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徽派建筑流向及多元价值分析

2023-01-10杨晓彤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建筑与文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徽派徽州建筑师

文/杨晓彤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郑先友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副教授(通讯作者)

引言

徽州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徽派建筑的地域文化内涵和传统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独特的特色和审美价值。在当代生产消费方式的冲击以及地域更新的高速变化中,徽派建筑如何传承与发展一直是专家学者和建筑师们的研究内容。从早期较为简单粗暴的元素堆砌和外在模仿,到近年来如绩溪博物馆等将徽州建筑文化进行发散创新并运用于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实践,在过去数十年间,传统徽派建筑文化在现代的发展之路上,在建筑师们的探索和实践下不断地变迁,由此创造的新徽派建筑的形态和风格也在不断的变化中。

建筑师们进行新徽派建筑创作时,由于对徽派建筑文化的理解和价值取向不同,会创造出具有不同特质和精神的新徽派建筑。所以,在新徽派建筑的发展史里,仍旧可以梳理出不同价值取向引导下的各个新徽派建筑流向,并从对这些流向的解析中找到新徽派建筑现代化发展的真正武器。

1 新徽派建筑发展概况

1.1 传统徽派建筑概述

传统的徽派建筑风格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的皖南、浙西等地区,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徽州山岳流水的灵气和徽商传统风俗的浸染使得徽派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从建筑雕刻的细节、立面元素的运用、平面及空间的处理,还有建筑群落规划的构思和逻辑都充满了徽州鲜明的地域特色。

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三种雕饰工艺与建筑整体配合得当,相辅相成;马头墙、小青瓦等立面构成元素既起到结构构造的用途又极富视觉特色;平面布局上灵活变换,功能合理;建筑群落的布局上依山傍水,顺应并利用自然,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的山水意境。

1.2 新徽派建筑的诞生与发展

1.2.1 孕育萌芽——繁荣

改革开放后,随着徽州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黄山的开发建设,风格独特的徽派建筑吸引了大量学者和建筑师的研究和创作,例如黄山云谷山庄、黄山国际大酒店等。它们将传统徽派建筑文化与现代主义的功能性相结合,开启了新徽派建筑设计的大门,但由于建筑师们对于马头墙、小青瓦等“徽派风格”元素的一味追求,使得当时的新徽派建筑大多数为较机械的堆砌与模仿,地域性常常只体现在外在的符号元素上。

1.2.2 多元探索——迷茫

20 世纪末期,新徽派建筑经过建筑师们的思考和探索以及项目实践经验的累积,具有了较为成熟、多样的表达方式和设计手法。这一时期既有延续云谷风格但多有空间形式变化的形态(如婺源博物馆),也有将符号简化或解构、拼接的手法(如万科·第五园)等,建筑师们开始从建筑空间的角度寻求新徽派建筑发展的道路。

泰顺“百家宴”作为一项盛大的元宵节庆民俗活动,其民俗构成完整且复杂,对它的民俗构成进行仔细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工作,也有助于发展其现实意义,使其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1.2.3 多元创新——自省、发散

虽然运用徽派建筑风格的手法一直在多样化、成熟化,但大多新徽派建筑的发展模式仍是现代建筑模式注入徽派建筑的元素风格,未能得到真正的突破。但是21 世纪10 年代以后,随着新生代设计师们对于地域建筑文化内核的探索和理解的加深,新徽派建筑的地域精神表达有了更多、更深层的方式。建筑的地域性不只在于符号元素的运用,开始体现在场所精神、情感体验上,从视觉性更多地向触觉性的精神感知上体现。同时,新徽派建筑也不仅存在于乡村或徽州风味浓厚的皖南地区,建筑师们开始扩大徽州建筑文化的影响范围,将传统徽文化的脉络与城市纹理发生关系,得到更多功能、空间形式的体现多元价值取向的创作。

2 新徽派建筑流向类型及价值取向分析

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多种不同的文化体系相互激荡,激发了无限的艺术创作可能。但在多元化潮流的冲击中,寻找地域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以及适应新时代的生产消费方式的平衡,成为了每个传统建筑流派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这是不寻求突破就会衰落的挑战,也是涤荡陈旧与创造新生的机会。

新徽派建筑师们为了继承和发展徽派建筑文化的精华,数十年来一直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优秀的建筑师们不再照搬、模仿徽派建筑体系中的元素,而是从深沉古典的徽派建筑文化中打捞出自己寻求的价值点,再与现代的创作相结合,既给当代的创作注入了传统地域文化的灵魂,也给徽派建筑体系创造了全新的生命力。

建筑师们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不同的创作手法,构成了新徽派建筑的体系,本文根据建筑师对徽派建筑价值点的取向,划分了四个不同的流向倾向,分别是:远古文化与精神的倾向、功能—材料的倾向、场所—形式的倾向、城市思考的倾向,并对凸显各个倾向的价值取向和代表作品进行分析。

2.1 远古文化与精神的倾向

徽州文化是一代代徽人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底蕴深厚,风韵独特。徽文化中的徽商精神、传统礼制观念在建筑的形制、平面布局、建筑群落的规划布局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体现。在当代,某些传统宗氏制度和风水文化无疑是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但当建筑师将视点关注于遥远的史实文化精神,追寻传统文化的再现与追忆,创作的作品用以诠释深厚的徽州文化体系,这种倾向体现的是新徽派建筑的社会性与仪式性。通常是将徽派建筑的合院精神、自然山水、远古技艺、村落形态、传统形制、禅宗意境等展现在设计中,以追寻远古,回忆过往。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一处不起眼的财神庙即将拆除,小庙虽然破败,却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是村民们朴素却坚持的信仰中心。这吸引了建筑师傅英斌的注意,为了延续村民们的信仰活动,他建造了一个全新的、小而精巧的祠庙,作为新的有尊严的精神承载空间。祠庙的选址背靠大山,环境十分清幽。为了增加其公共性和互动性来激发场所的活力,建筑师改变徽州村庙向内封闭的空间模式,而处理成了“亭”的三面通透,四周屋檐挑出,祠庙形态舒展,创造出柔和而开放的檐下空间。建筑的材料采用了当地工匠制作的竹席和红色空心砖,一方面具有地域特色;另一方面,红色空心砖为村民们创造了新的祈福方式,村民们将祝愿写在纸上卷起来塞入砖孔中,随着时间推移,砖孔里的祈愿越来越满,祠庙与村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共同生长。

这座小庙给在现代化冲击下逐渐衰落的传统习俗提供了宁静舒适的场所,也给这项信仰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新徽派建筑社会性和仪式性的体现。

2.2 功能—材料的倾向

徽派建筑由于古徽州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的文化制度的浸染,在外观上呈现着极为鲜明的特点。例如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是其最鲜明的视觉特色之一,是由于传统礼制的约束和地域建筑材料的选取而呈现的,不仅具有特别的素灰之美,也在徽州地区青山绿水的自然风貌的映衬下独具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建筑师在新徽派建筑的创作中,选用当地的材料或搭配与当地风貌融合良好的材料,将材料的特性展现在内部空间或外部立面的配比上,塑造充满徽风皖韵的视觉感受。

2017 年建成的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的南仕堂,是一个由单间民居改造而成的接待中心。建筑位于村口,是入村所经过的第一个建筑,设计师将内部空间设计成祠堂的形式,使得建筑乃至整个村落充满了宁静悠远的禅宗意境。建筑的支撑结构采用大木作体系,雄壮气派,符合徽州建筑“肥梁细柱”的木构特色,梁柱通过传统的榫卯方式咬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美观与稳定兼具的、赋予空间以传统气蕴的木构系统结构。建筑两侧采用徽派建筑的传统元素马头墙,但对其进行多种艺术处理——采用玻璃砖的材料打破室内外的隔离感,在墙外栽植竹子使其剪影投射到玻璃砖墙上,这些处理方式使传统的元素焕发了生机,古老的形制与现代的风趣相得益彰。

2.3 场所—形式的倾向

传统徽派建筑风格诞生于皖南山水相依的独特自然风貌中,古徽州人注重风水环境的选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求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的人居环境。建筑和村落布局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用灵活的建筑空间、富有逻辑的村落规划回应特有的地域环境。该倾向下的建筑师进行新徽派建筑的创作时也注重建筑对于当地特有的文化与自然的回应,注重人的精神和情感体验,塑造具有徽州韵味的场所。

绩溪博物馆通过对徽州村落场所精神重塑与再现,引发人们对于徽州文化的共鸣与追忆。屋顶的起伏弯折连绵不绝,与远处的山景遥相呼应,是对徽州自然风光的顺应与回答。建筑平面用厅堂、天井、巷道、台阶、水系等徽州村落元素穿插,通过精妙的设计手法组织在一起,整个建筑如同一个古徽州村落的缩影。建筑通过变换的组织手法重塑和再现了若干个富有徽风皖韵的空间,如围绕700 年古树的庭院、张弛有度的天井、曲折窄高的巷道、沿着内街流走的水系、汇集于入口处的水口等,每个空间都精巧绝伦,游览者置身其中,既充满了趣味,又引发了对徽州建筑文化的情感体验。

2.4 城市思考的倾向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千篇一律的城市界面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生产、消费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徽派建筑和村落与城市的生产生活格格不入,城市里兴建的现代建筑也摒弃了文化传统与地域特色,城市失去了原有的肌理与特点,这对城市的精神文化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建筑师们开始思考如何将传统的徽派建筑文化注入现今既存的城市层面,以切入与解决城市问题作为设计的导向,促进传统徽派与城市肌理发生关系,使徽派建筑成为参与平衡城市环境、创造城市特色风貌的一分子。

安徽省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建筑体量敦实,用巨大的空间制度表达古老文化蕴含的深远与厚重。建筑将立方体分解成连续转折的实体体量,表面采用深灰色和青铜纹理勾起对市民历史的迷思,体量间用玻璃围合的透明空间相连,虚实结合,给建筑以山石堆叠的意象,将徽州自然的风韵引入现代化的城市之中。在空间处理上,人流顺着入口廊桥,经过竹林、水面进入建筑内部,内部流线围绕中庭天井层层而上,强调了“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意向,呼唤市民们身处徽州的体会。

结语

徽派建筑的传承和新徽派建筑的创作,需要找到徽派建筑文化的内核和武器,达到徽州特有的建筑精神的表达。本文大致从纵向(时间)和横向(流向)的角度上概括了新徽派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流向倾向分支,分析和探讨新徽派的发展趋势以及各流向倾向的价值取向。笔者接下来的研究将会在本文中归纳的四大倾向上进一步细分,对徽派建筑诞生以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徽派建筑资料进行重整、梳理、分类、观察和分析,力求从横向和纵向上整合出当代新徽派建筑的价值体系,再结合各个流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其进行辩证分析,最终找到真正适合新徽派建筑现代化发展的方法和武器,找到新徽派建筑的活力源泉。

猜你喜欢

徽派徽州建筑师
徽派园林与城市景观的融入
胖胖的“建筑师”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人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