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

2023-01-09张锟玉安徽省临泉县城关街道中心学校236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教材心理语文

张锟玉(安徽省临泉县城关街道中心学校 236400)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恰当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的正确路线。其实,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心理比身体更重要。作为学校,由于其有着教书育人的特殊功能,所以,应当在学生的心理疏导方面占有主导地位。作为语文教师,由于其有着独到的学科教学特点,所以,也应当在学生的心理疏导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有人这样说:“优美的文字就是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所以把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整合,肯定能发挥出一定的教育功效。

一、借用文学作品,巧妙疏导学生心理

1.“学”中疏导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那些突出人物耐性、展现抗挫能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坚定意志,进而获取一些潜在的力量。尤其是那些红色革命题材的课文,应该多推荐给学生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知识拓展环节,给学生讲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人物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以完善自己的性格品质。

例如,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编排的有《十六年前的回忆》《金色的鱼钩》《狱中联欢》《狼牙山五壮士》等文章,学习完这些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课外读读《红岩》《日出》等类似革命题材的小说。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巧妙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在接受既定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

2.“听”中疏导

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要尽量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最好是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只要他敢于发言,这就是进步,至于说得好与不好,有待慢慢引导,教师切不可随意做出正确与否的简单判定,否则将会打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积极性,还会增长学生的胆怯与自卑心理,这对学生的成长绝对是没有好处的。只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大胆讲出自己的心中所思、脑中所疑,然后再及时加以解释、精心引导、巧妙点拨,学生从一个又一个的对比中,自然也就知道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只要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他肯定是会主动改正的。

3.“写”中疏导

当下学生喜欢写日记的可能不是太多,但是教师可以作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慢慢爱上写日记。一开始,教师可以硬逼一下,不写不行,等到他们养成习惯,也就不用再强制要求了。作为教师最好还是按时检查学生写的情况,表面上是检查,实质上可以从学生的日记中发现一些问题。教师若是从学生的日记中发现了个别孩子心理方面的蛛丝马迹,就得尽快重视起来,待把事情搞清楚,再做处理。该说服的说服,该教育的教育,该疏导的疏导。

二、分析人物性格,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了大量的有关心理教育的课文,因此,语文教师要把“课堂”这块主阵地加以利用,把教材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对教材的使用进行大胆创新。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穷人》一文中,刻画了一位勤劳善良的桑娜形象。桑娜为了帮助邻居照顾两个孩子,她的内心经历了超强的心理斗争。不帮吧,这两个小生命肯定活不成了;帮吧,自己家里已经有五个孩子了,一家人七张嘴已经没有充足的食物可以养活,要是再多两张,那日子究竟会怎样?就这样,桑娜想了很多,最终还是善良战胜了冷漠,她宁愿挨打挨揍也要把两个孩子抱回来。这样的心理斗争,让学生认真读,细细品,学生颇有收获。教学时,就可以紧紧抓住这些心理活动方面的内容学习,让学生在与人物的不断碰撞中,激发起自己的同情心,让自己能够把心底那根善良的神经调动起来,进而摆脱世俗观念,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通过表达倾诉,引导学生保持阳光心情

小学生情感易外露,不知道隐藏,情绪不稳定。遇到高兴的事,他们就兴高采烈,又蹦又跳;若是赶上困难和挫折,就会愁眉苦脸,甚至哭鼻子、抹眼泪。语文教师如何能够尽快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方法有一个那就是表达与倾诉。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方面。口头表达较直接,收效也较快。教师发现问题,及时与之谈心,让学生迅速把自己心中的不快表述出来,然后教师据实疏导与激励,这样学生就能尽早战胜困难,走出阴影,保持一种阳光心情。书面表达则更为内敛,学生需要一个完成文字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做支持的,当然它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梳理与分析。通过梳理和分析,他们自己可能就从中找出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让自己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为了方便学生的书面表达,可以在班内设置一个“心语角”,任何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心语角”,实施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只要你敢于表达出来,就一定会得到教师的真情回复。

四、丰富语文实践,拓宽心理教育路径

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一些可行的社会调查,调查活动中,他们接触的人多了,他们知道的事也多了。突发事件如何解决,他们只有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才会有所进步。平时,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些语文学习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成语接龙等,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切身锻炼中,把自己的那颗心变大变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更离不开实践,这些机会的获得,靠教师来创造,更靠教师来指导。

再就是让学生广泛阅读,当然所读的作品,最好是由教师做出有计划的选择与推荐。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出了什么叫做在困境中求生存,什么叫做与命运做抗争……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内容都是积极健康的,其内含也都是富有启迪的,学生只要能读入书中,那就必有收益。

教师最好还是向小学生推荐那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作品,如中外童话故事、中外寓言故事、中外民间传说,或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或伊索寓言、中国寓言,或希腊神话故事、中国神话故事,这些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认真读读。只要教师能做出合理的安排,小学阶段完全可以把这些东西读上一遍的。研究证明,一个人读书的多少决定着他的情商的高与低,更对他的心理成长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教材心理语文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