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导入教学策略

2023-01-09张雨阳

广西物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滑轮直观教学法

张雨阳

(海安市紫石中学,江苏 南通 226600)

1 引言

课堂导入作为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只有教师精心设计这个环节,便会取得理想化教学效果。从人类认知角度展开分析,人们普遍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在新知识接触中,其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始终处于最高位置,只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知识渗透与融入的方法,才会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面对紧张的中考升学考试,其学习压力仿佛排山倒海般不断涌来,随着物理地位的逐渐提升与显著,教师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往往会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知识的巩固与练习,但长久以往,这种机械单一的学习方式,会逐渐消磨学生的耐心,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厌学的情况,严重影响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在课程内容导入中存在问题,教师在某一新知识点讲解中,会直接引入学习内容,忽视必要的引导与渗透,正面向学生抛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其展开思考与学习,并加强课后练习,不利于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影响物理教学进度的开展。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需要加强渗透导入教学法的运用,促使新旧物理知识的有效衔接与过渡,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1]。

3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导入教学优势与应用

3.1 渗透导入教学优势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渗透导入教学法,会不断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一般情况下,物理教材每个章节,都会设置相关的导入语,虽然这些导语内容篇幅较小,但具有极强的总结性与概括性,可以将本章节主要脉络清晰阐述出来,构建本单元物理知识总体框架,为教师讲解新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在课前十分钟内,采用渗透导入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 渗透导入教学应用

3.2.1 应用原则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渗透导入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立足物理教材内容,科学精妙设计教学导语,实现教学导语与教材内容的完美契合。在渗透导入法运用过程中,要全面分析与考查学生物理知识水平,从实际出发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其二,遵循简洁高效原则。针对抽象物理知识内容,需要进行直观与抽象处理,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难度。同时,教师要合理掌握导入环节时间占比,一般不超过5 分钟为宜[2]。其三,增强渗透导入教学的灵活性,参考物理知识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渗透导入教学法,增强渗透导入教学的合理性。

3.2.2 注意事项

在渗透导入教学法应用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其一,切勿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联合多种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开展的灵活性与变通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采取趣味新颖讲述方式,以便于学生理解。其二,渗透导入内容不宜过多,在短短五分钟内,教师要掌握导入的内容多少,需要体现出简洁性与高效性,进而增强渗透导入的效果。其三,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导入内容,切勿出现相互脱离的情况,全方位体现物理教学主题内容,展开针对性指导与纠正。

3.2.3 应用步骤

教师在渗透导入教学法应用过程中,需要按照其应用步骤而展开。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物理知识按部就班渗透其中,并适当增加知识难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深入研究,从而彻底弄清楚物理知识涵盖内容,有效改善物理教学效果。

4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导入教学策略

4.1 互动实验式导入教学策略

实验作为物理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编著的实验案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仅凭借教材学习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且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的讲述,借助口头传授方式,将实验现象与结论讲述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与方向,了解实验相关知识内容,对其中存在的概念与公式,仍然停留在字面理解上,忽视其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变通能力的培养[3]。初中生往往会凭借主观意识与感性思维,去处理身边出现的事物,然而物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对学生逻辑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思考这方面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思路。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导入互动实验教学法,将课本抽象难理解知识点,转变为操作简单易于观察的物理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感性认知与理解,同时还会展开理性的分析与研究,实现理论知识的渗透与融合。

4.2 设疑提问式导入教学策略

物理学科与文科学科具有很大差异性,并且涵盖面比较广泛,不仅包含自然科学知识内容,还包含物理概念与公式等,有些物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可见,有些具有一定抽象性,只有通过特殊教学方法,才会进行理解与学习,从而给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然而通过恰当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物理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生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初中生受到自身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其思维发展并不乐观,思维方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与拓展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从学生思维提升角度展开研究,利用课前导入环节,实施设问陷阱类导入方式,让学生在连贯性问题解答中,打破传统惯性思维模式,促使学生思维不断转变与交替,在问题陷阱中通过不断思考,最终找到正确答案,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带着任务展开物理探究与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巧妙设计的问题陷阱中,会产生强烈的好胜心,从而求知欲也会瞬间调动起来,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4]。

4.3 直观形象式导入教学策略

初中生主要认知能力有限,思维方式仍然以直观形象为主,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运用直观形象导入方式,可以直接刺激学生感官神经,调动学生内在情感认知,从而形成物理思维模式。一般情况下,直观形象导入方式主要分为,事物展示、模型演练、物理图表等,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体验,会感受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与生动性。由于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一些图表、视频等直观画面,会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与理解。同时,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其大屏幕效果,将教学内容直观展现出来,实现物理知识的直观性与形象性[5]。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前导入阶段,引入之前所学的光的反射定律,然后寻找恰当时机,导入平面镜反射成像的规律。再比如,在《滑轮》教学中,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向学生展示亲自动手制作的实验滑轮,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感受滑轮各个组成构建,并尝试推动滑轮。之后教师将滑轮运动过程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了解每根绳子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形成为滑轮理解的思维模式,从而构建认知体系与框架[6]。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质量关键环节。初中物理教师要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分析渗透导入教学法的优势与作用,掌握其应用原则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渗透导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实验方式诠释概念知识,以便于学生理解与认识,在陷阱类问题中思考,学生思维模式会发生转变,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积极性,通过直观渗透导入方式,将知识内容经过转变直接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发现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展开更加轻松的学习。

猜你喜欢

滑轮直观教学法
一辆滑轮车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爸爸教我滑轮滑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给力的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