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病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探析
2023-01-09赵琳刘秋红章懿婷
赵琳 刘秋红 章懿婷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多关节病变为主,持续性滑膜炎为其特征。本病若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截至2013 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RA 患者的例数已超过500 万,患病率约为0.42%,其中女性患病率更高[1]。全球患病率为0.5%~1.0%[2]。RA 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包括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免疫紊乱等,遗传因素造成了RA 的易感性,感染、环境等因素可诱发或加重本病,多种复杂的致病因子参与了RA 的发病过程。现对本院2016~2018 年三年期间收治的所有RA 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通过统计RA 患者的基本信息、入院时间、发病节气,分析不同年份、不同节气住院RA 患者例数,以研究RA 患者发病与节气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节气对RA 发病的影响和其规律性,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指导临床的预防及诊疗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2018 年期间1075 例苏州市中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RA 患者。出院第一诊断为RA。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EULAR)新标准。患者主要信息包括:一般信息、发病时间、发病节气。
1.2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患者一般特征以及RA 发病与节气的关系。
2 结果
2.1 一般特征分析 1075 例患者中男226 例,女849 例,平均年龄(61.23±11.46)岁。2016 年共357 例,其中男83 例,占比23.2%;女274 例,占比76.8%;平均年龄(61.37±11.40)岁。2017 年RA 患者共345 例,男70 例,占比20.3%,女275 例,占比79.7%;平均年 龄(61.39±11.03) 岁。2018 年RA 患 者373 例,男73 例,占比19.6%,女300 例,占比80.4%;平均年龄(60.93±11.93)岁。
2.2 患者发病与节气关系分析 对2016~2018 年三年期间共1075 例RA 住院患者运用雷达图进行统计分析。2016 年入院RA 患者共357 例,其中雨水前后RA发病例数最多(27 例,7.56%),清明、芒种次之,均为22 例,占比6.16%,大寒发病例数最少,仅1 例(0.28%)。见图1。2017 年共入院RA 患者345 例,其中芒种最多23 例,占比6.67%,立春、立秋次之,分别为22 例(6.38%)、21 例(6.09%),秋分发病例数最少,仅8 例,占比2.32%。发病例数较多时间段集中分布在立春至春分前后。见图2。2018 年入院RA 患者共373 例,RA 发病时间段集中分布在惊蛰至谷雨前后,其中惊蛰发病最高,24 例,占比6.43%,清明次之,23 例,占比6.17%,春分、谷雨发病入院例数均为22 例,占比5.90%;谷雨后发病例数逐渐减少呈递减趋势,至小暑(22 例,5.90%)、处暑(21 例,5.63%)两个节气入院人数再次升高。大寒发病例数最少,仅5 例(1.34%)。见图3。综合上述三年的总体数据,RA 发病节气集中分布在雨水至立夏前后,即春季为主。其中雨水RA 发病最多共59 例,占比5.49%;清明次之,RA 发病57 例,占比5.30%;其次为春分55 例,占比5.12%;谷雨53 例,占比4.93%;立夏51 例,占比4.74%;惊蛰50 例,占比4.65%。芒种过后至白露期间,RA 入院人数又逐渐增加,出现第二个高峰,即夏季为主。芒种58 例,占比5.40%,夏至51 例、占比4.74%,小暑45 例、占比4.19%,大暑及立秋入院均47 例、占比4.37%,处暑45 例、占比4.19%,白露51 例、占比4.74%。2016~2018 年三年期间RA 发病最高为雨水(5.49%),其次为芒种(5.40%)、清明(5.30%),大寒最少(1.58%)。见图4。
图1 2016 年RA 发病节气分布
图2 2017 年RA 发病节气分布
图3 2018 年RA 发病节气分布
图4 2016~2018 年RA 发病节气分布
3 讨论
“节气”在古代称为“时”,《玉篇》曰:“时,春夏秋冬四时也”[3]。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界长期观察总结出的我国传统历法,反应了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包含了时候、物候、气候三种自然变化规律[4]。中医学整体观念中强调了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正如《灵枢·岁露论》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自然界的变化时刻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黄帝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可见机体生长发生有赖于自然界的物质基础,顺应四时节气的变化,则有助于人体生长发生,反之则会导致病理变化的产生,故二十四节气的不断变更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5-8]。
上述结果统计分析显示:RA 发病的节气多集中在雨水、芒种、清明、春分、谷雨前后,进入秋分、立冬、大雪、冬至、大寒入发病患者较前明显减少。提示春季本院入院RA 患者较多、病情活动,深秋、冬季后RA入院患者明显减少。立春是该病发病的转折点,立春前RA 发病入院患者少,立春后RA 患者逐渐增多,病情活动,发病率上升。
RA 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最早见于《内经》。正如《类证治裁·痹证》云:“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可见痹证的发病一方面与腠理疏松,营卫不和,正气不足有关;另一方面由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可见古人早就意识到四时节气对痹证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院2016~2018年春季RA多发,分析原因可能与之相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节气归属于春季,江苏等地春季以风为主,阴雨天较多,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至关节肿痛发作。四季皆有风,但风是春天的主气,《黄帝内经》中记载道“风为百病之长”,其善行而数变,有升发向上,向外促使腠理开泄的特性。加之春季万物生发,人体阳气向外升发,体内阳气不足,RA 患者稍不注意顾护,则风寒湿易入侵人体,致本病再发。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初春时节,季节更替,乍暖还寒,阴雨绵绵不休,湿邪夹杂寒邪一同侵袭人体,湿性重着粘腻,阻遏气机,滞留经络、关节,与寒邪胶着,使关节疼痛、重浊,病情缠绵难愈[9-12]。
而本院RA 患者进入秋冬后入院人数显著减少,究其原因,可能与秋冬季节天气寒冷,RA 患者主观上更容易引起重视,大多数患者减少外出,居于室内多有空调等取暖,室内温度保持相对温暖适宜有关。另一方面秋冬季节人体腠理闭塞,故降低了寒邪入侵的几率。当然,RA 本病发病机理相当复杂,疾病的发生也有多种诱因。气候节气仅仅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本文统计了本院2016~2018 年RA 住院患者及其与各节气节气之间的关系,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提供帮助,为临床RA 的中医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春季RA 入院患者较多、病情活动,至深秋、冬季后RA 入院人数明显减少。不同节气由于气候特点不同,发病人数亦不相同,临床可据此防治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