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英水库灌区田间工程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2023-01-10黄理明
方 妮,彭 景,黄理明
(崇左市左江治旱工程管理中心,广西 崇左 532200)
0 引言
乡村振兴,农业是基础,水利是关键,水利则是农业发展中十分关键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保障[1]。2022 年2 月22 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三农”工作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文件提出“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规划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现代农业发展主要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现代化灌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农业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水利先行,建设好驮英灌区田间工程,能更好地助力新农村建设。
1 工程基本情况
驮英水库及灌区工程地处广西左江旱片,水源工程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那堪乡垌中村上游公安河段,驮英水库灌区范围涉及江州区的板利、罗白、濑湍、江州,扶绥县的东门、山圩、柳桥、岜盆、渠黎、新宁、东罗、渠旧和宁明县的那堪、海渊、北江、板棍、东安等21个乡镇,127个行政村299个村民小组[2]。驮英灌区建成后,在驮英水库龙头水源基础上,通过灌区各大、中、小型水库补充,实现灌区总灌溉面积达84.12万亩,驮英灌区共有水田23万亩,旱地61.12万亩,目前主要经济作物为甘蔗,种植面积约占63.3%,其次为水稻,约占11.6%,其他旱作物主要为玉米、薯类、蔬菜、果瓜等。驮英灌区田间工程是驮英项目发挥效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项目效益发挥的“最后一公里”工程,是确保驮英灌区灌溉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必要条件。
2 意义分析
(1)是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8 年,崇左市委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中明确“实施驮英水库灌区综合开发工程,加快把灌区打造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示范区”。2020年以来,《中共崇左市委员会 崇左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崇左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中均把驮英灌区工程建设任务目标、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内容纳入其中。依托驮英灌区建设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为目标,规划建设好田间工程,为驮英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牢固的水利保障,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好灌区范围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等优势,将进一步充分发挥灌区优势,优化产业调整,发展农业产业新格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有力巩固好、拓展好脱贫攻坚的优秀成果,切实以依托驮英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来服务乡村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
(2)是解决灌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农业问题关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农业中粮食是基础。目前驮英灌区区域内灌溉设施缺乏,灌区内供水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影响农业生产,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民收入受到限制。驮英灌区以粮食为主要基础产业、甘蔗为支柱产业,水果、蔬菜、水产品等高效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好驮英田间工程,可以解决好灌区范围内农业生产中的水源问题,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可以灌区水利条件改善为契机,稳固基础、立足优势推进发展特色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3]。打造以宁明灌片“优质稻、甘蔗、肉牛”为主产业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区;江州灌片甘蔗“双高”、休闲农业、菜蓝子基地为主的农业产业区;东门灌片甘蔗、特色水果高效节水农业区;客兰灌片甘蔗、特色水果、蔬菜、休闲农业等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为龙头的驮英水库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带,推动崇左市农业产业转型新升级,把左江流域建设成为广西西江流域典型示范生态农业产业带。
(3)是保障灌区区域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众所周知,中国产糖看广西,广西产糖看崇左,崇左市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糖都”。驮英灌区工程规划范围涉及的21个乡镇,不仅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范围,也是广西主要的蔗糖生产基地范围,灌区区域内范围已列入《广西新增50 亿斤粮食能力建设工程规划》重点粮食建设区域。驮英水库及灌区建成后,年均可为灌区补水1.73 亿m3,并且可以大幅提高现有水源工程的供水能力,充分利用灌区田间工程优势,增加粮食生产产量,维护粮食安全,可使灌区年均粮食产量增产14.8万t,年均新增农业经济效益9.94 亿元,实现粮食产量增产,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生活富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对于提高崇左乃至广西粮食自给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具有意义重大。
(4)是推动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新时代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助推剂。目前,灌区内土地因缺水致使低产、撂荒等问题引起了当地群众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激发了一些社会能人或经济体参与土地流转或供水服务等提高农民生活生产水平的激情,涌现一批大规模、集约化、特色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型经营方式和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和服务主体。灌区田间工程建成后将为这些经营主体提供充足水源,为扩大种植、养殖面积、产量提供有利条件,吸引更多经营主体进入灌区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加速提升经营主体实力,提高崇左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产业化,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5)是提升灌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和改善工业园区供水水源条件的需要。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倍受社会关注。驮英灌区范围季节性缺水严重,1998年以来几乎年年受旱,灌区农村供水工程大部份为小型工程,水源的水量水质保证率低、维护管理水平低,造成供水保证率低,有的地方安全饮水不稳定。灌区区域内工业园区用水水源单一,用水安全保障率低,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近年来,宁明县海渊镇、板棍乡,扶绥县东门镇、中东镇等地均出现了饮用水告急的情况,部分地区甚至水源枯竭。驮英灌区建成后,一是可以依托灌区输送的充足水源,有效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信息化建设,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二是在饮水保障率不高的乡镇地区依托驮英灌区水源输送,建设规模化水厂,实施农村生产生活供水工程提升改造,使饮水困难的乡镇解决饮水安全问题。驮英灌区建成后可以解决区域内39.2 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用水水源问题。三是可以向崇左市重点工业园和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供水,为园区企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保障。
(6)是打造灌区生态宜居乡村的需要。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让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4]。水利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一是通过驮英田间工程对斗、农渠规整布局,强化田间排涝工程建设,坚持绿色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谋划好、发展好特色效益农业,推动农业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相互促进。二是结合驮英田间工程规划,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建设和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修复农村江河湖泊功能,美化村庄周边田园风光,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三是通过依托灌区田间工程,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施客兰灌片龙谷湾恐龙公园、石埠乳业生态观光牧场、炎鑫度假村、中国乐养城、好乐岛休闲农庄和姑辽文创旅游景区,甜蜜之光甘蔗产业(核心)示范区;江州灌片白头叶猴公园等农村生态水系工程,打造田园综合体,将灌区内村落打造成为生态宜居乡村,成为人们享受田园风光、亲近大自然的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体验观光,带动乡村旅游兴起,让农村人气“旺”起来。
(7)是实现灌区农民生活富裕的需要。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农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使得农民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来保障乡村振兴。加快推进驮英灌区田间工程建设,建成后将从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甘蔗产业、粮食种植、水产养殖等立体农业,分享农业新发展格局的福利,让农民钱包“鼓”起来。二是找准“生态”与“富民”的契合点,环境好起来后,通过着力布局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文化康养等新型业态产业,不断开发升级农产品,丰富乡村产业链条,开发休闲观光、精品民宿、生态果园等特色园区,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打造具有地方生态品牌特色示范村,让村民真正感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三是提高对客兰灌片、江州灌片内的服务水平,推动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差别化供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落地吸引力,推动企业扩产增产,增加地方群众就业机会,分享工业发展的福利。
3 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水利先行,驮英灌区农村美不美,农业兴不兴,农民富不富,驮英灌区工程至关重要。加快驮英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步伐,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为崇左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驮英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迈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步伐,使老百姓从驮英灌区田间工程中获得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