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原创性贡献

2023-01-10栾淳钰

理论建设 2022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总书记育人

白 洁,栾淳钰

(1.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2.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33,强调了人才培养的时代必要性。培养时代新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新时代表达,是使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必然要求。在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指引下,习近平总书记就“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兼具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原创性贡献。当前学界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培养时代新人的研究丰富,但是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原创性贡献研究比较零散。基于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梳理和学习,以便进一步明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新发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的论述从哪里来、新在哪里、指向哪里。

一、原创性贡献的生成依据

时代呼唤新人、时代创造新人,时代新人的产生离不开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有一定的生成逻辑和创新依据。时代新人的提出基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新人的时代要求和现实要求,强调在厘清、理顺生成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规律。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人观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立足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培养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新人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实践观点,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育新人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把握人的生存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刻认识人的主体性、实践性和能动性,为新人发展指明“自由而全面”的未来轨迹,致力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培养时代新人,指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2],既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又为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机会,是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坚定传承和对新时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精准解答。

坚持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观点培养时代新人。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教育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人民立场,纵观马克思主义新人观及中国育新人的历程,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贯穿其中。马克思主义道德教育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139出发,以“现实的、活生生的人”[4]为德育对象,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教育,形成德育网络,从思想根源上塑造新人。马克思主义新人观强调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新人,鼓励新人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投身时代浪潮。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审美培养,教导新人明是非、辨善恶,自觉传递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等育人观点进行了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为时代新人指明了奋斗方向,为新时代育人工作提供了道路指向。

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培养时代新人。马克思认为,教育是唤醒人格与心灵的重要方法。马克思、恩格斯亲自指导工人运动,通过教育引导工人加入共产主义队伍,培养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恩格斯强调,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5]。马克思主义是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经过革命与工人运动等育人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优化、完善,进而指导育人工作的推进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组建无产阶级组织,制定行动纲领,为新人提供制度规范与保障,使无产阶级运动更具科学性和体系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6]33这一重要论断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历史发展必然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引领青年学生学习、追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培养一代新人作为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重要任务,通过开设讲习所、发放宣传单、兴办新学校等,将马克思主义传播至大江南北,传递到人民心间。从五四时期培养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救国志士,到革命战争时期培养英勇斗争的革命战士,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再到新时代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肯吃苦、能奋斗、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人观始终回应时代要求,适时调整育人目标,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的育人方案,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新人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

新人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定的时代任务和阶段目标呼唤担当时代重任的新人。五四时期,在爱国学者的引领下,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工人阶级、爱国群众积极响应的新人群体,不顾自身安危,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新人面对外敌侵略与内部打压,奋勇斗争,以星星之火造燎原之势,为建立新中国、开辟新篇章奠定扎实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新人隐姓埋名、扎根建设祖国的最前线,用青春乃至生命为铁路建设、卫星研发、资源开发等事业贡献力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人勇立时代潮头,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7]的指引下,开辟了经济、科技、思想建设等领域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新人与时代同步,担民族复兴大任,不断开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伟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人观术语革新的发展必然。术语是观点阐释、理论表达、思想解析的必要工具,“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8]。术语通过分析时代背景和现实问题,润色基础理论,直击问题核心和事件本质。中华民族“新人”的术语表达,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10]19。术语作为理论表达的核心,需要与时俱进开启具有时代性的术语革命,体现在“新人”术语上,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核心术语为基础,将“新人”具体化,探索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的“新人”术语革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境遇

梳理发展逻辑,可进一步明晰时代要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11]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在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仁人志士都致力于培养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的新人,这是社会变革与新人发展之间的必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12]他还进一步提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标准,继承了新人与时代同行的发展传统,符合时代需求与新人标准相统一的育人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人观。

深刻剖析国际背景,把握国际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才需求,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要前提。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趋势清晰凸显,为我们参与国际事务、贡献中国方案提供机遇。另一方面,个别西方国家恶意抹黑中国形象、挑起国际争端、制造国际矛盾,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1]36,组建、培养一支与世界接轨、与国际对话的新人队伍,使他们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彰显中国品格、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下,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达成、中国高铁刷新时速、航天事业屡创佳绩、生态环境显著好转、抗疫防疫成效令世界赞叹,为时代新人成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仍有“深水区”和“硬骨头”:信息化、科技化的飞速发展加剧了人们思想观念的碰撞,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仍然存在;高科技犯罪威胁着人们的信息安全和人身安全;侵犯人民权益、触碰法律红线的现象仍有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246,亟需新人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新时代的主人。

二、原创性贡献的思维方法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3]思维方法是帮助人们认识、理解、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提高工作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基础上,创新了育新人的思维方法,为新时代育人工作及时代新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维指引和方法指导。

(一)着眼全方位、纵观全过程的系统思维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4]117,是统揽全局与协调各方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育新人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工作,既要纵观古今,掌握新人发展的逻辑规律,又要关照全局,推进大中小一体化育人工作和各行业新人培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新时代要坚持的原则之一,在全面统筹、宏观把握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挖掘育人子系统和各要素的优势,促进要素间的协调发展,提出一系列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指导性育人方案,有助于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全局出发,整体培养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6]11,号召人民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足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学校为关键场域,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5]7。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大思政课”概念,提倡育人体系、培养方案与社会实践、时代要求相结合,调动一切要素,共同上好思政大课。总书记从全局出发,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14]28,通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拔制度、落实优秀青年和后备人才入党政策等,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各方配合,协同培养时代新人。从时代新人的内涵看,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新人,又突出青年是新人队伍的核心和关键,同时针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科学家、文体工作者、农民等不同群体开展座谈,通过普遍与特殊相结合培养时代新人。从育新人的主体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牢牢把握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强调充分挖掘各领域的教学资源,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育人合力。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了具体指导和阐述,强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6],打好组合拳,协同培养时代新人。

(二)不忘来时路、延续好传统的历史思维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17],梳理历史发展逻辑、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是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正确价值选择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18]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问题,将大历史观体现在培养时代新人的全过程,指引时代新人不忘本来、开创未来。

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历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19]12,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不忘来时路的要求,是走好新征程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对历史学习教育作出明确指示,各级各地通过艺术性、大众化、通俗性的专题教育、系列讲座、文艺作品、文件宣传等形式落实推进,社会各界掀起了学史知史、爱党爱国的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在党和国家的倡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文化发源地纷纷开展文化传承活动,文艺界推进诗词歌赋与现代文艺相结合,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从育人经验中总结育人规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4]287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历史分析和经验总结贯穿其中,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汲取新时代德育的养分,从革命战争的胜利中明晰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极端重要性,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总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经验等,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精神指引和实践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以兼具历史广度、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的大历史观,明确历史学习教育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作用,倡导从历史中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三)分析新矛盾、定位新坐标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导下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从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指导性著作,到邓小平提出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江泽民提出青年工作要做到“爱”与“严”的辩证统一,到胡锦涛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的辩证思维一脉相承。立足“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聚焦党和国家发展中的硬骨头和深水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21],并作出“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科学论断,为新时代工作增底气、引方向。

一方面,把握育新人的“变”与“不变”。新时代“新”在其“变”,从国际环境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国家间博弈此起彼伏,国际局势总体缓和稳定与局部局势紧张动荡并存,世界正处于新的变革期。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已经开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新时代以来的巨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增加了底气,但反腐败斗争、意识形态斗争、生态环境问题等挑战依然存在。时代新人只有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发展规律,才能在新征程中跑出新速度、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指出什么不能变、什么应当变,强调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遵循新人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不变”的科学,为时代新人引航,确保时代新人信仰坚定、根正苗红。

另一方面,落实育新人的稳改结合。稳改结合是基于对新时代“变”与“不变”的分析作出的辩证解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使命,并在会议中反复强调、详细阐释和系统规划民族复兴和时代新人的内蕴,为培养时代新人稳方向、稳大局。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群体的特征出发,立足群体的现实状况、自身条件和社会角色,开展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党外人士座谈会等具有针对性的会议,指引他们从不同方面着手,向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总目标共同奋进。

三、原创性贡献的内容体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培养时代新人必须弄清弄懂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考量理论内核、对象特征、时代要求和目标指向的基础上,对时代新人的目标、内涵、路径等方面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时代新人的系列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引新时代的育人方向、汇聚新人力量、壮大国家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新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正式提出新时代“培养什么人”的总体目标定位。基于外部客观环境和个人自身条件差异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方针,对“怎样培养人”提供指导。“为谁培养人”是彰显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体现党的精神内核和发展趋向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等一系列科学回应。

明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总目标。新人是一个普遍性的概念,每个时代都需要新人,新人也是一个特殊性的存在,每个时代都塑造着具有时代特性的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任务对新人提出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指导目标和首要职责,对培养时代新人的具体工作进行总体把握和宏观指导。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具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2],每个人都是民族复兴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不同领域的性质要求,提出具体化、针对性的育新人方案。例如:“有理想、敢担当、肯吃苦、能奋斗”[6]54是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5]8是对好老师的具体要求,“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23]是对新时代科学家传承科学家精神、开创新发展局面的行动指南。同时,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分段分类教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精准化、高效化、一体化育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育子”的目标指向。“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培养时代新人必须厘清的前提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14]538,培养新人成为党最坚强的后备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探讨小我和大我的关系,鼓励大家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育人的人民立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4]339。要求时代新人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二)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新内涵

从马克思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3]422到列宁提出“全面发展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人”[24],共产主义新人的标准基本形成。在马克思主义新人观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新人内核与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培养一代新人的要求。毛泽东同志提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从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四个统一”的新人培养目标;胡锦涛同志提出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为新世纪新人培养指明前进的方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标新变化和新使命,继往开来,不断赋予新人丰富内涵与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对教育者提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这六个方面下功夫,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71。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对时代新人提出了时代要求和殷切期望,为时代新人成长成才指明了道路与航向,是马克思主义新人观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14]523,为国家建设和个人发展提供目标指引和精神支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社会各界、各领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系列座谈、专题会议,借助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理想信念发挥作用的实例,鼓励时代新人“立鸿鹄志,做奋斗者”[6]331,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1]44,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6]33等多元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毛泽东曾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25]35,健康的身体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注人的身心健康,特别对年轻一代提出“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26]93的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部分高校专门开设劳动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新人正确的劳动观,提升新人的身心素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推进公共卫生、身心健康的知识普及教育,提升人民身心素质。“千秋基业,人才为先”[27]127,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教导青年学生要“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15]13,“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27]59,增强道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提高本领能力,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和时代的检验,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7]51。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建设时期,“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通过刻苦钻研,使新中国在基础设施和科技科研等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创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筑牢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1]34,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立足当下的现实关怀,为实现伟大梦想注入创新力量。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务实的重要性,提出“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6]54“志存高远、脚踏实地”[27]50等要求,指引时代新人将创新扎根于现实,把思想落实于行动,既要做仰望星空者,更要做时代追梦人。

(三)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新路径

“怎样培养人”是关系教育成效的关键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开办国民学校、加强综合技术教育、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深入工人队伍进行宣传教育等举措,培养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的共产党人和无产者。列宁注重政治教育,通过自觉的、从外部灌输科学理论的方法,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新人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创办工人夜校、增加教育投入、组建专门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队伍、完善教材编写与审核等一系列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中国特色的育新人方案培养一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就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进行了深刻阐述,涉及育人主体的调动、育人载体的挖掘、育人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新人观更具系统性、时代性、前瞻性和全面性。

调动全员化育人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28],指导落实党委领导、家庭先导、学校主打、社会辅助的“四位一体”全员育人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29],要坚持党在育人工作中把方向、谋大局的领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家教家风对新人的先导性作用,号召将家庭梦融入中国梦,以家庭好家风汇聚社会好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关键课程,从“教育优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为新时代学校育人提供方向指引和目标指向。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新人珍惜社会通过加强日常宣传、提供实践机会、增设隐性育人内容等营造的良好氛围,“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26]46。

挖掘多元化育人载体。育人载体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工具,是提高育人效率和效果的必然要素。新时代育人载体呈现出内外相合、显隐结合、动静相依的特点。学校以培养时代新人为办学目标,在课程设置、教材安排、学校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严格把关,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上好“大思政课”。通过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递民族精神,给予新人向前发展的力量;通过博物馆、纪念馆中的老物件,带领新人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通过英雄人物与道德榜样的故事,激励新人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宏观把握与微观指导相结合的育人思想,各个育人内容与环节既相互独立,又归于一体,形成了一体化的育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人的成长规律,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6]7,要求“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6]329,既要突出不同学段之间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又要同铺一段路,协同培养时代新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从常识教育、理论引导到观念塑造、精神培育,从道德情感的启蒙到政治素养的养成,通过具体、科学的育人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时代新人。

四、原创性贡献的意义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原创性贡献以守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基础,以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人观为方向。从理论阐述和方法指导入手,调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协同参与塑造新人,推进思想理论入脑入心,促进育人实践走深走实,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理论飞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是新时代的使命,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培养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新时代的任务要求之一,强调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33,明确了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使命。原创性贡献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化时代化为理论创新方向,使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信念信仰、正确的历史主动,为履行好新时代“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1]18的庄严历史责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原创性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育人观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对规律的把握,指导我们要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在历史根脉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探索新时代的育人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新矛盾和新任务的把握,赋予马克思主义新人观新的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理论创新与飞跃。

(二)现实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原创性贡献是对过去育人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是对未来育人实践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大思政课”“大历史观”“国之大者”的教育,通过项目扶持、资金支持、制度保障等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将培养时代新人的理论落地落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指导下,育人工作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因材施教为重要原则,为我国科研技术、经济发展、法治建构等领域培养了优秀人才和新生力量。同时,时代新人积极进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美好发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原创性贡献是回应国际社会人才需求、培养世界型人才的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实践证明西方式现代化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1]36,推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建设,发挥“四个尊重”的指导作用,坚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34的选人用人标准,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吸纳优秀人才,培养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发挥主动精神和比较优势的时代新人。基于新时代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时代新人具备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号召新人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觉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责任,成长为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世界型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总书记育人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