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与创新: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新样态
2023-01-09王凌飞
王凌飞
(作者单位:百色市广播电视台)
传统媒体环境中,广播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媒体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写作是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呈现的重要方式,是关系到广播电视新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全面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在融媒体环境中的适应性,新闻工作者应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原则,适应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新业态和新诉求,满足人们对新闻写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1 迎战: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改革的必然性
新闻写作,是新闻作品的制作活动,具体指将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所采集到的素材进行加工而形成的新闻作品。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继续和延伸,信息的真实性是写作的生命,新闻工作者要做新闻事实的搬运工,将新闻现场还原给广大群众。在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下,我国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发展契机:一方面是生存危机。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更为多元,信息传播的路径更为多样,新闻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明显提高,新兴媒体得到了长足发展,抢占了传统媒体原有的生存空间,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受到冲击[1]。另一方面是发展契机。信息技术的优化升级同时也催生了更为多元的媒体技术和媒体平台,虽然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冲击,但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也开始了相互融合、相互吸收,这也为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创作方式和技术支持,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也可以由此实现新跨越、新发展。守正与创新,是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对挑战与获得发展契机的有效路径。守正,意为恪守正道,是指坚守根本[2]。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之本,即真实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权威性与可信性,这既是新闻写作的生命线,也是新闻写作者必须坚守的正道。创新,意为在特定环境中运用创新思维模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路径和环境的行为。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面对融媒体,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者应积极应对融媒体时代的挑战,在坚持守正创新原则的基础上探究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技巧,既要发扬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既有优势,又要不断调整、完善,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环境,打造并持续强化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内容[3]。
2 守正: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坚守底线
广播电视是重要的传统媒体,即便是处于融媒体时代,仍是传媒行业的关键构成。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与其他媒体节目相比,其更加权威,更具有公信力,是广播电视媒体的重头戏。因此,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务必要做到守正。“正”,兼有正确、中正、根本之义,落实到广播电视新闻制作领域,新闻工作者可以尝试从形式、内容、主题等几个维度来阐释新闻写作之“正”,也要为了“守住”新闻写作之“正”而有所坚持。
2.1 内容丰富、取材真实
内容是新闻写作之根本。内容之“正”,即内容丰富、取材真实。真实作为电视新闻的生命线不容践踏,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机构作为主流媒体,在新闻写作方面必须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秉持真实的创作原则,确保所选的新闻事件素材真实可靠,尽可能多地采集更加丰富的新闻事件素材,从各个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剖析与挖掘,以便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完成报道真实新闻事件这一目标[4]。
2.2 语词规范、形态端正
形式是新闻写作的外壳。形式之“正”,即词语规范、形态端正。广播电视新闻在语言形式方面十分讲究,这对于维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新闻写作要求语词规范。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语法规则系统复杂多变,而广播电视新闻的阅读群体又十分广泛,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尤其要注重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和专业性,避免产生不良影响。新闻写作者在遣词用句时务必要仔细斟酌,尽量运用广播电视新闻的专业术语,以确保用词精准、语句贴切、描写客观;另一方面,新闻写作要求形态端正,即端庄大方。新闻写作行文也要有所讲究,确保文稿外观端正大方、形态得体,无论是一段式还是三段式结构,抑或其他形式,都能够做到主旨突出、主题明确、排版规整[5]。
2.3 导向正向,弘扬主旋律
导向是新闻写作的主旨。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承担着宣传政策、引导舆论的重要使命。步入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及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其他社会思潮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原有的社会主流思潮受到强烈冲击,一部分人受到影响,甚至产生了错误认知。这就更需要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地弘扬主旋律,为广大人民群众廓清迷雾、正本清源。新闻写作者要密切关注国家大事,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始终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开报道,弘扬抒写“真善美”,聚焦百姓民生,反映群众呼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正面的思想导向作用,批判错误的思想观念[6]。
2.4 扎根群众,视角全面
广播电视新闻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要牢牢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一要基于做到有群众视角,为反映人民的需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写作时,应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思考,从他们的心理和兴趣点出发,在充分考虑年龄、职业、性别等差异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调整新闻写作的重点和表述倾向,使广大群众能够更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新闻信息。二要做到使用到有群众语言。书面语是新闻写作的通用语言,但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写作者在以书面语为主要写作用语的同时,也可以适度加入一些流行语或地域化的语言,书面语与口语的完美结合,使新闻作品更“接地气”,缩短了媒体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以上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再次“圈粉”的“撒手锏”。
2.5 专业突出,彰显权威
专业性是新闻写作的优势。融媒体时代,面对信息传播速度快、需求量大、传播广泛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仍需要坚持自身的既有优势,即专业化和权威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坚持责任与担当,始终坚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创作传统,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不谄媚、不流俗,确保新闻写作始终保持专业水准,维护新闻写作的权威性[7]。
3 创新: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应与时俱进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历经百年而地位未曾动摇,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但步入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生存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也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充分把握与新媒体相交融的发展契机,力争迎来又一崭新发展阶段。
3.1 创新思维,打破定式
思维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引。融媒体时代,为了确保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转变思维,更新理念,建构新的写作思维范式进行写作。传统新闻写作通常是客观记录,虽然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但弱化了吸引力与可读性。传统新闻写作者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转变创作思维。新闻工作者要明确自身所处的这个时代,既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又是充满挑战的时代,为了不辜负时代和使命,就要从转变思维做起,树立积极正向的融媒体意识,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注社会问题,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展望全局。二是树立质量观念。新闻写作虽然只是新闻作品制作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新闻工作人员应当树立质量观念,能够基于打造高质量新闻作品的目的,优化新闻线索收集、信息筛选、文稿写作、受众反馈等制作流程,更好地满足融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新闻写作的新要求,建构更具有发展前景的写作模式,助力我国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实现长足进步[8]。三是增强技巧意识。虽然新闻写作的本质是真实,但新闻写作仍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处于融媒体时代,写作者要注重新闻写作技巧的提升,积极尝试采取各种有效的写作技巧,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打造媒体核心竞争力,抢占传媒市场份额。
3.2 创新形式,声画匹配
形式是新闻写作的外壳,创新形式是新闻写作求变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形式也要有所变化,新闻工作者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入手:一是确保声画匹配。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是文字,只需要发挥文字的力量即可。但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为新闻作品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新闻写作作为构成新闻作品的重要元素,也要注重同其他表达元素,如声音、影像、画面等之间的匹配,确保新闻影像切换时新闻作品的人物、时间和地点等各个要素保持高度一致,为广大群众呈现一个圆融、成熟的优质新闻作品。二是丰富表现元素。在过去只要一提到新闻写作,第一反应就是文字处理。但步入融媒体时代,新闻的表现语言也不再拘泥于文字,还可以有图片、表格、漫画等,写作者也应改变创作思路,尝试在文字中加入这些新鲜的元素,提高新闻作品的表达趣味性和感染力,以赢得广大群众的青睐与“芳心”。三是逻辑主线清晰。作为表达型作品,新闻写作应当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习惯。处在融媒体时代,阅读者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碎片、快捷的阅读形式以及更富有画面感、情境性的新闻表达。新闻写作者更应当坚持清晰的逻辑主线,在完整清晰描述新闻事件的前提下,以逻辑线来串联新闻事件要素,确保新闻事件描写简洁明了,广大群众在阅读时能够准确获取相关的信息,获得较好的阅读体验。四是深度发掘内涵。当前,我国国民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新闻媒体是挺立时代潮头的领航者,新闻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加新闻写作的深度,避免程序化、浅层次地处理采访素材,深入分析新闻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注重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主动跟进并进行综合性评论分析等,引导广大群众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使他们在阅读新闻、接收信息的同时,也能够受到教育和引导。
3.3 响应呼声,加强互动
响应人民群众呼声,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互动,是新闻媒体应对新时期发展挑战的有效策略。新闻媒体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新闻信息,他们作为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在新闻传媒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步入融媒体时代,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路径更加多样,形式也更为便捷,可供选择的新闻媒体类型更多,阅读者作为信息接收方,在媒体竞争市场上的权重也在持续增加。当然,新闻工作者要坚守媒体人的操守原则,要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来得到群众的认可。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要密切与群众之间的关联:第一,选材现实化。在选取新闻素材时,要关注当今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广大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务必更精准地看到群众的信息需求,积极反映群众的内在呼声,密切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为其提供更优秀的新闻作品,从而激发他们对新闻的阅读兴趣。第二,叙事情境化。新闻事件的描述趋于情境化,能够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将他们带入新闻事件之中,进而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带给他们一定的启示。第三,内容互动化。新闻写作不仅是以文字取胜,同时还要为群众提供能够互动的渠道,如写作者提出一些可以进行探讨的问题,那么与阅读者在无形之中就完成了一次互动。为了增加互动,还可以在新闻写作中添加二维码或者为他们预留参与讨论的路径,切实拉近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扩大广播电视新闻的阅读群体来提高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4 结语
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主体,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融媒体环境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但机遇就是发展契机,挑战也将带来重大改变。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关键步骤,为了助力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再起航,要顺应时代前行的大潮流,坚持“守正创新”的根本原则,务必做到守住“初心”、发挥“优势”、锻造“核心”,力争实现全力“开创”、谋求“变革”、有所“突破”,在基础扎实牢靠的前提下走得更远,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扩大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媒体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为推动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蓬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