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养生莫忘“忍耐”二字

2023-01-09

家庭医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肝血修身养性心神

中国传统养生格言

老人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血气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平和,可养身兼养性。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卷二·省心》

时下有些老人在许多场合由于不尊重他人,或只顾自己的需求而与他人发生不应当的冲突,除了个别老人自认为年老就是随心所欲的“资本”,理应事事处处都成为受人照顾、礼让的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外,还与老人遇事急躁、容易动怒有关。曹庭栋就理智地提醒老人,人到老年肝血逐渐衰退,因而容易性情急躁,有啥事别人还来不及对此做出反应或解释,自己就已经暴躁发怒。然而动辄发怒不利于老人健康,且于事无补。因此遇事应当切记忍耐。凡事若都能循事物的自然规律或必然性而行,则血气不会妄动,心神也能平和,还能修身养性。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肝的疏泄功能主要是调节情志、促进消化、疏泄气机和津液等。如果疏泄不及,就会出现抑郁、多愁善感、心情沉闷等不良情绪;若疏泄太过,则容易发火动怒、头胀痛、失眠等。但是,肝的这些功能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人到老年,肝血渐衰,必然会导致肝的诸多功能失调。其中疏泄功能失调,肝火上炎,遇事难免急躁,容易被激惹而动怒。

在养生实践中,发怒是一大忌讳。影视中时常看到发怒者顷刻倒地,心脏病发作或中风了。其实这种场景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容易被激惹是因为肝的疏泄功能失调所致,而动辄发怒又会伤肝,进一步加重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如此恶性循环,对健康的危害是极大的。中医认为经常发怒会使人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从而使后天生化不足,使肝血更加亏损;疏泄太过则使人出现头痛、面红耳赤,甚至发生晕厥。现代医学认为,发怒会使血管痉挛,如果原有动脉粥样硬化,则会加剧血管的痉挛狭窄,使心脑供血减少,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经常发怒还会使自主神经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伤胃、伤肺、伤心、伤肾;令人恐怖的癌症,也与经常生气发怒有关。

针对老人的这种情况,曹庭栋提出的办法就是“以一‘耐字处之”。林则徐自书“制怒”,《左传》提倡“退思”,其實都是要你遇事不要急躁,冷静下来后好好想一想,事物的自然规律或必然性是什么?只要凡事都能循理而行,心神就不会妄动,必能心平气和,修身养性,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猜你喜欢

肝血修身养性心神
闻花香心神怡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Chinese calligraphy:the landscape beyond comparison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从肝藏血论治产后失眠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