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视觉文化视角看春节档电影的现代性特征

2023-01-09雷嘉雯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3期
关键词:现代性

雷嘉雯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2022年,高期待值电影《超能一家人》、动画电影《樱桃小丸子:奇幻笔记》等相继撤档,但从票房结果来看,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2022年7天春节档总票房达60.39亿,位列中国影视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历史第二,但观影总人数在下降。相比2021年,2022年的影视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各片方积极宣发,观影人数达1.6亿次,但爆款电影缺失,观影人数减至1.14亿人次,春节档除《长津湖之水门桥》之外,《狙击手》《四海》《奇迹·笨小孩》《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热度不高,没有形成“全民观影、全民热议”的春节档观影格局。

1 春节档电影概述

作为春节期间重要的家庭仪式之一,每一年春节前后都会对春节档进行热烈讨论,但本文既然以春节档电影作为案例进行讨论,就有必要对春节档的概念进行界定。

电影档期是在电影市场运作下产生的,一般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排布某种类型的电影以保证票房收入,对于制片方和出品方来说,档期意味着获得高票房的可能,所以选择档期时需要仔细斟酌。中国电影档期是在1995年开始引进的,随着市场改革的发展,现在我国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档期[1]。电影档期是院线电影上映的关键因素之一,要上院线就必须电影院给予影片档期,电影院的档期与票房的收入有直接的关联。相对于一般档期,热门档期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国庆档、贺岁档、春节档等,这期间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观影,所以特殊节假日档期上映的影片关注度与票房收入相对来说较高。

电影档期中的春节档,顾名思义是指春节期间(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影片上映档期。起初春节档并不被看好,因为早期生产力低、生活质量不高时,人们没有在春节期间看电影的习惯,所以许多影院在大年初一会选择关门休息。相较于历史不长的春节档,贺岁档的历史更加悠久。有了贺岁档的铺垫,被看作是贺岁档收官周的春节档的票房总数远不及前者,但正是有了贺岁档的铺垫,才能有后来春节档的辉煌。2006年,春节档这一概念开始被媒体提及。2016年,春节档的总票房有8000万,上映的影片有《霍元甲》等,观影人数近260万。2008年,春节档票房凭借《长江7号》和《大灌篮》首次突破亿元,虽然影响程度和当今的电影市场难以相比,但首个突破亿元大关的票房档期也让春节档从一个概念雏形逐渐成长为一个从贺岁档剥离的独立档期。直到2010年,春节档票房首次突破3亿,观影人次达到8000多万,打破了历史纪录,其中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实《阿凡达》在春节档的前一个月已经上映,但热度依旧不减,最后2010年春节档影片总体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电影《阿凡达》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让人们养成了在春节期间观影的习惯,另一方面促进了全国影院基础设施的建设,3D荧幕的数量高速增长。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是春节档票房冠军,7天票房达到5.3亿。至此,人们在春节档观影已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电影消费也成为一种刚需。随着电影院的下沉,小镇居民的观影热情也被激发,春节归乡后电影院成为人们娱乐消费的重要选择,从过去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万人空巷,春节档完成了逆袭。

但随着现代化思潮的到来,观众越来越理性,对于影片的选择有了自我判断。2021年,春节档影片百花齐放,根据灯塔专业版和猫眼专业版实时数据,2021年春节档总票房累计超过78亿,总观影人次1.6亿,创中国影史春节档累计票房、人次新纪录[2]。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从2022年1月31日(除夕)到2022年2月6日(大年初六)春节档累计产出60.35亿元,相比2021年大幅下降23%。

2 春节档电影的现代性特征

近几年,我国学者对于春节档电影的讨论主要是围绕营销、市场及消费特征等方面展开,特别是网络评论和票房评价等方面。但是,春节档电影本身呈现出现代性特征,应该放在新时代语境下进行讨论研究。

现代性,本身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移动的图像[3]161。近年来,电影所具有的高投入、高科技、高概念的特点使得其呈现方式越来越丰富,以视效为主的电影生产成为主流,资本、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让影视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2021年,现象级高票房收入既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也能体现当下人们对于电影的高参与度与关注度。受到现代化思潮的影响,社会对于现代性的主动追求与认同影响着当代电影的创作。在视觉化的时代,当整个社会都被图像与文化所环绕,春节档电影开始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形态,对于视觉奇观的追求和对文化场域的深入探索,让当代电影呈现出丰富的现代性特征。

2.1 品牌化经营

首先,春节档电影呈现出品牌化经营的特点。只要品牌强大,票房、排片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趋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电影品牌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电影生产为核心,可以进行反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具有票房号召力以及附加价值的,可以以无形资产进入电影生产和电影消费的,自然形成或自觉建设而成的一种电影文化符号。”[4]纵观春节档期间上映的电影,导演品牌在电影市场中的作用最为突出。张艺谋、陈凯歌等业内前辈口碑、人气双聚集,在市场中仍能获得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徐克、周星驰、林超贤等中生代导演的电影也在春节档期间获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周星驰的《美人鱼》和林超贤《红海行动》,以优异的票房表现使春节档获得了较好的口碑;陈思诚、韩寒、郭帆等新生代导演持续输出,在春节档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使得春节档的票房号召力越来越强。

其次,题材品牌也在持续开拓,既要传承也要创新。对于中华经典神话故事进行颠覆性改编,如“西游”系列在春节档占比最大,郑保瑞导演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女儿国》、徐克导演的《西游伏妖篇》等,除了题材上有传承性,影片内容更是有创新性。另外,“唐人街探案”系列、“长津湖”系列、“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及“熊出没”系列等已经成为春节档重要的题材品牌,培养了忠实观众,拥有群众基础,保证了票房收入,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2.2 奇观化视效

视觉画面的炫酷与奇幻已经成为当下春节档电影的现代性特征之一。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认为,当下新的视觉文化最惊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越来越趋向于把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东西予以视觉化[3]5。对于视觉效果,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工厂,好莱坞用视觉上的享受来吸引观众前往电影院,而不是选择用电视观影。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媒体开始在视觉景观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当下的中国电影在全球影视行业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中国电影对于视效的重视也在逐步加强。对于后期特效的追求,一方面是为了让影片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和奇观感,在观影过程中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运用特效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电影进行区分,针对观众个性化需求制作出更精细的奇观画面,满足观众的观影期待。

视觉奇观化离不开现代电影制作技术的革新。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始,我国影视行业便已经开始重视技术问题,再到2021年《刺杀小说家》,这个完全由中国团队制作所有特效镜头的电影已经在技术上实现了一大步跨越。《刺杀小说家》将虚拟拍摄、动作捕捉、计算机动画等多项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呈现出了精美复杂的视觉形象。例如,影片中的黑甲、红甲、赤发鬼全由数字技术制作完成,为了完成赤发鬼的身体视效,40万根头发、全身90万个毛孔,视效团队耗时2年半抠细节,并为其研发了一套独特的毛孔算法,最终达到全身90多万个毛孔都会随着表情和动作而改变的逼真效果。影片视觉效果和后期制作是迄今为止国产电影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但未来如何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其实,影视行业现在所面对的技术问题不仅是如何进行数字技术的突破与领先,更是如何构建人们想象中的世界,并通过视觉画面将其呈现出来,让视觉奇观成为电影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工业化生产

在推动电影强国的建设过程中,电影工业化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电影的工业化生产是春节档电影的现代性特征之一。关于工业化与现代性的论述,刘小枫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一书中指出,现代现象本质上是源于西欧文化基因的社会演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理念的扩张,使现代现象与欧洲古代社会形态和理念形态出现裂痕[5]。自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后,“电影工业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2018年郭帆的《流浪地球》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工业化开启的标志。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刘正山提出了自己对工业化的看法:“我们要明确实现电影工业化,需要满足生产标准化、作品类型化、管理现代化和创新规模化。”[6]

标准化是基础和关键,目前我国电影行业的技术不够成熟,如何走出带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工业生产路线,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影片质量,保证票房收入,是电影行业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国之所以选择走电影工业化的道路,就是为了将电影产业打造成稳定发展的产业。国外的电影工业化制作体系早已趋于成熟,如主要负责影片《阿凡达》特效的公司,在当时有900人参与影片的视效制作工作。同时微软的加入,为其创建了名为Gaia的新的云计算和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igital Asset Management,DAM),闻名全球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在为电影设计交通工具视觉效果和电脑三维动画(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CGI)爆炸方式的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资源[7]。

在电影工业化发展道路上,科幻电影呈现出新的增长点。2019年,《流浪地球》之所以在业界受到巨大关注,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让整个行业开始直面“工业化”这一命题,并开始与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展开学习。2021年,《刺杀小说家》首次将成套技术完整运用于科幻电影生产过程中,代表着中国电影技术在不断发展。就目前来看,春节档电影中呈现的工业化生产特征也能为之后的电影生产者提供更多的制作经验。

2.4 粉丝效应

不仅是春节档电影,现在很多院线电影也呈现出被粉丝文化所深刻影响的现代性特征。米尔佐夫将粉丝文化称为“狂迷者文化”,并认为它是从大众文化中滋生出的一种文化形式。所谓粉丝文化,指一个个体或者群体对于自己内心存在的虚拟对象或现实存在的某一具体对象产生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并由此生发的为了自己喜爱的对象无偿付出劳动时间,或进行过度消费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及文化传媒的总和[3]240。在这个偶像可以被生产并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产生商业价值的时代,粉丝可以被资本利用并持续再生产。当下电影从创作班子到演员组合,都逐渐明星化、流量化。现代社会“粉丝文化”演变为“后狂迷者文化”,粉丝将对明星的喜爱转变为消费行为,所以电影的优劣不再用票房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虽然粉丝会为明星消费,并将其转换为电影的一部分票房,但真正能决定电影票房和口碑的还是电影本身的质量。

3 结语

经过多年的沉淀,春节档电影所展示的现代性特征是鲜明的,且对于整个社会都是有积极作用的。首先,现代电影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能够弘扬中国文化,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将主流意识形态以影视语言而不仅是书面文字呈现出来,优化观众的观影体验。其次,当代电影具有的现代化特征能够促进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笔者通过梳理与总结现代电影的特点,发挥其优势,可以为未来的电影创作人员提供经验,使他们制作出更优质的影视作品,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观影需求,为电影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电影市场正在逐渐成熟,优良的制作只是基础,以人为本且能为观众带来心灵震撼的口碑电影才是春节档乃至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发展的基石。

猜你喜欢

现代性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北京晚清园林中的现代性线索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现代性视域下的普遍“发展焦虑”及其文化治愈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语境中的社会概念
日本近代汉文学的现代性品格初探
浅空间的现代性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