌苔脉象等观察,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患者气血之盛衰。针刺过程中,导师重视督脉辨证治神之功效,重取督脉经穴,调神益髓、振奋阳气、以平为期。选取头部百会、神庭、本神及神门等穴,以调其“神”,《千金方》云:“头者,人之元首,人神所注”。脑为“元神之府”,故针刺头部腧穴可升阳气以醒神。《金针梅花诗抄》有云:“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充,使之信针不移,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而功倍也”,因此在针刺过程中,导师往往配合对患者进行疾病分析、心理疏导,并指导患者意念感受针感,以调心神。导师认为调心神与调精神同样重要,有助于临床疾病的康复。

1.2 调神施法 气至而效 《灵枢·九针十二原》:“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在承担针刺治疗中风的相关临床及机制课题研究中,导师发现某些单穴及特效穴,采用特殊的针法,使针感得气并传导到患处,可以获得良好疗效,促进经穴效用,以气至病所而效速。而“得气”以机体即刻反应为度,不必过度强调酸、麻、重、胀等得气之感。

《灵枢·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合谷刺,又称合刺、鸡爪刺,刺于分肉之间,通过调节针刺方向或扩大针刺面积,增加针刺感应多向传导,有调节分肉之间的经气之功。如《类经》所言:“邪在肉间,其气广大,非合刺不可”。廉泉穴为阴维任脉之会,位于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其下有舌下腺体,津液所出犹如清泉,深刺此穴有通利舌窍、收引阴液之功。中风舌强不语是由于风痰阻络而导致津液不收、舌肌失用所致,导师选取廉泉穴可以有效缓解舌肌痹阻、拘紧状态,而采用合谷刺法则相辅相成,增强廉泉穴祛风痰、和气血、开舌窍之效。海泉穴是十三鬼穴之鬼封,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意为津液如同海水泉水一般源源不断,永不干涸。古人常用其治疗消渴、呃逆、舌缓、重舌肿胀、高热神昏等,有清热醒脑、通窍利舌、生津止渴之功。该穴位于舌系带正中,舌不仅为心之窍,五脏六腑亦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连,而其下分布有下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可以将舌部的感觉信号传导至大脑皮层运动区。导师运用合谷刺海泉穴,既调神又开窍,同时调节脏腑功能,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手指不用。

此外,对于中风患者针刺的针感得气方向,导师认为,若头、项、肩胛、上肢疼痛,以及手指挛急、屈伸不利者,取后溪穴,并针向合谷,以使针感至手指。如全手疼痛肿胀、腕屈困难者,取肩髃穴,齐刺法并加温灸,同时颈臂、天鼎、扶突穴分别针之,局部皮肤有反应,或针感至指端而有效。

2 腧穴选取与西医解剖定位相辅相成

2.1 衷中参西 以增疗效 导师早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代医学功底深厚,因而创造性地将西医神经解剖学相关知识与针灸临床融会贯通。对于临床常用腧穴,融入西医解剖,从而赋予腧穴更多的学术内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提高临床疗效。

新吾穴,又称蝶腭穴,是李新吾教授发明治疗鼻病的独特穴位,进针点位于颧髎穴后1 cm 处,针刺要求直达翼腭窝内中的蝶腭神经节。导师临床研究发现,耳鸣、耳聋患者多伴有鼻部疾患,创造性地提出“通鼻窍治耳疾”的新思路,取新吾穴治疗耳病。不追求进针后完全刺中蝶腭神经节,而是以患者耐受为度,气至代替针至以获显效。

四白穴,为足阳明胃经穴,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口眼歪斜等。导师发现,调节针刺方向以促气至病所,可增加疗效。干眼症患者针刺四白穴,针尖朝向目内眦泪囊方向,配泪腺穴,气至效速,患者瞬间眼眶湿润;若针尖向外上方入眶下孔,可有麻电感放射至上唇部,治疗三叉神经第Ⅱ支痛;若针尖向内下方至鼻通穴,配合迎香穴可治疗鼻炎。

球后穴,为内眼手术麻醉进针点,经外奇穴,位于眼轮匝肌中,深部为眼肌。其浅层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颧支和眶下神经、结状神经结和视神经,深层有眼神经通过。导师认为针刺球后穴可以缓解局部肌肉拘紧,并促进眼部神经的生长修复,用于一切眼疾。

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手、足少阳之会,位于耳垂后方,乳突前下方凹陷中,其下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针刺此穴,可以温阳益气、疏通三焦经气。同时,由于翳风穴紧邻面神经出颅处,故针刺翳风可改善面瘫、面神经痉挛等症状,还可以激发与面神经紧密相邻的展神经恢复功能,促进外直肌收缩以治疗复视。

2.2 辨病求本 巧治眼病 导师在前期对中风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的科研及临床抗氧化机制研究基础上,发现老年性眼病从肝肾辨证论治的针刺抗氧化疗法,对早期白内障形成及疑难眼病,有显著的阻抑和延缓作用[7],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了针刺可阻抑各种自由基对晶体的损伤[8,9]。因此,在实验研究的支撑下,导师对针刺治疗疑难眼病的兴趣日益浓厚,导师认为[10]中医辨证是认识疾病的根本,眼病的“证”仅仅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部分病理体现。

《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导师强调,疑难眼病虽然病症表现于眼,但究其本,仍与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失调有关,其中肝、脾、肾三脏尤为关键。肝开窍于目,足厥阴肝经“连目系”,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故而肝经原穴太冲在治疗眼病中尤为重要。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足太阴脾经通过手少阴经络、经别加强与眼的联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滋阴以明目。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膈。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故而可滋肾益精以润目;为八脉交会穴,与阴跷脉相通,并主司目开合,可调节眼球运动。导师的眼病临床治疗经验的基本方是[10,11]:睛明、球后、上明、丝竹空、肝俞、肾俞、三阴交、照海、太冲,既有近部取穴,也有远道循经辨证取穴。

此外,导师在临床中总结出一系列疑难眼病效穴:如阳白透鱼腰穴治疗眼肌麻痹;球后、丝竹空治疗外直肌麻痹;攒竹透睛明治疗内直肌麻痹;攒竹、阳白透鱼腰、颧髎治疗眼睑挛缩、活动受限;睛明穴调节睫状肌舒缩功能;上明穴对屈光不正、角膜白斑、视神经萎缩疗效佳;“上天柱”(天柱穴上1.5 cm)治疗甲亢突眼症;臂臑穴可提高白内障早期视觉功能;养老穴治疗老年性视物不清;照海穴善治复视[10-12]。

3 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针灸治疗急症逐渐被西药取代,导师认为仍然有很多疑难病种由于缺乏相应的特效药物,针灸治疗的优势由此可以凸显,而针刺治疗疑难病必须做到“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方可有奇效。本人跟师时日尚短,不能将导师临床学术经验悉数领悟,导师在临床之余,常常教导学生们思考中医与西医如何真正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结合。从导师的科研及临床经历看来,其在治疗各种疑难病中,从临床出发,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研究;再次将科研成果融入了临床,并运用西医神经肌肉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去辨识疾病、巧取效穴,往往临床可获奇效。

猜你喜欢

眼病导师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八 看眼病,有急也有缓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