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的价值判定、功能梳理与当代利用
——以世界文化遗产点庆安会馆为例

2023-01-10丁洁雯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庆安妈祖会馆

丁洁雯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最早提出了“文化遗产”的概念,将“文物、建筑群、遗址”列为物质文化遗产范畴。2003年,又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在《文化遗产学初论》中指出,文化遗产涵盖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遗产和文化景观类遗产等诸多类型,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发展动力①贺云翱.文化遗产初论[J].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7-139.。国际社会最早提及对文化遗产的利用可上溯至1931 的《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该宪章认为只有尊重建筑物的历史和艺术特征,继续对建筑物的使用,才能有效延续建筑的生命②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随后有多份相关文件都有提及文化遗产的利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出要建立负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机构;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提出要“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文化遗产;1999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巴拉宪章》提出要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利用”;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遗产的布达佩斯宣言》则提出“寻求在保护、可持续性和发展之间适当而合适的平衡”;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安草案——亚洲最佳保护范例》指出,“以具有创造性的方式寻找重新利用纪念物和历史性建筑的途径,以使其拥有经济生存能力”,等等。这些不无表明对文化遗产利用的探讨一直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如何将文化遗产视为完整的文化生命体,遵循其生命发展的科学轨迹,使其在当下重获活力,在未来延续和蜕变新生,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文化遗产是否能得到妥善利用,需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文化遗产价值的判定,这是利用的前提;第二,文化遗产原始功能的梳理,这是利用的基础;第三,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融汇,这是利用的方向和途径。下面以世界文化遗产点宁波庆安会馆为案例进行探讨。

1 关于文化遗产价值的判定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成就的独特表现,对其价值的解读阐释是首要而核心的工作。只有准确把握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认识其对当下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对文化遗产展开合理的分类和利用,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从遗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三个角度来对文化遗产进行界定,这也已成为国内外学者评断文化遗产价值的主要依据。但随着对文化遗产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遗产价值的理解有了新的进展。2015年修订完成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指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共同构成文物古迹的价值。其中的社会价值包含了记忆、情感、教育等内容。文化价值则指代文化多样性、文化传统的延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等相关内容①《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第一章第3 条.。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在《文化遗产学论集》中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解读进一步拓展,认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可以细化为历史、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社会、经济、情感等方面”②贺云翱.文化遗产学论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80.,实则是将文化遗产本身视为一个拥有内在逻辑体系的文化生命体,从其过去、当下和未来等三个时空维度来综合评估文化遗产的价值。以世界文化遗产宁波庆安会馆为例,该馆由宁波地域商业船帮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于2001年辟为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庆安会馆作为大运河(宁波段)的重要遗存成为宁波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点。就庆安会馆而言,可以分析它的几大价值。

首先是历史价值。作为大运河南端出海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发港,宁波将贯穿中国大陆的航运系统与世界海路大动脉紧密衔接。而庆安会馆不但见证了历史上浙东地区航运业的发展,也是浙江清代漕粮及南北贸易河海联运的主要管理和服务设施,更出资购入中国历史上第一艘机动轮船宝顺轮,标志着我国航运史从帆船时代向机动船时代的过渡。

其次是科学价值。庆安会馆于宁波北号商帮发展的黄金时期——清道光、咸丰年间创建,并与全国各地会馆一起共同见证了中国独有的以同乡、同业为基础的基层社会自我管理组织——会馆这一文化体系产生、发展、演变、衰亡的整体过程。

再次是文化价值。作为大运河(宁波段)的重要遗产,庆安会馆商业船帮的商贸运输活动见证了河海联运的独特运输方式,庆安会馆同时也是宁波运河文化与海丝文化的重要载体。庆安会馆的创建者主营海运业,航海保护神妈祖是会馆成员的精神信奉,对海神妈祖的崇尚和对行业商务的重视交融于庆安会馆,成为传承弘扬宁波妈祖文化与会馆文化的实物载体,展现出宁波地域的文化特性,并能持续滋养当代和未来。

第四是艺术价值。作为宁波近代木结构的建筑典范,庆安会馆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和空间围合手法,沿纵轴方向层层推进,目前尚存宫门、仪门、前戏台、大殿、后戏台、后殿,左右厢房等,整个建筑群形成层次分明、深度有序的多个空间;会馆建筑上1000 多件朱金漆木雕和200 多件砖、石雕艺术品精美绝伦,也使会馆成为人们享受艺术、培养艺术审美和创新的独特场所。

最后是其他价值。会馆商帮文化的优良传统、妈祖信俗的友善博爱、世界文化遗产带来的地域文化自信、文化遗产展示与旅游等共同组成了庆安会馆在当下及未来的教育、经济、情感等价值。

2 关于文化遗产原始功能的梳理

文化遗产的原始功能蕴含着其最初的历史信息和遗产价值,是当时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人类生活的生动记录和实物载体,也是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的最基本信息来源与历史依据。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不仅限于其建立之初的形态,在其存在并历经的各个历史时段,记录保存下的所有信息都是其历史文化与内涵的组成部分。唯有持续性地维护其使用过程,才能真正延续文化遗产的生命活力。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原始功能,才能在探索利用方式时找寻到最适合的途径。以宁波庆安会馆为例,会馆的最基本特征在于其基层社会自我管理的组织性,其创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为同业或同乡籍的流移者提供服务、实施管理①王日根.中国会馆史[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7:4.。而这种管理的实现,又需通过“祀神、合乐、公约、义举”四项功能的合力作用达成会馆内部的整合。

一是祀神功能。宁波庆安会馆的创建者是商业船帮,通过水路运输经营贸易。而水运的顺畅与否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气象预测技术和航海技术有限的当时,人们只能把更多的信念投注在精神信仰上,选择航海保护神妈祖是势之必然。护国庇民、扶贫救苦,概括了天后的主要功德,也是妈祖文化的精髓所在。庆安会馆始终保持着祀神的传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妈祖飞升都会举行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神灵崇拜为会馆树立了集体象征,创建了精神纽带。

二是合乐功能。庆安会馆前后双戏台的建筑形制在国内会馆罕见,前戏台通常用作祭祀仪式后的酬神演出,而后戏台则为号商唱戏。会馆以敞开的胸怀迎接前来拜祭妈祖的民众与会馆成员,众人观看演出、交流情感,人神共娱,实现“合乐”。

三是公约功能。庆安会馆创建的主要宗旨在于制定商业船帮业务规章,保持同行团结,共图事业发展。号商汇聚一堂制定公约、修改公约、缴纳号银,共同商议和处理航运业务,为商业船帮的内部管理和商业经营提供保障。

四是义举功能。在妈祖信仰的影响下,在公约条款的规范下,会馆成员在遵守公约、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谋取商业利润最大化,进而以义举善行回馈社会,比如成立保安会消防组织救援周边火警、设立小学仅取书籍费等,为周边居民提供帮助和便利,由此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安定秩序的维护。

3 关于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和谐融汇

文化遗产是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保障,只有将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与当下生存的人们建立切实的深刻关联,并将这种关联维系和延续下去,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利用。文化遗产唯有切实融入到当下社会,成为民众现代生活的内容构成,才能发挥其重要功能,推动城市文化的延续、发展和重构。这也是文化遗产本身从静止走向活态的必经之路。过去的信息将被激活,历史也将走向未来,文化遗产才有可持续的存在和发展。但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如何融合?只有在利用过程中自然展现遗产的价值,真实延续遗产的功能,由此探索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融汇方式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以庆安会馆为例,该馆的遗产价值围绕着海丝文化、运河文化、会馆文化、妈祖文化、地域民俗展开,而其基本功能以会馆和天后宫作为突出呈现,庆安会馆活态利用也应循着遗产本体的价值与功能为基础而展开。

3.1 以一座公共开放的历史空间迎接现代生活

历史上的庆安会馆曾是公共开放的空间,周边居民也来朝奉妈祖、观看祭祀、祈求平安。2001年,以建筑原貌和原初功能为依据,庆安会馆被辟为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作为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博物馆是保护、研究、传播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②《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3 条.。将庆安会馆修复,辟为博物馆重新开放,象征性收取门票费用10 元,正是让文化遗产重新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既能妥善保护和管理会馆,又能向世人展示文化遗产的精彩,这也是国际宪章中提出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首当其冲的重要方式。庆安会馆作为有形的历史物证,为人们从现实生活走进历史记忆的解读和阐述提供了视觉环境和有形空间。

3.2 以一种传承历史的学习方式浸入现代生活

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是民众维护文化身份、加强文化认知的基本依据。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学习教育资源,是提升国民素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之一,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民俗意义重大。将展陈作为遗产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庆安会馆紧密围绕该馆文化遗产价值内涵和原始功能,设有《中国·宁波船史展》《宁波妈祖文化与会馆文化》《妈祖祭祀场景展示》等专题陈列,对会馆承载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功能进行系统、全面的阐释。针对海丝文化、运河文化、会馆文化、妈祖信俗、古船文化等主题,庆安会馆先后引进《中国会馆图片展》《妈祖信俗成功申报世界“非遗”图片展》《丝路帆影——源自英国皇家格林威治的影像图片首展》等临时陈列100 余项。通过召开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讨会、中国会馆保护与发展宁波论坛、行舟致远中国航海日文化论坛等会议,出版《庆安会馆》《信守与包容—浙东妈祖信俗研究》等专著,发表研究论文60 余篇,建立专题网站,拍摄微电影、宣传片等,以不断深入的学术研究和不断更新的文化产品,为市民公众打开了解庆安会馆及其内涵的窗口。庆安会馆作为有效的历史课堂,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吸取先人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提供了资料来源和知识平台。

3.3 以一种文化聚会的生活习惯融入现代生活

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应以保护和继承合理的文化基因为基础,植根于现代的土壤,并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新的认知和解码,以当下人们能接受的文化形式来实现。合乐作为会馆的原始功能之一,也是会馆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方式。沿袭会馆原有的戏台演出传统,庆安会馆坚持举办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派对,连续十余年与周边社区合作举办民俗文化教育节,并借由共同的妈祖信仰,于2011年起与台湾善化庆安宫结对交流,连续开展甬台两地妈祖文化交流活动,生动呈现妈祖巡游、祭祀典礼、酬神演出等妈祖信俗的重要环节,让人们聚集在文化遗产的建筑空间,感受节日气氛,传承民族文化,形成文化习惯。庆安会馆作为生动的历史舞台,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传统文化、浸润地方民俗提供了聚会场地和文化空间。

3.4 以一种地域传统的精神感召引领现代生活

文化遗产是社会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群体的共同记忆,塑造着一个群体的共同记忆,也将深刻影响一个群体未来的共同记忆。庆安会馆首先代表着老一辈宁波人童年的味道、年少的记忆,它的存在让人们维系着与过去相连的纽带,能够增进具有心理共鸣的群体产生社会凝聚力,保持本土文化。同时,以弘扬宁波商帮和妈祖信仰博爱乐善的情怀为精神重任,庆安会馆以博大的胸怀召唤来自全社会的不同群体,“5·18 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免费对外开放,小记者、中学生、大学生的各类实践活动不断展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参观,联合社区举办残疾人相亲会,每年腊八为市民送粥……庆安会馆作为城市精神的传播阵地,连接起了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将温暖和爱融合在传统文化中传递给普通民众,让全社会的市民公众,从精神上、从生活中共同拥有家门口的世界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庆安妈祖会馆
一岩九饮会馆
妈祖祭典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我和国旗合个影 爱国就要晒出来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梅魂
“万国茶帮”拜妈祖
蟳埔妈祖安座巡香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
妈祖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