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的跨江输油管线
2023-01-09陈瑜
《中国国家地理吉林特辑》中记录:松原市有两大特色—松花江和石油。
江水滔滔美如画,黑金滚滚壮神州。今日,松花江在四季的轮回中依然美不胜收,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江上那条体内流淌黑金的“巨龙”。它凌空而卧,长2.3千米,重750吨。这条“巨龙”是吉林石油人不畏艰难险阻,硬是靠人背肩扛建设而成的跨江输油管线。55年间,它日夜不停息地将原油从松花江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它曾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江输油管线,它解决了“扶余油矿”(吉林油田前身)最大的困境,对吉林油田的发展壮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1965年,“扶余油矿”的产油量骤增,而扶余地区产出的原油要靠船渡松花江才能运到江南岸,再装车外运,十分不便。为此,“扶余油矿”向石油部发函打算建一条跨江管线。1965年7月21日,石油部复函,由松辽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设计,“扶余油矿”自主建设跨江管线,并调拨3000米废套管。
抬主索的时候,几百人肩扛着一条长达数里的铁索。虽然人密得一个挨一个,但还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人个子矮,使不上劲,为了减轻前后两头人的压力,还在肩上垫上砖,一块不够就垫两块。设备的搬运全靠众人拉、扛、抬、推,施工现场昼夜不停,晚上八九点钟还在喊号子,那种场面是何等壮观!石油人吃苦耐劳的声名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挖管线基础坑时,施工不到一米深就开始渗水,并出现塌方。泥水掺杂,抽水机也无能为力。当时已是深秋,人们不顾泥水的寒冷,一个接一个跳进坑中,用脸盆一盆一盆往外舀水。这伙人干一会儿,顶不住泥水的透骨寒气,另一伙人再接着跳下去干,直到不再渗水继续施工。
吊2-3号铁架时,突然刮起了七级大风,气温骤降,下起了雨夹雪。此时有人突然发现架子被风刮出了裂缝。如果不马上修好,已经起吊的主索和部分管线就将全部脱落。2名石油人顶风冒雪爬上10多米高的塔架,及时焊接了裂缝。
1966年11月4日,横跨松花江的输油管线建成通油,年运输能力达65万吨,可解决第三个五年计划“扶余油矿”增产原油外运销售问题。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条当时亚洲第一、国内唯一的跨江管线,依然是吉林石油人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伟大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