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临床带教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023-01-10周传龙韩德雄程莹莹张全爱陈利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医学生针灸思政

周传龙 韩德雄 程莹莹 张全爱 陈利芳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科,浙江 杭州 310005;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53)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大多数医学高等教育院校只是公共课,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在心理上都不是特别重视,但是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不只是涉及学生的知识、能力,而是涉及端正学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特别对于我们医学生,还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为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对于医学研究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以及具有创新意识的态度等,仅仅依靠思想政治任课教师的个人力量很难深入到学生心中的各个角落。因此,笔者认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个体系的教师多维度、更加宽广地进行。特别是临床带教这一阶段,属于医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相对特殊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较多地接触和理解,更能够通过教师的言行去影响和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医学专业,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针灸临床学习的过程中,针灸临床带教具有其独有的特殊性,更有可能引导学生的思想。对于思政教育在针灸临床中应用原因及现实意义,笔者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做以下分析。

1 医学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 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医学生(包括中医针灸学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意志信念、理想责任、健全的人格、遵守职业道德及高尚的情操等,是他们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最核心的内容。他们将担负着救死扶伤、守护人类身心健康的特殊重大责任,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医务工作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职业发展际遇和道德信仰挑战,对医学生来说,他们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的趋势,因此思想不免会出现一些波动,如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精神食粮缺少正确的认识和思考;追求实用化、功利化的价值观念;法律观念缺乏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对于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1.2 思想政治课实施方式的开展 有调查研究,某中医学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感兴趣的学生只有12.7%,不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思政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就业心态复杂同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2]。因此各高校已经重视思政教育的授课方式改革,这门课程过去主要由学校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方面的教师担任,或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教师进行授课,思想政治教师费尽心思地设计教案,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实际效果观察,在教授的过程中学生基本兴趣不大,经常逃课,即使上课也难以专心听讲[3]。分析原因,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面对进入临床的需要,他们不仅需要学习现代医学的知识,更需要熟读中医经典,学习中医理论及实践,面对着多重的学习压力,学校的社团活动同样也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综合起来也是导致思政教育实施比较困难的原因;同时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其在整个求学生涯以及成长环境中所接受的思政教育与上课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不会偏离所有价值观的总趋势;同时在大多数高校中,本课程设立为公共课,同时上课的学生较多,与教师沟通的机会相对更少,更进一步造成了对本课程不重视的心理。另外,为提高科研实力和毕业生就业率,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医德教育[4],这种现象在部分医学院校也存在。

1.3 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 面对目前高校思政课程实施的现状,中宣部、教育部已经意识到形势的严峻。2015 年7 月,联合发布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该计划中明确要求:“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这同时也意味着目前已经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指明方向,它是富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和新原则[5]。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提出教师工作的本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既要传道——关注的是学生的人格品质,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又要授业——关注学生的专业水平;更要解惑——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对创新过程中的疑惑进行共同探讨与分析[6]。从而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形式也需要符合时代和切合实际地开展。

1.4 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开展本课程的必要性 医学生在实习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双重身份,是他们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是行医生涯中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刻,但是有研究显示,医学实习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均较高[7],说明临床实习期间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佳,同时医学生的价值观和自信心均受到冲击,究其原因,有人认为临床实习医生在接触临床时认识到医生与本来想象的不完全相符,现今中国医生面临的业务压力和社会压力均较大,由于不够完善的医疗体制和医患关系,在行医的过程中如履薄冰,导致实习医生对于职业认同感也会下降,因此研究中认为,在此期间需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学术上的探讨,养成良好的学风,加强人文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加强职业指导教育,使医学生能真正了解医生的职业[8]。从而能够使实习医生不断完善人格,提升个人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及医生。

2 医学生在针灸科临床实践中接受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2.1 带教教师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有研究归纳实习医生具有实践性、双重性、阶段性和分散性几个特点。分散性和阶段性主要是把握实习医学生在医院临床活动的特点,而实践性和双重性体现的是实习医学生扮演角色的特点[9]。正是这2 个特点也决定了带教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但是不同科室有所不同,针灸科所涉及的疾病较多,可能涉及多个系统的疾病,从中西医的角度如何考虑,即使单从中医针灸的角度,可能从脏腑、经脉循行的角度,甚至需要从奇经八脉、根结标本、气街四海、子午流注等课本上介绍比较简单的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信息量会比较大,一方面,这不仅会唤醒学生对知识追求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在针灸的临床中经常会出现用几枚针治疗看起来临床症状较严重的疾病,如落枕、急性腰扭伤、痛经等,而且疗效迅速,使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更加强烈,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医学生涯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树立带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一点在“传道”中可以使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传道”的进行。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涉及不同的刺法、疗法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需要学生的帮助,在共同完成治疗的过程中有助于带教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在治疗操作结束后,多数会有等待治疗结束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带教教师与学生会有充分的沟通时间,与课堂教学相比交流会更加的轻松。因此,带教教师在这样的沟通中将占有很好的优势,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有利,从而谈话涉及的范围会更广,而且每一位临床带教教师同一时间所接触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有可能是“一对一”的模式,对培养与学生的感情方面更有利,最终二者很可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更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比如对于人生的规划、考研与工作的选择等,可以在医学生特殊的学习时期给予思想指导。

2.2 沟通内容的价值分析 笔者认为在这个阶段跟学生沟通的内容具有多重时效性,大致分为相对时效性和绝对时效性2 种。相对时效性主要是指带教教师与学生相似的求学、就业经历而言,在学生的实习期间正是考研与否、如何就业等问题困扰的时刻,对于带教教师曾经具有同样的经历,并且在自己的求学就业历程中均有自己的见解,容易与学生产生共情。另外,带教教师已经带有多届毕业生的经历,对于每一届毕业生均有或多或少的了解,相同时期的经验均可与学生进行交流,因此更能体现出带教教师“传道”“解惑”的作用。绝对时效性主要是指带教教师对于时政、焦点事件的看法对学生的影响。在针灸诊室,与患者沟通的机会也比较多,同时患者的疾病相对来说不会很严重,在针灸的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乐于跟医生进行交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提及的社会问题以及目前国家或国际大事件均会表述自己的看法,这些深入的交流相较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其影响力更大,结合带教教师的模范带动与引导作用,更加有可能渗入到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层次,这一点对于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非常具有时效性,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的阐述分析目前我国的现状以及我党的一些战略性成果,使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加坚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笔者认为在针灸临床带教过程中适时适当进行思政教育,其实用价值将会体现得非常明显。

另外,在针灸科的临床带教中,有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学习我国的传统针灸,也可从这个角度为推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从而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笔者曾就国人的信仰问题与留学生展开讨论,面对“海外华人周末无休的工作是否因为信仰就是钱”的问题,通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分析,使他们完全理解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勤劳”的力量。因此笔者认为:接受临床带教时的思政教育不只局限于我们本科或研究生学生,更应涉及可能接触本专业的任何学生的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其关系到整个社会生命的健康,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目前仍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在上述的分析中,目前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确实存在波动,而对于目前思政课的开展也确实存在一些漏洞,而且到了医学生实习阶段所经历的思想波动会更大,而在针灸临床带教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可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医学生带教阶段适时适当地引入带教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方式的研究更加有探讨可行性的价值。

猜你喜欢

医学生针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