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综述

2023-01-09曲直程晋富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总书记思政思想

曲直 程晋富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思政课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高度重视的战略任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学校考察思政课建设,且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些重要会议上就思政课建设相关问题作出阐释,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谨、意蕴深远的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这一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主要内容、理论特质、价值意义以及现实践履等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全面把握学术界研究进展和已有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也有助于发现问题、取长补短,深化对这一重要论述的研究。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形成条件研究

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尽管学者们表述的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理论渊源、文化血脉、实践基础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展开的。

(一)关于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研究

任何一种科学思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必然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李雅兴、姚功武提出,习近平关于办好思政课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同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的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创立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构、各类学校等实践举措的继承与发展[1]。李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教育的意义、目标、方法及原则,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任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关于理论教育的论述是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2]。就理论渊源而言,学术界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思想源头。

(二)关于重要论述形成的历史文化血脉研究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彰显着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与品质,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厚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3]144探究其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同样也要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视角加以认识。李雅兴、姚功武通过对中国历史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分析,认为习近平关于办好思政课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和道德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

(三)关于重要论述形成脉络和实践基础研究

实践是人的认识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厘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脉络和实践基础,无疑重要而且必要。陈冬认为,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的思政教育理念与其“3.18”重要讲话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逻辑原点”“后者是前者的续篇”[4]。郑崇玲、陈晓风提出,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形成的一系列关于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及实践探索,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对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早期实践基础。王定华认为,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主要经历了系统表述思政课教育理念、系统阐释思政课建设原则以及全面部署思政课建设三个阶段[6]。李雅兴、姚功武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延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1]。戴卫华也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思政课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政课建设作出开创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7]。

(四)关于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研究

时代是思想之母。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及精神实质,必须要准确把握其时代背景。李丹认为,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是在应对国际意识形态斗争、适应国家建设发展要求以及解决思政课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2]。李雅兴、姚功武提出,习近平关于办好思政课重要论述的产生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以及思政课现实困境的直面与化解[1]。戴卫华提到,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生成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大局”的大历史背景[7]。此外,也有学者从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某一方面加以探讨。例如,高泽、韩文斌认为,习近平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重要论述的提出背景,应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环境复杂性、教师队伍定位、培养使命和教学内容来看[8]。张振芝指出,揭示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讲思政课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应深刻把握新时代党情、国情和世情的新变化[9]。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内容研究

目前,基于整体层面、理论建构视角以及某一重要观点,学术界对这一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整体层面的主要内容研究

所谓整体层面,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作为一个整体,去探究它本身的内容构件。阮金纯、代庭冲认为,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主要包括办好思政课的根本要求、战略定位、深厚基础、根本遵循、方法论原则以及系统化要求六大方面[10]。李丹提到,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涉及思政课的价值和作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守正创新(“三大规律”“三因”理念以及“八个相统一”)和形成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等内容[2]。郑崇玲指出,习近平关于办好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涉及五重论域,即“关键课程”论、“教师关键”论、“协同育人”论、“守正创新”论以及“关键在党”论[11]。李阳洋、吴燕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两次讲话,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大思政格局以及领导机制等方面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总体思路[12]。

(二)理论建构视角下的主要内容研究

理论建构就是把某一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按照一定的理论逻辑进行提炼归纳,将其建构为要素完备、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周小李、彭小奇指出,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已构成一个内容丰富、意蕴深远、逻辑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任务,以“八个相统一”为行动主线,以加强思政课教师素养为关键抓手,以“三全育人”为工作格局[13]。张晋龙认为,习近平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涉及思政课的战略方向、重要地位、基本条件、方法遵循四个方面,系统揭示了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规律,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4]。温波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思政课是什么课”“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为什么能办好思政课”“怎样办好思政课”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清晰的思想体系[15]。庞申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阐述了思政课建设的“根本目标论”、“方法策略论”和“战略方向论”三重论域,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16]。林龙认为,习近平关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聚焦思政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教师素养、改革创新以及力量源泉五个方面,回答了新时代为何要建设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应具备什么素养、怎样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及如何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强保证等一系列问题[17]。于桂荣、秦书生指出,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涉及根本依循(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任务(完善课程教材体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键问题(抓住教师队伍)、活力源泉(“三大规律”“八个相统一”、教育评价改革)以及实践路径(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8]。

(三)关于某一重要观点的研究

围绕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中的某一论述或观点进行探讨,涉及思政课建设价值意义、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及党的领导等等。该类研究中,有的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的宣传阐释,有的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并结合现实问题而作出的再阐发。

一是关于思政课建设价值意义的研究。曾文、张耀灿对“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认为可以从政党、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四个方面加以探讨,并提出办好思政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学生个人思想和谐发展[19]。王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要放在全局、变局、大局之中的论断,阐释了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意义[20]。骆郁廷、李俊贤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键课程”的重要论断,提出思政课何以“关键”,缘于它是强基固本、铸魂育人、反渗防变的课程[21]。

二是关于思政课教师的研究。其一,侧重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素养形成过程的研究。高泽、韩文彬认为,习近平关于思政课教师素质重要论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是对前两个阶段提出的教师一般素质的总结升华[8]。其二,侧重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的解读。苟颖萍、席永杰指出,“六个要”体现了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要求、情感要求、执教要求、眼界要求、内在约束以及道德要求[22]。其三,侧重对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研究。沈壮海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的重大论断,提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充分的信心、过硬的素质、改革创新的自觉和高度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23]。其四,注重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康沛竹、艾四林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论述,提出要提高教师地位、健全评价奖励体系以及强化教育培养等一系列措施[24]。

三是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研究。主要涉及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研究。冯务中立足思政课教师视角,提出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要从思维抽象的高度解析问题、要提升自身人格魅力、要在教学中贯穿问题意识[25]。涉及“八个相统一”的研究。康沛竹、艾四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推进思政课建设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提供重要遵循[26]。也有学者对“八个相统一”进行不同方面的层次归纳和逐条解析。崔延强、叶俊立足“信道”“亲师”“践行”的逻辑思路,认为“八个相统一”分别包含着增强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说服力的要求,增强教育方法吸引力的要求以及增强教育环境人文性的要求[27]。

四是关于党对思政课建设领导的研究。吕超、吴均认为,习近平关于党对思政课建设领导的相关论述丰富了思政课建设主体,为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全覆盖的思政教育格局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进路。[28]黄倍乔则围绕习近平关于党对思政课建设领导的重要论述,系统地阐释了其理论渊源、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特征与意义。她认为,这一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应涉及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领导的重要性、目标原则以及途径,回答了为什么党要加强领导、如何加强领导建设的问题[29]。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理论特质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新时代接续推进思政课建设的总纲领、总遵循,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对此,学界主要是从哲学思维方法以及理论特征等方面加以研究。

(一)关于重要论述的哲学思维方法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重视哲学思维,善用哲学方法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对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学者们在研究中普遍认为,其贯穿着哲学思维方法。陈金龙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关于思政课建设的一些问题,彰显着思政课建设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历史思维“五大思维方法”[30]。黄岭峻、许换换立足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重点阐释了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的辩证思维,即宏观层面育人与育才、思政课一体化与跨学段建设的辩证统一;中观层面党的全面领导与把好政治方向、教师与学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辩证统一;微观层面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理论与实践以及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31]。丁世林基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彰显着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32]。戚如强认为,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具有极强的战略性,且从思政课战略价值、战略定位、战略举措、战略重点和战略保证五个方面构成了目标一致的战略体系[33]。

(二)关于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研究

理论特征体现的是理论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对于习近平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理论特征的研究,学术界关注度不多,成果较少。林龙在硕士论文中将其提炼为时代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三个基本特征。林龙认为,习近平关于学校思政课重要论述适应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创新教学形式、规律、内容、方法以及举措,彰显着时代性特征;针对“思政课是什么课、如何办好、凭什么办好”这个问题展开,同时坚持以思政课建设现实问题为导向,并采取有关应对策略,呈现着针对性特征;提出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育育人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统筹各学段课程内容和目标定位,思政课教师“六个要”以及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体现着系统性特征[17]。

(三)关于教育、思政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研究

关于这一方面,主要涉及对习近平关于教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等重要论述基本特征的研究。例如,梁飞、韩梓轩认为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人民性和深刻的系统性[34]。沈壮海、黄雄义认为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彰显着深厚的人民情怀、恢宏的战略思维、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时代气息、突出的实践品格以及坚定的中国自信等特征[35]。黄蓉生、樊新华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切入点,提出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是一个特征鲜明的理论体系,呈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的一致、战略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系统性与辩证性的贯通以及针对性与生动性的协调[36]。以上研究虽然并非主要针对思政课建设,但却包含着思政课建设的要素,对于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同样具有借鉴性意义。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价值意义和现实践履研究

(一)关于重要论述的价值意义研究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一主题,研究其价值意义的成果不多,且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偶有论述,尚未作出全面而深入的阐释。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重构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二是主题明确,且多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探讨。李丹认为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不仅开辟了思政课教育教学新境界,书写了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为转变教学理念、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指明了实践发展的方向[2]。廖阔则提出习近平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难题和工作难题,既为思政课建设开辟了正确航向,也为创新思政教育、助力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方向指针[37]。

(二)关于重要论述的现实践履研究

科学的思想理论从实践中抽象而来,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现实践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涉及重要论述的践行路径研究。王学俭、许斯诺提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需要国家统筹好、社会参与好、党委领导好、学校落实好以及教师讲好[38]。肖贵清认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需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以及教师培训的一体化,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39]。林龙则明确提到,践行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应从加强党的领导、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以及“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性等方面发力[17]。王新生、张欣然基于思政课主渠道建设层面,强调要围绕“一条主线、两种方式、三个着力点”深拓课程建设实践路径,并为此阐释了南开大学的相关经验做法[40]。佘双好认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应以习近平关于思政课系列论述为指导”,更新课程观念、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抓好课程教学主渠道、创新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以及提升教学自信[41]。二是涉及重要论述的践行成效研究。佘双好、王珺颖指出,习近平“3.18”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体系、教师队伍面貌、教学改革以及建设格局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明显进展[42]。

五、研究述评与展望

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一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整体上确定了“形成条件——主要内容——理论特色——价值意义——现实践履”的研究框架,且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依据佐证,为深化这一重要论述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借鉴与支撑。尽管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但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就研究数量和性质而言,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部分学者直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研究主题,大部分学者多是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过程中,附带着对这一重要论述的宏观性探讨。已有研究成果中,解读宣传性文章多于学理性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标题类似、重复性研究多于创新性研究的现象。

就研究内容和呈现方式而言,碎片性研究多于系统性研究,且研究内容仍有待增强。

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或发展脉络缺乏全面考察。一方面,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关注,但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来源,探讨得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对重要论述形成的主体因素方面,很少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虽然产生于党的十八大之后,但对其萌芽、雏形、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关注度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包含着思政课建设的内容要素。探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这一重要论述产生的必然性。

二是对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归纳不够充分。已有学者对重要论述的内容体系展开初步研究,但系统性仍显不足。一方面,没有对其逻辑框架进行专题探究;另一方面,侧重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逻辑阐释,少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一些重要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三是对重要论述价值意义的研究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相关研究成果仍然较少,特别是研究成果缺乏全球视野,没有将其上升到全球或人类的维度进行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教育教学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43]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国内的事实......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44]。结合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世界公民教育理念,同样可以研究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世界性意义。

四是对重要论述践履路径的研究力度有待提升。宏观层面的研究有余,但存在同质化、解读性倾向;个案研究不足,缺乏实践特色。

就研究视野和方法而言,一方面,侧重单一学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较多,难以形成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容易造成研究的空泛化。另一方面,抽象的理论分析较多,多是基于一个相对静止的视角,缺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动态把握,且实证研究有待丰富。

就研究趋势而言,整体性研究、跨学科研究应当成为重点。一是专家学者们应当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工作。可以通过学术专著的形式,围绕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发展过程、主要内容、理论特质、价值意义以及现实践履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力求准确、完整呈现重要论述的各个要素构件,构建起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二是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比如在研究重要论述价值意义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研究法,揭示这一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坚持与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或古代课程建设观的继承与创新,从而说明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和理论优势。也可以立足某一地区、某一高校,运用实证研究法,阐释相关做法与经验,以此说明重要论述的实践成效和普遍性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总书记思政思想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