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化视角对《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课程改革研究
2023-01-09崔嘉雯
崔嘉雯
一、引言
近年来,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深化,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特征,我国与其他国家在金融业务方面的往来日益频繁。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国际化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提高,不但需要其具备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业务商谈和沟通。因此,《国际金融》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十分必要,不但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其外语沟通、交流能力。但是结合现状分析,目前《国际金融》课程仍存在诸多不足,对双语课程的开展造成阻碍,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课程改革对策,以提高教学水平。
二、《国际金融》课程概述
《国际金融》主要指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国家与地区间商务贸易、资本流通、价值流动等经济、金融活动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其内在规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国际结算、国际货币、国家汇兑等。不但能够为国际上多数金融、经济活动提供分析手段和理论框架,同时也可以为个人、企业及政府参与国际金融、经济活动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和指导。该课程涉及内容繁多,如国际汇兑、汇率系统、经济政策等。国际化视角下,为了使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提高其业务能力,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三、《国际金融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1.课程本身特点决定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涉及诸多经济理论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从国际货币金融的视角下,实现一国经济、金融的内外部均衡。在理论层面,该门课程的国际性特征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很多理论均参考和借鉴西方金融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课程框架。很多观点均为从国外引进,不断更新。在实际业务方面,很多业务活动均需要通过外语实现,如外汇交易、国际结算等,能够娴熟掌握外语工具是完成相关业务的必要前提。因此,只有在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外语工具,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
2.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国际金融贸易活动呈现崭新的面貌。新形势下,《国际金融》课程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满足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要求,避免被时代淘汰。因为国际经济活动下,交易规则、类型处于持续完善和更新的状态,因此课程教材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但是目前国内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很多知识未得到及时更新,未补充前沿专业内容。欧美教材的优势体现在更新速度较快,知识内容完善,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采用欧美教材开展双语教学与时代要求相符。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商业银行、证券企业开展涉外活动的频率显著增加,因此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结合现状分析,目前能够娴熟开展国际经贸金融业务活动,同时兼具较高外语水平的人才十分匮乏。针对这一现状,《国际金融》课程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全面改革,将外语工具贯穿于教学全程,全面实施双语教学,这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国际金融》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1.双语师资力量匮乏
教师决定教学质量,而双语教学包含多学科内容,对教师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教师运用双语传授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英语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因此对教师英语能力及课程专业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兼具英语和专业能力。通常情况下,英语教师的英语能力较强,发音纯正,但是其对金融专业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所以无法胜任《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扎实,但是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由于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英语师资教育、培训机制,因此双语师资力量匮乏。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不但需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运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知识,不仅包括英语的学习,因此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均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结合现状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同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虽然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扎实,但是双语教育多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其理解能力、阅读效率较低。而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双语教育不但难以提高其英语水平,还会对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造成影响,阅读英文教材、知识内容需要其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逐渐削弱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双语教育顺利开展的一大阻碍。
3.缺乏标准、统一的双语教材
教材是双语教学的重要元素,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国际金融》课程尚无统一、规范的双语教材,部分高校采用英文原版教材,部分采用自编教材。原版教材涵盖目前最前沿的理论知识,更新快,充分体现该学科的发展动态,满足国际化的要求,且英语表达质量较高,但是缺点是价格偏高,且教学计划、内容与中国国情存在不符,难以有效结合。自编教材能够弥补原版教材的不足。但是多数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甚至部分教材内容通过翻译软件译成英语,不但表达质量低下,且多存在语病和歧义。
4.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手段单一
结合现状分析,高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教师教授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低下。且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将这部分学生安排在同一班级,双语教学效果欠佳。另外,课程的考核以期末成绩为主,缺乏对平时学生学习、表现情况的考核,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无法为教学改革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五、基于国际化视角对《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课程改革对策
1.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师应兼具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语言素质,但是目前这类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因此,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应针对教师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例如增加双语教学学时的系数,在评定职称或者评优工作等方面适当倾斜,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其次,高校应建立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可从重点院校或者国外院校引进专业人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并且对其他教师具有帮扶作用。最后,应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为双语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空间和机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在校内开展专业讲座,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适时开展双语教学
为了确保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高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例如定期组织学生收听广播、收看英语节目等,或者组织英语演讲、朗读竞赛等活动,通过校园广播站开设英语节目等,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学并非适合全部学生,所以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例如:《国际金融》课程的双语教学适合大三、大四的专业学生,因为多数学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英语水平明显提高,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能够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另外,高校也可以结合学生入学成绩、四、六级考试成绩,按层次开设双语班,且结合专业的不同划分选修课与必修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
3.注重教材研发与教学实践
优质的双语教材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虽然原版教材内容丰富,涵盖大量前沿知识,但是并非完全适合中国学生,也可以选用本土优秀教材,有助于反映目前中国对外金融、贸易现状,并且学生对教材的语言、架构更为熟悉,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如果需要选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全面了解教材结构、内容和知识体系,将一些重难点知识,如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国对外财政金融政策等,通过案例分析或专题讲座的方法为学生详细讲解,避免双语课程与实际脱节,且弥补原版教材的不足,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高校应为教材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配备外语能力、专业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进行教材研发与双语教学实践。
4.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可采用分班授课的方法,针对英语基础扎实,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班级,适当提高英语授课的比重。除此之外,结合不同的内容,需要有针对性明确中英文授课的比例。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比如说,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讨论法,各小组派出代表上台发言,教师合理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辩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的考核应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避免采用单一、枯燥的闭卷考试方法。闭卷考试只会导致学生产生应试学习想法,只是记忆,难以充分理解知识点,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双语课程的考核还应注重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内实践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考勤、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结合期末英文试卷,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其学习动态,保证教学质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应全面分析相关问题,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通过加强建设师资力量、教材建设、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等方面,提高双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