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体制新机制激活文化生产要素
——十堰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探析

2023-01-09李光锐陈立波郭应均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3期
关键词:十堰晚报微信

王 清 李光锐 陈立波 郭应均

(王清:十堰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光锐:十堰日报社总编辑;陈立波:十堰日报社副总编辑;郭应均:十堰晚报总编室主任)

近年来,湖北十堰日报社按照“报社式运作、多元化经营、全媒体发展”的思路,坚持移动优先策略,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全面推进媒体改革,大力发展新兴媒体,加快推进报网融合,积极布局多元化产业,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数字转型升级示范单位。

媒体转型,体制要先进、思路要清晰、眼光要超前。十堰日报社改革的要旨是:以新体制、新机制激活文化生产要素。

一、媒体转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巩固传播主阵地

2000年开始,报社发力“市场之路”,举全社之力做大做强《十堰晚报》,让晚报独立核算,使晚报迸发出极大的活力,迅速成长为报社的第一经济支柱。

2006年开始,报社发力“转型之路”,开办十堰新闻门户网站——秦楚网,让秦楚网与《十堰日报》《十堰晚报》享受同等待遇,网站快速发展,使秦楚网成为全省最早盈利的新闻门户网站之一。2009年,创办《十堰日报手机报》,目前有效发行量稳定在15万份左右,居全省市州报第一名。2012年起,先后开通“十堰晚报”微博、秦楚网新闻客户端、“十堰晚报”微信公众号、“十堰日报”微信公众号以及视频号等。经过10多年发展,报社形成了以秦楚网、十堰政府网为核心,以移动新媒体和专业服务网站为两翼的新媒体集群。

2016年开始,报社发力“融合之路”,又主动向移动端转型,将《十堰晚报》与秦楚网合并,《十堰日报》与十堰政府网融合,坚定迈出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实现了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当年就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报网合并后实行一体化管理,以移动优先、视频优先为总体思路,打造报纸、网站、手机端、电商等产业结合的“媒体+产业”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报网融合后主要改革措施有:一是报社出台激励政策,定额上缴、超收利润由报社和编辑部三七开,一定三年不变。二是设五大中心,推行“扁平化”管理。全媒体采访、多媒体编辑发布、多元化经营、技术和大数据、综合服务等五大中心,除技术中心外,所有中心负责人均由副总编兼任,减少管理层级。三是日报、晚报减刊期、减版面、减发行、减彩印费、减人员,年节省开支近500万元。四是人力资源布局向新媒体转移。新设两微、客户端、视频等部门,新媒体人员占采编队伍70%以上。四是广告与产业并重,以非广告收入弥补广告下降。

二、经营转型:找准优势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一)“一行业一公司”和“一频道一公司”开创新媒体盈利新模式。报社在《十堰晚报》和秦楚网层面全力推进“一行业一公司”制和“一频道一公司”制,整合“公司+部室”资源先后成立8家子公司。如,十堰百事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前身是晚报广告中心综合部。尝试转型会展业务,先后承办家博会、郁金香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经过8年发展,百事通公司连续5年上交纯利润过百万。再如,十堰壹周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全面开发经营报、网、端、微等全频道教育资源,目前年经营创收达500余万元。

(二)依托媒体优势、地方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搭建经营平台,构筑报社转型发展的新支点。一是“媒体+电商”,依托十堰农特产品资源优势,打造农特电商平台。2014年7月,报社注册成立湖北小蜜蜂电子商务公司,致力于农产品上行,构建以“互联网+媒体+农特产品+基地”结合的区域电商发展模式。公司通过“自营网站+App+小程序+社群+新零售门店+第三方平台合作店铺”,与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让十堰优质特产依托电商优势,销往全国各地。2020年,公司全年销售收入3480 万元,其中农产品销售2500 万元。公司两度跻身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被科技部确定为第三批星创天地备案企业。二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智慧旅游平台。2015年初,投资150万元成立湖北当当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专注文旅行业采编、创意策划、营销业务、旅游文创等业务,累计策划组织各类文化旅游活动600余场次,开发了武当福寿康宁、“十堰,一个人人称道的地方”城市伴手礼等系列文创产品。当当文旅“媒体+政务+产业”模式,已经成为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一个现象级案例。6年累计上交纯利润1300多万。在“与爱同行、惠游湖北”中被评为“业绩突出旅行社”,被省政府发文表扬,获专项奖金50万元。4A级旅行社评审已基本通过。三是尝试“媒体+产业”,实行高端对接合作。2014年6月,报社与宜昌兴发联合开发神农鸡血梅花玉项目。报社510 万元投资增值一倍有余。2016年底北京工美集团控股该公司,报社股份由51%减少到10%,已收回全部投资。

传统媒体搞转型、跨界发展,有公信力背书、资源整合、广告加持等先天优势,但同时也深受党媒身份所带来的政策瓶颈、资本运作、人才培养等要素束缚。总之,公司化的原则是优胜劣汰,不能盈利就退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三、融合发展:媒体“四力”显著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一)宣传实现全媒体呈现。报社精心打造“四个媒体”品牌,围绕全市重大活动完成了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打了许多硬仗,如日报高质量编辑出版《使命》《攻坚》等扶贫大型特刊、建党100周年系列特刊;围绕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策划出版《生态十堰 大美之城》画册;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5周年,策划了《碧水丹心》画册;十堰竞演《魅力中国城》期间,运用了微信、H5、直播、视频、电子号外等多种新媒体报道形式……全媒体呈现、多元化表达,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显著提升。

(二)媒体品牌影响力提升。全报社媒体受众总量累计近1000万。《十堰日报》先后被中国传媒大会组委会授予“中国十大公信力地方党报”“中国十大传播力地市党报”等称号。《十堰晚报》先后荣获“影响中国最具广告传播价值城市报”“中国10大创新力城市晚报”和“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影响力10强”等荣誉。十堰政府网在全国298家地市级政府网站中位列第14位,居全省市州政府网站首位。秦楚网先后荣膺“中国百强新闻网”“全国地方十强新闻网站”,在全省市州网站中名列前茅。“十堰晚报”微信公众号粉丝155万,在全国3400多万个微信公众号中最高排名第79,在全国纸媒微信公众号中最高排名第4,影响力长期位居全国报纸微信公众号十强、全国地市纸媒前两名,全省微信公众号第一。十堰晚报抖音现有粉丝644万。人民网研究院发布《2020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十堰晚报抖音号位居2020党报抖音官方账号传播力排名第七位。

(三)新技术得到充分应用。H5、VR、短视频、直播等新技术、新传播手段得到了充分应用。拍摄的10秒十堰形象广告片在央视播出。原创的《光影70秒——我和祖国共成长》视频,入选中国2019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名单,湖北市州唯一。2017年以来,累计直播已突破1000场次。

(四)重大活动承办和服务水平获得高度认可。2019年11月,“国字号”盛会——“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举办,报社各媒体齐心协力,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完成相关会务服务工作,获得生态环境部部长点赞。报社还远赴北京、上海、武汉、南宁等地承办多场大型展会等,如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十堰馆、上海国际珠宝展十堰馆、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十堰馆等等。

(五)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9年报社经营总收入8199万元,同比增长0.5%,纯利润661万元。2020年全年创收8565万元,同比增长4.5%;年度结余1076万元,同比增长62.8%,在全省同行业领先。

十堰日报社报网全面融合的态度和举措,在全国地市级媒体中比较超前,在业内引起了较广泛关注。2016年省委宣传部印发的《湖北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计划(2016-2020)》,提出要推广十堰“报网整合”等模式。2016年以来,全国超过百家报纸、网络、广电等媒体专程来考察。2018年6月,中国报业第二届融合创新大会上,十堰日报传媒集团获评“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优秀单位”。

猜你喜欢

十堰晚报微信
中职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饮食指导
第二十一届全国涂料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会议将在湖北十堰举行
《圣诞夜》晚报
"竹溪物语,问漆武当"漆乡十堰首届当代漆画展作品展
微信
微信
微信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
各家晚报报名题字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