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2023-01-10张正光
张正光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继承了党的十三大以来的传统,即首先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旗、定向的根本性问题,宣告全党全国人民将以坚毅的精神状态、朝着既定的目标勇毅前行。大会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科学谋划了到2035年的现代化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特别是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进行了具体谋划和部署。当前,虽然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二十大继续弘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光荣传统,全面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蓝图,必将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党的二十大发扬了历次代表大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光荣传统
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主线,紧扣时代脉搏,审时度势,以深远的战略眼光、科学的战略谋划、坚定的战略定力和磅礴的历史伟力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继往开来、勇毅前行,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中央准确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了符合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各阶段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欺凌,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分别是党的八大、九大、十大和十一大。其中,党的八大召开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重大关头。这次大会准确地判断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提出了建设方针和战略设想等,为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后,党中央提出“要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党的九大、十大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召开的,虽然大会报告中分别提到了“夺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的目标,但是它们都没有提及现代化目标。党的十一大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了要“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3]目标。纵观这一时期党的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由于“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重大挫折,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的成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依然为党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党的十二大至十八大的七次会议。这七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战略转移,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和持续推进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召开的。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道路。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明确界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指出在这个阶段要通过“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伟大创举。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即21世纪即将到来之时召开的一次盛会,大会回顾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提出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宣告“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就是“实现民族振兴”[4],体现了党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也是从这次会议开始,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目标的阶段性目标,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被明确地写入了此后历次大会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更加自觉的历史主动、更加昂扬的奋进姿态、更加有为的精神状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迈进。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作大会主题词,并把它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一起归结为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都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主题和主线,以之统领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二十大延续了以往历次代表大会把阶段性奋斗目标写在旗帜上的优良传统,第一次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1并列作为大会的主题和目标,不仅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雄心壮志,而且表明中国已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并且这个历史进程已经不可逆转。
通过对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心主题的梳理可以发现,一部党的代表大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谋划、凝心奋进的历史。党的二十大站在更高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传承和弘扬了以往历次代表大会优良传统。这种传承和弘扬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奋斗目标的清醒;二是对于奋斗路径的自觉;三是对于奋斗主体的坚守;四是对于奋斗姿态的保持;五是对于奋斗激情的激发等。
二、党的二十大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更加清晰的擘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21这句话不仅宣示了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由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重大飞跃期,而且宣告了实现强起来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选择的路径,即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利益。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的二十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了接续谋划。
首先,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路径。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几乎是所有国家的梦想。但是,“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宏观分析框架来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两大现代发展模式”[7]。欧美诸国率先走出了一条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成为先发国家,并由此抢占了现代化的话语权。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国家一直鼓吹西方现代化模式是走向现代化的唯一甚至是终结模式。近代中国早期的先进分子也曾把目光投向西方,期冀通过学习、借鉴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找到中国的出路,但是历史证明这条路走不通。中国人民真正找到前进方向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并走向民族复兴的的行动指南,把社会主义作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党领导人民找到了适合中国人走向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第一次把“四个现代化”整体归结为“小康社会”和“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中国式现代化得到了历史性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从本质上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能够引领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并为其他后发国家和地区提供有益借鉴的现代化新方案新选择。
党的二十大特别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6]23-24。中国式现代化既体现了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从“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个方面彰显了“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具有近代以来世界先发现代化国家已走道路的一般属性,如追求现代文明(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转化)、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等,而且具有先发现代化国家所不具备的特殊属性。
党的二十大延续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的战略安排,即“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24。
必须说明的是,中国找到中国式现代化这条路并不容易。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各个先进阶级寻求民族复兴道路的逻辑延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自醒自觉。前进的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
其次,党的二十大具体擘画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和到二〇三五年的总体目标,规划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新的阶段性目标。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中长期规划,特别是跨年代的长期规划,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而且是保障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新成就、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无论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四个现代化”和“两步走”战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和“三步走战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两个战略安排”的宏观谋划,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把现代化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写进主题词等,党始终把着眼长远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一步步地推进着现代化进程。党的二十大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到二〇三五年的总体目标,为激励全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标明了历史路向。
关于未来五年。党的二十大把未来五年确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必须运用战略思维,以远大的战略眼光,理顺方方面面关系,应对好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特别是当前世界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能不能开好局、起好步,将直接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关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为此,党的二十大从经济、改革开放、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和国际影响等方面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比“六个更加目标”(1)有了明确而较大程度地提升,也为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以及二〇五〇年前后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关于二〇三五年的总体目标。党的二十大在党的十九大描述的基础上,对二〇三五年的总体目标作了进一步扩展和更加清晰的描述。两相对比,一是在目标指数上有新拓展。党的二十大新增加了科技和国家安全两个单列目标,提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二是在内容表述上有更新。党的二十大在国家发展的整体目标上新增了“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并明确提出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在经济发展目标上更加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推进新型“四化”;在政治建设目标上突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法治国家建设;在文化发展目标上提出建成教育、科技、人才、文化、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等;在人民生活目标上突出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在生态建设上突出了“双碳”目标等。党的二十大关于二〇三五年的总体目标是基于未来五年目标实现提出来的中长期发展要求,是对党的十九大规定的“两个战略安排”中第一个安排目标的具体化,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衡量指标。
虽然这些目标暂时都没有用具体的数字表示,但是每一个目标都有很强的质感,都将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政府工作中,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享受到的成果和实惠。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走过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令世人惊叹的历史性成就,其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不仅有短期规划目标,还有中长期规划目标,更有锚定目标不放松、接续奋斗不懈怠的骨气和志气。
最后,党中央从整体上进行了战略部署,为实现新的阶段性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党的二十大不仅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以及到二〇三五年的总体目标,而且对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作出了具体部署。一是特别强调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要坚持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二是从12个方面对达成这些目标的路径进行了整体性地科学部署。这些重大部署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其一,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部署,即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展开。党的二十大强调:经济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政治上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文化上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社会发展上必须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态文明建设上必须推进“双碳”达标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二,关于保障条件的重大部署,即分别从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等三个方面展开。党的二十大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港澳台工作必须坚持“一国两制”这一“最佳制度安排”,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要致力世界和平与发展,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其三,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法治中国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部署。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单列的新的重大部署,不仅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理论创新,也彰显了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值得特别关注。在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上,党的二十大第一次把教育、科技和人才合并列作一项(以前都把教育、科技和人才分别置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部分),构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一节,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6]33,要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说明,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破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难题密钥的深刻把握。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关乎国运、关乎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党在未来新征程上需要重点落实的重大战略。在法治中国建设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并提出这是关系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在国家安全上,强调必须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牢固的根基等。
其四,关于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百年时间内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令人惊叹的伟大成就,其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历史证明,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还在党。党的二十大强调,虽然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已经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是前进路上的风险考验依然存在,有时候还可能经受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起步阶段的第一个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两个目标的衔接以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与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局好则事业顺。党的二十大对于未来五年及更长时间的科学谋划和总体部署,不仅立足当下国情,为未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锚定方向、标定目标,而且着眼长远,对未来更长远的目标也有清晰、清醒的蓝图擘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和历史主动精神。
三、党的二十大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近代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坚持不懈地接续奋斗,今天的中国不仅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大梦想,而且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二十大就是在这个历史关键点上召开的,必然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
第一,党的二十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又一次集成,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如:党的二十大第一次把“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必须长期坚持和丰富发展等。百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等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始终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并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新胜利。党的二十大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等的新概括,既基于历史经验总结、又立足当前实践需要、更着眼未来长远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只要始终坚持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二,正式吹响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检索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主题可知,党的二十大主题第一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冠以“全面推进”一词。这是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在“小康社会”前冠以“全面建设”“全面建成”“决胜全面建成”之后的一个新表达,表明中国共产党继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正式开启迈向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进,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和积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通过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通过新时代的接续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丰富的精神力量。经过一百年来的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已经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坚定的政治制度基础、坚实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这些条件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已经不可逆转。党的二十大正式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进大会主题,就是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庄严宣告并发出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应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第三,以强大的历史自信宣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选择。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成败。近代以来,走什么路始终是困扰中国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的大问题。虽然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他们的选择最后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方向,才带领中国人民闯出了一条通向民族复兴的阳光大道。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但又绝不是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国情、发挥改革开放精神创造的中国原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宣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这种选择的强大的中国自信、道路自信和历史自信。
第四,突出强调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精神状态。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术语,精神状态是指人们面对某件事情时思想意识的一种定位,常对事情的发展进程发挥决定性作用。当前,中华民族已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其实现目标的进度和程度。为了阐明这个问题,并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全党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6]1。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干事创业的精神之源,也是激发全党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的内在动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及其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衍化出来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精神谱系体现、孕育并激发了全党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党基于过去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就及其造就的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可逆转而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已经绘就、奋进号角也已吹响的大背景下焕发出来的敢于担当、舍我其谁、努力创造更加辉煌伟业的精神状态。
第五,历史性地标明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回望党的百年发展史可以发现,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百年伟业,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点就是党始终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团结奋斗。没有团结奋斗就不可能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团结奋斗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果,没有团结奋斗也不可能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第一次把“团结奋斗”写进党的代表大会主题词,且在全文中先后出现6次(以往的大会主题词用过“奋斗”“不懈奋斗”(2)),并强调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召唤;不仅凸显了党的领导的决定性作用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至上的理念,而且彰显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二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8]团结就是力量,奋斗才能胜利。党的二十大接续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而欲达到这个既定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唯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团结奋斗。
第六,突出强调了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回顾近代中国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境地顽强地站起来,并由此走向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光明征程,其根本就在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已经以雄辩的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换一个角度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能”已经为百年来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证明。实际上,一部百年来的中国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制定阶段性目标、实现阶段性目标、接力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目标的历史。党的二十大关于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总体目标的标定,就是通向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新的里程碑。但是,这些目标并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特别是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进的路上,战略机遇与风险考验并存,而要战胜这些风险考验,赢得战略机遇,必须靠中国共产党这个“最可靠的主心骨”。唯其如此,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才能圆满地如期实现预定目标。
总之,党的二十大是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大会,发挥着承上启下、擘画未来、凝聚党心、汇集民力、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历史作用。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注 释:
(1)“六个更加目标”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到2020年时,使我国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从党的十五大开始,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都明确地设定了大会主题。其中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主题词都用到了“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词用到了“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