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
2023-01-09张相国
张相国
(鄄城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鄄城 274600)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小麦生长。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菏泽地区小麦种植依旧以传统栽培技术为主,栽培效率低下、产量偏低,对菏泽地区小麦种植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为了更好地促进菏泽地区小麦种植业发展,对菏泽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精选小麦品种
1.1 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
菏泽地区小麦种植主要以冬小麦为主,而冬小麦需要在10月播种,冬季来临前形成分蘖,次年2月—4月拔苗孕穗,最终实现小花到小穗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极易导致小花、小穗被冻坏,引发小麦减产。因此,为了降低倒春寒对小麦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在对小麦品种选择时要尽量选择抗寒能力强的品种[1]。
1.2 选择生产潜能强的品种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想提高小麦产量,除了要考虑小麦的耐寒性外,还要考量小麦的生产潜力。在实际选择时,可以从粒质量、穗粒量、成穗3个方面加以考量。在品种选择完毕后,要开展试验性种植,以此来验证小麦品种与种植地点的契合程度,如果试验性种植结果理想,才能大范围推广种植。
1.3 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
由于小麦的生长周期较长,为了降低不确定因素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确保小麦栽培实现高产稳产目标,在对小麦品种选择时要尽量选择抗逆性较强的品种。
2 小麦种子处理
2.1 播前晒种
晒种利于小麦的萌发,还能利用太阳光杀死寄生在小麦表皮上的病原体和菌类,对于表皮中的虫卵以及寄生虫等也能够产生抑制效果,从而降低后期病虫害发生概率。通常情况下在小麦种植前需要进行2次晒种,首次晒种在播种前的一个月左右,而第二次晒种在播种前10 d左右。晒种时将小麦种子均匀地摊铺在苇席或者塑料布上,厚度5 cm左右,温度较高时要翻动小麦,使小麦受热均匀,下午将小麦种子堆起并做好防潮防水工作,连续晾晒2 d左右即可。
2.2 挑选种子
待晾晒后对小麦种子进行挑选,剔除残破、带有虫孔的种子以及杂草种子等,可以通过风选等方式剔除种子中的残次品。
2.3 药剂拌种
地下害虫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在播种前可以使用50%的辛硫磷,按照播种小麦种植总量的0.2%进行拌种,拌种后推积4 h左右就可以进行播种。除了使用常规药剂拌种外,也可以使用种衣剂,种衣剂带有一些微量元素,对于小麦的发芽率以及生长有一定的帮助。
3 培肥地力
3.1 深耕细整
在小麦种植之前,翻耕整地,为小麦根系生长提供疏松、深厚的土壤环境。耕地深度要控制在20 cm以上,翻耕结束后,将地面耙平,确保土壤上实下虚,为小麦播种、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3.2 施基肥
基肥施加要主要以农家肥为主要,可以适当施加化肥。每0.067 hm2施农家肥施1 000 kg左右,钾肥6 kg左右,磷肥5 kg左右,氮肥13 kg左右。还可以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即:在小麦收割后,将麦秸粉碎还田,不仅可以提高肥力,而且可以阻止杂草滋生,降低水分散发[2]。
4 做好播种工作
4.1 适时播种
菏泽地区一般在每年10月中旬左右播种最为适宜。
4.2 适量播种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只有确保播种量适中,才能确保小麦获得适宜的生存空间。如果播种量过大,会导致播种密度过大,导致小麦水分、养分吸收不足,植株瘦弱,疫病抵抗力偏低。反之,如果播种量过少,会导致小麦播种密度过低,导致种植地资源严重浪费,而且会使麦田出现倒伏现象。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势必会对小麦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必须对播种量加以严格控制。菏泽当地小麦播种量一般在20~24 kg/0.067 hm2。
5 落实田间管理
5.1 冬前管理
5.1.1 查苗补苗
在小麦出苗后,要及时对小麦出苗情况加以查看,如果发现麦田出现大面积缺苗现象,要对其进行及时补苗。为了确保后补的苗与跟上新前苗的生长进度,在播种前可以对麦种适量进行浸泡。
5.1.2 冬灌
当日均气温下降至3℃左右,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要对麦田进行冬灌作业,以此来增强小麦抗旱、抗寒能力[3]。
5.2 春季管理
小麦春季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中耕除草。在小麦返青期,种植人员要根据种植地墒情,结合麦苗生长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中耕。通过合理开展中耕,可以破除土壤板结现象,提高土壤墒情,而这对于小麦生长是极为有利的。除此之外,在小麦中耕过程中要做好除草工作,可以采用人工除草,也可以采用化学药剂除草。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化学药剂除草,必须对用法、用量加以严格控制,以此来最大限度降低化学药剂对小麦生长的不良影响;二是水肥管理。在小麦分蘖阶段,种植人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小麦进行施肥和灌溉,以此来增强小麦分蘖能力,为小麦高产稳产奠定基础[4]。
6 做好病虫害防治
6.1 小麦常见病虫害介绍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导致小麦极易感染病虫害,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金针虫、蛴螬等,不论是哪种病虫害均会对小麦品质、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小麦大面积绝产,因此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6.1.1 黑穗病
黑穗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多发生于大风天气和降水后,小麦的抽穗期以及扬花期容易受到黑穗病的影响,尤其是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黑穗病病原体的孢子会迅速繁殖,且在大风天气下造成大面积的传播,几天之内便可感染周边的健康小麦。黑穗病多发生于小麦麦穗部位,且将会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通常情况下感染黑穗病的小麦种植田能够减产20%左右,严重时能甚至会减产50%[5]。
6.1.2 立枯病
立枯病也是小麦常见病害,该病害也被称为全蚀病,对于小麦的危害极大,严重时会导致小麦成片死亡。该病与土壤性状和耕作条件关系较大,此外湿度过高会提升立枯病的发病概率,且病原体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强,分裂速度比较快。
6.1.3 白粉病
白粉病与外界的环境存在比较大的联系,尤其是在15℃~30℃的环境当中,小麦患白粉病的概率较高。白粉病多发生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氮肥用量过高、水肥管理不科学等均会导致白粉病。所以在日常防控过程中,种植人员要科学搭配使用氮磷钾类肥料,选用高抗品种或者药剂拌种等措施也能够起到防控效果[6]。
6.1.4 蚜虫
蚜虫的发生于田间湿度以及温度存在密切联系,当田间湿度达到40%以上、温度大豆25℃~30℃时会发生蚜虫灾害,且在雨季后温度骤则会加大蚜虫发生可能。若要达到长期防控效果,建议使用生物防控技术。
6.2 小麦病虫害防控措施分析
一是农业防治。可以通过适时播种、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铲除自生苗、做好灌溉施肥工作等举措,增强小麦病害虫害抵抗能力,进而降低小麦病害虫害发生概率;二是生物防治。可以利用生物药剂、病虫害天敌等举措,对小麦病虫害加以有效防治。例如,可以运用蚜虫蜂等蚜虫天敌对蚜虫加以防治;三是物理防治,可以利用害虫的自然属性如向光性,运用黑光灯等,对害虫进行捕杀;四是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具体是指运用喷洒化学药剂等举措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而这也是当前病虫害防治中最为成熟的一种防治方法。例如,在对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防治时,可以运用粉锈宁可湿粉剂制成水溶液喷洒防治,可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7]。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运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小麦生长,切实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切实做好小麦品种选择、地力提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促进辖区小麦种植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