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3-01-09徐晓梅
[摘要] 新时代劳动教育关注正确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劳动知识的学习和劳动技能的提升、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劳动创造等。学校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立足德育阵地,提高劳动意识;规范一日常规,养成劳动习惯;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劳动体验;评价及时多元,激发劳动热情。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价值,感受劳动的幸福。
[关键词]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相继颁发,对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品质,在劳动中体会创造、创新的成就感。
虽然各学校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尝试,但不可否认,学校的劳动教育体系还有待健全。面对可塑性和向师性都很强的小学生,如何有效地加强劳动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他提出的“将劳动与生活结合、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等劳动教育思想可为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提供诸多借鉴和启发。笔者结合自己的带班经历,谈一谈对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的思考。
一、立足德育阵地,提高劳动意识
开展劳动教育,首先我们要怀着一个朴素的目的,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因此,立足德育主阵地,弘扬劳动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晨会课、班会课等时间,讲述普通劳动者的故事。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普通劳动者的不平凡之处;开展自主班队会,让学生在查阅资料、表演汇报中感受劳动的光荣;实现各科联动,将劳动教育思想融入各学科中。语文课上,在阅读中感知热爱劳动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认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音乐课上,唱《劳动号子》等歌曲,感受劳动的欢快;美术课上,开动双手和大脑,做秋天树叶的剪贴画,在两寸粉笔上雕刻人或物的造型,欣赏美,继而创造美。需要强调的是,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以学生全身心投入和融合发展为落脚点,将劳动教育理念内化为学生的真实情感。学生逐渐体会到劳动的愉悦和成就感,才能真正确立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
二、规范一日常规,养成劳动习惯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旨在使劳动回归本质、回归学生的生活日常。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认为,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亲身实践。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让其养成劳动的习惯。
在学校里,班级安排值日表,一人一岗,人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人人都有为班级服务的岗位。学生的服务岗位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进行轮换,让大家体会不同岗位的服务方式。
家庭劳动习惯的养成需由学校牵头。首先,通过家长会、网络交流等沟通方式与家长达成共识,家校之间形成合力。教师每天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平时“小动作”,如摆碗筷、收衣服等;周末“大动作”,如收拾房间、炒菜烧饭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坚持每天布置适量的劳动作业,家长每天进行反馈,老师进行点评。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不断增强劳动意识,熟练劳动技能,慢慢形成劳动自觉。
三、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劳动体验
新时代劳动教育旨在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内在精神,提高各种知识和能力水平,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学校要尽可能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劳动实践机会。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劳力上劳心”,用劳动教育锻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辟一塊土地,让它成为学生的种植园。为种植园命名,并对菜园进行规划,各班领取一块属于自己的小菜园,结合时令播种,辛勤培育,等待收获。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学生细心观察,仔细记录植物笔记,并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种植技术。在收获的日子里,举行采摘仪式,将收获的食材烹饪成美味佳肴,与同学一起分享。种植的是茄子,可以集体制作茄子饼,共庆丰收乐;采摘的是青菜,可以包馄饨,与家人分享,品尝劳动的果实;收获的是小葱,可以加工成葱油饼;收获的是葫芦,则可以制作成漂亮的工艺品,装饰教室,美化校园。这样的劳动让学生体验种植、照料、收获、分享的全过程,体会耕耘的艰辛,收获劳动带来的愉悦,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立体化、生活化,也让劳动精神在汗水中彰显,内化为学生受益终身的精神动力。
班级学生还可以组成假日小队。利用周末时间,以小队为单位,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超市体验理货员的辛劳,去餐厅感受迎宾员的不易,去博物馆做小小讲解员,去社区参加服务工作等。在体验中成长,在劳动中创造。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教育场景联动,能大大拓展学生劳动体验的内容、丰富劳动体验的形式,在真实环境中弘扬劳动精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四、评价及时多元,激发劳动热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时的评价和激励措施对学生劳动意识的提升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老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无论是对规定好的一人一岗的完成情况,还是对主动拾起地上的废纸、排齐凌乱的桌椅、悄悄分发改好的簿本、整理好讲台等现象,都要及时地进行肯定和表扬,老师时时呈现的表扬会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劳动的光荣,激发他们劳动的热情。
其次,要建立适切的评比机制。比如,一月一次的“孝心少年”评比,就是给家庭劳动教育助力的。在评比细则里,有每日做家务的情况、为家长分担的事例等,若每项都达标,可以获得“孝心少年”的称号。教师随后隆重地为“孝心少年”颁奖,增强学生劳动的光荣感和幸福感。
最后,要利用恰当的节日契机,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劳动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云展示”。例如,学雷锋日开展“争做小雷锋”活动、植树节开展“我为家乡添抹绿”活动、“三八”妇女节开展“亲一亲妈妈,敬一敬奶奶”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等。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老师和家长适时引导,负责记录和“云展示”。学生在展示中互相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感受劳动的价值。
总之,小学阶段是劳动教育的关键期。我们应不忘初心,努力构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树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观念。家校携手,积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并持之以恒,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一种态度、一种修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劳动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小学“全路径”劳动教育的校本化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2022(04).
[2]毛双雪.具身认知理论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路径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4).
[3]金林祥,胡国枢.陶行知词典[M].百家出版社,2009.
徐晓梅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