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杞县大蒜绿色生产高质高效技术

2023-01-10王振军陈传哲

种业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蒜薹蒜头大蒜

王振军,陈传哲

(杞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杞县 475200)

大蒜作为杞县特色农产品,承载着“大蒜兴县”“大蒜富县”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经过近10多年的迅速发展,已走向产业化、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形成了生产、收获、加工、储藏、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杞县大蒜常年种植面积4.667万hm2左右,产量90多万t,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居全国县域第1位,因其品质优良、个大色白、肉质细嫩、味美香辣、营养丰富,畅销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大蒜之乡”,是全国优质、无公害大蒜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出口基地。随着杞县大蒜产业的不断发展,严格按照大蒜生产的标准化质量要求,生产出绿色、环保、无公害的有机大蒜,有效应对和规避对外贸易的绿色壁垒[1],满足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迫切需求,提高大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实现大蒜产业绿色可持续的良性健康发展,已势在必行。为此,在大蒜生产中,应大力示范、推广、应用无公害大蒜生产技术规程严格要求的大蒜生产技术及新方法。

1 优选良种

杞县地处豫东平原,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大蒜生长。农技人员通过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经长期的品种改良,依据蒜头用、蒜薹用及兼用型的不同用途[2],培育(或引进)出了适应杞县生态条件、市场需求、独具特色的杞县大蒜品种。根据不同品种生长期、收获期和上市期的差异,蒜薹用品种早熟蒜杞早丰,蒜头用品种杞县大白蒜、雍白大蒜,兼用型品种中熟杞蒜一号等,已成为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主栽品种。近年来,因脱毒大蒜品种长势壮、抗性强、蒜头大,高产优质,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品种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主栽脱毒品种,挑选无病、无霉变、无机械损伤、无虫蛀、无病斑,蒜头形状规整,皮色光泽度好,质地紧实,品质风味好,耐储存,质量4 g以上的大瓣蒜,按大、中、小分级种植,禁用冷藏、激光辐照及激素处理的大蒜作蒜种。

2 培肥地力

大蒜是浅玄线状根系,多分布在20 cm内的耕作层内,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弱。这一根系特点决定了种植大蒜对土壤地块的基本要求是:地势平坦、质地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性好,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高,符合无公害大蒜生产环境条件要求的肥沃壤土[3]。大蒜播种时应首先对土壤进行深耕,耕深以25 cm左右为宜,同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减肥增效,改良土壤,消除重茬,促进大蒜根系发育,增强大蒜对各种养分的吸收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特别是对有机肥的增施要注意以下禁忌,不能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不能用未经发酵和腐熟、未作无害化处理、重金属超标的农家肥料。根据杞县农业农村局对县域土壤养分多年测定和大蒜目标产量的配方施肥试验结果,种植高产优质大蒜的施肥标准是:播种前,应以有机肥、长效控释肥为主,速效肥为辅,适当补充中微量肥,在秸秆还田的前提下,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5 000~90 000 kg、饼肥1 500~2 250 kg或生物有机菌肥1 200~1 800 kg,施优质复合肥1 500 kg、硫酸锌30 kg、硫酸亚铁75 kg,次年在大蒜返青期、抽薹期、膨大期,分别随水冲入水溶性速效肥300 kg/hm2左右,即可满足大蒜高产全生长期对肥料的需求。

3 精准播种

精细整地、种子拌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喷药除草、地膜覆盖是大蒜精准播种的必要措施。播种前,首先要将施肥后的地块使用旋耕机翻耕,耙细、耙平,整地做畦。为便于灌溉、排水、栽培、管理、覆膜和充分利用阳光,建议畦宽1.5~2.0 m[3],根据地块的具体位置,作畦方向以东西向和南北向为主,长度以100 m为宜,然后对优选后的种瓣,用含有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拌种剂,如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100 mL+60%吡虫啉悬浮剂60 mL,对水1 500 mL,按药种比1∶(150~200)进行拌种,在阴凉处晾半干后,把蒜种装入蒜袋,闷5~7 h后,即可播种。对于秋播大蒜,9月中下旬-10月中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地温20℃时为最佳播种期;对于早熟蒜,应提前7~10 d播种。播种密度为行距15~18 cm,株距10~15 cm,深度3~4 cm,每公顷播量2 100 kg左右,头用蒜密度控制在420 000头左右,切记过密或过稀。播种时,种瓣腹背连线要定向一致,深浅一致,覆土1.5~2.0 cm,要求刮平规整,株距、行距要整齐,确保大蒜叶片在田间分布均匀,避免相互遮光,影响光照和光合作用。然后浇透水。3~4 d后,每公顷用44%戊-氧-乙草胺2 250~2 625 g,同时加入适量噁草酮,扩大杀草范围,进行化学除草。喷施除草剂时要退着打药,以免破坏药膜,降低除草效果。施药后及时覆盖地膜,地膜要铺平,贴紧地面,缝隙要压实,防止被风刮开,影响地膜增温保墒、提高产量的作用。

4 科学管理

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秋播大蒜对水、肥、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且发生的病害和虫害种类各异,生产上应根据其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大蒜的幼苗期是在冬季度过的,为培养壮苗、确保幼苗安全越冬,冬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避免气温变化,造成大蒜生长出现黄叶、弱苗、地蛆危害等现象,应定期查看地膜、设立风障,增温保墒,并喷洒磷酸二氢钾、抗冻剂和杀虫剂的混合液。次年2月中下旬,倒春寒天气时有发生,应及时喷施植物抗冻剂,预防倒春寒对大蒜的危害[3]。3月下旬至4月初,大蒜花芽、鳞芽已经分化,是大蒜需水需肥的重要时期,应视大蒜田墒情,结合浇返青水,每公顷追施水溶性氮肥150~225 kg,同时做好葱蝇和种蝇防治,每公顷随水冲入5%的氟啶脲乳油12 000 mL,每隔7~10 d喷施1次辛硫磷或敌百虫,连喷2次即可。此次浇水应控制水量,以水过地皮湿为标准,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湿度大、地温低、透气性差、抗寒性降低,导致大蒜出现大面积的黄叶、干尖和茎腐病。4月上中旬,大蒜进入抽薹期,是大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旺盛时期,同时也是防治大蒜叶枯病、叶疫病、锈病、细菌性软腐病发生的关键时期,应保证水肥充足,抽薹水要浇透,每公顷冲施复合肥300~450 kg,结合浇水,每公顷用48%噻虫胺2 250 mL,对水稀释后,随水流灌入蒜田防治蒜蛆,同时对大蒜常见的叶枯病、锈病、疫病、细菌性软腐病4种主要病害做好防治,依次建议用2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72%霜脲氰·代森锰锌、12.5%烯唑醇、72%农用链霉素高效药剂。4月中下旬—5月初,大蒜进入菜薹期,提薹前1周,应停止浇水,以利采薹。蒜薹采收后,蒜头生长进入膨大期,应及时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利于蒜头膨大对水分的要求。采薹后距大蒜收获只有20 d左右,一般不再冲肥,但要喷洒叶面肥加杀菌剂1次,以养根护叶,防止早衰,膨大蒜头,提高产量。

5 绿色防控

大蒜的病虫害,必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措施,才能达到生产出无公害大蒜产品的目标。

5.1 农业防治

大蒜生产中,应优先选用抗病虫性强的脱毒蒜种。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减轻大蒜病虫发生和危害程度。同时依据土壤的类型、养分结构及大蒜的品种性质、目标产量,采取改良土壤、配方施肥的技术措施,改变种植方式,种前种子优选分级,拌种,以实现培育壮苗,降低病原基数,提高大蒜抗病虫能力。

5.2 物理防治

采用诱杀、捕杀、紫外线杀菌等手段,尤其是对大蒜地蛆防治,效果良好。地蛆是大蒜生产中的主要虫害,有种蝇和韭菜迟眼蕈蚊2种,两者对颜色都有趋色性。前者趋黄,后者趋黑,根据这一特性,每公顷悬挂300~600块粘虫色板,监测诱杀。也可用250 g捣碎的蒜瓣加入10倍稀释的敌百虫,或采用糖、醋、水、90%敌百虫按1∶1∶3∶0.1,配成1 L溶液,每公顷放置45~60盆,可诱集并杀死大量根蛆成虫和种蝇害虫,显著提高蒜蛆的防治效果,大幅度减低因化学农药使用造成的潜在药害对无公害大蒜生产的影响。

5.3 生物防治

生产管理上推荐用球孢白僵菌颗粒剂,按产品推荐剂量拌土撒施,次日浇灌,达到以菌治虫的目的。

5.4 化学防治

针对大蒜常见病害和主要虫害,蒜农生产上往往采用化学防治,其特点是快速、高效、及时,但缺点很多,如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人畜中毒、病虫抗性增强、农药残留超标等,要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大蒜,就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大蒜标准化生产技术,精准用药,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50%噻虫胺、5%氟啶脲、50%辛硫磷防治蒜蛆;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用6%春雷霉素400倍液、叶枯病用2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2 500倍液、锈病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疫病用嘧菌·百菌清2 500倍液喷雾,都能达到优良的防治效果。

6 节水灌溉

大蒜的根系特点,决定了它对土壤肥力及水分要求较高。为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便于灌溉、排水、种植和管理,在大蒜的播前整地期间,应改变种植方式,适当缩小畦的宽度和长度,根据种植习惯和地块情况,改宽畦为窄畦、长畦为短畦,畦宽以1~2 m、畦长以能灌水均匀和流水顺畅为标准,综合运用喷灌、漫灌、渗灌、微灌、滴灌等因地制宜的灌溉措施。因大蒜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水、肥的用量需求有显著差异,所以在大蒜生产中应采取不同的灌溉方法。覆膜水要浇透,以畦灌为主,便于覆膜保墒、提苗齐苗。返青水在次年3月中旬进行,喷灌为主,以提升大蒜返青期对养分的吸收,加速返青、壮苗早发。抽薹期是大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需水量高峰期,以畦灌、漫灌为主,达到促进蒜薹和茎叶生长的目的。蒜头膨大期,大蒜对水分需求量减少,对养分需求量增加,以微喷灌和膜上小水渗灌为主,避免土壤水分过大,影响蒜头膨大。以确保大蒜正常生长,实现高产增收。

7 环境保护

杞县大蒜生产的地膜覆盖率达90%以上。地膜在增温、保墒、保水、保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因大量使用也带来了残膜的白色污染。污染土壤、破坏土壤结构、危害畜牧业和地下水及食品安全,对农村景观环境也有不良影响[4],成为大蒜绿色可持续生产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农膜污染治理。生产上应改善农艺措施,如一膜两用、一膜多用、重复使用等措施,提倡在大蒜抽薹后早揭膜,并多渠道通过经济手段回收残膜,对蒜农从蒜田及其他作物田捡拾的残膜,实行回收奖励,在蒜农购买农膜时,以旧膜换新膜,提高蒜农回收地膜积极性。建议购买符合国标的生物降解地膜,减少普通地膜使用量。同时,对大蒜生产管理中使用后的各种农药包装(袋、桶、瓶),及时带离田间地头,集中回收,集中处理,避免污染空气、水质、土壤,确保生产出无公害的优质大蒜产品。

8 全程机械化

杞县大蒜生产中,种瓣分离、分拣分级、播种、管理、抽薹、刨蒜头等环节,都是大量采用人工方式,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严重影响蒜农的经济收益。为改变这一现状,在大蒜生产中应大力推广成熟的机械化技术,改人工剥离蒜头为蒜种分瓣分选机,改人工开沟点蒜瓣为大蒜正芽播种机,改人工铲刨蒜收获为挖掘式、联合式大蒜收获机,改收获后的人工脱皮和大小分级为大蒜机械脱皮分拣机,改防治大蒜病虫害人工施药为植保无人机[5]。因种植大蒜的成本投入高,蒜农为降低成本,对大蒜农用机械使用率普遍偏低,从而制约了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随着国家对特色农业经济财政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种植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让蒜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而提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蒜农的小生产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有机对接融合。

9 标准整理

大蒜采收,包括提蒜薹和刨蒜头两部分,当蒜薹的花轴向一旁稍弯曲、总苞变白,为成熟适期,即可采收,方法是以提薹采收为主,扎茎采收为辅,注意蒜叶保护。蒜薹采收后,扎成质量约1 kg的小捆,可直接上市销售,也可将采收好的蒜薹存入冷库,较长时间保存。当大蒜叶片自然退绿变黄、茎基部变软、提薹后15~20 d,为蒜头最佳收获期。将机械或人工刨出后的鲜蒜,用剪刀或铡刀把蒜须去净,蒜把留1~2 cm,装入蒜袋,置于通风、遮阳、防雨处晾晒阴干,禁止暴晒和雨淋。销售旺季,对不合格的毛糙干蒜需进行2次加工,将长蒜把剪短至1~2 cm,剥去外皮,用专业化工具把木质化的蒜蒂去净,包装运输器具要做到清洁卫生、无污染,对期货大蒜和依据行情销售的外贸大蒜,存入冷库,妥善保存,适期销售。同时对大蒜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及措施详细记录备案,以完善大蒜市场准入制度,实现生产、销售责任的可追溯。

猜你喜欢

蒜薹蒜头大蒜
拔蒜薹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抽蒜薹
抽蒜薹
今年春天,我养了一株蒜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