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背景下党报新闻报道的创新

2023-01-09史树梅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3期
关键词:日照党报

史树梅

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权威性、指导性,这是由党报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已经进入关键期,党报也必须正视自身发展困境。在突围突破中,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发展态势,进一步提高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值得每位从业人深切思考。

一、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发展现状

融媒体是一种新兴协作模式,可以让音频、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得到一体化融合传播。依托如今便捷的信息平台,新闻传播的速度更快;新闻则除了通过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传播,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视频App等)进行推送;受众一方面可订阅自身感兴趣的频道、栏目等,亦可根据自我意愿,快速参与互动,进而推高新闻热度。[1]

党报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虽然具有极高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但在融媒体时代,党报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面临新的考验。挖掘新闻深度以及利用好新媒体传播平台,打造出一条特色化的突围发展之路,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发展困境

困扰党报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第一,党报传播周期较长,传播方式单一;第二,部分党报宣传形式呆板、文风僵硬,难以让读者产生亲近感和思想共鸣;第三,一些党报没有认识到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守正”尚可,“创新”不足;第四,专业化人才面临断档,队伍建设面临困境。

据不完全统计,绝大部分地区市一级的党报都在大力开展媒体融合发展,借助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平台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但现实情况是新媒体的阅读量和浏览量并不理想。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党报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没有真正发挥出自身优势,媒体从业者思想还未真正解放,新闻作品“一平二浅”。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打造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就要让新旧媒体实现优势互补,既要生产出好的作品,更要借助多种传播手段,实现多平台无缝融合,才能提升影响力。

因此,必须下大功夫在党报传播活力上有所突破,进而构建新闻媒体生命力。

作为党的“喉舌”,党报在媒体融合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深刻理解,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是相互取代关系,更不是谁主谁次的关系,而是水涨船高,优势互补的关系。第二,无论何时党报都不能够丧失话语权,必须准确把握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深刻内涵和时代要求,守好舆论阵地。第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自身专业化的优势,多提供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报道,提高用户观感。第四,党报也要主动出击,与各个部门对接,打通宣传末梢,高效完成宣传工作。

三、新媒体时代党报的突围之路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受到极大挑战。正确引导舆论、彰显主流担当、体现专业品质,是党报的立身之本。因此,党报从业者必须走出舒适圈,做到“守正”与“创新”结合,锤炼“四力”,努力提高政治素质,提升业务本领,做作风优良、本领高强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

(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创新是报纸的生命,是党报宣传取胜的重要法宝。在新闻日益同质化的时代,一张报纸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打响自己的品牌,就必须走出一条开拓创新的路子。

首先,内容要创新。党报承担着引导舆论、报道社会重大事件的责任,紧扣重大新闻事件、社会热点难点确定报纸宣传的内容。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报道模式有些固化,虽然保证了党媒本身的严肃性和宏观性,但在全媒体环境中,公众更容易接受故事化、碎片化的新闻叙事方式。因此,应对全媒体时代,党报要有意识地转变文风,从用户的实际阅读需求出发,坚持“受众为本”思想。新闻学者李希光认为好新闻的标准是: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因此,好新闻,就是要把故事讲得精彩。以更贴近新闻的视角描绘经历和感悟,让读者身临其境,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思考。

以营商环境报道为例。营造优化营商环境良好舆论氛围,《日照日报》在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媒体平台进行新闻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持续引发社会关注。

比如稿件《商务总监的三个“没想到”》,记者通过手中的笔,从三个不同层面,展示了日照营商环境的站位高、措施实、服务好,这样的新闻产品不仅吸引了读者关注,在增强受众阅读体验的同时,也为《日照日报》新媒体引流,扩大了《日照日报》的社会影响力。

比如稿件《“两张图”引来6个世界500强》,通过讲述绘制产业链招商、区域招商图谱,实现了精准招商,从侧面反映日照营商环境的优化。

其次,做大主题宣传。党报的新闻时效性,要求对重大宣传任务要提前介入,精心策划。把握时代脉搏,奏响时代强音,这是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时代担当。因此,一篇有温度的深度报道,一篇有分量的专题评论,一组有张力的视频、图片,方能彰显党报宣传报道的独有魅力和独特分量。“十四五”开局之年,党报宣传要聚焦热点难点,强化主题宣传,围绕阶段性工作和重点任务,建立重大题材新闻报道策划机制。

以《日照日报》推出的“深读”专栏为例,该栏目通过新闻调查、专家解答、深度报道等方式,聚焦日照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记者深入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抢抓新闻的第一落点,与新闻当事人和亲历者对话,采写推出大量的民生新闻和特别报道、系列报道。如:《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日照经济“三季报”——量增质优精彩“蝶变”动力强劲》《解锁农业“芯”密码——解读日照市〈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与此同时,在日照市委市政府出台重要文件、规定、制度时,“深读”专栏坚持深度发现、深度调查、深度解读,积极迅速进行政策解读,更深层次地了解社会动向、知晓民众需求愿景、推动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同时积极深耕本地,以地方实践为支点,让重大主题“落下来”,落到具体的地方实践中来。不管什么样的重大主题,都要接地气,这也从某个角度告诉我们,从地方的实践中,可以找到撬动重大主题的支点。然而,要找准撬动重大主题报道的支点,必须置身于全国视野,深耕本地,吃透“两头”,使重大主题报道“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只有深耕地方元素,找准地方特色,才能与全国性的重大主题实现“天地对接”,使报道与众不同,独具竞争优势。

再者,建立全媒传播体系。要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就要运用融媒体手段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立足“一次创作、层级推送、全媒传播”,进行采编流程优化升级,综合运用微信客户端、小程序、H5等载体,图文、视频、音频多形式组合,多平台、多渠道有机链接,不断拓展新闻传播路径,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让党报能够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并且快速发展。

以2021年《日照日报》报道的2022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为例,为让“煤交会”新闻及时、快速、高效、优质地传播,《日照日报》在报纸的重要版面、显著位置开设了“煤交会”报道专版、专栏,进行着重专版报道。

与此同时,《日照日报》还在客户端《主流日照》开设“2022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专题,在抖音号“主流日照”、微信公众号“日照日报”,微信视频号“日照日报”等渠道,以直播、视频访谈、H5等融媒体产品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为读者烹制“色香味俱全”的两会盛宴,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

(二)要坚持“三贴近”,始终怀有民生情怀

为人民立传,为时代发声,创作更多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新闻作品——这是党报的生命力所在。

而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是新闻工作的正确方向,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保证。

“贴近实际”的核心,就是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贴近生活”的核心,就是要把现实生活作为新闻工作的源泉,坚持面向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体现价值,完成使命;“贴近群众”的核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忠实地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做好各项工作包括新闻宣传,提供了清晰指引和根本遵循。事实上,只有将采访镜头对准民生关切,把版面留给群众,以真挚情怀反映民生冷暖,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新闻作品才能真正赢得群众喜爱。

结合一线采编实践,落到新闻采写实践中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021年,很多主流媒体相继开设了为民办实事专题,以及“走流程”等一线民生专栏,广开大门听意见,回归了“人民至上”的本源。

然而,民生报道的范畴很广,如何从看似点滴的小事中,挖掘、提炼出背后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关键,也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民生新闻的价值就是通过新闻报道的呈现,举一反三,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人民得实惠,从而激发出群众参与自治共治的热情,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5月6日《日照日报》头版刊登的《十易其稿,只为便民利民》,文章讲述的就是东港区为建好广场,多次修改规划建设的精彩故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该文通过政府前前后后征求广场建设意见,从小处着手,几易其稿的故事,激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政府的为民情怀,折射出当地政府的政绩观和民生观。

地方党报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严肃、刻板。而新闻民生化视角的报道,急需让地方党报摆脱这种固有的传统形象,即让民生新闻不仅实用,而且还好看、耐看,且有教育意义。

《日照日报》推出的《“新”“旧”之间的东港民生之“变”》《从忧居到优居》以及《“一棵香芹”升腾脱贫希望》等一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不仅浸透了民生情怀,还将他们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新闻报道短小精悍,不仅接地气,而且还“热气腾腾”。这样的新闻,耐看、耐读且读者爱看、受启发。

(三)聚焦人才建设,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应对新媒体时代,党报从业者更要强化队伍建设,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走“人才强报”之路。事实上,党报所拥有的优秀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在同一级别媒体中数量最多,也是最为集中的。但由于长期形成的体制原因,专业人才的活力和潜能还有待激发,所以要主动激发采编队伍的积极性,盘活人力资源。

首先,建立人才梯度培养机制。分期分批“请进来、送出去”培训。与省内高校、新闻名家建立了固定的“新闻阅评”制度。每月对报社各媒体刊发的作品进行阅评点评,对评定的优稿进行奖励,以激励创先争优。同时,加强学习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引导人才队伍加强自我学习,重点提高对传媒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技术的认知掌握,适应媒介传播手段的变革,全力打造融媒体采编、运营、技术队伍。

完善制度激励。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和奖惩机制,及时发现、表彰和宣传工作中的先进典型,畅通职级晋升通道,拓展晋升空间,激励采编人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改革薪酬机制。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逐步实现在编人员和聘用人员“同工同酬”,做到以事业留人,更以待遇留人。对优秀人才在工作中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成就,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结合的办法给予客观公正评价,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单位对其工作的认可。

强化政治建设。强化党的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理论素养、锤炼政治品格、锻造合格本领,打造一支忠诚担当、敬业精业、凝聚力强的新闻铁军。

四、结束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到来后,对党报等传统媒体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只有迎难而上,奋勇争先,不断创新突围,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力,才能够在新时代实现高效融合发展。只有不断求新求变,放大自身优势,补齐发展短板,融合新媒体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新媒体党报产品,才能实现党报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强党报的传播力。

然而,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人才成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完善体制机制,引进培养聚集采编、经营、技术等各类人才,形成强大基础支撑,已成为推动报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的着力点。

猜你喜欢

日照党报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书香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党报深度报道的非典型化转型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