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协同发展

2023-01-09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循环一带一带一路

张 灏

(江苏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2008年出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世界各国经济极速下滑,呈现经济疲软衰退景况,引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政策走向分化,并出现了较强烈的反全球化思潮。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有助于中国与亚欧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增强了各国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也对冲了逆全球化带来的国际风险[1]。

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目标。大致思路为:国内大循环立足于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并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市场和资源,增加我国在新形势下的竞争新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可以拓展我国开放型经济增长空间,还能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带一路”区域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协同下,会产生新一轮的合作,其将提高我国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促进我国制造业更快更好发展,使我国对外经济稳步增长,还能提高亚太地区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互利共赢。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为了更好地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是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我国更好的发展,并以此来提升我国的竞争新优势[2]。因此,研究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合作形成的特点和优势来促进其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协同发展具有时代意义。

1 “一带一路”建设与“双循环”发展现状

1.1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理念,也是我国开展大国外交的重要举措,旨在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自倡议合作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也为我国的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中国政府已与多国政府、组织在多边贸易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缔结了一大批合作项目,包括283项务实成果,实现互利共赢。两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广泛建立了多双边务实合作机制。全面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改变了英、德、法、意等欧洲大国对中国的态度,特别是东欧许多国家领导人希望加强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与俄罗斯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与东盟对接互联互通,与蒙古对接“发展之路”,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加强了了我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3],以及之后建立的丝路基金,都对亚洲地区的许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还多渠道动员筹集其他各种资源、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方面,也推动了我国对这些地区投资力度的加大。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2.7%,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2.6%,展现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的广阔空间。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能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4],多渠道动员各种资源特别是私营部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各国中长期发展潜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有着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已向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我国提出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基础设施联通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铁路、公路、港口、能源基础设施、航空运输、通信设施等领域的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开发建设,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中蒙俄经济走廊使我国与东北亚地区经济交通呈现多样化发展。中欧班列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最大成果。2017年,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和俄罗斯七国铁路部门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至今,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4座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整个欧亚大陆,与沿线国家开展口岸通关协调合作,大大地提升了通关的便利性。在全球经济发展受疫情严重影响下,中亚班列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恢复、经济发展及稳定全球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将最大限度地提高后疫情时代中欧经贸往来频率。其他经济走廊的建设连接了我国的多个省份的建设并促使其相互间加强了合作[5]。

1.2 “双循环”发展现状

1.2.1 机制体系不完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后,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在相关制度体系方面仍存在以下不足:①缺少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沟通协商较为困难;②缺少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未能有效保证其实效;③缺少专门推进机构,政策时效性较差;④缺少具体可行的标准体系;⑤缺少形成合力的相关顶层设计;⑥缺少相关平台支撑。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联通国内国际市场引领新时代新发展格局。

1.2.2 国内经济发展的制约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国内大循环的发展。其主要包括:①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我国仍采用原有的以国际市场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难以适应并生存下去的。②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不足,传统制造业出口困难,去产能、去库存速度较慢;企业资金不足,中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③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分配体系不完善,中低收入人员过多,甚至还存在部分生活困难家庭;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潜能亟待迅速有效地激发;房贷、医疗支出占比过高,削弱了其他消费支出能力,加之我国中低收入人口比重较大,这些因素综合制约了国内经济发展,阻碍了国内大循环主导地位的形成。

1.2.3 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

首先,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目前,疫情的广泛蔓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服务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各国经济恢复增长的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疫情加剧了国家间的摩擦。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形成了一个经济共同体,基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实行了全面深度的开放,经济稳定增长,且国际地位有了较大提升。然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分化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反全球化措施,通过限制高端技术出口和中国产品进口等方式来遏制中国崛起,制约了中国的贸易发展。这些都增加了我国国际循环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样也加剧世界经济的低迷状况。

为此,我国需及时采取有效举措,才能走出当前发展中的困境,而“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协同发展,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6]。

2 “一带一路”与“双循环”协同发展策略

2.1 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优化“双循环”政策环境

“一带一路”协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要让“双循环”能更好地快速实施,需要有紧密相关的制度政策作依据和法律法规作保障,保证有法可行、有法可依。

国内要建设良性循环体系,充分发挥我国自造自销的大规模市场优势,补齐短板,提高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将我国东、中、西部多个省份连成一片,大幅增强各省发展的动力和吸引力,更好地促进这些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7]。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实施大国外交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标志。一带一路”优化了经济全球化的空间布局,推动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数字化贸易和投资,加强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铁路、公路、航运、管道、信息等硬件互联互通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硬联通”[8],破除由政策、规则、标准、制度等带来的瓶颈制约,加快促进与沿线国家的联通,建设互联互通多边合作机制,实现“软联通”。同时,要加强多边机制的对接,尤其是加强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扩大优化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合作空间[9]。

为了确保“双循环”各项工作能顺利有效地推进,需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快速扩大市场空间,加强沿线各国的有效联通,为各国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进而快速有效地构建符合沿线各国利益的新发展格局。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各国踊跃加入,同时,也能有力地鼓励并激发各国银行参与的积极性,最大力度地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展;与沿线国家建立多个合作平台,加快沿线各国之间更全面的合作,以实现最大化的互利共赢,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国际大循环这一体系中。以此来不断构建完善更加精准有效的制度体系。

此外,要加强和巩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顶层设计作用,拓展和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的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以及务实成果。此次高峰论坛中,习近平总书记同与会其他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围绕“推进互联互通、挖掘增长新动力”“加强政策对接”“落实联合国2030年议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强化了相关合作机制,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问题上达成了广泛共识。这些将会成为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国际间合作的指南针,也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2 把握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经济话语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科技带来的互联互通更是助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数字科技方面快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活力。凭借数字科技,尤其是金融科技方面的积极发力,我国经济超速发展,并拓展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化革命的中坚力量,提升了我国在数字化经济方面的话语权[10]。

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已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内省份和国家地区得到体现,其将更全面且深入地推动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和影响力的提升,进而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建立对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的完备的专业数据库,储存各个环节完整且具体的市场信息,使各国能够精准掌握各个产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情况,从而科学降低或避免瞬息万变的市场带来的风险。

数字化科技要求互联网保持自由开放状态,完全公开透明,这使得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保护、知识产权等的归属问题变得尤为重要,需要制定一套共同遵守的标准和规则。为此,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数据和信息跨境传输、个人数据保护、数字服务等方面制定并出台了“美式模板”“欧式模板”式的监管规则和方法。我国要想保持电商产业发展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和地位所带来的话语权,就需要主动积极深入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数字贸易方面的合作,进而探索制定出一套反映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益和诉求的规则标准体系,为国际数字贸易治理做出贡献。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①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关于数字贸易(电子商务)议题的谈判,学习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制定出台的规则模板,并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数字贸易规则对话,了解掌握世界数字贸易规则的基本原则;②以“一带一路”建设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为基础,探索制定有关跨境电商全口径统计、税收、贸易便利化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规则与制度,逐步构建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并能与之对接的区域性数字贸易规则体系;③加快数字化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数字化贸易的仲裁机制。

2.3 优化外部环境,互利互赢共同发展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反全球化政策和行为,大大阻滞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进程,要想减少或消除其造成的影响,可从以下5个方面采取措施:①拓展开放路径,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赢得其信任与支持,以提高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②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探讨建立应对西方反全球化的相关措施,加强各国市场的贸易交流,减少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加快建立高科技协同攻关的政策体制,加快联合攻关步伐,积极推动全球经贸治理体系的变革,提升我国在全球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解除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的垄断和卡制。③面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安全问题,沿线参与国要商议并建立起能够协调联动的行动机制和力量,并积极参与安全维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创造出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维护“一带一路”建设的利益。④加强公平公正互利互赢,优化市场环境,便利市场投资。加快一体化循环发展,减少或避免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⑤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和相互之间的贸易冲突,共同探讨建立应对体系,尽量减少或避免与其发生争端,不断优化“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外部环境。

2.4 联通经济走廊,贯通完善“双循环”

各经济走廊发展进程不同,使得各经济走廊贸易差距较大。为此,需快速有力地建设硬件设施和软件互联互通。如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我国已经形成外循环:东部地区是主要的水产品出口区域,山东、河南、四川等是我国蔬菜出口大省,山东、河南、陕西、广西、新疆、河北、四川等是我国水果种植、加工和出口大省区,由其分区域分别连接经济走廊,就可以联通经济走廊,贯通完善“双循环”[11]。比如,东北地区以辽宁为主带动黑龙江和吉林,连接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西部地区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四大区域。

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整体发展较落后,交通不发达,物流不畅通,且多数省份只是以农产品生产为主,缺乏相应的加工技术,经济效益较差。因此,基建和硬件设施建设是该地区最为重要且最为迫切的进程。一旦交通畅达了,物流效率自然提升,这些省份的农产品就能够快速、便捷地进入各区域市场,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提高生产收益,进而改善该地区的生产设施,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完善国内产业链,最终实现产品增值[12]。

3 总结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人文交流和平衡利益等方面都实现了共赢互利,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我国来说,其引领我国经济大发展,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并将一路伴随我国新一轮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当前全球复杂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未来中长期内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一带一路”建设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动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应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协同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双循环一带一带一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