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埋头苦干 勇毅前行 奋力当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开路先锋

2023-01-10孟庆斌

山东交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交通建设

孟庆斌厅长在2022 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2021 年交通运输工作取得重要成绩

(一)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持续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法依规抓好2021 年前已建成和在建交通项目的30 万亩用地手续办理工作,全年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55 亿元,同比增长12.7%,再创历史新高,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建成投产,化作高质量发展“压舱石”。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3 位。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山东”,济郑、潍烟、莱荣等7 个在建高铁项目加快推进,鲁南(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段、菏泽至庄寨段建成通车,新增高铁里程209 公里,结束菏泽不通高铁历史,全省高速铁路里程达到2319公里,居全国第3 位。“山东的路”品牌持续擦亮。加快推进13 个、1259 公里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京台高速德州至齐河(鲁冀界)段改扩建、日兰高速巨野西至菏泽段改扩建、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改扩建、董家口至沈海高速段等4 个、333 公里项目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77 公里,居全国第6 位,六车道以上占比提升到30%;明村至董家口、京台高速济南至泰安段改扩建、日照港岚山疏港高速、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北环段等4 个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未贯通路、低等级路段提升,完成新改建231 公里,养护大中修1096 公里,安全防护提升整治253 处。烟台市打造了以信息化为统领的日常养护、路产路权保护、智慧化管控“三位一体”普通国省道管养新模式。威海市推动“交通+”旅游,建成了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码头、日照港岚山港区15万吨级通用泊位、烟台港西港区10 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等10 个泊位建成投产,新增港口通过能力4000万吨,内陆港增加到26 个,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功能和布局进一步完善。内河水运网建设加速推进。京杭运河升级改造工程(济宁段)等3 个航道项目主体完工,济宁梁山港、泰安东平港正式投产,京杭运河济宁以南实现二级航道通航。小清河复航工程基本完成航道开挖和管线迁改。京杭运河与小清河连通工程研究工作全面启动。现代化机场建设管理取得积极进展。烟台机场二期、济宁机场迁建、临沂机场航站楼改扩建等3 个项目加快建设,菏泽牡丹机场正式通航,整合纳入省机场集团统一运营,全省运输机场达到10 个。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枣庄机场预可获国家批复。济南商河、临沂费县等4个通用机场建成,全省通用机场达到14 个。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突破。集航空、高铁、高速公路、城市地铁、城市公交等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成功实现“整体迁建、一夜转场”,是近年来国内民航机场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转场。济南青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济南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4 号线一期、6 号线和青岛地铁2 号线二期、5 号线、7 号线二期6 个项目开工建设。济南轨道交通2 号线、青岛地铁1 号线南段通车运营,全省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377 公里。

(二)畅通交通运输大循环,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构建稳定可靠的交通运输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全省综合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3.22 亿人、货运量33.6 亿吨,货运量同比增长7.9%。港口一体化改革规模化、集约化效应加速显现,全省沿海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7.8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447 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5.5%和8%,居全国第2 位、第4 位。山东海洋集团运力规模达到1385 万载重吨,居全国第3位。加快道路客运转型发展,印发实施《道路客运转型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印发“十四五”多式联运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试点,全省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送量和沿海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20%,青岛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连续七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一。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临沂临港疏港铁路等12 条建成,坪岚铁路等8 条开工建设。潍坊市入选13 个全国性高铁快运基地。加快构建陆海和海铁联运网络体系,畅通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营线路增至51 条,开行1825 列,同比增长21.2%;推动国际航空和海运增航线、拓中转,国际航空新增或加密全货机航线19 条,国际海运新增外贸集装箱航线25 条;推进中韩陆海联运整车运输,四方谅解备忘录中韩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三)推进智慧绿色交通建设,打造交通发展新动能。印发数字交通、科技创新、节能环保三个“十四五”专项规划。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加快科技创新,下达年度交通运输科技计划120 项。加快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建设,山东高速集团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获交通运输部认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创新中心入选省技术创新中心。智慧高速建设取得突破,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成为全国最长智慧高速,济青中线智慧高速建设全线启动。智慧港口建设有力推进,省港口集团“智慧港口科技示范工程”被列入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首创干散货码头智能管控平台和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在青岛港上线运行,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建成。鲁南高铁实现5G 网络全覆盖,山东跨入全面“5G”高铁时代。坚决抓好交通运输领域生态环保,顺利完成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各项工作。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25.6 万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2 万辆淘汰任务。全省7971 艘内河运输船舶全部加装生活污水收集和智能监控装置。全省新增和更新的1839 辆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70%。全省182 个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套充电设施,共设置充电桩800 余处。

(四)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建设平安交通。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累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约10.5 万个。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驻点监管,共驻点重点领域监管企业(项目)572 家,派驻人员882 人。启用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管理服务平台,省市县167 个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平台实施信用监管,对重点领域2413家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信用评价。京台高速公路济泰段改扩建等4 个在建工程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抓好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优化调整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省厅会同国铁济南局建立路地三级“双段长”,督导整治铁路沿线环境问题4566 件,综合治理示范段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针对严峻复杂的海上运输、大件运输、危货运输等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实施大件运输监管27 条,出台《进一步加强海上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推动实施船舶足额配备卫星电话和保温救生服等救援措施,全面推广应用东营市率先研发的危化品“鲁运通行码”管理系统,危货运输电子运单应用率达到96%以上。圆满完成交通运输防汛工作,秋汛期间创新启用京杭运河八里湾船闸、邓楼船闸输水廊道泄洪,分泄东平湖洪水超1 亿立方米。加强行业维稳、“扫黑除恶”等工作,省厅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

(五)践行交通为民服务宗旨,用情用力办好为民服务实事。“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和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两项省级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省政府启动实施为期五年的“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 万公里,完成危旧桥梁改造777 座、安保工程4155 公里,临沂沂南“爱尚沂南·红色之旅”环线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全省建成12 个农村客货邮融合样板县,运营200 余条客货邮融合线路,日均发送邮件快件13.6 万件,农村物流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德州乐陵“乐快”工程成为交通运输部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典型案例,济宁金乡“基地建设+仓配一体”模式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牢牢把握疫情常态化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总基调,从严从实从快抓好行业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疫情防控整体平稳有序。取消11 处政府还贷普通路桥收费站,全省政府还贷普通路桥收费站全部停止收费。科学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严格执行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政策,累计减免通行费77.97 亿元。加快拓展ETC 场景应用,济南、青岛、日照、威海率先开展全国ETC 智慧停车城市建设试点。联合省公安厅开展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提升专项活动,对65 个易拥堵收费站进行了重点整治。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全省新开和优化公交线路619 条,全面实行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16 市全部开通95128 出租汽车约车服务。扎实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省乡镇和建制村通公交率提升至93%,我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首次达到5A级,临沂沂水、威海荣成创建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深入落实道路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改革,获交通运输部认可的“三检合一”检验检测机构达到790 家,居全国首位。坚决整治违规设置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自2020 年10 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拆除限高限宽设施7571 处。积极维护从业人员权益,建成“司机之家”44 个,具备条件的78 个基层站(所)全部对货车司机开放,免费提供热水、法律咨询等“七项”基本服务。

(六)加强行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质量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对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改革、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智慧高速、智慧港口5 项试点实行项目化、工程化管理,对3 家试点承担单位和18 个建设示范单位进行授牌,试点工作进展良好,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通过高层次专家评审。持续完善交通运输法规政策体系,省人大出台《山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启动实施交通运输事中事后监管三年行动。聊城市实施“一把手”窗口走流程换位体验活动,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交通运输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实施方案》,开展交通运输部、财政部以奖代补考核数据支撑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抓好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排查出的493 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执法形象和执法公信力显著提升,我省在全国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检查中排名第二,济南“交通融合+”执法模式被交通运输部在全国推广。创新“双跨”执法模式,在胶东5 市、省会经济圈7 市率先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试点,开展鲁苏跨省治超联合执法行动。科技治超水平显著提升,德州市率先建成市级“治超非现场平台”和非法营运车辆智能识别监管网络,潍坊、淄博、枣庄等地建成多处治超非现场执法点。扎实推进“信用交通省”建设,试点开展“信用交通市”建设,日照、临沂、滨州3 市通过首批评估验收。着力提升行业“软实力”,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开展“沿着高速看山东”“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宣传和“百佳文明服务窗口”、感动交通、“最美”系列推选宣传,省机场集团赵华清获评“全国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省厅与山东交通学院、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共同组建山东交通运输智库联盟。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振干部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

二、深刻把握当前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第一,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一要深刻把握当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交通先行,特别是在第二届联合国可持续交通大会主旨讲话中,赋予了“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新定位,明确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历史使命,把交通运输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确立了行动指南。当好现代化开路先锋,要求交通运输必须率先实现现代化,切实做到行动上冲锋在前、能力上适度超前、发展上率先突破、作用上先行引领,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更加坚实的保障。二要深刻把握互联互通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视察山东的重要讲话中,对山东交通运输发展作出了“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揭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时代特征,为山东交通运输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要始终以互联互通作为山东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推进不同区域之间交通运输通道相互贯通,着力构建陆海联动、互联互通、高效快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优化配置各种交通运输资源,畅通交通“大循环”,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成为有机整体,实现一体发展、融合发展。三要深刻把握“走在前”的使命担当。去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作出“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提供了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山东交通南北连接京津冀、长三角,东西贯通黄河流域广阔腹地与日韩东亚经济圈,在全国交通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交通运输工作更要“走在前”。要始终坚持适度超前、先行引领,切实把“走在前”的使命担当贯穿于交通运输发展全领域、全过程,为国家骨干交通网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开路先锋。

第二,要深刻把握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一是服务经济稳增长,为交通大投入大建设持续提供政策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基础设施“七网”行动中,第一个就是综合立体交通网行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投资的重点、稳增长的支撑点,是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有效举措,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现实需要。必须抢抓政策机遇,适度超前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一批影响带动力大的项目,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在拉动经济发展中做大做强交通运输业。二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拓展交通发展新的空间。交通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依托。当前,国家和省都高度重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从畅通循环的角度提升了交通运输的战略地位、拓展了发展空间。特别是疫情带来的全球运输链受阻、海运价格高涨、一箱难求等问题的出现,为构建稳定可靠的交通运输链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机遇。必须紧扣运输和衔接两个关键环节,推动构建陆海联动现代物流体系,全面提升运输链综合效率,支撑全省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打造沿海达海、连通全球的双循环战略支点。三是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为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带来战略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纵深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扎实启动,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这些政策红利加速聚集,为全面构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大通道、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带来了重要战略机遇,为全方位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开放合作赋予了新优势。

第三,要深刻把握山东交通运输发展的差距和短板。一是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仍需提升。从山东交通在国家总体格局中的功能地位看,东连日韩、西接欧亚的陆海国际大通道建设还不完善,缺少综合交通枢纽山东节点,支撑山东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龙头和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的通达能力不足。从投资规模看,以公路水路投资为例,去年我省完成公路水路投资1782 亿元,排名第6 位,落后于云南(3217 亿元)、四川(2090 亿元)、浙江(2014亿元)、广西(1959 亿元)和广东(1914 亿元)。从公路状况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6 位,每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居全国第7 位;双向六车道以上占比虽然提升到30%,但远低于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在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中,我省综合排名由“十二五”的第5 位下滑至“十三五”的第8 位。从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看,区域城际铁路和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发展滞后,每万平方公里高铁路网密度和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排名均居全国第10 位。从综合枢纽看,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目前仅有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真正实现立体化换乘。从内河水运看,三级以上航道仅有308 公里,航道通达范围和通过能力明显不足。二是综合运输服务效能亟待提高。运输一体化程度较低,运输结构需要持续优化,公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占比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铁路、水路货运量需要持续提升。货运物流小散乱的问题比较突出,缺少高水平的货运物流骨干企业和电商、快递等新兴业态龙头企业。客运联程运输、货运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模式比重偏低,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运输服务产品供给跟不上需求变化。三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亟待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双基”尚不稳固,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亟需健全完善。特别是威海“4·19”“中华富强”轮火灾事故、“天丰369”轮“12·12”沉船事故,充分暴露出我省在海上运输方面,“三个责任”落实不力,安全生产举措未做到从严从实、标本兼治。通过排查我省独柱墩桥梁和大件运输审批、监管方面的隐患问题,也发现我省在大件运输方面存在监管漏洞,安全风险很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直面山东交通运输的“短板”,是为了坚持问题导向,使大家更加警醒,进一步增强压力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持续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第四,要深刻把握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一是交通建设需求增大与要素供给保障紧张的矛盾长期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仍将高位运行,对相应的要素需求也更为强烈。国家在资金、用地、用海、环保等方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时间较长,影响建设进度的因素仍然较多。五大省属投融资建设运营平台筹融资压力很大,财政投资为主导的公益性设施投资渠道单一,面临稳投资与防风险的双重压力。必须在现阶段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解,一方面最大限度争取和用好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加快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交通建设;一方面,坚持依法依规,加快形成以规划、用地、用海、环保等为先导的新型工作机制。二是推进交通运输智慧化、绿色化转型任重道远。我省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传统基础设施向“新基建”融合不够,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开放、深度应用都不足。行业发展仍相对粗放,能源资源消耗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深化运输结构和交通能源结构调整,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必须把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建设作为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加快交通运输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打造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三是交通运输市场形势错综复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仍然繁重。网约车等交通运输新业态快速发展,但行业对新业态新模式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道路客运市场不断下滑,货运行业“多小散弱”问题突出,货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群体存在不稳定因素,行业健康发展面临很大压力。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必须把保稳定、防风险贯穿交通运输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确保行业大局稳定。

基于以上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交通运输要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切实把握好以下工作定位:

一要全面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在山东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先行引领。以促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为方向,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加速推进“轨道上的山东”、四通八达公路网、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现代化机场群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力建设“四横五纵沿黄达海”交通基础设施大通道,构建“铁公水空”综合运输大网络,形成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等综合交通枢纽集群,进一步畅通交通“大循环”,实现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南北贯通,推动经济循环畅通高效和产业关联互通。

二要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在山东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打造交通运输样板。持续推动交通运输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制度、治理、业态、标准以及文化“六个创新”,大力实施“交通+产业”融合,抓好以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高铁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探索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模式和路径,充分激发交通运输发展活力,增强交通运输发展创新力和高质量发展动力。

三要着力推动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在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提供强力支撑。充分发挥山东北连京津冀、南接长三角、东西贯通黄河流域与东北亚地区的区位优势,加快构建沿黄达海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着力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打造黄河流域陆海联动的龙头、“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的样板、绿色交通运输的示范,强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三、全面抓好2022 年交通运输工作

2022 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牢牢把握现代化开路先锋新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加快互联互通为方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智慧绿色转型,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全面建设交通强省,努力创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奋力当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开路先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做好全年交通运输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适度超前,正确处理稳和进的关系,始终把“稳”作为基础、作为大局,把“进”作为目标、作为方向,强化系统思维,做稳存量、稳住发展基本盘,做优增量、培育发展新动能,切实推动交通运输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突出做好“九个着力”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坚决落实基础设施“七网”行动要求,围绕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三网两群一体系”(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港口群、机场群,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全社会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700 亿元以上。一要着力强化规划引领。印发《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和综合立体交通网行动计划。编制铁路专项规划,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布局;开展好港口总体规划调整修订,研究制定我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二要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山东”。加快济郑高铁山东段、潍烟高铁、莱荣高铁等5 个在建项目,开工建设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雄商高铁、济滨高铁3 个项目,力争开工京沪辅助通道潍坊至宿迁、青岛至京沪辅助通道2 个项目,建成黄台联络线、济莱高铁2 个项目,年底高速铁路里程突破2400 公里。三要持续擦亮“山东的路”品牌。高速公路进一步加密、扩容、增通道,加快推进临淄至临沂、京台高速济南至泰安段改扩建等13 个在建项目,开工建设济广高速济南至菏泽段改扩建、临沂至滕州等17 个、1000 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建成济南至高青、沾化至临淄、濮阳至阳新高速菏泽段、济南至微山高速济宁新机场至枣菏高速段等项目,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800 公里。加大普通国省道养护力度,持续推进瓶颈路段升级改造和穿城镇路段改线,年内实施新改建项目530 公里,实施养护大中修1000 公里,基本消除国省道次差路。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逐步推进自然村“村村通”,年内改造提升10000 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危旧桥梁400 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00 公里,高质量打造16 条示范样板路。四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充分发挥港口集团一体统筹优势,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打造青岛港国际枢纽海港。推进现代化港口群建设,重点抓好青岛港前湾港区泛亚集装箱码头工程、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建成日照港岚山港区原油码头三期工程、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烟台港龙口港区南作业区码头、航道和LNG 等项目。五要推动建设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深入研究京杭运河与小清河连通工程。提速京杭运河山东段三级升二级改造工程,年内完成小清河复航主体工程。六要打造山东半岛现代化机场群。加快推进烟台机场二期工程、临沂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枣庄机场、德州庆云通用机场,迁建完成济宁机场、蓬莱通用机场。积极推进聊城机场等前期工作。七要完善济青城市轨道交通网。加快推进济南、青岛城市轨道交通10 个、228 公里续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济南轨道交通7 号线一期、8 号线一期、9 号线一期、济阳有轨电车、青岛地铁6 号线二期等8 个轨道交通项目,建成青岛地铁4 号线,年底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突破400 公里。八要构建场站枢纽体系。推进济南国际机场、鲁南高铁济宁站等综合客运枢纽,以及水发国际物流园、潍坊申易智慧物流园等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建设,推动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九要着力提升工程品质。强化交通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维护,加强长期性能观测,提升交通基础设施韧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健全各级交通质监机构,完善质量监督规章制度,压实参建单位质量责任,配齐配强工程质量监督力量,全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二)着力推进运输服务能力提升。加快推动运输服务转型升级,加强运输服务指标体系监测,持续增加高品质、快速化、多元化运输服务供给。一要完善物流运输通道网络。坚持陆海内外联动,持续抓好欧亚班列扩能提升,国际海运空运增航线、加航班,推动中韩陆海联运整车运输试运行,推进上合示范区开展面向中亚的国际道路货物运输,加快构建我省陆海和海铁联运网络体系,提升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物流通道效率,保障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拓展26 个内陆港辐射功能,在沿黄流域进一步布局内陆港,提供全链条、一体化的货运物流服务。积极探索在综合运输通道上,布局一批具备公共服务属性的货运枢纽,加快各运输方式、城乡区域之间、运输与关联产业之间的融合,推动区域供应链产业链重塑。二要做大做强现代物流运输业。围绕规模化、网络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强物流与传统运输业的融合,加快建设规模化交通物流园区,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壮大交通经济实力。积极推动山东港口布局国际海运航线,打造日韩、东南亚、欧美等优势航线组群。推动山东海洋集团提升运力规模,做大做强远洋运输。鼓励航空公司提升航空货运能力,构建国际货运航线网络。三要全力保障重要物资运输。统筹利用各种运输资源,全力做好煤炭、天然气、粮食、蔬菜、疫苗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运输保障工作。健全完善重要物资应急运输保障体系,推动建立省市县三级结合的运输保障车队,提高应急运输指挥调度水平。要按照“非必要不阻断”原则,全力保障疫情地区重点物资运输畅通有序。要进一步落实电煤、油气应急运力准备,优化应急运输响应流程,强化路网运行保障。四要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进一步规范网络货运企业发展,加快建立网络货运信息化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冷链等专业化物流创新发展,深化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推广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配送模式。深入实施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样板县建设,加快全国一、二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宣传推广,争创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深化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继续开展全省高速公路易拥堵收费站专项治理。推进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掌上办”。五要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年内济南、青岛两市完成动态考核任务,枣庄、烟台、潍坊和威海四市完成创建任务。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加大出租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力度,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落实城市属地责任和网约车平台责任,推进网约车等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拓展村村通客车成果,逐步实现所有自然村通客车。深化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行全域公交。开展好第二批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六要切实提高出行服务品质。推广“出行即服务”理念,积极发展公铁、空铁、公空等联程运输服务,在全省选树培育一批联程运输服务品牌。加大高铁、航空等快速交通方式供给,加快城际铁路客运发展,打造空中快线和全国领先的“经鲁飞”国际中转品牌。研究出台“环鲁飞”扶持政策,构建“环鲁飞”航线网络。研究制定道路定制客运服务规范,推动道路客运网络平台与公交、网约车平台互联互通,全方位提升道路客运服务。试点“道路铁路一票制+高铁无轨站模式”,提供全程电子化服务。持续深化ETC 服务提升,拓展ETC 应用场景。

(三)着力推进平安交通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着力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一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持续开展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工作评价,压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行业监管和属地管理“三个责任”。要围绕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构建制度规则、教育培训、信用管理、信息支撑、执法检查“五位一体”安全生产监管格局,即:抓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和标准的制订修订,严格落实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任务分工,推进挂牌督办、通报、约谈、事故警示教育等制度实施;全面开展企业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扎实做好重点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考核;构建完善“以信用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型安全监管模式,加快推进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用管理服务平台(2 期)、应急指挥系统等建设,严格做好安全生产信用评价结果在行业行政许可、项目立项、招标投标、评优表彰等方面的运用;持续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监督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二要全面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深刻吸取威海“4·19”“中华富强”轮火灾事故、天丰“369”轮“12·12”事故和湖北“12·18”匝道侧翻事故教训,全面抓好海上运输、大件运输、港口营运、道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要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行动各项任务。深入开展海上运输拉网式、起底式专项检查,严格落实海上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大件运输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好27 条监管措施,全面开展独柱墩桥梁、危桥危隧和风险路段整治,保障路网安全运行。积极建立港口危险货物仓储作业领域整治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危货电子运单、“鲁运通行码”应用,强化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治理,严格落实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制度。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智能监测预警,提升防汛应急处置水平。持续推进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提升工程本质安全水平。深化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排查治理,推进碍航桥梁、老旧码头、渡口等改造。继续深入开展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整治,打造一批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段。三要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应急预案备案和应急演练工作,探索建立多种方式协同高效的应急救援模式。加快编制交通运输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标准,完善针对自然灾害、公路阻断、水上溢油、水上搜救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全面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数据核查和风险区划工作,做好极端天气和各类地质灾害预警防范。全力抓好春运、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重点时段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工作。四要全力维护行业和谐稳定。始终把维护行业稳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加强防范防控,持续做好行业综治工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交通运输环境。

(四)着力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管行业必须管疫情防控、管业务必须管疫情防控”,在当地疫情防控机制统一领导下,压实疫情防控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与铁路、民航部门沟通协调,同心同力筑牢交通运输疫情防控防线。一要保持疫情防控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紧盯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调整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应急运力、保障队伍和防疫物资储备,对交通运输场站、交通运输工具可能出现的应急处置情形,加强对一线从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根据突发疫情不同规模等级,确保迅速响应、及时妥善处置。二要坚决把好“外防输入”关口。深刻汲取外省口岸境外输入、人员转运、垃圾处理等环节薄弱漏洞造成疫情扩散的教训,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在当地口岸专班统一部署下,落实落细港口、机场等重点部位防控措施,以最严措施做好“点对点、一站式”入境人员接运工作。中韩客货班轮继续暂停旅客运输,国际邮轮暂停挂靠我省港口,稳妥有序做好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伤病船员救助协调以及国际转国内航线船舶疫情防控工作。三要持续强化内防反弹。严格落实交通运输工具场站消毒通风、人员测温、健康码查验和全程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分区分级做好交通通行管控和旅客运输管控,严格进京道路客运管理,坚决避免疫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扩散。持续推进行业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继续严格做好行业单位内部疫情防控工作。

(五)着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坚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赋能交通运输发展。一要推进大数据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交通运输数字政府部门建设,全面抓好数字山东、数字强省、数字机关等涉及交通重点任务落实,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办、掌上办,强化电子证照应用、数据治理。加快建设全省综合交通大数据“赋能”中心和数据平台,统筹应急指挥系统等信息化重点项目的开发、测试、运行及应用,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综合开发和智能应用,打造基于大数据的山东交通运输“智慧大脑”。各市、县交通运输部门都要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开展本市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创新大数据在行业的示范应用,推动“交通链”向“数据链”转变。二要构建交通“新基建”网络。推进智慧公路建设,按照“全路段感知、全天候通行、全过程管控”的建设定位,发挥好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先行先试作用,年底前济青中线潍坊至青岛段智慧高速示范项目伴随主线通车完成。推进智慧高铁建设,年底初步搭建完成高铁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全力建设集物流、监管、服务一体化的港口云生态平台和自动化码头系统,深化5G、北斗、物联网等港口场景应用,打造世界领先的新一代智慧港口。推进智慧机场建设,依托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等,完善无纸化一证通关、登机智能引导、机场智能运营等智慧化服务。各市都要积极推进“新基建”建设,建设一批“新基建”项目,加快构建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三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分级分类分领域推动行业科研平台布局建设和优化提升,持续推进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智慧港口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大“产学研用”一体化工作力度,组织行业重大科研需求调研,开展省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项目研究,提升行业科研项目层次和水平,全面抓好成果在全行业的推广应用。

(六)着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严格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坚持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扎实有序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一要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坚决落实省政府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大宗货物运输持续向铁路、水路转移,为2023 年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长10%以上奠定坚实基础。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强铁路水路集疏港,年内建成岚山疏港铁路等8 个项目,开工枣庄长河港业专用线等4 个项目。加快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推进10 个陆海空一体化多式联运中心建设,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试点,加快构建衔接顺畅、智能高效的多式联运枢纽网络和服务体系。二要强化交通运输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推广应用高能效、低排放交通运输装备和新能源、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共汽车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辆。加快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发电应用试点,开展“零碳”高速公路服务区示范。加快氢能源推广应用,建设青岛港“中国氢港”,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示范港。推进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提升专业化泊位拥有岸电设备数量占比,推动渤海湾省际客滚航线岸电使用常态化。全面实施内河船舶防污染实时动态监管,实现内河船舶污染防治常态化。三要强化交通资源集约利用。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及运输枢纽资源,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推广交通基础设施废旧材料、设施设备、施工材料等再生综合利用。合理有序开发港口岸线资源,促进区域航道、锚地和引航等资源共享共用。

(七)着力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工作。坚持系统观念,突出“走在前列、示范引领”根本要求,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深入实施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智慧高速、智慧港口、高铁建设新机制和“四好农村路”齐鲁样板五个专题试点,抓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样板,引领和带动交通强省建设,为创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一要提高试点的协同性。随着五个专题试点深入推进,试点工作进入关键期、攻坚期。各试点成员单位、部门要严格对照试点方案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盯紧交通强国试点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加强统筹协调,全省一盘棋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提升试点的整体成效。二要提高试点的引领性。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和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试点进入总结验收阶段,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改革已完成高层次专家评审,要突出可复制、可推广,彰显创新性、引领性,全面、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果,力争在全国率先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三要提高试点的示范性。坚持高水平示范,强化试点成果集成性推广。加快技术标准编制发布,分步推动上升为地方行业和国家标准。积极推动创建国家或行业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要搞好关键技术、创新成果集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成熟一个申报一个。

(八)着力推进行业改革创新。把发展动力放在创新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加快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推动交通运输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一要持续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制已基本构建,但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还不完善,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综合交通运输运行机制一体化,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山东样板。各市要积极创新综合运输协调联动机制,参照省政府模式,推动成立综合交通运输工作领导小组和公路、铁路、民航等重大项目建设专项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工作。要强化部门联动,推动形成交通运输、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之间高效配合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机制。要完善行业指导监管机制,持续完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重点交通运输企业履行业务指导和监管职能的新模式。二要持续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积极探索融资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作用,调动省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着力打造多元化交通运输建设运营体系。要进一步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应用,研究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中的运营管理、政府收益分配、亏损补救方式以及侵害补偿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要进一步发掘政府债券融资功能,推动将政府项目专项债券的发行试点范围扩大至公路、水运等交通领域。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探索通过“土地出让+配建交通设施”“矿产权出让+交通设施”等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三要推进“交通+”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产业融合工程,推动交通向旅游、商贸、物流、金融、制造等复合功能转型升级。实施交通+旅游工程,打造一批全国一流、体验性强、带动性大的旅游示范公路,畅通跨区域旅游通道。实施交通+商贸物流工程,鼓励有实力的运输企业向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实施交通+金融工程,拓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咨询以及指数交易等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链。实施交通+制造业工程,支持交通装备制造业延伸服务链条。要积极推动路衍经济、临港经济、临空经济发展,依托海港、空港、高铁站和公路服务区,拓展服务经济发展。四要全面深化普通国省道改革。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和“放管服”改革要求,从项目生成审批、资金分配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和机制重塑,提请省政府出台《推进普通国省道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统筹规划、市县主导、省级奖补、目标考核”的普通国省道省市共建共养新模式,形成普通国省道高质量发展合力。

(九)着力推进行业治理水平提升。一要持续完善综合交通法规政策体系。加快《山东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立法进程,修订《山东省道路运输条例》。组织开展《山东省小清河航运管理办法》《山东省高速公路条例》制修订的立法调研。加强政策体系建设,研究起草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段建设和加快通用机场建设的意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夯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流程,把好合法性和公平竞争审核关,提升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二要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推广“一件事”主题审批服务。抓好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再提升,切实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审批效能。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电子证照制发工作,扩展电子证照应用范围。持续推进交通运输事中事后监管三年行动,开展“互联网+监管”事项动态调整,常态化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启动全行业信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强化全链条信用监管,做好“信用交通省”评估准备工作。三要持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巩固深化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全面推进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强“四基四化”建设,形成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推动执法标准统一、执法信息共享。加快推进智慧执法建设,建设完成省级治超系统。四要持续提升交通运输“软实力”。以建设新时代文明交通为目标,大力弘扬新时代交通精神,抓好“感动”“最美”“百佳”等系列推选宣传,培树宣传“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等新时代行业重大典型。筹建山东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加强交通文化传承和博览建设,推进现代综合性交通体验展馆建设,打造交通文化品牌集群。构建新时代交通话语体系,做好系列重大主题宣传,加强新媒体宣传,讲好新时代山东交通故事。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要深化思想政治建设。二要加强行业党建工作。三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四是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全面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一要牢固树立靠前一步、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二要切实强化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的工作力度。三要建立健全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

猜你喜欢

交通建设
繁忙的交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图说交通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