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因素及作用机理

2023-01-10张千轶朱珂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发展

张千轶 朱珂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1、前言

自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以下简称国乒)成立以来,截至2022年1月1日,这支队伍共为我国赢得32枚奥运金牌、144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金牌、71枚世界杯金牌,是当之无愧的金牌之师。国乒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始终将“升国旗、奏国歌”作为己任,该项运动的发展与成就彰显着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发展的优越性。

现如今,乒乓球运动已经成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标志。中国乒乓球运动代表着中国竞技体育的内涵与外延,是中国竞技体育核心意义、价值和功能的最佳成功体现。然而部分学者和群众认为这一结果是因为乒乓球项目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参与度不高而造成的。事实上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可以发现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的参与度并不低,在各大洲都有乒乓球运动的足迹。那么为什么只有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程度如此之高,并能够保持几十年如一日的长盛不衰?凡是长期反复出现的现象,都不是偶然的,必然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可发现,当前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逻辑有关的科学研究主要是从乒乓球技战术训练层面出发,具有明显的训练学特征。目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已经进入第三次创业阶段,与乒乓球运动有关的文化研究已然成为新的主题。基于此,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引用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对中国乒乓球运动进行学理性的探索,对该项目发展逻辑进行剖析,以期为研究和传播乒乓球运动提供不同视角的理论支持。

2、理论适用性和分析视角构建

2.1、理论阐述及优越性

社会学一直以来面临着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矛盾,即对于社会事实的解释,是社会结构还是个人行动处于主导地位?在吉登斯看来,主体主义和客体主义在这一类问题上的争论,其实是因为陷入了“二元对立”的困境中。因而吉登斯认为必须从概念上进行纠正,他从根本上把“二元论”重新构建为一种二重性。所谓的“结构二重性”指得是:社会结构是由人们的社会实践构建起来的,结构受制于人的行动,但在另一方面结构又是使得行动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而得以联系的中介。吉登斯将结构视做体现社会系统特征的规则和资源,并将两者进一步细化。“规则”分为规范性规则和表意性规则,规范性规则指得是行动者在行动过程中所遵守的各项正式制度以及对行动者产生心理影响的各类非正式制度;表意性规则包含着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文化性符号。“资源”也被划分为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配置性资源是指物质层面上的资源,权威性资源则指代非经济性的资源。行为则被描述由动机、理性化和反思性监控等方面所构成的“绵延不断”的过程。

结构化理论主张通过对结构和行为两者之间关系进行剖析,进而从更加全面、宽泛和严谨的视角对事物发展逻辑进行探究和分析。目前,结构化理论多用于对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领域内等相关问题,其分析视角的优越性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1)打破以往“二元论”的固有思维,不认同功能主义者和解释社会学家的单一主体论,消除主体与客体之间二元对立的矛盾问题;(2)结构化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对社会行为进行分析,考察社会活动是如何在广泛的时空范围内延展开来,有助于研究者探索事物整体发展逻辑;(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构化理论立足于社会实践,认为无论是主体的构建,亦或是社会客体的构建,其根基都在于紧密渗入时空中的社会实践中。

2.2、理论分析视角构建

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既需要行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同时也离不开制度、资源和文化等外部条件的支持与保障。结构化理论关注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因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将二者有机结合,识别并重构了事物发展的深层次逻辑,为研究中国乒乓球运动演变路径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分析工具。本文尝试引用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从结构和行为两方面因素对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外在条件与内在动力结合考量,解构其内部发展逻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3、新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成就

3.1、勇攀高峰阶段(1952-1978年)

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赛后,国乒队伍成立。在之后的几年里,中国乒乓球运动水平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快速提高,国乒逐渐在国际赛事上崭露头角。1959年的第25届世乒赛在多特蒙德举行,中国选手容国团在决赛中击败了匈牙利选手西多从而获得了第25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枚世界冠军,这一枚冠军的诞生为我国后续的乒乓球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树立了信心。1961年,在第26届北京世乒赛上,国乒历史性地获得了男子团体、男子单打以及女子单打的3项冠军。1965年,在第28届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在7个项目的比赛中共获得5项冠军,4项亚军和7个第3名。这届世乒赛标志着国乒成功地迈入了世界乒坛中的第一梯队。

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将在日本举行,国乒受邀参与了这次比赛。在本次比赛上发生了一件对推动世界发展进程极为关键的事件——乒乓外交。“乒乓外交”帮助中国打开了与世界交流的另一途径,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

3.2、曲折发展阶段(1978-1992年)

1979年,国家体委在给中央的指示报告中提出把加快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任务作为我国今后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方面。在国内外局势稳定的前提下,中国乒乓球运动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在第36届南斯拉夫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在比赛中发挥出色,一举包揽7个项目的冠军。自此之后的3届世乒赛中,国乒独占鳌头。然而在1989年第40届多特蒙德世乒赛,中国乒乓球男队遭遇惨败。

3.3、全面创新阶段(1992年至今)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李富荣在全国乒乓球工作会议上论述了《加快改革步伐,促进我国乒乓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的报告,决定将双轨制引入到乒乓球改革中。1995年,在第45届天津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男队几经沉浮,终于成功夺回斯韦思林杯。

进入到21世纪,国际乒联频繁进行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限制中国乒乓球队。但规则的变动并没有挫败中国乒乓球队的积极性,21世纪之后,中国乒乓球队的乒坛霸主地位真正形成。然而,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乒坛上的大包大揽也给世界乒乓球运动整体发展带来不小的考验。2009年,时任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提出“养狼计划”,目的是为了提高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增加国际比赛的激烈程度。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国乒再次包揽全部项目的金牌,出色地完成了第二次创业计划纲要的各项任务。此时乒乓球运动是否有必要在奥运会上保留的声音再次响起,国家体委和中国乒协基于时代背景以及项目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以“国内外普及与提高”为核心任务的第三次创业计划。未来,中国乒协和国乒将在保障自身合法利益的同时,并以“中国乒乓、世界共享”的全球性视角谈大事、谋大势,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4、结构化理论视域下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内外部因素

4.1、社会结构: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客观性因素

社会结构作为影响体育发展的客观因素,任意一项子要素都会对项目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视角出发,着眼于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实践,将社会结构要素归纳为两类:第一类是由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制度、乒乓球运动训练制度和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制度组成的制度结构;第二类则是由经济因素以及国家荣誉感、乒乓精神等文化价值因素构成的资源结构。

(1)制度结构。

中国体育发展制度属于制度结构中的上层建筑,体现了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意志,决定了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方向。1952年,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在竞赛、训练、科技、教育等方面制定和下发了一系列规定和方法,初步形成了我国体育事业的“举国体制”。举国体制保证了各项可利用资源的集中,确保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生活。在该制度的庇佑下,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竞技成绩显著上升,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实现“弯道超车”的竞技项目。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体育发展模式只有与社会发展模式保持相对一致性,体育事业才会实现真正的发展。中国乒协从国家整体发展环境出发,借鉴足球项目的改革模式,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创造了政府主管和社会协同治理的发展制度,促使中国乒乓球运动焕发出新的生机。

训练制度、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制度属于制度结构中的下层基础,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有力保障。在举国体制的影响下,中国乒乓球队形成了科学、完备的训练制度——集训制。自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队开始组建集训队伍,在此之后中国队始终坚持集训制度。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通过层层筛选,人数逐级递减从属于初级训练层次的中心体校或重点中学队,再到中级训练层次的省、市、区、军专业队、行业体协或职业俱乐部,最后到高级训练层次的国家二队和国家一队,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三级训练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乒乓球运动正是依托于三级训练体系,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后备人才队伍,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乒乓球人才。完善的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是保证我国乒乓球 “江山代有才人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2)资源结构。

资源是运动项目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民生凋敝、物资困乏、建造技术落后,物质层面上的缺失致使体育运动的发展面对了较多的阻碍。但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乒乓球开展条件相对简易、花费少、大众可参与性强、对身体条件要求不苛刻、较容易掌握等特征,契合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体育设施不足的实际情况。1958年9月国务院提出《中国体育发展十年规划》,在其中明确提出乒乓球是整个竞技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求保证乒乓球活动的开展和集中大部分的物力和人力发展乒乓球运动。物资资源的协调和集中使得中国乒乓球运动驶上了快车道。

国家荣誉感和乒乓精神组成了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资源。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框架下,国家荣誉具有国家权威性、崇高性和神圣性,公民崇尚国家荣誉体现着公民对国家敬爱与尊崇的情感。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时期,一代代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从国家荣誉感出发,承担着为国争光的使命。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特征的乒乓精神是“中国精神”在体育领域内的缩影。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中,乒乓精神起到了引领作用,不仅强化了运动员身份认同,同时激发了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和责任感。作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资源,国家荣誉感和乒乓精神激励着中国乒乓健儿,使得个体主动承担起“为国战”的光荣任务。

4.2、个体行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要素

尽管制度、资源、文化等结构要素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具有使动性和制约性,然而项目发展不仅需要结构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个体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乒乓球运动相关的行政部门是项目开展的组织者和监督者。上个世纪,相关部门结合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实际竞技水平与经济情况等方面进行考量,认为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只能通过计划和集约的方式实现竞技实力和运动成绩的突破。事实也证明了管理部门这项决定的正确性,举国体制下的乒乓球运动实现飞跃式的进步,一举成为中国竞技体育的象征。体育事业是社会事业的组成部分,在资金投入、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训练制度、竞赛制度等方面都必须要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当体育发展制度与经济情况不契合时,为了促进运动项目本身发展,行为者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从而化解项目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中国乒协的整体改革思路紧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通过调动社会力量进而提高制度的灵活性以及与现实情况的切合性。

国乒队伍是推动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主力军。球队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刻苦训练,明晰运动项目特征规律,把握项目制胜因素。国乒队员们坚定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针对自身技术弱点和难点安排训练计划,运用高强度和高难度的训练方法提高竞技水平。除此之外,这支队伍尤其注重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据统计,至21世纪初对世界乒乓球技术发展影响最大的46项技术,其中中国原创共占27项。

5、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结构二重性

结构是行动的基础,而行动又影响了结构,两者相辅相成。中国乒乓球运动的长盛不衰不单是社会结构性因素推动下的产物,也并非是个体行动下的成就,而是两者共同驱动下的结果。

在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提供了外在条件,是激发发展活力和维持发展秩序的重要基础,三者缺一不可。从行为逻辑上进行观察可发现,中国乒乓球运动行为者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角度出发,依附良好社会结构进行个体行为。结构虽然是行为的媒介,但同样也是行为的结果,两者相互影响。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各类行为者的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到运动项目发展过程,同时间接影响各级制度的更新以及价值理念、个人情感的重构。

6、结语

本文借鉴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从社会结构、个体行为以及相互建构角度出发,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因素及其深层逻辑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乒乓球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受结构性因素和行为因素的影响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

猜你喜欢

乒乓球运动发展
乒乓球悬浮术
追风的乒乓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不正经运动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