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心里的疤痕”伤了自己

2023-01-09马志国

家庭医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伤疤心理学家眼光

马志国

67岁的赵奶奶,退休前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负责工会工作。退休后参加社区志愿者队伍,和整个社区的人关系相处得都十分融洽。

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好、脾气好的老太太,在一次手术后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年前,赵奶奶在体检中被查出直肠癌。由于发现及时,手术十分顺利,不久就出院了。但最大的变化是赵奶奶需要长期佩戴一个“人工肛门”,俗称“粪袋子”。这对向来干净整洁的赵奶奶来说,确实有些难以接受,很不适应。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赵奶奶陷入了痛苦。很多得知赵奶奶生病的街坊邻居都来看望赵奶奶。每次大家怕耽误赵奶奶休息,放下一些礼品,说一些祝福的言语,就转身离开了。可一而再再而三的,赵奶奶心理有了波动:是不是他们都嫌弃我身体散发着不好的味道?有了这種想法后,赵奶奶对每个探访者都留心观察,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小的举动,都会让赵奶奶感觉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慢慢地,赵奶奶就不让大家来看望自己了。即使来了,赵奶奶也假装睡觉,不让人家进入自己的房间。

儿女们劝赵奶奶:大家是怕影响您休息,才不敢待时间长了。可是,赵奶奶就是总感觉到别人的异样目光。时间久了,赵奶奶变得越发孤单,经常发呆,有时还会默默地流泪。胃口小了,脾气却大了,经常对儿女发火。儿女们不放心了,赶紧把她带到了我这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心理解析:心中的“疤痕”作怪

赵奶奶问题可以从下面的心理故事中找到答案。在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活动中,心理学家请10名志愿者参加。志愿者被分别安排在10个没有镜子的房间。在每位志愿者左脸颊上化妆出令人生厌的疤痕,让志愿者用小镜子看到自己脸上的疤痕,然后收走镜子,不让他们再有其他照镜子的机会。随后告诉志愿者,为了让疤痕更真实持久,要在疤痕上涂抹些粉末。实际上是借这个机会用湿棉纱把假疤痕擦干净了。但由于再也没有照镜子,志愿者还以为自己的脸上有一块令人望而生厌的伤疤。

心理学家分别带着10名志愿者来到各医院的候诊室,假装等待治疗疤痕的候诊者,让志愿者感受人们的种种反应。那么,志愿者是怎样向心理学家陈述感受的呢?

有的说:候诊室里那个胖女人最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有的说:一个中年男子本来和我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看到我脸上的伤疤后,赶紧走开了。这样的人太没有同情心了,真可恶!有的说:有两个年轻女人特别可恨。她们穿着非常讲究,看起来像个有修养的白领,可是看到我脸上的伤疤,她们俩一直在私下嘲笑我。如果换成两个男人,我说不定会冲过去揍他们!

总之,志愿者的感受出奇得一致,都认为人们缺乏善意,很无礼地盯着自己令人望而生厌的伤疤,表现出对自己厌恶的表情。这个结果让心理学家都感到始料不及:人们先入为主的认识,竟然如此强烈地影响着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志愿者脸上本没有疤痕,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受,都是因为他们心里的“疤痕”作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常常只是内在心理的折射,而不是外界现实的反映。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心理投射,即把自我内心某种不好的感受,投射到周围人的身上,因而认为周围人们是那样看待自己的。比如自卑的人,常常会认为周围的人瞧不起自己。

心理对策:在内心建立积极的自我

疤痕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一个自信的人,感受到的多是赞许的眼光;一个焦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窘迫的眼光;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剔的眼光;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我们都是在有选择地接收和处理信息。生活中我们面对的信息无穷无尽,难以全部接受处理,人们几乎是天然地有选择地来对信息作出反应的。于是,在这个选择性注意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投进了主观因素。

选择性注意包括两步心理过程:第一步是选择性地接收信息。每个人所留意到的,只是他想留意的部分,也就是被选择;他不想留意的部分,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就是不被选择。第二步是主观性地处理信息。大脑加工处理信息时必然会融入个人的经验、观念、态度等,就是说,必然有主观因素的投入来对信息做出解释。这种解释自然倾向于与自己的主观态度相吻合。

赵奶奶之所以总是感到别人异样的眼光,也是因为心中的“疤痕”作怪。就是说,因为她内心的自卑,因为她心中有一个消极的自我。于是就会通过心理投射,把内心对自己的不好评价,不知不觉间投射到了别人身上。

由此说来,生活的智慧在于学会以积极心态看待自己,让内心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因此,我们的重点就是帮助赵奶奶学会这样的智慧。

一是引导赵奶奶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认识到人到老年难免有病,学会接纳疾病,学会与疾病和谐相处。只要有了自我接纳,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目光。二是请家人安排合适的亲友,增加与赵奶奶直接交流的时间,让赵奶奶确信,探望病人不要待时间过长,是为了有利于病人康复。三是在家人的帮助下,让赵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积极的生活中让心态也积极起来,从内心重建一个积极的自我。

猜你喜欢

伤疤心理学家眼光
伤疤
将“城市伤疤”变成亮丽风景
人生什么最重要
心态决定眼光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想着孩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