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教研助推幼儿自主改造班级阅读区
2023-01-10宿迁市宿城区隆城颐和幼儿园
宿迁市宿城区隆城颐和幼儿园 王 敏
学期初,各班级阅读区创设后,刚开始孩子们还能进区看一看绘本,但新鲜劲一过,阅读区便乏人问津。孩子们对阅读区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或许与区域的创设主体有关,教师费尽心思创设了一个以为孩子们会喜欢的区域,实则从未认真去倾听他们的想法,更不敢放手让他们自己来打造阅读区。如何引发幼儿与环境的相融与互动,支持幼儿结合自身的经验、兴趣和需要,创设自己喜爱的阅读区?基于以上问题,我园开展了浸入式教研,以助力幼儿自主改造班级阅读区。
一、确定研讨主题,不同视角探寻阅读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幼儿是环境的小主人,只有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他们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才有实现的可能。基于我园班级阅读区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确定了“以幼儿为主的班级阅读区环境改造”的研讨主题。通过各班级自主报名和交流沟通,教研团队决定以中三班阅读区为试点进行观察、探究、改造。
1.班级教师行动——浸入观察阅读区幼儿的活动状况,访谈调查问题
教研活动的第一步是班级教师行动。中三班教师首先利用跟踪式观察了解和记录班级幼儿进入阅读区的情况,设计了幼儿进区情况调查表,统计进区的有哪些幼儿,幼儿进区活动时间有多长等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在观察的同时,教师还通过对话及时了解幼儿的想法。有的孩子说:“我喜欢读绘本,但是绘本太乱、太旧了。”有的孩子说:“我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在角落里读绘本,这样别人就不会打扰我们。”有的孩子说:“我看到有的绘本被撕坏了,可是我没找到东西把它粘贴好。”还有的孩子说:“我家里有点读笔,我只要一点,绘本马上就出来声音,如果幼儿园里有就好了。”通过观察与访谈,本班教师根据孩子的想法和愿望,梳理出当前阅读区存在的问题:①空间设置不合理,没有单独进行各项活动的小区域。②缺少充足的高质量、幼儿喜欢的绘本。③缺少修补绘本的工具和操作空间。④环境缺乏吸引力与温馨感,物品、地垫比较杂乱。
2.教研团队行动——浸入观摩阅读区师幼互动行为,提出解决策略
在中三班教师开展观察、调查、访谈工作的同时,教研组教师进入该班,利用一周时间观摩阅读区环境和师幼互动行为,结合对《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语言领域和《0-8 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等书籍相关章节的研读,展开分析和判断,并完成阅读区观察记录表。在教研中,教师们进行思维碰撞,共同梳理出当前中三班阅读区存在的问题:①未能充分放手,区域设置教师参与多,幼儿参与少。②不能合理划分不同功能的区域。③缺少幼儿倾听、表达、表现的材料。④未能结合当前主题、幼儿兴趣、季节、节日等及时更新绘本,难以吸引幼儿持久参与阅读活动。⑤教师对活动区缺乏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对幼儿的指导缺失。
问题梳理出来以后,我们带领教师反思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集思广益提出几点建议:①充分放手,以幼儿为主,把改造权交给幼儿。②扩展区域空间,适当划分静态阅读区、听说区、操作区、展示区等,满足幼儿更多阅读的需求和兴趣。③增加听、说、写等工具和材料,满足幼儿倾听与表达、阅读与前书写的需要。④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研究幼儿在阅读区的行为,做幼儿阅读的启发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问题的梳理和整改建议,为中三班教师更好地支持幼儿进行阅读区环境改造提供了有力保障,使班级教师能够有依据、有计划地引领幼儿实施改造。
二、团队跟进推动,支持幼儿自主打造阅读区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推动幼儿做环境创设的小主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重要作用,教研团队与中三班教师共同交流讨论,根据问题和建议,提出“把阅读区改造的权利交给幼儿”的计划。实施中,中三班教师在教研团队的帮助下,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营造能够激发幼儿积极主动、自由参与活动的氛围,全方位支持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想法和行动,同时用恰当的提问和激励式的评价,促进幼儿的深度参与。
1.丰富相关经验,为阅读区改造做准备
由于缺乏环境创设经验,当幼儿自己改造阅读区时会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作为教师,首先要利用有效方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如通过欣赏阅读区环境等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这些阅读区是如何形成的?为何比我班的阅读区吸引人?这些阅读区有哪些材料?如果请你们自己动手来重新打造阅读区,你想怎么改变?你想补充哪些材料?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幼儿获取改造阅读区的最初经验。
2.自主动手改造,创设属于自己的阅读区环境
当教师宣布让孩子们自己改造阅读区时,他们都很兴奋,并纷纷行动起来。孩子们在讨论过后,陆续从幼儿园和家里找到帐篷、靠垫、点读笔等各种材料,把原来阅读区里不想要的物品替换成自己喜欢的材料。在改造的过程中,教师紧紧跟随、静静陪伴、细心观察、弹性支持,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与分享孩子们在改造过程中的精彩片段和真实故事,引导他们发现改造环境时出现的问题,讨论怎样进行调整,怎样解决问题。经过不断调整与更新,孩子们终于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阅读区变得更有吸引力。孩子们轮流进区,有的喜欢自由自在地读绘本,有的喜欢用点读笔点故事听,有的喜欢在帐篷里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绘本故事,有的喜欢把自己看到的形象画下来,装订成一本故事书……由孩子们自己改造的阅读区满足了其发展的需求和进区游戏的兴趣。实践再次证明,儿童才是幼儿园环境的真正设计者。
三、深度浸入式教研,引领教师在“研”中成长
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度浸入式教研,既能引导教师理念和行为的深刻变化和持续性发展,又能引领教师在观察幼儿、深度解读幼儿行为的过程中创新方法。中三班阅读区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深度教研,对这次教研活动案例进行研讨、分析,总结、提炼经验。
1.班级教师讲述案例,分享交流经验
中三班教师以PPT 形式讲述孩子们是如何进行阅读区改造的,在改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瓶颈,又是如何解决的,以及教师如何管住手、管住嘴,学会耐心等待、恰当引导幼儿,一步步完成阅读区改造。在分享中让参研教师们看到了一切从儿童出发、体现以儿童为主的环境创设。同时,参研教师们对中三班阅读区后期改造提出了新的建议,如教师要继续观察,多元支持,动态调整;尝试给绘本分类;设置好书分享专栏;投放与季节、节日、主题、幼儿兴趣相关的绘本;支持多种材料、多种方式绘画,培养幼儿的前书写兴趣;在不同区域投放绘本,支持幼儿拓展阅读;提供隐性支持,促进幼儿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等。下一阶段,每个班级都在自己班级进行尝试,让孩子参与到区域规划与环创中,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
2.观察解读幼儿行为,提升教研能力
在拍摄的几十个短视频中,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的阅读区改造视频,请教师观察、分析、解读视频中幼儿的行为,提出更有效的措施,创新更适宜的方式方法。参研教师在观看视频之后,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提出一些教师指导建议:如中班幼儿理解能力没有大班幼儿强,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能让幼儿听明白;中班幼儿合作意识不强,可以创设一些机会鼓励幼儿合作完成;在幼儿阅读时出现不恰当姿势要及时纠正,不能听之任之;可以和幼儿一起阅读等。浸入式教研帮助教师在回顾研讨过程、思维碰撞中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研能力,形成了幼儿园持续有力的研修共同体。
在历时一个月的浸入式教研活动中,我们引领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元化行动研究去解决问题,努力改变阅读区现状,让教师在研究中学会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教师的行动从茫然到专业、从完成任务到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从组织单一游戏活动到建立课程意识,经历了一次次蜕变的过程,并深深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品质与发展。幼儿在活动中从被动到主动、从单独到合作、从模仿到创新,经历了反复调整与完善,才把阅读区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完成。这一过程,充分向成人彰显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希望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有幼儿参与的身影,这样他们才会更加深入地与环境相融、互动,进而获得深刻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