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的应用
2023-01-09朱梦婷
朱梦婷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南通 226100)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中职信息技术课中,教师不能将重点单纯放在知识和技能传授上,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达到该目的,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优化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研究案例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了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1.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价值
1.1 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是新课标中多次强调的两项能力,如何培养这两项能力就是教师要完成的任务与达到的目标。案例教学法主张从个例入手,确定本质特征,然后再拓展在一般情况,在归类后得到结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其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自主探索,通过分析和判断等过程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1.2 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无论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还是今后的工作与发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时,往往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班级讨论等课堂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尝试与他人交流沟通、互相配合,逐渐形成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信息素养
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就是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素养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要培养信息素养需要长期坚持,它不是单一的知识或技巧,而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能的融合,所以偶尔随性为之的训练很难起到作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学生为了解决问题需要不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而在此过程中其信息素养可以得到不间断的培养,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4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与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当中的主要内容,老师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从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对技术的使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有更加真实的学习感受,清晰的认知到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当中的复杂多变,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完成知识内化,同时借由对具体教学案例的思考和分析,能够给予学生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模仿当中完成学习,在总结当中进行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情境
学生所处于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其学习情境也各有不同。学习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首先,任务情境。任务情境要求要具备一定的真实性,是以任务解决为目的目标的一种学习情境,所以老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加强自身的引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资源情境。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学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能够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处理以及分析的能力。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让学生走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更为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当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所以资源情境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为高效快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活动情境。活动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活动情境里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为活动情境提供了活动环境,比如几何画板等等,利用BBS、网络视频等等创设了教学活动的情景,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其学习的质量。第四,评价情境。信息技术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原本虚拟的环境变成了实践操作的场景,同时信息技术的反馈机制,也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评价的作用,在这一情境下其所有的评价模式会更加的智能,所以评价的功能也会更加丰富。
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策略
3.1 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案例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并不广泛,许多教师认为其效果并不显著,而且比较麻烦,不如直接举例子更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其实这并不是教学方法的原因,而是因为教师没有选好案例,如果案例本身就不典型,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学生很难通过分析案例找到一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合的案例,在能说明问题的基础上还要确保案例真实、完整,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其归纳一般规律。另外,案例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不能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论,最好能反映时代需求或社会现状,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其参与兴趣。另外,教师要经常更新案例,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血液,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专心投入课堂之中。
比如,讲解“制作flash”动画时,因为之前已经讲解了flash动画设计的绘图、编辑图形和补间动画三大基本功能,学生也已经尝试过用Flash软件绘制七巧板、设计遮罩层等操作,所以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案例中除了包括之前学过的种种操作技术外,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拓展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可以在社会热点中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作为案例,如“小黄车”事件,学生平时出行时经常会骑小黄车,但一些素质较差的人为了自己方便会直接撬锁,或者涂黑二维码,更有甚者将车子放到家中独占。教师可以将这件事用Flash软件制作成一个动画小故事,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运用了各种可供学生分析、研究和探讨的flash动画操作技能,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3.2 运用问题引导思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部分教师并未领会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实质,认为课堂中的举例环节就是在实施案例教学,将二者划为等号,这种观念就是错误的,只有将案例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才能让学生在分析、交流与探索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整堂课上留给学生自己的时间和发挥空间很少。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案例内容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使与他人观点不同,也要敢于争辩,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判断。教师在给予评价时要多肯定和鼓励学生,对于观点错误的学生也不要直接批评,最好是给予点拨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听一听正确观点,促使其意识到错误所在,自己主动改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比如,讲解“制作flash”动画时,教师在课堂上先向学生展示案例,动画中一个大妈撬了共享单车的锁并骑着去买菜,为了方便直接将单车骑回家,结果被上小学的孙女指责:“奶奶,老师说公共场所的东西是大家要分享的,不能自己带回家”,感到不好意思,又将单车放回了路边。教师让学生边看动画边思考:“这个视频中都用了哪些flash动画技术?具体运用在哪里?你知道如何操作吗?”学生纷纷回答有绘图、图形编辑、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遮罩动画等,但是有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够清晰,混淆了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教师可以告诉他人物说话的过程是动作补间动画,而大妈推车变成女孩推车是形状补间动画,让其思考二者的区别,总结各自的特点,从而分清这两个概念。
3.3 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所在。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碰撞,逐渐理清自己获取认知和信息后,才能完善知识结构,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时不仅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了解和学习其他人的优秀或创新观点,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进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充满热情地探索问题,而不是流于形式。当学生意见相左时,教师可以要求其进行一场小的辩论,让他们在与对方辩驳的过程中相互补充,完善自己原来的观点,最终确定解决方案。
比如,讲解“制作flash”动画时,待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后,教师将其分为了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如何制作案例中的flash动画”,即先采取什么操作,以什么样的顺序制作最快、最好,有哪些简便技巧等。各组随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小组达成了共识,有的却存在分歧,大家都无法互相说服。这时教师让意见不同的同学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原因,并鼓励其他与他们观点相同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教师肯定他们的创意,并指正其错误观点,告诉学生方案并不是唯一的,哪几种是可取的,在实际操作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水平选择适合的方案。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案例教学法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其未得到广泛普及,所以教师在应用时要遵循新课标的指导,不断总结经验与改进不足之处,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应用价值。具体而言,教师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案例;运用问题引导思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能力,通过顺利推进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自学能力与信息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