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赵医家医学人文思想初探*

2023-01-09陈泽海尹沫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刘完素张锡纯燕赵

陈泽海 尹沫淋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2;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燕赵医学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开始,燕赵医家在长期的生活和临床实践过程中,广泛吸收各学科先进成果和哲学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理论框架并开创了具有燕赵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1]。燕赵医学学术内涵丰富,流派众多,是中医药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燕赵医家在历史过程中,不仅发展了中医药理论体系,而且在医学人文思想方面建树颇丰。目前燕赵医学研究方兴未艾,现将燕赵医家医学人文思想分析研究如下。

1 燕赵医家概述

燕赵地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燕赵地区以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的疆域为主体,狭义燕赵指河北地域[2]。与此同时,燕赵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还有其独特的人文内涵。由于燕赵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演变,“燕赵”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受行政区划所限定,历史上燕赵文化影响范围十分广泛。本文所指的燕赵医家是以广义的燕赵地域及其人文内涵为限定并进行探讨。

燕赵医家是一批带有鲜明燕赵地域特色的医家。本文将燕赵的地域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对燕赵医家进行限定:(1)籍贯在燕赵地区;(2)籍贯虽不在燕赵地区,但长期在燕赵地区进行医疗实践活动,并以燕赵地区为主要生活范围;(3)受燕赵医学影响巨大并继承和发扬燕赵医学。符合以上其中一点即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2 医学人文思想

医学人文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与医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如杨耀防等[3]认为,医学人文思想是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体、心理健康和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刘虹等[4]则认为医学人文思想是人类挚爱生命、在医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反映人类对生命根本态度的精神。如今的认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医学人文思想进行一定的理解。前者从人的生命及“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医学人文思想进行诠释,而后者更关注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生命的态度。本文从思想和实践2个层面分析医学人文精神。

3 燕赵医家医学人文思想探析

3.1 补偏救弊的革新创举 燕赵医家补偏救弊的精神来源于燕赵精神中的“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精神[5],是这种精神在医学上的具体体现。如金元四大家的刘完素、中西会通张锡纯等,均体现了这一思想。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说到,时医“但依近世方论,而用辛热之药……旧病转加,热证新起,以至于死,终无所悟”。针对这种时弊,他提出“不可峻用辛温大热之剂”。此后,刘完素更是进一步诠释“六气皆从火化”理论,开创了“寒凉派”,并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

张锡纯生活在中医与西医理论碰撞与沟通的时代,他在肯定中医学理论体系完备的同时,也提出了对于中医理论体系革新的要求。他认为“自晋唐迄今,诸家著述,非不美备”,但是历代医家仅仅是在墨守前人之说,“皆斤斤以传旧为务”。他站在创新中华医学的高度,希望自己和后世医家不限于古人之说,而是要以古人之说为根基,“瀹我性灵,益我神智”,将古人之说引申拓展。他认为这不仅是中华医学进步之路,天下之事亦然[6]。

3.2 薪火相传的授业之道 李东垣世代居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在其母有疾之时,乡里诸医竟不能得出相同诊断,治疗方法也是各执一端,寒热温凉诸药杂投,东垣的母亲最终还是不幸病逝。东垣深深痛恨自己不明医学,他发誓“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后得遇恩师张元素,“捐金帛诣之,学数年,尽得其方法”。东垣刻苦学医,全面继承了张元素脏腑虚实病机辨证和药物法相等理论。在实践过程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尤其在五脏精气虚损方面建树颇丰。此外,还发挥了升阳泻火、甘温除热的用药方法。在东垣传道于罗天益时,东垣考验他:“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罗天益坚定于学习和传承医道,因而跟随东垣学医三年,东垣赏识罗天益久学不倦,给他钱财,让他无后顾之忧。中医传承历来重视“其人”之说,如扁鹊遇长桑君,历经十余年,扁鹊乃得传承。《素问·金匮真言论》有言:“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这体现了中医传承对于学生天赋和品质的要求,只有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医学并且品行质朴之人才能继承衣钵,成为一位大医。

正是这种专心致至于医学的精神,使得易水学派传承不息,李东垣尽得张元素学术之精华,罗天益将李东垣和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

3.3 赤诚救世的奉献精神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在这一背景下,燕赵医家形成了赤诚救世的奉献精神。他们将自身的医学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民群众,并成为中医学其他流派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

《史记》记载,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对于不同类型病患广泛关注。扁鹊以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为自己的医疗活动中心,不会因权贵的身份而更改自己对于疾病的判断,这也体现在扁鹊为蔡桓公诊察疾病中忤逆君上,数次出言提醒蔡桓公有疾的事迹中。

李东垣在济源县监察税务时,“彼中民感时行疫疠,俗呼为大头天行”,当地发生称为“大头天行”的疫情。医生“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因此固执己见,一味攻下,“比比至死”。庸医不认为自己治疗有误,患者亦不认为自己因药而死,唯有李东垣“恻然於心,废寝食”,他认真探求疾病源流,制定普济消毒饮,甚效。因此“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对于当时疫情的控制居功至伟。李东垣创制名方,不囿于名利,以赤诚仁人之心,拯苍生于危难。

丹溪先生是刘完素再传弟子罗知悌的学生。《丹溪翁传》记载,朱丹溪因母病而弃举子业,治装出游,遍访名医而不得,最终在回乡之后“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罗名知悌……得金刘完素之再传”。刘完素将自身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尽数传授给弟子,这促进了丹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后世温病学派的形成。

中西医汇通大家张锡纯在西医进入中国之后,以发展中医理论为己任,秉持“医虽小道,实济世活人之一端”的理念,毫无保留地将自身对于中医理论的解说和临床治验发表在报刊上,这对于民国时期中医学术的讨论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4 谦虚礼让的人际关系 燕赵医家对于医患和医医关系十分重视,在历史的发展中,涌现了许多为人称道的事迹。据《金史·张元素传》记载,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张元素前往拜访,刘完素开始时面朝墙壁,不愿正视张元素,在张元素的精心问候与诊治后,刘完素的伤寒病大好,此后刘完素与张元素结成了忘年之交。又如王清任作《医林改错》,他认为医学理论并非一人可以完善,对于书中的脏腑之说亦希望后世医家能够进一步充实修改,“其中当尚有不实不尽之处,后人倘遇机会,亲见脏腑,精察增补,抑又幸矣”。

4 传承燕赵医学人文思想的现代价值

4.1 实现燕赵医学理论 实践与医学人文思想的融合传承 中医学是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结晶。传承研究中医学术流派,我们不仅要传承其宝贵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也决不可忽视学术流派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特质[7]。燕赵医学人文思想中蕴含着补偏救弊的革新精神、薪火相传的授业之道,燕赵医学正是在这样的精神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秉持薪火相传的授业之道精神,当代燕赵医家才能更好地传承燕赵医学;具有补偏救弊的革新精神,当代燕赵医家才能更好地对燕赵医学进行创新。

4.2 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人文素质 中医医德是中医学院校教育和医学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8]。燕赵医家在历史上不仅创新发展了中医理论,而且在学医、行医与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医患之间的道德标准,实现了临床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在中医药院校教育过程中,对于中医学子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燕赵医学独特的中医理论和中医技能的学习上,而且应该将燕赵医家的医学人文思想渗透进入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使得中医学生体会到燕赵医家人文精神的独特魅力,从而自觉自信地深入探求燕赵医学特色。

4.3 营造良好的医疗人际关系 医疗人际关系是医生医疗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医疗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医生对医疗机构的认可,并且能够使医生更好地服务患者,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燕赵医家自古以来都有谦虚礼让的态度和重视礼义的传统。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中,张锡纯治疗毛仙阁之三哲嗣印棠案,患者一派寒凉之象,张锡纯舍症从脉,开大剂白虎汤方。面对当地医生的疑问,张锡纯从容应答,不卑不亢。患者及其家属被张锡纯精湛医术与良好态度折服,完全遵照医嘱,2天内服石膏斤余,患者遂痊愈。此案之中,张锡纯体现了良好的医患关系。这就是燕赵医学人文思想中谦虚礼让的人际关系的真实体现。

4.4 创建和谐的医疗机构文化氛围 医院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医疗工作者的诊治行为和态度,是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是提高医疗工作者技能素质,提升医院文化软实力的基础[9]。以燕赵文化为内涵的燕赵医家医学人文思想,在历史过程中对历代医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影响深远而持久,直至当代燕赵地区的医疗机构仍然留有燕赵文化的印记。

燕赵医家在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勇于补偏救弊的革新精神、守正创新的传承精神、仁爱济世的奉献精神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传统。在历代医家的努力之下,燕赵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一直蓬勃发展,现代医疗机构中,坚守与发展这些优良传统,不断颂扬历代燕赵医家赤诚的奉献精神,力求将这些优良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使得新时代燕赵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不断绽放出新的活力。

5 小结

燕赵医学内涵丰富,流派众多,其中蕴含的医学人文思想十分深邃。本文在讨论燕赵医家范畴的基础上,对其医学人文思想进行了梳理。燕赵医家在一生行医治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扬了补偏救弊的革新精神、薪火相传的授业之道、赤诚救世的奉献精神,并保持着与同道之间谦虚礼让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医学人文思想在今时今日仍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辉,传承发展燕赵医家医学人文思想,能够更好地实现燕赵医学理论、实践与医学人文思想的融合传承,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医疗机构中打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刘完素张锡纯燕赵
金元四大家对肝病诊疗的学术思想浅析
张锡纯的大气下陷理论
严谨治学勇闯新路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高尚先生”刘完素
刘完素“玄府学说”与中医眼科的关系
浅谈张锡纯治疗喘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