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市包虫病基本知识和卫生行为调查分析
2023-01-09郭雅旭王正皓
郭雅旭,王正皓
(1.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制品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4)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主要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中间宿主人、牛羊猪等家畜或终末宿主犬、狼、狐等肉食兽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因危害严重,致死率高,又被称为“虫癌”。2016年我国包虫病患病率为0.33%,2017年包虫病患病率为0.41%。除人体感染外,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是流行地区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下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寄生虫流行情况控制有序,但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仍然严重威胁流行地区居民的健康,要求到2030年所有流行县人群包虫病患病率控制在1%以下。因此在包虫病流行地区做好包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对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响应中共十九大报告“健康中国”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畜牧业发达,是全国包虫病流行的重灾区之一,2019四川省包虫病发病率为0.43%,其中尤以甘孜、阿坝包虫病流行最为严重。提升居民健康教育是包虫病防治的重点工作和有效途径,对居民包虫病基础知识和防控意识的调查是制定和调整防控干预策略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拟调查马尔康市居民对包虫病及其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下一步包虫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一定依据。
1 调查对象及内容
1.1 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随机抽样方式进行调查。针对马尔康市居民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1.2 内容问卷调查包括答题人基本情况、包虫病基本知识和卫生行为三大板块。其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7项内容;包虫病基本知识包括包虫病的感染传播途径、感染症状、感染危害、预防措施和治疗等9项内容;卫生行为包括个人卫生情况、与犬的接触情况、犬只管理情况等8项内容。
2 结果
共回收调查问卷275份,回收率92%,调查范围涵盖马尔康镇、草登乡、脚木足乡、康山乡等13个行政区;年龄跨度从13岁到83岁,其中老年(50岁以上)和中年人(35~50岁)群最多,分别占比47%、40%,青年(18~35岁)和少年(18岁以下)分别仅占10%和2%;民族包括藏族、羌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为主,占调查人数的90%,汉族和羌族分别仅占3%和2%,其他少数民族共占5%;学历涵盖无学历8%、小学57%、初中9%、高中7%、大学19%。
2.1 基本知识调查
2.1.1 基于不同年龄人群,调查结果如下:调查显示,青年人群中听说过包虫病人数的占比最高,占调查青年总数的93%,其次是老年人群,占比50%,中年人群比例最低,仅占38%;对包虫病传染源的调查也显示青年人群的知晓率最高,有89%的青年明确表示包虫病的传染源是棘球蚴,中年人群的知晓率最低,且其中有63%的人错误的认为包虫病是由结核杆菌、肝炎病毒等其他传染源感染的;包虫病的传播途径调查表明仅有2%的中年和3%的老年人群知道犬可传播包虫病给人及家畜,知晓率较低;包虫病危害的调查中,有93%的青年清楚包虫病的整体危害,而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中占比均未过半。
2.1.2 基于不同民族人群,调查结果如下:近7成藏族人群了解包虫病是由棘球蚴寄生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其中超过50%的人了解包虫病的一般性症状和危害,同时认可给犬定期驱虫是有效预防手段,但其中仅有17%的人知道包虫病可经犬传播给人和牛羊。值得注意的是有,接受调查的这部分汉、羌族人群无论是对包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或是症状、危害以及防治手段的了解都相当匮乏。
2.1.3 基于不同学历,调查结果如下:调查显示学历最高的人群(大学)100%听说过包虫病,依次是初中文化、高中文化、文盲和小学文化,占比分别是96%、94%、83%和17%;关于棘球蚴是包虫病传染源的调查显示知晓率最高的人群仍然是大学学历人群,占比96%,小学文化人群的知晓率仅为16%;能够清楚知道包虫病可以由犬传染给人和牛羊这一传染途径的大学文化人群为8%,小学文化人群为1%,文盲、初中文化和高中文化人群的均不知晓;关于包虫病危害的调查显示,有48%的文盲知道包虫病损害人体健康及造成牛羊减产,占比最高,依次是大学文化(23%)、高中文化(17%)和初中文化(11%),小学文化人群知晓率最低,仅占6%;有92%的大学文化人群,100%高中文化人群,96%初中文化人群,83%的无学历人群了解包虫病一般症状,小学文化人群知晓率最低,为15%;关于包虫病的预防,普遍认为给犬只定期驱虫可有效预防包虫病。
2.2 行为调查
2.2.1 基于不同年龄人群,调查结果如下: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群中均有超过80%的人生活中没有养犬或几乎不与犬只接触。超过60%的少年、青年和中年人群以及不足40%的老年人群能够坚持饭前洗手,相似比例也体现在对待病变牛羊脏器上,少年、青年和中年人群大部分认为带病的牛羊脏器应深埋处理,而超过70%的老年人群没有这个意识。
2.2.2 基于不同民族人群,调查结果如下:藏族人群中有10%养犬,其中又有70%的犬只没有进行挂牌登记。在饭前洗手的行为习惯调查中,只有36%的藏族人表示能够坚持在饭前洗手,60%的人只是偶尔饭前洗手,仍有4%的藏族人没有饭前洗手的习惯。接受调查的这部分汉、羌族人群也几乎不养犬,并有接近一半的人群坚持饭前洗手
2.2.3 基于不同学历,调查结果如下:无学历人群中养犬的占26%,均进行了登记,其中96%的人不与犬亲密接触;小学文化水平的人群较少养犬,仅占该人群的2%,均进行了犬只登记,与犬接触较少;13%初中文化人群有养犬行为,均为放养,仅有4%的家养犬进行了犬只登记,79%的人不与犬接触;高中文化水平人群养犬的占28%,其中60%为放养状态,80%未进行登记,56%的人不与犬只接触;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人群中有15%养犬,其中超过半数的家犬未进行登记,77%的人不与犬接触。没有任何学历背景人群中有65%的人未坚持饭前洗手,这一行为在小学文化水平人群中占比达82%,在初中文化人群占29%,高中文化水平人群中占33%,在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人群中占19%。
3 讨论
马尔康市,隶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北高原南端,气候多变,自然环境复杂,存在适宜包虫病流行的复杂自然因素;生态多样,物种丰富,草场面积广阔,占全市总面积的15.8%,畜牧业发达,存在部分游牧,有完成棘球绦虫生活史的各类中间和终末宿主;人口组成包括藏、羌、汉、回等多民族,以藏族人口数量最多,存在包虫病流行的多种社会因素。近年来,马尔康市针对包虫病防治进行规范犬只登记、饲养、驱虫,加大包虫病防控宣传,其中开展当地居民对包虫病知识和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是重要一环。
经调查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包虫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差异,青年人群关于包虫病的知晓率最高,可能是近年来马尔康市注重青年包虫病教育的成果。但中年人群对包虫病传染源、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所有年龄段中最差,应加强该年龄段人群的宣传教育。在民族差异的调查中发现关于包虫病传染源的知晓率,藏族人群最高,受调查的汉族人群却无法作答,可能与固有思想里认为少数民族基础知识薄弱,而在宣传教育时更关注少数民族有关。关于文化水平的调查显示除小学文化水平人群外,马尔康市居民对包虫病的知晓率相对较高,文化水平达到大学的人群对于包虫病的知晓率达100%。根据调查,大学文化水平的人群中有45人职业为公务员,占该人群的87%,这与当地政府对包虫病重视程度较高有关。包虫病防治工作在整个阿坝州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调查中人群普遍了解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蚴寄生于人所引起的人兽共患病。除了犬,包虫病常见的传染源还可以是狼、狐等肉食兽,不管哪个人群都不太了解,这说明对包虫病传染源的认识不够全面。
行为习惯的调查显示,调查人群中养犬的数量不多,与犬经常性接触的人也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养犬的人群没有进行犬只登记的占大多数,提示需要加强犬只管理的规范和宣传。
本次调查显示青年一辈、藏族人群和高文化水平的人群对包虫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也能保持较好的个人卫生行为,有利于切断包虫病的传播,因此继续加强中年、老年和其他民族人群关于包虫病的培训和宣传,以及提升当地居民文化水平有利于包虫病的防治工作。
此外,马尔康市居民对包虫病基本知识的认知率较为可观,但对传染源的概念仍然模糊,这也可能是调查中犬只登记率较低的原因,因此,对包虫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显得十分重要。调查中还显示,被调查人群中只有34人参加过相关培训,占调查人数的12%,其中参加过一次的占比8%,参加过2次及以上的占比只有4%,有过相关培训经历的人群中,培训做多的乡镇是大藏乡和卓克基乡,党坝乡、木尔宗乡、松岗乡、沙尔宗乡、集沐乡、龙尔甲乡培训几乎没有;此外,培训人群中藏族人数最少,仅占15%,提示政府应加强个别乡镇相关培训,特别是藏族人群的培训,重点加强包虫病传染源和犬只管理的教育,持续规范犬只登记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