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契合于我校体育志愿者服务模式之研究

2023-01-10许新李莉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培训

许新 李莉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随着日渐深入的全面健身运动,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态势良好。而广大居民也有着日益高涨的健身热情和更加强烈的健身需求,并有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目前体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持久性发展规划引导和组织机制保障,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离和脱轨,对于全面发展和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会导致此类状况,而匮乏的人力资源则是最根本的原因。志愿者对于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高校体育资源输出的视角,探讨了高校体育资源保障下的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途径。首先剖析了体育志愿者的作用,接着从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组织管理和提高体育志愿者服务技能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创建契合于我校体育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旨在加强高校体育志愿者队伍的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各种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更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体育。

1、高校体育志愿者的作用

1.1、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体育志愿者活动在高校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使大学生们更有所学习,有所收获,同时也能够极大地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使他(她)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体育,了解体育,也热爱体育。在刚刚结束的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中,高校体育志愿者便是其中的生力军,他(她)们活跃于冬奥村及东奥赛场各个角落,从道路交通引导到欢迎队伍、仪式,从礼仪服务到志愿者翻译队伍无不可见他(她)们的身影,本次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也离不开这群大学生志愿者的辛勤与付出。同时,也可以想象对于参与过本次志愿者服务的大学生而言,带给他们的绝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经历,而是对自己未来整个人生道路的一种别样经历和难忘历程。大学生体育志愿者所具备的志愿者精神,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表现方式,在文化品味、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等方面,呈现出一种高层次和多元化的文化形态。而高校体育志愿者服务行为,对集体主义精神、社会服务精神等进行了弘扬,在广大青年学生之间,树立了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风貌。在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内容日益丰富的同时,还构建了一种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渠道进一步拓宽。

1.2、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

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需要借助志愿者提供的各项基本服务,小到交通引导协调,大到医疗卫生保障等都需要志愿者队伍举办良好的服务水准,以及个人素质水平。对体育赛事志愿者的有效管理可以帮助志愿者积累一定的社会资本,从而使他(她)们具有更高的满意度,更愿意投入到未来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去。此外,大学生体育志愿服务能够对政府公共体育产品的缺陷有效弥补,带动广大社会群体对于体育运动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释放更多的压力,体验更多的快乐,并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学生体育志愿者服务的开展,能够极好地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也能够更好地宣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价值观,使大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另外,大学生体育志愿者所倡导的服务理念,能够在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中融入各自的、分散的道德热情和道德理性,培养社会主义荣誉感。大学生志愿者在进行体育志愿服务时,可以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身边的人,使他(她)们在潜移默化中具有服务意识,愿意参与到很多体育活动中来;并且这种感染与影响会如“蝴蝶效应”般带动更多的人,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其中来,使这样的体育志愿者活动逐步成为一种爱心与文明的传递,使大学生体育志愿者起到更好的榜样与导向的作用,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建立,因为体育志愿者活动本身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高校体育志愿者会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3、教育意义影响深远

生活是教育的目的,而教育又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北京通过2008年夏季奥运会以及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召开,很好地构建了一整套涉及到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管理计划,为高校体育志愿者创造了无形的价值,为其管理提供了很多可行性的对策。而高校体育志愿者服务,具有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使志愿者通过与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交流,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同时,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此外,志愿者活动还能增强社会团结力、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也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可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服务的生力军通过体育志愿者服务工作正是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志愿者服务工作中来,以从另一角度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与大学生体育志愿者来说,他(她)们可通过参与体育志愿者服务工作服务社会、奉献于社会,为社会出力的同时尽工贸的义务与责任;并且,通过体育志愿服务工作可以丰富大学生自身的生活与经历体验,当他们合理运用暇余时间,参与到那些有意义的服务工作中来,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学习、生活圈,而且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参与去体验社会中的人和事,以便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对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大有益处;此外,体育志愿者在完成志愿者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更是对自己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他(她)们能够更快、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增强自信心,也逐渐学会与人更融洽地相处等。对于志愿者服务的对象来说,志愿活动也对其自身具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可以让他们通过感受更加个人化、人性化、全面化的体育志愿者服务,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完成自身所需要的服务,从中受益;同时,良好的体育志愿者服务还可以让受众增加归属感,通过体育志愿者优秀、专业的服务工作让他(她)们减轻接受服务时的不适感和疏远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到体育赛事中来……通过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为群众体育服务作出贡献。作为一群重要的社会力量,高校体育志愿者还能树立良好的社会新风,倡导志愿精神,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对社会多元化的需求给予最大化的满足,使公民素质得到极大的改善。为此,新形势下,极有必要开展高校体育志愿者持续服务社会的行动。通过高校体育志愿的实际行动,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弘扬,以完美结合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华文明。

2、高校体育志愿者服务现状分析

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志愿服务中大部分是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而在高校体育志愿者服务活动中,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会以小团体或者自发的形式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并且能比较扎实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但是现阶段由于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生群众基础,缺乏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在理论研究的纵向深入程度和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对高校体育志愿者多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有一定不足,同时缺乏有效与科学的管理,导致缺乏专业的服务对象、服务面狭窄,参加群众健身活动的人数不多。多数高校体育志愿者活动还处于一种无序的自发状态,缺乏健全的监督和评价体系,专业针对群众的健身服务较少,由此闲置了大量宝贵的资源。基于此,我们更应在高校学生参与的各类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结束后,尽可能地传承赛事职业工作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同时找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纰漏,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分析、思考与研究,以期完善与提高高校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为更好地形成契合高校体育志愿者服务工作模式奠定扎实的基础。

3、创建契合于我校体育志愿者的服务模式

3.1、完善志愿服务的培训机制

开设课堂面授是传统体育志愿服务的主要培训方式,在知识传递上主要运用教材和灌输方式,而在当前新媒体时代,需要将大数据时代强大能力展示出来,以网络化信息沟通与传递优势的充分发挥为手段,促进志愿服务培训制度的不断健全。培训基本方式为集中和分散结合培训,面授和网络培训结合运用,实现有效贯通,长期和短期交叉培训。教授志愿者基本服务常识和基础理论为主要培训内容,这些知识属于高校体育志愿服务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开展体育服务活动前,需要着重进行强调,针对不同专业技能的学生可进行分散培训。运用分散和集中培训,依托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效果。还可通过面授和集中讲座的方式,围绕专门性特征展开,进行实地勘察,或者结合典型案例的剖析,为志愿者全面了解和掌握问题提供帮助。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短期的网络培训形式更适合促进志愿服务人员对最新服务状态的了解。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培训志愿者基本常识,增强他们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状况时,对自我安全的保护意识,在对他人服务时,注重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另外,还要加强培训服务队伍骨干力量。在志愿服务组织中,骨干力量作为带头人,需要具备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领导力、决策以及凝聚能力。在项目方案初拟阶段,能够对项目成本等进行全面考虑。

3.2、建立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这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核心。高校体育志愿者的自我实现并非满足某种功利,也不仅仅为了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获取,关键是依托对社会与他人提供帮助,达到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目的。体育志愿服务需要志愿者投入更多的感情和精力,志愿服务离不开志愿者的热情参与。而激发志愿者的热情、实现其自我价值,则需要建立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使全社会对志愿者的服务行为给予高度认可。依托社会评价体系,以不断强化高校学生志愿服务行为。自我价值型激励,就是让高校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自己被重新发现和认识,从而实现对人生价值取向的调整;自我成就型激励,就是以各种方式承认和肯定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效果,从而产生成功感,从而将服务内在动力激发出来;自我发展型激励,是为体育志愿者提供更多服务和交往的机会。志愿服务与自身职业岗位不同,也需要职业技能,这样才能够促进志愿者工作能力的提升,促进人格素质的不断完善,使自身不断走向成功。

3.3、提升志愿服务技能

以往我国志愿组织忽视成员能力的提升,具体在实践中就是把志愿者召集来,活动结束志愿者就会分开,没有在服务活动间隙注重对志愿者各种能力的培养,也不重视志愿者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在志愿服务中,低端服务表现得较多,换言之,体力劳动是志愿服务的主要表现。而当前,中国社会复杂程度日益提升,当前服务对象需求更加多样化,为此,需要志愿者所提供的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更加讲究实效性;同时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国际交往合作机会不断增加,在提高志愿服务组织能力过程中,国际交流频繁程度日益提升,因此对于高端服务的要求也显著提高。高端服务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服务工作。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逐步扭转低端志愿服务局面,逐步向高端靠拢。而解决此问题关键就是培训问题。而加大投入和提升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是培训关键环节。

一是注重体育志愿者现代服务理念的培养。在能力建设上,其占据关键地位,与否树立正确的基本理念,是志愿服务是否具备发展生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如今,所遵循的理念就是“助人自助”和“开发性助”。过去,就是把帮助他人、服务他人单纯强调,而往往忽略了志愿者岁获得收益。致使志愿者单纯付出,很难持久坚持;而同时志愿者相比于服务对象,会产生优越感,因此不能产生良好的服务效果。在提高志愿者能力过程中,应注重志愿者在社会服务中,对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的认识。志愿者通过服务,精神得到充实,彼此对人生经验进行交流,在体育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愉悦身心等等。所以,双向性是志愿服务收益状况,并非停留在单向状态。同时,志愿者要着力开发性扶助服务对象,具体就是依托服务,促进服务对象生活能力的提高,而降低他们的依赖性。志愿服务理念科学合理与否,对于志愿者能力建设而言至关重要。一旦新理念被确立,将会推动志愿者聪明才智的发挥、推动志愿者创造更多的服务效益;

二是注重志愿者现代服务素质的培养。在社会发展进步推动下,要求高校体育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所以,志愿者单凭满腔热情,对服务对象需求很难给予满足。目前有多种途径提高志愿者专业素质,可将职业工作素质向志愿服务素质适当转化,对志愿者易于掌握的服务素质进行开发,可将素质的提高结合科技设施的应用进行推进;

三是注重志愿者现代成功素质的培养。人生成功也是志愿者的需要,成功的人生是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投入更多的激励因素。志愿者在对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自己也需要帮助。为志愿者现代成功素质的培养提供帮助,推动其自身工作等方面获得不断成功。因为志愿者具备生活成就感,就会愉快与轻松,为社会与他人积极地服务。在志愿者能力建设内容中纳入培养成功素质内容,让志愿者真正体会到参加志愿团体的益处,具体就是在为别人提供帮助同时,能够学习帮助他人知识技巧习,通过学习,促进自己素质的提升,对成功知识和技巧的追求。

3.4、培育志愿服务精神

一是注重正确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在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下,网络时代到来,当前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网络的地位已经不可或缺,因此我们对于媒体电视等所发挥出的作用应给予高度重视,充分的发挥出其正面报道的积极作用,凭借社会传播力度的扩大,实现高校体育志愿服务相关知识的普及。在高校体育志愿服务上,我们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处于当今信息时代,就必须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优势。把网络机制引进到高校体育志愿服务全过程,有效发挥网络媒体报道的功能,如实的报道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正确指导社会公民,提升体育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依托志愿行动,实现对人们的感化,对志愿精神进行宣传,旨在达到全员参与体育志愿活动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向社会公布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等情况,基于对志愿服务的典型事迹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健康发展体育志愿服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是注重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时刻显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志愿服务中,应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基于志愿精神的传播,实现对周围人的感化,鼓励和带动广大学生加入到体育志愿者队伍中,强化思想认识,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结语

我校体育志愿服务目前还刚刚起步,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无法满足实践需求,造成体育志愿服务实践的不可持续性。目前,我校体育志愿服务还有着比较具体和全面的管理,必须以组织形式进行。而我校体育志愿者活动成功与否的必要前提,则是有效的管理与合理的规划,所以如何充分发挥体育志愿者的功能,构建契合我校实际的体育志愿者服务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完善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的的重要措施,希望通过培养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能力,确定全新的培养目标,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国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