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际中文教育的中国文化推广策略研究

2023-01-09彭新博沈津如王雪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彭新博,沈津如,王雪吟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本文以国际中文教育及中国文化推广为切入点,分析中国文化的推广意义,提出中国文化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寻求有效策略,通过国际中文教育助力推动中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1 国际中文教育及中国文化推广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享有更多话语权,这使得国际对汉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呈递增趋势。这不仅有利于国际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并且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1.1 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现状

中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随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而显著提升。中文非母语学习者超2 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2亿[1]。教育部推进中俄、中法、中德以及中国与东盟等双边和多边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国际朋友圈”。

田立新学者指出:“《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一直以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积极支持语合中心(“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简称)及专家学者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相关规范标准的科学研究。《标准》是国家语委首个面向外国中文学习者全面描绘、评价其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等级标准的发布实施是国际中文教育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2]

孙春兰认为:“我们将遵循语言传播的国际惯例,按照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支持中外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国际中文教育项目和交流合作,聚焦语言主业,适应本土需求,帮助当地培养中文教育人才,完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发挥汉语水平考试的评价导向作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3]

综上所述,国家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大力推动,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文明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推动了国际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

1.2 中国文化推广现状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文化推广是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也是义务。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4]

2021年10月,17个部门联合印发 《商务部、中央宣传部等17部门关于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 《通知》),“《通知》提出,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强与海外新媒体平台合作,积极拓展企业出海新通道,鼓励开办专属频道、专属栏目,利用点播分成、保底分成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覆盖全球的新媒体平台,助推优质文化内容‘走出去’。”[5]

本文将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国文化推广相结合讨论,力求在进行国际中文教育的同时对外进行全面的文化推广。

2 中国文化推广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规则制定权的重要尺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取得丰硕成果的根本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助力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树立“中国形象”。

2.1 需求变化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了5 000多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智慧和文化内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软实力的增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使得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世界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许多国际问题离开中国都难以解决,只有正视中国的飞速发展,学习中国发展背后的文化内涵,谋求与中国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才能为各国的未来与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2.2 趋势变化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内外学习中国文化的受众群体由青年、成人逐渐转变为以低龄学习者为主体。世界各地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和消费日益低龄化。有调查显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市场需求量,已经不再局限于青年、成人受众群体。海外汉语教学对象正在向低龄化发展,幼儿和中小学阶段的学习者正迅速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更应了解中国文化中的成分,了解它的发展脉络和变化规律,在同外来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学会“扬弃”,推动中华文化进入再度辉煌的时代。

因此,我们应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更要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展现历经积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与时俱进的时代魅力,阐释中华文明的新时代意义,弘扬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中国文化推广问题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给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带来一定的冲击。中国文化推广仍存在内容传播方向“畸形化”,推广方式“单一化”,推广范围的“局限化”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分析。

3.1 推广内容“畸形化”

近年来,大众审美韩流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肆意传播给我国当前的文化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种文化渗透,导致了当前国内媒体对中国文化推广呈现过度娱乐化的趋势。大多数电视及媒体注重过度“迎合”,而非正确“引导”,使得推广中国文化变为“网络快餐”。为迎合这一畸形潮流,国内部分电视媒体相继推出了许多外表主打着“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旗号,却有着娱乐性低俗内核的节目,这就导致社会产生了文化乱象,内容的传播方向发生严重改变,节目本身也失去了文化推广的意义。

3.2 推广方式“单一化”

由于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我们自身对于中国文化推广方式较单一,推广的模式与结构未达到系统化、精准化。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都为传统的电视或者纸媒推广,并且这些传统的对外推广方式没有做到“活化”“本土化”,所起到的作用较小。使得一些西方国家的中国文化爱好者虽然很想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却又无从下手。

我们不应让这些中国文化爱好者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不能引起共鸣的思想就吸引不来受众群体。在推广方式上,如果我们不去开创新时代多元化的推广路径,不能够有效地建立起整套文化推广体系,极大程度会消耗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情,最终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缺失。这对于我们中国文化的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3.3 推广范围“局限化”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对于面对面的国际交流会议与对外推广活动相继减少,这对于文化推广范围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受地域发展及文明程度的原因,各国和各地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层面与深度不同,造成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的目标受众具有局限性。其推广目标受众面较为狭窄,主要面向有一定文化知识积累的精英群体,一般难以渗透到目标国家大众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扩大目前推广范围,让西方人增强对中国的文化印象与文化理解,全方面的了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当针对中国文化在防治疫情、地域间文化差异与文化推广范围三者之间如何找到最佳平衡,这成为我们面临的极大挑战。

4 国际中文教育助力中国文化推广策略

据统计,当前全球汉语学习者激增,“汉语热”持续升温,2021年1月25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西班牙政府通报,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这给国际中文教育者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4.1 提高国际中文师资队伍素养

增强国际中文师资队伍素养是服务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各领域均有有志之士加入国际中文教师的行列,但这些人群没有经过系统培训,自身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这些教师本身对国际中文教育行业不够了解,对于中国文化素养十分匮乏,无法有效地进行知识输出;另一方面,部分群体对西方语言、西方文化、西方社会内容进行过学习与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或忽略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正因为这些问题,所以提高国际中文师资队伍素养迫在眉睫。

其一,要提高国际中文师资队伍素养,学校要定期为国际中文教师开展中国文化讲座;其二,教师还应积极创建高雅文化,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培养琴棋书画、赋诗吟词的高雅兴趣,在学习中陶冶情操,领略中国文化的风采。这样在教授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达到推广中国文化的目的;其三,国际中文教师还要博览群书,定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书分享会,开阔文化视野,提高思想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其四,要与时俱进,多角度、多渠道获取文化信息和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五,国际中文教师还要从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实际出发,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对文化教学侧重点进行灵活调整。

4.2 打造更适宜推广的内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想打造更适宜推广的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一,要将中国文化“活化”起来。在媒体层面上,既要从以往的过度娱乐性文化推广转变为有深度、有广度的中国优秀文化推广。其二,要对中国传统故事进行二次创作,发挥文化创意,用新科技去诠释,用新时代价值观去解读,打造中国IP品牌,推广更具有生活气息、更适宜扎根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故事。

目前国际公认的优秀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并不多,其问题在于一些教材没有与时俱进,教学理念缺乏新意、语法知识陈旧、细节打磨不够;教材编写不够精细、缺乏有价值的评估。在国际中文教育层面,要适应其他国家的本土需求,以全新的国外人的视角来录制中国文化视频课程,通过打造更适宜推广的学习课程内容,对文化课程进行深度剖析,并采取更针对更适宜的教学方式,使国内外留学生和中文爱好者真正了解中国元素背后的内涵文化。

4.3 加强传统文化氛围营造

传统的文化的教育方式是固定化、模式化的,教学时总是会把传统文化的干货抽离出来,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不仅效率低,还易出现“僵化”“化石化”的现象。相对于书本上一成不变的文字,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近年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传统文化教育开拓了新的宣传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对文化IP的挖掘,加上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打造出沉浸式环境,搭建网络传统文化教育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去推广文旅项目,如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景区,让游客们足不出户就能够领略中国的大好河山,这大大弥补了传统活动文化参与率低、文化氛围不浓烈、认识度不深刻等现实困境;另一方面,国际中文教育者要向学生推荐包含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态的文化学习资源,同时,通过在线交流和测评,了解学生对中国知识掌握情况及文化素养。积极开展系列教育,组织实施汉服主题等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文化体验,营造身临其境的文化氛围。

4.4 使推广形式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人类的信息获取及优秀中国文化的推广要转变思路和方法,不能仅拘泥于传统的电视或者纸媒推广方式,应注意研究受众心理,基于受众的文化需求,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推广形式[6]。

在新闻媒体方面,要加速完善国际中文教育网站、孔子学院官网、公众号、官方制定账号的体系化,完成“一站式平台”构建。全民自媒体时代,通过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推动文化的传播、促进文化的交叉融合,加快构建高质量的体系建设,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更为直观地呈现在世界舞台。

在未来文化推广的构建方面,结合新趋势,从科技产业等角度来围绕出版行业、电影业、演艺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动漫业、游戏业等行业进行具体创新推广。各文化产业之间彼此携手并进,围绕传统文化、政治文化等热点展开评述,帮助语言学习者群体全方位、多维度的了解和掌握我国优秀文化背后的精神境界与“线性文化”[7]。

4.5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契合全球视野,中国与世界各国间频繁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不仅有助于更多国家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宣传中国精神和价值。地域文化要打破边界,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以中国特色文化为核心内容,分步骤走出区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世界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势在必行。第一,根据国际发展和工作的需要,适时推出一批有影响的重点文化项目;第二,继续与各国保持稳定的文化交流关系,政府机关可以继续通过签订文化交流计划推动项目的执行,政府对民间文化交流将继续给予支持,同时鼓励通过商业渠道将我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第三,积极举办和参加多边国际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以影响国际文化领域有关文化方针政策的制定,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的推广有助于中国在世界上形象的塑造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有助于寻求全人类的文化共识和共同价值,展现历经积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宣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广中国文化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国际中文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因此需要发觉有效的策略促进国际之间文化交流来解决中国文化推广的系列问题,使中国文化进一步绽放于世界舞台。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