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校政企—岗课证—练赛做”模式下的旅游人才培养

2023-01-10熊国铭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育人技能人才

熊国铭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呈现持续向上的态势,因此,学校在培养旅游人才上也要识变、应变和求变,快速而有效地培养一大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实用型高技能旅游人才[1]。基于此,有必要强化职业教育特征,实施“校政企—岗课证—练赛做”的育人模式,通过内外结合、典型引领、高端带动、外部牵引等方式,以卓有成效地培养更多旅游人才,进而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在实现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

1 “校政企—岗课证—练赛做”的育人模式内涵

1.1 “校政企”育人模式的内涵

“校政企”育人模式是指产业、高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实现产学研融合,并使三方各自发挥特长,体现整体优势,从课内外、校内外多方面改革人才培养路径,提高人才输出质量,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校政企”育人模式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中实现有效对接,快速掌握科研成果,将其带入政府和企业,破解政府难题,攻克核心技术,提升企业活力。

1.2 “岗课证”育人模式的内涵

“岗课证”育人模式是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内容紧密结合,三者相互衔接、协调且互为贯通的人才培养方式。其特点是以岗定课、课证融合,课程内容紧贴工作岗位需求,教学内容融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1.3 “练赛做”育人模式的内涵

“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法,学习特定的技能,对专业知识进行内化吸收的过程。“赛”是指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参加各种比赛,是学与练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也是检验学练效果的重要手段。“做”是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反思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将总结的经验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练赛做”育人模式的特点在于以赛练做、以做推赛,通过竞赛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2 “校政企—岗课证—练赛做”培养旅游人才的改革思路探索

2.1 探索建立“校政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校政企”培养旅游人才的改革思路之一是通过协议的方式厘清责权利分配,借助机构设置保证合作的运行。高校培养旅游人才要注重服务地方旅游经济,与地方旅游主管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大型旅游集团开展紧密合作。“校政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应有机融合地方政府、企业、高校三者的收益,使高校获得教师素质提高、学生质量提升、高校影响扩大的收益,地方政府获得地方标准、行业提升、顾问咨询方面的收益,企业获得人才、获取指导、获得培训的收益。在“校政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下,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可实现合作共赢,形成长期合作的良好局面。

2.2 探索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多种形式

高校旅游专业可探索建立多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现“校政企—岗课证—练赛做”培养旅游人才的改革目标,如联合企业共同建设课外导游兼职、携手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实行校企共建“真题真做”教学餐厅运营、现代学徒制培养等。如笔者所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唯嘉教学餐厅,与多个酒店集团合作,该餐厅已制作出品300 多种产品,服务1.4 万多人次,其教学做融为一体的“真题真做”培养模式,多次被大众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3 探索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体系接轨

旅游专业现已逐渐打破高校专业教育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独立和相分离的状态,使得两者在内容和手段上逐步走向统一、相互交融。“校政企—岗课证—练赛做”培养旅游人才的改革思路之一,是以旅游职业资格证考试为核心要求促进教学改革,将高校专业教育纳入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中。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体系接轨后,可显著提高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不仅使学生达到“双证”的要求顺利毕业,而且能帮助学生打通入行职业壁垒。

2.4 探索建立有效技能训练的常态模式

高校旅游专业可为学生打造课外带薪专业兼职通道,通过“三创学分”等制度安排,精选合作企业,开展有偿兼职,形成有效技能训练的常态模式。“校政企—岗课证—练赛做”培养旅游人才的这种改革思路,对学生来说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技能、补贴费用、培养情感、找准定位,对企业而言可以提前介入、缓解用工难问题、节省开支、储备人才。有效技能训练的常态模式不仅可抓住各方需求的结合点和积极性,还可突破技能训练在时间、空间、资金方面的限制,实现技能训练的常态化和普遍化。

3 “校政企—岗课证—练赛做”培养旅游人才的改革实践

3.1 “校政企”:育人目标对标地方行业人才需求

3.1.1 与旅游部门协同行动

一是制定地方标准引领行业发展。旅游专业教师应主动深入旅游行业,积极进行相关调研。高校可与地方旅游主管部门合作开发地方标准,通过制定标准,高校教师可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掌握旅游行业动态;政府可依据当地旅游市场变化,合理引导企业发展与人才培育方向。例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市旅游局合作开发制定了《花级酒店的划分与评定》《特色客栈等级划分规范》等地方标准,评定花级酒店80 多家、叶级特色客栈30多家,引领住宿企业转型升级、规范服务、提升管理、打造特色,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联合主管部门共建培训机构。高校旅游专业可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成立合作机构,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象山县、余姚市、海曙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旅游培训中心。高校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购买服务项目,主动承担旅游系统与行业内的相关培训。高校也可从政府横向项目中获得经费,用以培训旅游从业者,实现教学相长、彼此促进。

三是参加旅游行业技术技能大赛。旅游专业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作为专家创新设置比赛项目,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参与设计宁波市下午茶设计比赛、自助餐摆台比赛、管理案例比赛、特色客栈视频比赛、金钥匙服务案例等新项目,担任地方旅游行业技能大赛的评委或裁判。旅游专业教师还可训练和组织学生参与旅游行业技能大赛,如导游风采大赛、饭店服务技能大赛,部分竞赛的项目具有可孵化价值,可促进企业创新,引起社会的持续关注。

四是承担政府委托行业研究课题。旅游专业教师应注重应用性研究,主动参与或承担旅游课题研究,为旅游部门决策提供参谋。高校可承接部分政府委托的旅游行业研究课题,如“饭店业发展现状调研”“新业态发展调研”“行业管理评定方法研发”“饭店业发展对策研究”“民宿发展规划”等委托研究课题,并实现成果转化。

五是参与旅游行业检查指导工作。高校应与行业协会密切合作,指派教师担任旅游行业协会专家顾问,担任省、市旅游饭店、旅行社、景区的星评员、检查员等,参与旅游企业的检查指导工作。在检查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了解旅游市场的最新需求,学习企业最新实践经验,为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高校、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协会还可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探讨旅游人才的培养方向、模式及方法。

3.1.2 与旅游企业协同育人

一是校企协同深化产教融合。高校旅游专业可选择基础良好、热心教育、管理规范的旅游企业作为重点战略合作伙伴,逐步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深度。高校在与企业展开战略合作的过程中,借助企业规模、资金、品牌、人才等多种优势,可共享其教育资源。校企可在学生就业、顶岗实习、参观体验、课余兼职等环节,以及行业调研、专业论证、课程建设等方面密切合作,扩大合作范畴、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合作成果。

二是校企协作共建育人机构。旅游专业应注重发挥企业作用,与旅游集团共建研究机构、培训中心、大师工作室、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等,合作发表研究论文、行业发展报告。高校可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名师带徒”工程,通过形式多样的育人模式,培养出更多旅游业的首席工人、技术能手、金牌导游和大批实用人才。

三是校企人员协力互兼互聘。高校旅游专业应长期聘请一批来自企业的首席工人、技能大师、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以突破师资来源与数量有限、能力不全、水平不高的局限,实现优势互补。兼职教师除了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之外,还可在行业讲座、实习指导、项目开发等多方面参与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开展课余时间到企业兼职,弥补专任教师无法做到的空白。

四是名师带徒提高边际效益。高校可借助“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聘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成为授课老师及带徒师傅,带领旅游专业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或向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往届优秀毕业生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旅游业内的实践经验,还能为学生引荐优秀企业,提升高校的就业率。往届优秀毕业生除担任兼职讲师外,还可推荐企业优秀人才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提升旅游人才的专业性。

3.1.3 高校、政府、企业共建共享人才培养资源

“校政企”育人模式是高校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素质、降低办学费用支出、增强办学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必经之路。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可为高校旅游人才就业及旅游企业发展提供多种优厚条件,企业可利用政、校的支持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校可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旅游人才并增强影响力和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如此,高校、政府、企业可强化彼此之间的联系,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2 “岗课证”: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高度对接

3.2.1 设置“岗位—课程—证书”对接课程体系

高校应从旅游岗位需求而非学科体系出发,如以导游、酒店岗位为核心,设置“岗位—课程—证书”体系,做到岗位与课程融通、课程与证书融合、证书与岗位匹配。高校在设置课程过程中,应与旅游专业考证相对应,使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一致。高校可允许学生将职业资格证书成绩折算学分,提升学生考证的积极性[3]。

3.2.2 构建“理实、专兼、内外”的旅游师资团队

旅游专业可构建理论实践结合、专职兼职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双师队伍,积极吸纳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主动遴选企业一线优秀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拜师活动,常年开展跟岗锻炼,将实践能力培养常态化、多主体化、体系化。

3.2.3 探索“课程、学期、高校”内外的三结合

高校旅游专业可积极探索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将教学向课外、学期外、校外拓展。培养旅游人才需要高校、政府、企业共同发挥“多主体”育人作用,如开展社会培训、校企交流等活动,争取政府及社会力量的有力支持。

3.2.4 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

高校应研究地方旅游人才市场需求,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开发、重组和调配。高校应根据旅游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安排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要求,加大实践技能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对旅游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重点提炼,汇编模拟题并强化对学生的训练。

3.2.5 探索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旅游人才市场需要,高校可实施与旅游技能证书相关的考核方式,合理设置各项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构成比例。教师可建设网络课程,利用移动端进行课程管理、班级和讨论组的创建与管理、课堂教学应用、个人中心管理以及通讯、社交、资源分享等新型教学模式,展现“岗课证”的魅力。学生可在移动端参与科目的学习、讨论、练习与考试,完成相关证书的考试模拟答题,提高考证通过率。

3.3 “练赛做”:借助教学组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校旅游专业通过练习、比赛、实做的三者结合,可有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高校可通过专业课程训练为学生打基础,借助各类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利用兼职顶岗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有效地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让学生在多次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旅游专业、对企业、对岗位的认识,培养职业感情,找准岗位目标,提高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

3.3.1 练习:对照竞赛、参照流程

针对国家级技能大赛的要求,如“导游服务”“餐厅服务”等赛项,旅游管理专业可设置以国家技能大赛赛项要求为标准的专业课,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训练和比赛。旅游专业学生通过课内实践教学、单设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有效将技能训练从单项提升到综合训练,从简单掌握变为复杂应用,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学期内向学期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拓展。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技能训练不断强化旅游专业技能,反复加强、逐步深化、全面提升自身对旅游专业理论体系的掌握与实践。

3.3.2 比赛:体现练习、对接实做

高校可通过旅游专业竞赛、院校竞赛等多点突破,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如导游风采大赛可分为导游词创作、导游讲解、才艺表演等环节,设置技能运动会特别奖、专业品牌等项目,鼓励学生赛出水平。高校可借助旅游专业竞赛开展层层发动、准备、竞赛、观摩、总结与表彰,使校内技能竞赛成为特长生、尖子生选拔培养的筛选器,塑造普通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提高素质、促进就业的助推器,打造学生成才的重要舞台[4]。

3.3.3 实做:常态训练、竞赛选优

在课内、校内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训练之后,高校可把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时段向课外拓展,空间向校外延伸。在周末、寒假、暑假、社会实践周等课余时间,可以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为依托,让学生在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践。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专业工作室的活动,承担实际运营项目。如推出“三创学分”制度,通过师资、训练空间、培养资源的内外结合,实现课外专业兼职制度化,引导学生按照标准申请认定“三创”学分。

4 改革实践成效

首先是旅游专业建设成果显著。长期以来,笔者所在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坚持落实“校政企—岗课证—练赛做”育人模式,使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专业对口率高于全校及同类专业,专业满意率名列全校各专业前茅,在全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排行榜中也位居前列。

其次是专业竞赛方面成绩突出。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通过实施“校政企—岗课证—练赛做”育人模式,使旅游专业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80 多项,包括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3 项、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3 项。

再次是优秀毕业生数量增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的这一育人模式,使毕业生中涌现出了文旅部劳动模范、国家旅游局技术技能大师、中国好导游、援藏先进导游、5 位地区金牌导游、4 位首席工人及技术能手,以及众多的旅行社经理人、酒店经理人群体。

最后是区域旅游人才培养团队壮大。学校对“校政企—岗课证—练赛做”育人模式进行的改革和探索,使旅游专业教学团队成为优秀教学团队、示范性教学团队,拥有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1 人、校级教学名师5 人,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及各类教学成果奖10 多项,近年发表论文60 多篇,主编出版教材11 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 部),培训旅游从业人员4 千多人次。

猜你喜欢

育人技能人才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人才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劳动技能up up!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