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实践课程与第二课堂融合机制研究*
——以J学院为例
2023-01-09何江阳
何江阳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1800)
随着国家与社会对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制度政策,系统建设高校第二课堂,使之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此外,为促进美育育人功能的深入发展,各高校以美育课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如何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第二课堂建设与美育实践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可操作、易推广、见成效的育人共同体,创建具有个性化的美育实践课程模式,是值得美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
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整体设计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和运行模式,实现共青团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高校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一整套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1]。2018年10月,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J学院)印发《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细则》,并依托“PU口袋校园”定制个性化成绩单,将学生在校期间除第一课堂教学之外的校内外活动进行分类,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并对“第二课堂获奖”和“社会工作任职”进行量化管理。
经实践与改革,J学院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已日趋健全和完善,从实施细则的解读、师生管理人员的培训、依托“PU口袋校园”的运行、每学期成绩单的出具、第二课堂学情的分析、年度报告的定制与结合成绩单开展的各项评优,J学院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已经能够较为完整、客观地反映J学院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实践活动,并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系统设计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参考依据。
二、高校美育课程实施情况
2021年秋季学期,J学院面向2021级新生开设美育课程,美育理论课程与美育实践课程各1个学分。目前,美育理论课程内容包含音乐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影视艺术、摄影艺术、文学艺术等专题,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活动,目前已基本步入正轨;因受学校性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J学院美育实践课程的体系建设、实施细则和评价系统仍在探索阶段。
三、基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美育实践课程体系探索
以J学院为例,当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节”“‘墨海飘香’读书节”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成为校园品牌活动常年开展时,其中所蕴含的美育育人功能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处其中的青年学子。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第二课堂系列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为高校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凝练美育实践课程内容、搭建美育实践课程体系,合理配置校内外活动资源,探索美育实践育人途径,是值得美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OPPE美育实践课程体系建构
根据J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细则,学生在校期间加入社团组织、参加文艺活动竞赛,都可根据活动的不同等级、不同奖项获得相应的第二课堂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点,从学生在校期间的阶段性发展过程来看,满足“四个一”——“一个组织”“一次观演”“一次展示”“一个体会”,即可获得美育实践课程的相应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一个组织(Organization),即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个美育类学生组织。
目前,各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以J学院为例,现有的51个学生社团中就包括古筝社、街舞社、合唱社、书画社、手工社、摄影社、主持人社等具有艺术特色的学生社团。另外,J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合唱团、舞蹈团、礼仪队、播音主持队4个学生组织,是学校高水平艺术类学生组织的代表。
将艺术类学生社团与大学生艺术团共同组成“美育类学生组织”,作为美育实践课程中“参加一个组织”的选项,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认识美”的途径,也为美育类学生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2.一次观演(Performance),即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观看一次高水平艺术演出或讲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对高雅艺术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高雅艺术包含艺术家对生活的挖掘,对时代的思考,对文化的深刻理解,能够具体体现社会科学及人文精神[2]。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连续多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名作高校巡演等高水平、高层次的艺术活动,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高校还可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将参观美术馆、大剧院、博物馆、地标建筑、艺术街区等作为美育“观演”的拓展与延伸,使之成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主要途径。
3.一次展示(Presentation),即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美育类的活动展示。
学生以表演者的身份直接参与美育活动,是“展示美”“创造美”的主要途径。以J学院为例,学生在参加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艺术作品大赛的过程中锻炼勇气、提高自信,对自身艺术素养和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高校美育工作者可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不同种类的美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推动学生主动展示美、创造美。
4.一次体会(Experience),即学生根据已参加的“一个组织、一次观演、一次展示”,结合自身感受记录在校期间参与美育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相较于第一课堂中的美育理论课程,学生加入组织、观摩表演、直接创造是一种更加直接、更加感性的美育体验过程。学生在实习之前的学期末,通过记录“一次体会”梳理自己在校期间所参与的美育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的回顾与总结,对美育工作者来说,是获得学生评价美育育人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美育实践课程体系的“四个一”可以凝练为“OPPE美育实践课程体系”。(见文末图1)
图1
(二)OPPE美育实践课程体系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融合模式阐述
1.从组织建设方面来看。根据J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细则,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并且考核合格,每学期每个社团可以给予5个学时的第二课堂加分,每学期10个学时封顶。根据现有学生参与社团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学生会在“政治思想类”“专业技能类”“公益服务类”和“兴趣爱好类”四个类别中选择3-4个社团参与其中。作为“兴趣爱好类”社团的主体,街舞社、古筝社、书画社、摄影社等具有美育功能的社团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若学生每学期参加3个及以上的社团,除了可以加分的任意2个社团之外,将“参加美育类学生组织”作为美育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必选项,将有效解决学生因参与社团较多而导致的学时“浪费”现象。
作为高水平艺术类学生组织,校级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播音主持队和礼仪队每年承担着大量的训练、演出和公益服务的任务,而其重要性仅在第二课堂成绩单中以略高于其他学生组织加分的形式予以体现,并未以其突出的美育功能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这对培养能够代表学校最高水平的艺术类学生团体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若将其纳入“美育类学生组织”,作为美育实践课程必修环节的选项之一,必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推动其良性发展。
2.从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情况来看。根据J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细则,学生作为观众观看文艺类表演不能给予相应的第二课堂学时。因受场馆容量以及文艺类活动场次等因素的影响,J学院文艺类活动依托“PU口袋校园”,以线上“抢票”的方式进行预约制入场。相较于以“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资助成才教育”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教育”类活动,文艺表演作为一种观演福利,学生作为观众参与,并不能以获得第二课堂学时的方式在第二课堂成绩单中予以体现。J学院每年开展的文艺活动种类繁多,作为品牌活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深受学生的喜爱。将第二课堂活动中不能予以加分的艺术活动观演作为美育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必选项,可以有效实现美育实践课程体系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互补融合。
3.从艺术竞赛角度来看。J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并获奖,根据不同的等级,分别给予相应的学时。受到集体表彰的,学时减半;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类的展览或演出,每学期不得高于27学时;学生每学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100学时封顶。以上对于第二课堂成绩单中学时的限制,制约了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从育人角度来看,学生一次次的登台展示,能够锻炼勇气、培养自信、提高审美,对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创造条件、给予激励,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将文艺活动的“一次展示”作为美育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环节,对激励学生展示美、创造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见文末图2)
图2
(三)OPPE美育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模式
作为高校美育实践课程模式的一种探索,OPPE模式从组织建设、艺术观演、自主表达、总结反思几个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美育实践活动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记录。学生在满足美育实践“四个一”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增加活动数量、提高活动质量、拓展美育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来获得美育实践课程考核的更优等级。
作为高校美育工作者,应该从学生组织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高水平美育项目的引进等方面入手,将美育实践课程作为提升学生美育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美育理论课程的有力支撑,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同时,拓展美育育人途径,充分发挥美育的浸润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