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科学趋势下科技期刊的特征及评价研究
2023-01-09盖双双
盖双双 马 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 100038
随着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和开放数据(Open Data,OD)运动的发展,以促进整个科学研究过程更加高效、透明为宗旨,涵盖OA、开放数据、开放可重复研究、开放科学评估、预注册等主题内容的开放科学(Open Science,OS)应运而生。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推动下,全球开放科学运动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人们更加意识到开放科学的重要性。开放科学不仅给社会文化和技术带来变革,也给期刊的出版形态、传播模式、利用方式带来变化,因而可能引起期刊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变革。
以引文分析为核心的文献计量法是目前主流的期刊评价方法,但其测度的主要是期刊在科学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未考虑期刊在支持数据共享、OA、预注册等开放科学实践中的行为,也无法反映期刊在开放科学环境下新的出版和传播特征。关于开放科学与科技期刊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发展[1];(2)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评价方法研究[2-3];(3)科技期刊编辑对开放科学的认知与态度[4-5];(4)科技期刊的开放科学实践[6]。整体来看,目前从开放科学的角度探讨科技期刊评价的研究并不多,除了2020年开放科学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COS)提出的TOP因子,主要是针对OA期刊质量或影响力评价方法的研究[7-8],而关于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评价的诸多问题,比如,如何评价期刊在开放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和读者参与度,如何测度期刊的开放程度和透明度,如何评估期刊的开放效能,如何控制参与开放科学的期刊质量,如何全面评价期刊影响力,以及未来科技期刊评价该如何发展等尚有待研究。本文在分析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和传播特征的基础上,对未来科技期刊评价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和理论探讨,以期为开放科学趋势下变革期刊评价理念、创新期刊评价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开放科学的内涵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开放科学的利益相关者对开放科学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共同、清晰的认识,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关于开放科学的正式定义。
尽管若干组织和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开放科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但这些概念多从外延的角度介绍开放科学,虽然表述和理解不同,但都强调了科学出版物的OA、科学数据的共享重用、科学研究的透明开放、科学交流的公众参与以及协同创新。基于已有的关于开放科学概念的论述和对开放科学理念的认识,本文认为,开放科学是指科学研究成果在获得和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各要素的免费共享和无障碍获取利用,即创新性科学知识在生产、传播、评估、利用等环节所产生的各种阶段性成果要素(如科学数据、实验笔记、研究论文)和过程要素(如实验过程、评审过程、与公众互动过程)的公开、透明。从内涵来看,开放科学是指科研生命周期中各种类型知识的开放共享。从外延来看,开放科学包括数据、实验笔记、研究结果、研究材料等成果性知识的开放,以及研究过程、评审过程、公众参与过程等过程性知识的开放。从目标来看,开放科学旨在实现科研过程的透明化、各种形式知识的可获取、公众教育和协同创新。
2 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特征
作为主要的科学交流媒介,科技期刊一直在积极参与和推进开放科学运动。为实现开放科学的目标,科技期刊出版形态和出版内容都发生明显变化。面向学术出版全流程开放的开放出版是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的主要特征,包括整个科研生命周期中各种类型知识的开放共享,如研究过程、评审过程、研究成果、研究数据等的开放共享。
根据开放科学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结合学术出版流程,本文对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在出版和传播利用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2.1 科技期刊出版特征
2.1.1 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的变化
2.1.1.1 OA出版
OA出版业务模式是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的最主要特征。调查显示,1950—2019 年全球发表的7000万篇论文中,OA论文占比达31%[9]。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OA出版商之一,Elsevier的2650种期刊几乎都实现了OA出版,包括500种完全OA期刊,2020年Elsevier发表了81000篇金色或付费出版的OA论文,比2019年增加了65%[10]。Springer Nature有2200多种混合期刊支持OA出版,在2020年,Springer Nature通过金色OA发表了超过12.4万篇OA论文,占2020年Springer Nature出版论文总数的33%[11]。
采用OA出版模式的科技期刊运营收入主要来自出版前的作者付费,即为使论文发表后能立即向公众开放,作者或其所在机构或基金资助者需要支付论文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APC)。随着开放科学对透明度的强调以及S联盟关于《出版服务和费用明细框架》和《S计划价格和透明度框架》的发布,部分出版商开始公开发布期刊的APC信息,但不同出版商对于不同期刊的APC价格存在明显差异。调查显示,Elsevier出版的689种OA期刊,不收取APC的仅101种,另外588种期刊的APC在200~8900美元;1879种混合OA期刊中有1876种收费,APC在180~9900美元[10]。
在OA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权通常属于作者,或者出版商允许作者保留论文的特定权利,如允许作者在机构知识库共享论文。开放科学环境下,为保护创作者的著作权,美国非营利性组织Creative Commons发布了公共著作权的许可协议,即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不同协议的限制严格程度不同。调查显示,DOAJ收录的我国138种OA期刊中,55.07%的期刊使用CC BY或CC BY-NC-ND协议,仅使用CC BY协议的期刊占19.57%,说明我国多数期刊提供的协议限制相对宽松。开放科学环境下,科研人员无论在OA期刊发表论文还是分享论文,都应该了解期刊关于论文著作权的相关政策。
2.1.1.2 数据出版
开放数据是开放科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开放科学的宗旨,所有的科研数据及其元数据都应该可检索、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用。Nature主编Gerstner认为,开放数据将是未来科学出版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12]。在出版界,数据论文、数据期刊、数据出版也正成为期刊发展的新方向。
Springer Nature[13]、Elsevier[14]、Wiley[15]、Taylor & Francis[16]都公布了数据共享政策。关于数据提交,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强制提交数据,如ScientificData、GeoscienceDataJournal等期刊要求必须提交支撑论文的数据材料;二是鼓励提交数据,大多数期刊都鼓励作者将手稿中所有相关的原始数据无限制地分享给所有研究人员。关于数据引用,Elsevier、Springer Nature、Wiley、Taylor & Francis、PNAS均遵循FORCE11数据引用原则。关于数据共享,Science、Springer Nature、Taylor & Francis均提到要优先考虑将数据提交到特定领域数据库中,若数据集尚无特定领域的存储库,则最好将其归档到永久、独立、非营利的通用存储库中,如Dryad、Zenodo、Figshare。
调查发现,DOAJ收录的138种我国OA期刊中,明确开放数据声明的期刊共43种,明确数据可访问性声明的期刊共33种,具有数据引用声明的期刊共35种,这些政策声明主要发布在“作者指南”栏目中。因此,总体上,我国OA期刊在开放数据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方面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2.1.2 技术驱动下科技期刊出版形式的变化
(1) 富媒体出版。开放科学环境下,为适应多平台传播的需要,促进科学知识更有效传播,科技期刊的出版形态从单一的文本呈现形式逐渐向多媒体呈现形式发展。在期刊内容方面,越来越多的期刊论文以富媒体形态出版,如增加视频摘要、文章内容的音频介绍、实验过程视频、作者访谈视频、二维码等内容[17]。在期刊类型方面,出现了纯视频形态学术内容的全新科技出版形式,即视频型科技期刊,如JournalofVisualizedExperiments、VideoJournalofEducationandPedagogy、《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等。
(2) 语义出版。语义出版物以提高内容的机器可读性为目标,综合运用RDF、关联数据、实体识别、实体抽取、实体链接等技术,对学术论文的内容和知识进行结构化标引,实现对论文潜在知识的揭示、表达与关联,是一种新型的出版物知识组织架构[18]。但语义出版物是为了让计算机能读懂和理解论文的语义,无法帮助用户理解论文内容,因此,人们又提出了增强出版。
(3) 增强出版。增强出版物是构建语义出版物的另一种思路,以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论文内容为目标,通过关联外部资源,借助语义标签、实体链接、可视化等多种语义增强方式,丰富论文内容的表现形式[19]。增强出版广泛运用音频、视频、可视化、动态图像、超链接、关联数据集、二维码等多媒体技术和手段丰富论文内容的表现形式。如《口腔医学研究》《世界地质》等多种期刊加入开放科学计划(Open Science Identity,OSID),通过在文章添加OSID码,利用音频、视频介绍论文内容,实现作者与读者在线交流。
增强出版和语义出版都是为了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与共享,这与开放科学的宗旨和目标是一致的。
2.1.3 期刊同行评议模式的变化
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最重要的出版环节之一。传统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形式主要以单盲评议、双盲评议、三盲评议为主。匿名评议制度对审稿人的约束较少,无法保证审稿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因此,公开审稿人身份、开放审稿意见、智能集体评审、学术直播评审等新型开放同行评议模式逐渐引起关注。
与传统的匿名同行评议相比,开放同行评议提高了评审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实践中,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MedicalJournalofAustralia、Nature、PLoSONE、《心理学报》等期刊对开放同行评议进行了尝试。国际知名期刊Nature在2006年首次开展开放同行评议试验后,2020年再次开展公开评议活动。截至2021年,国际OA出版平台DOAJ收录的OA期刊中,有177种期刊支持开放同行评议。
2.2 科技期刊传播、利用特征
2.2.1 传播渠道网络化、多媒体化
传统的学术传播过程可归纳为“研究者(作者)—出版者—图书馆—研究者(读者)”。
OA期刊完全基于网络渠道传播学术信息。21世纪,各类社交媒体相继出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选择在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平台分享和交流学术成果,多数期刊也会在这些平台推广、传播信息,以及与读者互动。随着社交媒体与学术研究的融合,ResearchGate、Academia.edu、小木虫、果壳网、壹学者等学术社交平台应运而生,这些学术社交平台的运营目的是开放和共享科研成果,加快科研成果的传播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利用效率,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合作,这与开放科学的宗旨基本一致。因此,开放科学环境下,学术文献的传播过程可归纳为“研究者(作者)—网络传播媒介—研究者(读者)”,即传播渠道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是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在传播学术信息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2.2.2 传播受众社会化、公众化
开放科学是为了让包括业余爱好者在内的各个层面的读者都可以免费共享科研成果、科学数据及了解科学研究过程,通过公开科学、互动科学,人们的科学交流模式和科学研究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就是说,社会化、公众化是开放科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开放科学不仅要求传统封闭的科学研究过程实现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开透明,也鼓励非科学专业人士参与科学研究过程的讨论和评论,从而使那些传统上被拒于科学领域之外的普通大众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
2.2.3 文献获取和利用无障碍化
期刊文献被利用的传统流程可归纳为“期刊社或出版商出版发行期刊—机构订购或个人订阅期刊—读者查阅、检索和下载期刊论文”。大多数图书馆订购的期刊不提供外借,读者要在馆内阅览或者在授权时间和IP范围内使用期刊资源。
OA的目标是希望读者在无经济阻碍、无技术授权限制的开放免费条件下以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式获取信息,并能够对文献进行检索利用[20]。OA出版从过去的后端读者支付订购阅读费向前端作者支付APC模式转变,推行后端读者快速免费在线阅读的模式。因此,开放科学环境下,读者利用期刊文献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必亲自到图书馆,也不受授权时间和IP等限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无障碍地获取、利用期刊论文。
3 开放科学趋势下科技期刊评价的发展方向
在对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和传播交流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科技期刊评价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3.1 构建以开放透明为导向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
美国COS提出了评价期刊透明度和开放性的新一代期刊评价体系TOP因子[2]。在关于TOP因子的官方介绍中,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教授、Collabra期刊主编表示:“如果我们不知道这项研究是如何进行的,我们将很难评估它的严谨程度,也很难发现和纠正研究中的缺陷。当然,透明度和质量不是一回事,但它是评估质量的必要前提。如果期刊不强调透明度,我们就不应该认真地对待它发表的研究,因为我们在评估其质量方面处于一个糟糕的位置。”[21]
面向学术出版全流程开放的开放出版是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的主要特征。开放科学运动使科学知识的评价方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对研究成果的评价也由原来的注重结果转变为以数据和研究过程为导向,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和科研结果的可重复性成为评价研究成果的重要方面[2]。开放科学强调整个科研生命周期中各种类型知识的开放透明,因此,构建以开放透明为导向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揭示科技期刊的开放程度以及开放效果,是创新和发展当前期刊评价的重要方向。
3.2 构建基于论文内容的期刊定性评价方法
语义出版、增强出版、富媒体出版是由技术驱动引发的科技期刊出版形式的变化,目的是帮助读者包括社会公众理解期刊论文的内容,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开放科学环境下,XML全文格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献存储和显示方式,如PLoS旗下的OA期刊群均提供XML格式的全文免费下载,Springer Nature、Elsevier和Wiley都提供XML格式的全文阅读和下载。XML格式的科学文献极大地方便了对期刊论文全文进行自动化解析和处理,使得大样本的期刊论文全文数据采集、分析和实证研究成为可能[22]。对于XML格式的期刊论文,通过相关工具和方法可以快速识别和分析引文在施引文献中的具体引用语境,也可以识别和分析期刊文献中的细粒度知识单元,如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等。
此外,从数字出版的角度,尤其伴随纳米出版物(Nanopublication)和微型出版物(Micropublication)的发展,所有的出版物都可视为数据的集合,包括文字、公式、图表、图像等,这些内容都可以进行数字化、结构化和语义化标注、解析、计算。也就是说,期刊论文不再是独立的文本,而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数字对象集。对学术论文中包含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内容对象单元”进行有效标注,使计算机可以有效地识别、理解、分析或重组学术论文中这些以数据形式存在的“内容对象单元”,最终实现计算机利用认知计算系统学习、理解、推理、判断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从而实现基于语义内容的单篇学术论文评价。基于认知计算的学术论文评价是未来学术论文评价的重要方向之一[23]。
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主要由其刊载的论文内容决定。基于认知计算的学术论文评价系统对期刊论文集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期刊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基于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相关数据集以及大量的文本语料,包括专家或公众对期刊论文的评审意见、评论内容等,构建基于认知计算的科技期刊评价系统,利用机器学习训练认知系统,使认知系统学习优秀期刊的模式和特征,这是研究基于语义内容的期刊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新视角。
3.3 引导相关主体从关注研究结果和数量向关注研究过程和质量转变
现有的期刊评价方法主要是专家同行评议和以引文分析为核心的文献计量法。基于同行评议的期刊评价主要用于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术组织主导的期刊评奖和评选活动,是一种基于分类与分级的评价,指学科领域专家通过对期刊进行审读,然后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分级评价。专家同行评议的理论假设是同行专家具有待评价期刊所属学科领域的相对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其专业认知能力与科研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被认为具有超出同行的学术认知能力,能够根据丰富的知识经验和专业认知能力对学术期刊做出比常人更可靠、更权威的价值判断。同行评议法虽然是基于期刊文献内容的评价,可以深入评价期刊刊载论文的研究过程和质量,但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图式理论,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评价受其自身知识体系的影响,因此评价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此外,同行评议的时间成本较高。
以引文分析为核心的文献计量法利用影响因子及其衍生指标对期刊的引文影响力进行评价,以单篇学术论文为单位,统计期刊的引用和被引用情况,是一种基于指标得分与排序的评价理念,其理论假设是科学文献之间的相互引用,反映了被引论文对引证作者的价值,代表了被引论文的影响力和知识贡献。基于引文的期刊评价指标主要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文献计量法无法深入分析期刊文献的内容,也没有考虑期刊的引用语境,过分关注量化的引文指标。此外,引文指标不仅受多种非学术因素的影响,也无法准确反映期刊内容的创新性和研究过程的科学性。
开放科学更加关注研究的过程。注册报告的兴起就是为了克服论文发表过程中对阳性结果的偏倚以及由此引发的篡改数据和结果等问题。注册报告是作者在开展正式研究之前将其研究问题、研究设计与方案提交给期刊进行同行评议,通过同行评议后,只要作者按照提交的方案开展研究,无论最终研究结果如何,论文都会被期刊发表。由此可见,评价具有指挥棒作用。因此,开放科学背景下,科技期刊评价应该适当引导期刊和科研人员从关注影响因子等外在量化指标向关注研究过程转变。
3.4 加强多源评价数据的融合研究是定量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定量评价方法是当前期刊评价实践中的主流评价方法。在定量评价过程中,反映期刊质量或影响力的数据是核心。传统的期刊定量评价以Web of Science为主要数据来源。随着Scopus、CNKI、万方等数据库以及Google Scholar、百度学术等学术搜索引擎的发展,应用于期刊评价的数据源越来越多,相关学者也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计量指标进行了大量研究。诞生于Web 2.0时代的Altmetrics更是进一步将文献管理系统、各类学术社交网络平台纳入期刊评价的数据源。数据源的不断丰富使期刊评价数据和评价指标越来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数据和评价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地揭示科技期刊在学术传播中的影响力。
开放科学扩大了科学知识的传播渠道和受众范围,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人都能快速、免费、无障碍地获取和利用科研成果,所有读者在各网络传播平台对期刊文献的使用情况可以随时被记录和捕获,这为全面评价期刊影响力提供了大量数据。但如何获取科技期刊在各个网络传播平台的被使用数据以及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如何将多源的评价数据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全面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成为新时代科技期刊定量评价面临的关键问题。
4 结语
在开放科学时代,期刊出版模式不断创新,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用户利用期刊的方式和习惯也发生明显变化,这给期刊评价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开放科学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在出版形态、传播模式和利用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评价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仅从理论层面对未来科技期刊评价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缺少实证。未来,笔者将进一步对开放科学环境下的科技期刊评价问题进行研究,拟重点探索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开放程度的定量监测方法,以评估科技期刊推进开放科学运动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