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
2023-01-09李平
李 平
(东平县委党校,山东 东平 2715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极富哲理性和现实针对性,集中收录在《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1]中。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引导领导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进而把自己的家庭建设好,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样板;把家庭成员教育好,使之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对于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离娄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治理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国运昌盛、民族复兴的基石,正所谓“正家,而天下定矣”(《周易·家人卦》)。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传统,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曾几何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人闲坐、围炉夜话,严父庭堂教子、慈母灯下缝衣,此情此景,此举此动,无不洋溢着浓浓亲情、缕缕温馨、融融欢乐。“家”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每逢春节,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最真挚的情愫。这种深厚的家庭情结,通过家教、家风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中国人家庭情结的生动表达。孟母三迁、曾子烹彘、颜之推教子等家教故事脍炙人口、代代传诵,成为家庭教育的生动案例。《颜氏家训》《钱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家庭文化春风化雨、代代传承,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丛书综录》一书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2]。这些家训,不仅承载着历史、蕴含着哲理、凝结着智慧,让后人捧之以阅必有得、掩之以思必有悟、付之以行必有益,而且传承着文化、传递着文明、引领着未来,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不知道有多少民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在茫茫旷野里,有多少文明变身一堆瓦砾、几行陈迹,唯独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世界四大古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也只有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并且延续了五千多年而从未断流。就连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不得不惊叹:“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国家。”[3]117何以至此?二战前夕,曾有欧洲学者对此作过研究,他们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是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4]。一言以蔽之,是中华民族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传统美德,成就了泱泱华夏、创造了赫赫文明。
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历来重视家庭建设。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提出建立模范家庭,这是共产党的一大进步。我们主张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双方互相靠拢,和和气气过光景。”[5]115-116他还说过,要“生产生活同时并重”[6]530,“生产好,生活好,孩子带得好,这就是我们的口号”[6]541。朱德同志在《勤俭持家》一文中指出:“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庭,每个人在家庭中都负有一种不可推辞的光荣的养老养小的责任。……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不是要取消家庭,而是要使家庭更幸福更美满。养亲教子的古训,不仅现在适用,就是将来也是适用的。”[7]370邓小平同志也说过:“家庭和睦也是经常要做的工作。要处理好的,一是夫妻关系,二是婆媳关系,三是妯娌关系,四是父母子女关系等等。”[8]294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9]31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9]62。家是人生的基点、事业的支点,是梦想启航的地方;家庭美满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重要基础。对领导干部来讲,家庭是可靠的后方,是温馨的港湾,是还原本我、存放心灵、注入正能量、收藏负情绪的地方。健康的家庭生活,不仅可以滋养身心,鼓舞斗志,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而且可以影响带动周围的人跟着学、照着做。否则,一旦后院起火、家庭生乱,不仅不能安心工作,甚至因家风败坏而导致违法乱纪。“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1]55。因此,要想治理好一域,必先治理好一家;要想当好市长、省长,必先当好家长;要想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干好事业,必先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家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3。他还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1]3,“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1]4。传统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在“国·家·人”体系中,家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万物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家。”(东汉·荀悦:《申鉴·政体》)国是大河,家是支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反过来,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这就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的道理。“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学》第十章)领导干部的家庭具有特殊而鲜明的组织属性、政治功能和示范效应,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领导干部家庭建设,不仅是事关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命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持久繁荣兴旺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把领导干部的家庭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教育引导家庭成员爱家庭、爱家人与爱党、爱国、爱人民统一起来,把家庭梦与民族梦融合起来,不断“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1]70,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庭梦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核心是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10]。家风,又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世代繁衍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与处世之道的综合体[11]。有家庭就有家风,家风体现在家庭成员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展现一个家庭的整体风貌,是最重要的家庭软实力。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12]119家是人生的起点,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规家训是人生的第一本教材,家风则是从家规家训中散发出来的“书香”,是蕴涵在家规家训里的哲理和思想,是弥漫在家庭中的空气和阳光,是家庭成员精神成长的源头和动力。历史上那些子孙多贤达、功业多卓著的名门,无不与其良好家风的传承息息相关。家庭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家和万事兴,其起点、基础和核心是通过立家规、严家训,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契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贯通。历史的经验表明,唯有这样的家风才能世代传承而不中衰,唯有这样的家庭才能世代兴盛而不败落。
(一)崇尚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该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1]15崇尚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被称为中华家训始祖的《颜氏家训》,其核心就是“读书做人”。中国共产党靠学习起家,靠学习立党,靠学习执政,从成立那天起,就从未放弃过学习,并且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成熟,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增强本领[13]108。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讲,崇尚学习、加强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家庭行为、社会行为;不仅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更是一种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因此,必须养成重视学习、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行为自觉融入思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日常、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融入人生,活到老、学到老,以自己的行动自觉,影响、带动家庭成员形成崇学尚读的习惯。
(二)崇尚修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1]25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修身是做人的根本、齐家的起点,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家庭成员人人注重修身,势必家庭和、家风正、家道旺。领导干部修身,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强化宗旨意识,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要多积尺寸之功,注重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三)崇尚礼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14]59“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元:《颜元集·代族人贺心洙叔仲子吉人入泮序》)。中华民族素以重礼仪著称于世。“礼,敬也。”(《墨子·经上》)礼仪的核心是敬人爱人,即敬人如亲、爱人如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应该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都要以礼待人、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家庭内部要互敬互爱,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生活在被尊重、被关爱的氛围中,使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与温馨。邻里之间要“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以邻为缘、以邻为荣、以邻为亲,友邻、睦邻、善邻,让“邻里和睦也是和美家风”成为家庭成员的共识,让“远亲近邻都是亲,守望相助一家人”成为新时代邻里关系的新气象,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四)崇尚诚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64。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融入骨髓的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纽带。“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二·显王十年》)中国共产党是最讲诚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带头诚实守信,努力做到“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公孟》),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诚信家庭、诚信家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和家庭在诚信社会、诚信国家建设中的基础作用,让诚实守信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让有诺必践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五)崇尚勤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15,“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劳致富,勤俭持家”[1]2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咏史》)勤俭节约、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我们的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15]935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必须在勤勉敬业、勤奋工作、勤俭持家上带好头,教育引导家庭成员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少一份干部家庭、干部亲属的优越感,多一份回报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感,时时处处“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墨子·鲁问》),以一人带全家,以小家带大家,进而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形成勤俭之风、节约之风、清廉之风。
(六)崇尚劳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16]46,“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1]25。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崇尚劳动是党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王震同志领导的三五九旅,上至旅长,下至马夫、伙夫一律参加生产劳动,硬是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此前人称“烂泥湾”)改造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17]。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开创未来。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有事必躬亲的思想自觉,带头分担家务,带头干脏活、累活;重要文件、重要讲话要亲自起草,不找秘书代劳,使自己在家庭生活和履职实践中养成热爱劳动、凡事自己动手的良好习惯,让家庭成员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诚实劳动的家风熏陶下,养成坚韧不拔、奋发进取的意志品质。
四、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必须发挥领导干部和领导干部家庭的表率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1]24-25,“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1]34。“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宋·赵湘:《本文》)领导干部都有家庭,但领导干部的家庭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栖身之地、起居之所,而且还是教化家人的学校、示范社会的样板、引领风尚的航标;领导干部的家庭、家风,不仅关系着自己的作风和公众形象,而且攸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攸关党风、政风和民风。加强家庭建设,必须发挥领导干部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并善于从以家庭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一)“严”字当头,立好家规
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是立家之本、修身之要,是“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诸子孙”(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家类》)的法宝。家规不严,家训不张,必然导致家风败坏、家道中落。历史上的教训姑且不说,仅党的十八大以来因治家不严而落马的领导干部就足以令人警醒。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领导干部仔细看一看“家”和“冢”这两个字,它们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他解释说,“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庭”[1]35,并告诫领导干部必须“坚决反对特权现象,树立好的家风家规”[1]37。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1]53的三条原则、周恩来同志的“十条家规”,为党的干部立规治家、过好权力关亲情关提供了光辉范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从严治家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最好的爱护,要坚持与情、与理、与德、与法并行不悖的原则,宽严有度立好规矩,言传身教做好示范,一丝不苟落到实处,决不允许家庭成员和亲友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谋取私利,以免为情所累、为情所伤、为情所误[18]。
(二)“公”字当头,恪守家训
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家庭成员立身处世、持家操业的教诲。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家训,必须彰显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公”字当头,先大家后小家,舍小家为大家,处处体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崇高境界,任何时候都“不能颠倒了公私、混淆了是非、模糊了义利、放纵了亲情”[1]37。要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唐·罗隐:《夏州胡常侍》)的家国情怀,自觉划清情与权、情与纪、情与法的界限。要以“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的自觉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公权力进入私人领地。要注重家教。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品德教育,教育他们时刻铭记“父辈的光荣,不能作为儿孙辈的老本”[19]109,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奋斗,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1]19。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三)“德”字当头,涵养家风
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塑造家庭成员精神长相的“模板”,不仅直接影响一个人做人、做事的风格,而且还是社会风气的根基,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1]24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家风,必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色,具有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更为崇高的价值追求、更为强大的教化力量。“最美奋斗者”郑培民教育家人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他的妻子“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20],“一前一后”守出了共产党人的清廉家庭、严实家风。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家庭的“掌门人”,必须坚持以德修身、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带头加强道德修养和党性锻炼,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在身体力行中涵养良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