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州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3-01-09唐新雅朱胜

上海商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开州区常住人口人口老龄化

唐新雅 朱胜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明乡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到了2020年,中国的农业和农村从“小康”进入了“现代化”,“2035年”将基本完成。“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前进,乘风破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始新的历史征程。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定,也是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说,振兴农村要靠工业,而要实现产业的振兴,就必须集中人口,特别是人才。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只有正确认识农村人口中的各类问题,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地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

二、开州区农村人口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基本特征

1.农村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开州区的农村人口数量在近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急剧降低,由于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开州区农村人口规模持续萎缩,人口老龄化加剧,直接影响到了农村人口的“空心化”。

从2000—2020年开州区常住人口总量基本不变,但是,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开州区城镇人口数量2000年为18.26万人,2020年增加至60.91万人,农村人口数量2000年为103.50万人,2020年降至59.55万人,农村人口总量持续下降。开州区城镇人口比重2000年为15%,到2020年上升至51%,农村人口比重2000年为85%,到2020年下降至49%。城镇和农村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反映出了开州区人口逐渐城镇化的过程。

开州区农村人口变化主要是由于农村人口自然变迁和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迁移所致。随着人口的自然变化和城市之间的流动,即使生育政策逐步放宽,未来生育水平实现稳步回升,开州区农村常住人口规模仍将持续下降。

2.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且城乡倒置

人口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特征,会相应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各个指标数据来看开州区已经处于老年化社会,而开州区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要远大于开州区城镇。

1990—2020年,开州、重庆、全国的老年人口系数不断升高,全国从1990年的5.57%上升至2020年的13.5%,重庆从1990年的5.83%上升至2020年的17.08%,开州区从2010年的12.6%上升至2020年的18.47%,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主要由人口生育率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造成。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在城乡人口转移因素作用下,由于迁移人口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具有明显选择性,迁出农村的人口大部分为青壮年,因此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

开州面对着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不仅表现在人口规模和老龄化程度、速度上,而且还表现在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开州区的老年人口系数明显高于全国,开州区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比城市要高,开州区农村面临着较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3.城乡人口流动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变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进城的农民工数量迅速增长,而农村人口的流动频率和规模也在逐渐增大。随着不断地城市化,乡村和城市的人口流动,大量的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年劳动力“外流”,这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农村常住人口的缩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持续减少,许多村庄“人走房空”,农村“空心化”,造成了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农民荒”和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心化”导致了农村人口的萎缩、受欢迎程度的降低。这一趋势使大量耕地撂荒、弃耕,农民数量急剧下降,严重限制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开州区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略有上升,其中城镇劳动年龄人口数却增加98652人,增长47.86%;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减少86868人,减少18.59%,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由69.39%进一步下降到55.52%。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大量流出。

同时,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六人普的40.28%下降到31.62%,农村“空心化”严重,老少留守人口问题突出。

4.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十三五”时期,开州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农业总产值131.63亿元、农业增加值86.01亿元,按现价计算,5年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3%、8.4%。2020年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20元,比2015年增6050元,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36∶1缩小到2020年的2.21∶1,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3.2%。

5.农村人口负担系数远高于城镇

开州区人口负担系数为63.37%,高于全市(49.21%)和全国(45.88%)水平。全区仅有汉丰街道和云枫街道的人口负担系数小于50%,分别为47.34%和44.82%。开州区城镇人口负担系数为51.37%,农村人口负担系数为72.70%,农村人口负担系数远高于城镇人口负担系数,人口负担较大。

开州区农村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农村人口迁移,导致农村常住人口规模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开州区农村将面临劳动力短缺压力、养老压力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开州区厘清人口变化与乡村振兴间相互关系,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州区农村人口变化趋势预测

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提出了著名的人口模型,人口的增长率是常数,即随着时间的增加,人口按指数规律无限增长。

x0为初始年人口数,r为年增长率,k为规划年限。

1.乡村常住人口预测

开州区2000—2020年的乡村常住人口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72%,设定预测期内乡村常住人口增长率作高、中、低3个方案预测。其中,高方案认为2000—2020年乡村常住人口平均增长率保持20年来的平均水平-2.72%不变;低方案认为2000—2020年乡村常住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0年的最小值-1.54%;中方案取其平均值-2.13%。

对应上述三组年平均乡村常住人口增长率的方案,以2000年为基期年,根据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可以得到2021年、2030年开州区乡村常住人口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方案的预测值。

研究认为中方案符合开州区未来人口发展的动态趋势。所以据此预测法到2026年,将会减少至52.34万人,到2030年,将会减少至48.02万人,到2035年,将会减少至43.12万人。

2.预测结果

根据马尔萨斯模型对开州区城乡常住人口进行预测,得到最终结果如下表:

根据预测结果,在2026年开州区城镇常住人口为78.64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52.34万人,在2035年开州区城镇常住人口为115.3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43.12万人。

四、人口视域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1.在思想上要理清观念,坚持农村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

在推动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应该轻视农村的发展,不应该等到城镇化基本完成,城乡人口流动比较平稳的时候才开始。农村的复兴不仅是一个目标,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即使是在长期内,乡村建设也不会被彻底抛弃,因为乡村建设还需要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期内,农村仍有大量的人口,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仍有待改善和提升。

2.加快推进农业智能化发展,引导更多人才回流

我国农业人口的迅速减少给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必须尽早适应急剧下降的劳动力状况和“人地关系”的新格局,努力提升我国农业的智能化程度,将农业大数据、智能控制等智能设备运用于农业生产,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智能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3.不断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随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一是,要继续健全开州区的新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增加政府的财政补助。二是,开州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应当重点关注老年人,以解决老年慢性病等问题,实行贴近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三是,要继续健全开州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猜你喜欢

开州区常住人口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举手
我是小小招生员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开州区在“万开云”一体化发展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开州区生态涵养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析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