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1-10祝艺萌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俱乐部体育教师体育

祝艺萌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实行免费和低收费政策,这也为有条件的高校成立体育健身俱乐部奠定了基础。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依靠体育教学资源,在高校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之下,以学生和社会大众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其提供体育健身指导和培训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提升体育资源利用率,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经过多次改革,效果较为显著,进一步促进了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但不可否认,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实际运行管理、营销策略、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和营销等方面仍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制约着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所以,本文对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其重要作用,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今后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提供参考。

1、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概述

1.1、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内涵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以高校为限定,是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一种具体延伸,由高校监督管理,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重点以健身为主要目标,以服务高校学生和社会公众为主要对象,通过成员进入俱乐部管理运行模式,在特定情况下进行一些低费用收取,既提升体育教学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俱乐部以营利为目的;俱乐部成员以自愿形式加入,进入俱乐部内,享受俱乐部所赋予的权利,同时,在俱乐部规章制度约束下,成员应履行应尽的义务,服务俱乐部安排,成员可对俱乐部提出相关建议;俱乐部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成员应遵守,如违反相关条例或规则,应受到一定的惩罚,成员若对俱乐部规章制度感到不满意,并坚决不服从管理者,可自由退或被勒令出;俱乐部成员按月、季或年需涨缴纳一定的费用,同时享受应有的权利;成员对俱乐部安排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满意或不感兴趣,可拟规定在半数或2/3以上成员同意,俱乐部需更换体育健身活动;俱乐部成员能够共享体育健身相关资源信息,所有成员共同参与体育健身相关活动,形成一种契约性关系。

1.2、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任务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承担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是为体育教学服务。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育人功能,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建立一种现代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突出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教学模式优势,即学生自主支配上课时间、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和学生自主选择体育教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在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引领下,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围绕着体育健身开展活动,重点突出健身娱乐目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在俱乐部教练指导下,结合锻炼者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活动,强健体魄,娱乐身心,为社会公众做好体育服务。高校根据自身财政拨款和经费开支等实际情况,向社会公众低收费或不收费,提升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率。

2、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重要作用

2.1、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

为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满足不同层次对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实际需求,高校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围绕体育和健身开展实践活动,更好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传授学生专业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体育技能。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时间安排,主动加入体育健身俱乐部,既实现了对所感兴趣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学习,又满足了获得体育学分的要求。在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中,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强健身体,愉悦身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习惯,从而实现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2.2、弥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不足

高校每学年体育教学课时大约为72个学时,通过一段时间学习,想要熟练掌握某一项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现实的。况且,高校每学年体育教学内容并不是单纯学习某一项体育运动,一些体育课程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需要,既激发不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无法实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凭借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优势,更好地弥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不足。在体育健身俱乐部中,根据各高校实际体育教学资源,可每周开4次或更多课的体育课程,且学生可随时报名参与,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参与课程次数较多,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提供较为完整的体育教学,有利于掌握体育运动锻炼方法,提升学习质量。

2.3、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体育健身服务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利用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其具有时间不固定和体育课程内容不固定等优势,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的兴趣,培养了高校大学生主动积极进行体育健身锻炼的习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积极性,且提升了俱乐部体育基础设施利用率。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体育健身服务,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很难有时间参与体育健身锻炼。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参与时间具有较大随机性,不受次数限制,学生能够自由地安排生活学习和体育健身锻炼的时间,在休息之余,参与俱乐部活动,既缓解了身心压力,又满足学生体育健身锻炼的需要;二是学生自由选择俱乐部类别。体育健身运动包括诸多运动,比如,瑜伽、太极拳、游泳和跑步等等。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参与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俱乐部,获得专业的教练员指导,进一步学习专业的体育健身运动知识,掌握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

3、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

3.1、俱乐部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相比,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与俱乐部协同发展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仍然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内部教学结构设计工作不周密,计划性不全面,一些体育健身俱乐部将体育课程开课时间和开课内容等固定,未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际情况。诸如,每周一至两节,大一和大二学生体育课程较多,但大三和大四很少开设体育课程,体育教学内容脱节,未将体育健身俱乐部面向全校学生理念贯彻执行,制约了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实施,不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另时,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教务处与体育教学部门未建立体育课程管理制度,主管部门对俱乐部的自主运营缺乏实际的监督,未对体育健身俱乐部做出相应的长远规划,未能真正成为现代公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体育健身俱乐部基础设施不完善

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和体育课程加入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使很多学生蜂拥一般选择热门的健身项目,由于选课学生过多,俱乐部内体育健身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导致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甚至会出现两种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同一片运动场地进行,受制于基础设施,学生得不到专业技术的学习,还可能会出现无意碰撞的情况。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课程并不一定在室内进行,但是受制于高校实际情况的规划,室外体育基础设施也并不健全,学生的体育人均面积并不足。一些西部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体育场馆较少,体育器材和设置较少,根本无法满足更多学生同时上课的需求。因此,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进一步发展。

3.3、俱乐部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师资力量薄弱和体育教师队伍综合业务素质较弱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的需求,制约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进一步发展。部分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师资力量薄弱,一些体育教师专业以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为主,健身时尚的体育专业体育教师较少,往往会出现一个体育教师教授多个班级学生的情况,更糟糕的结果是相关健身时尚体育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从而形成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教师过剩的矛盾局面。一些高校为了强行开展体育健身时尚运动项目,一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教师临时顶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无法为学生带来专业的教育,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同时,体育教师综合业务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知识结构有短板。一些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教师对专业技能知识掌握缺乏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学习,无法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专业指导;二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一些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口齿不明晰,表达意思不准确,逻辑思维较为混乱,无法将体育课程内容重点及时传递给学生,学生在第一时间很难领会教师所想要传递的意思,常常导致师生双方曲解对方的意图,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3.4、营销策略不足

社会体育健身俱乐部拥有成熟的商业营销策略,运用多种宣传和营销手段,招徕广大的客户群体。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缺乏市场的眼光,未通过强有力的营销运作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销力度不足,仅靠新生入学时机和学生之间的口口相传,宣传体育健身俱乐部,营销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正确的营销理念,目标群体设定过于宏观,未进行精准区分,很难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精准的俱乐部服务需求。高校学生需要俱乐部为其提供个性化体育健身服务或产品,但俱乐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缺乏特色,各种活动千篇一律,体育教学内容无异,整个营销内容设计毫无新意,无法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营销手段过于单一,仅依靠海报、横幅和讲座等手段,已经无法吸引忙碌大学生的注意,以及对现代互联网技术营销手段理解不透彻,导致互联网营销手段较少,营销较差。

4、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

4.1、建立全面科学的俱乐部管理体系

高校应根据体育教学资源,与校内多个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建立全面科学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教学管理体系,明晰责任主体,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加强内部组织管理,确保责任落实,依据高校体育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进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进一步发展,保障体育健身俱乐部日常体育教学需求,满足社会公众日常体育健身锻炼需要。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必须健全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做出月度、季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依此计划贯彻执行,遇到极特殊情况,采取一定措施解决,但不能偏离计划内容。做好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总结,做好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体育健身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凭借完善的俱乐部教学管理机制,有助于俱乐部教学管理有效开展,提升俱乐部教学管理水平。

4.2、完善俱乐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基础设施是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重要支撑,无法满足高校日常体育教学需要,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近几年,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自主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积极性较高。为了满足日常体育教学和社会公众体育健身需要,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必须加强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建设。高校应结合自身财政和校园场馆规划实际情况,加大投资力度,对一些闲置的教室进行改建,对现有的体育场馆和场地进行扩建,充分开发高校体育健身资源,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购买体育健身相关器材和设备,并对这些器材和设备进行定期的管理、维护和存放,在一段时间之后,必须对体育器材和设备进行安全排查,防止在使用时发生意外,威胁学生和社会公众人身安全,为学生和社会公众营造健全的体育健身锻炼环境。

4.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师综合业务素质

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主导作用,其是体育教学、体育指导和体育服务的实施者和执行者。体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因此,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只有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和社会公众进行体育健身锻炼,传授科学的锻炼方法,实现俱乐部价值。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体育教学资源,从财政经费拨付和体育教学需求出发,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引进体育健身相关专业优秀教师,或聘用临时性的专业性人才,保证体育课程连续性,且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有计划和有步骤的定期培训,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体育教师应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利用互联网平台,查阅体育健身相关知识和资料,进一步强化自身体育健身理论和专业技能,更新教学理念,补齐知识结构短板。学习和掌握体育健身课程教学规律,创造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设置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体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要简洁,表达准确,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教师所表达的意思,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专业技术动作要领,提升教学效率。

4.4、更新营销策略,提升俱乐部影响力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公众加入体育健身俱乐部,高校应更新营销策略,借鉴市场商业化运作模式,在成立各种体育健身俱乐部之前,了解好学生和社会公众需求,从而对俱乐部进行分门别类,确定俱乐部运动性质,满意用户的需求。对高校周边的社会体育健身俱乐部竞争对手进行详细分析,从服务、产品和价格等方面入手,进行差异性策略营销,更好地锁定目标受众,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者应转变营销策略意识,基于自身的俱乐部资源,做好自我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和有重点的营销方式,以高校广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加强对周边社区社会公众群众的辐射。丰富营销手段,扩大营销宣传渠道,除了线下横幅和海报之外,还应多举办主题讲座和体育健身比赛活动等,基于互联网技术优势,加强线上营销,通过微信、QQ、广播和校园网等方式,持续对俱乐部进行宣传和营销,提升宣传效果。

5、结语

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其自身承担着日常体育教学和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锻炼专业指导和服务的双重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弥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不足,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体育健身服务。现阶段,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在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和营销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于此,提出了建立全面科学的俱乐部教学管理机制,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体育器材和设备,加强师资力量队伍建设,丰富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能力和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营销等策略。

猜你喜欢

俱乐部体育教师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们的“体育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