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

2023-01-09孙清廉

家庭医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异位症孕酮异位

孙清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怎样一种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可引发痛经、周期性出血、不育及结节性包块等症状。EM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10%,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了现代妇女的多发病之一。其中80%的病人有明显痛经,50%合并不育,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应引起女性的特别关注。

EM现在仍是一个让人迷惑不解的疾病。它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姊妹间发病流行高于普通人群,且双胎姊妹之痛经发作时间非常一致。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激素依赖的内膜异位现象很常见,一般是生理性情况,也被为“月经副现象”。只有当异位的内膜导致周期性出血,并出现痛经等症状时,才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出现在哪些部位

异位多数发生于卵巢、宫骶韧带、子宫下部后壁浆膜层以及直肠凹陷、乙状结肠的腹膜层和阴道直肠隔。其中以卵巢最常见,约占80%。若发生在子宫肌层,称“子宫腺肌症”;若发生在卵巢,则称“卵巢巧克力囊肿”。此外,还见于宫颈、会阴侧切或腹壁手术切口处。肺、脐及四肢等也可发病,但极为罕见。

本病在形态学上属良性,但具有播散、种植、浸润或转移等类似恶性肿瘤的行为。研究表明,EM可影响的器官有卵巢、子宫后壁、子宫直肠凹陷部位、子宫颈、直肠、腹膜、尿道、会阴、输卵管、腹壁、手臂,甚至中枢神经。事实上除脾脏外,EM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存在。病变范围的大小相差悬殊,临床症状往往与病变程度不平行。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成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医界有多种学说,如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遗传学说、免疫学说等。在1998年召开的第六届子宫内膜异位症研讨会上,学者们提出E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由于出血引起的疾病、器官依赖性疾病、激素依赖性疾病等不同观点。总之,本病是一种多因素形成的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不明,临床病情复杂,现在仍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手术和药物两大疗法。一般而言,要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轻重和有没有生育要求等综合情况考虑,具体方法因人而异。手术最早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至今仍然是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适用于病惰较重或疼痛严重而药物治疗无效者。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病情较轻、卵巢巧克力囊肿不大的患者,病程一般为6~9个月。如果是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疗程可缩短为3个月。药物治疗现在采用的是假孕疗法及假绝经疗法。

假孕疗法 应用藥物模拟孕期变化,使异位的内膜出现蜕膜样变、局限性坏死或腺体萎缩消退。自20世纪60年代后,高效孕激素的出现使治疗功效增强。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两大类药物。17-羟孕酮衍生物,其中常用制剂有己酸孕酮、甲羟孕酮、甲地孕酮与氯地黄体酮等;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其中临床常用制剂有炔诺酮、18-炔诺孕酮、内关通(孕三烯酮)等。

假绝经疗法 ①丹那唑:17-炔孕酮衍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下丘脑分泌拮抗剂作用,致垂体FSH、LH水平下降,抑制卵巢排卵,引起闭经,使在位及异位内膜均萎缩,即假绝经疗法。其副作用主要是男性化,对肝功损害较大。②拮抗剂(GnRH)-A:致内膜萎缩,形成药物性绝经,主要副作用是低雌激素状态引起绝经期症状,需反向添加少量雌孕激素,以减轻副作用。③米非司酮:可抑制下丘脑、垂体功能,使卵巢激素降至绝经后水平,子宫内膜萎缩而闭经,长期应用可引起绝经期症状。

猜你喜欢

异位症孕酮异位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腹腔血与静脉血β-HCG与孕酮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6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