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研究

2023-01-09卜晶晶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阿文化交流阿拉伯

卜晶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00)

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寻求多方合作和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双方开展各领域合作的民意基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经济和政治局势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将其落实到工作各个方面,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前进方向,深化“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交流,构建更加紧密的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

1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阿文化交流的现状及机遇

1.1 中阿文化交流现状

阿拉伯国家共包括22个国家,“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有13个,地跨亚非,疆域辽阔,历史人文资源丰厚。中阿人民的友好关系可追溯到2 000多年前,世界闻名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中阿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如今,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共推“一带一路”建设将使双方在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内实现互知互帮互助。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文化交流的层次、传播的深度上得到不断拓展,交流成果丰硕,惠及双方,突出体现在官方与民间交流、学术教育合作、中阿典籍互译和旅游合作4个方面。

1.1.1 官方与民间交流现状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深化民间交流成为我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诸如“中阿青年友好大使项目”等活动相继举办。不仅如此,黎巴嫩大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和机构还联合主办了“翻译与中阿人文交流”国际研讨会。以民间交流作为突破口,形成了官民并进的局面,有力推动了双方的文化沟通,建立起了双方民众的信任,拓宽了交流渠道。

1.1.2 学术教育合作现状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有近50所高等和民办院校开设了阿拉伯语专业及与阿拉伯国家文化相关的辅修课程,在校师生已超过3 000人,且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根据孔子学院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阿拉伯国家的孔子学院数量增加至17所,孔子课堂的数量增加至4所。为深入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阿之间的文化交流,破除双方的语言障碍,2015年,中国外交部开展了“中阿翻译联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国际顶尖的翻译人才。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突尼斯迦太基大学就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联合主办了“中国—突尼斯创新创业联合学术研讨会”,促进了中突两国的文化交流。

1.1.3 中阿典籍互译现状

中阿典籍互译的实施不仅促进了中阿文化的交融,凸显两种文化的共性,更为中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起初,阿拉伯人主要对中国的菜谱、美术、中医养生、乐器、武术等传统文化感兴趣,而伴随着“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推进,多位中国优秀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中宣部于2014年批准立项的“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目前已开展中阿典籍互译100余项,我国的《红高粱家族》《许三观卖血记》《安魂》《解密》等经典著作在阿拉伯国家出版。同样,阿拉伯国家的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如《埃米尔之书》《阿拉伯女骑手日记》《日月穿梭》《日落绿洲》《吝人列传》等,也通过“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同爱好阿拉伯古典文学的中国读者见面。

1.1.4 旅游合作现状

旅游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对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提升中阿文化交流水平,发展双边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近一二十年间,国际政治局势瞬息万变,2010年后,多数阿拉伯国家一度处于“颜色革命”危机中,严重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制约中国公民前往阿拉伯地区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的宗教旅游文化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不足,且阿拉伯国家的游客也没有将中国作为旅游首选目的国,中阿游客对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也不够深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阿旅游业不断推陈出新,以各种方式和途径扩大双方在旅游领域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中阿旅游合作交流水平得以提升。截至2018年7月,中阿双方签署了10份旅游合作协定和谅解备忘录,中国游客可以更加便利地前往阿联酋等10个阿拉伯国家旅游。

1.2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阿文化交流带来的机遇

文化的交流是仅次于政治安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后推动国家间关系发展的第三推动力。长期以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多边合作中建立了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中阿双方的文化交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国家进行更深入的文化交流。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跨文化交流便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当前“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国不断升温,“中国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在这一大环境下,应重点打造一个更为包容、全面、和谐的文化交流圈。针对目前中阿之间学术文化交流集中在高等院校的现状,要扩大文化交流的层次,如为中小学提供更多文化交流的机会,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之间中小学的文化交流与互换,以更好地形成中阿之间的文化交流体系。

第二,抢抓时代机遇,扩大中阿文化产业贸易合作。历史上,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是中阿文明交流和友好往来的桥梁,也正是通过中阿文化贸易才得以实现。在中阿文明交流中,中国的丝绸和瓷器、阿拉伯国家的地毯和手工艺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阿文明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贸易。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国主要与欧美国家、日本等进行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与贸易,合作范围较窄,不利于中国文化更为有效地传播。当前,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阿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文化产业可抓住“一带一路”所提供的机遇,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内容及进程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实现双方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

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阿文化交流面临的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中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主题及指导理念,为双方深化包括文化交流在内的“一带一路”各领域合作注入新动力。然而,“一带一路”中阿文化交流的推进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2.1 文化本位主义与文化社会刻板印象

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一直存在文化本位主义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通过自身国家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来评价其他文化。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政体、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及旅游文化发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加大了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开展文化交流的难度。在政体上,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个阿拉伯国家实行共和制,7个阿拉伯国家实行君主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我国经济稳步向好,阿拉伯国家中除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人均收入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外,也门、苏丹等则属于欠发达国家;在资源禀赋上,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世界上矿产种类较为齐全的国家之一,部分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国际传统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而部分阿拉伯国家资源匮乏;在旅游文化发展上,我国是旅游大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埃及、迪拜、摩洛哥、约旦、突尼斯等阿拉伯国家同样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而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受政治局势的影响,虽拥有众多古迹和历史遗产,却无法发展旅游业。毫无疑问,这种差异性会使人们在了解、评判阿拉伯国家时做出不同的认知。

在文化交流中,有一个概念叫“文化社会刻板印象”,它指的是某一社会群体对某一现象的认知将第一印象作为评判标准。而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时代性与多元性的特征,同时阿拉伯国家众多,这些国家相互之间的文化认知迥异,多元化特征明显。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受到经验与生活习惯的影响,人们往往倾向于先定义后了解文化,这样的文化社会刻板认知不利于文化交流,不利于深入了解异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阻碍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2.2 沿线阿拉伯国家文化建设体系不健全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面临文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在文化设施完善方面,阿拉伯国家中能够进行文化交流传播的中国机构寥寥无几。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在海外一共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所孔子课堂,遍布88个国家,而22个阿拉伯国家中仅有21所,占全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总数的3.79%。同时,阿拉伯国家对在中国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视程度不高,文化交流机构数量也很少。在跨文化交流人才培育方面,中阿双方都缺乏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文化传播的高质量人才,汉语和阿拉伯语的学习难度大使得人才难以为继,特别是兼具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广阔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在中国开展的“青年汉学家研究计划”中,大部分学者来自欧美国家,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阿拉伯国家。文化设施的不健全及人才的缺失使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存在困难。

2.3 缺乏文化精准传播的意识和手段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阿拉伯地区加大了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创办力度,同时还建立起了海外中国文化交流中心,为中阿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使得中阿在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双方建立起了一定程度的文化信任,但仍缺乏成熟的文化精准传播机制。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人才培育、传统文化传播及文化产业开发领域的合作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可以互相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作为载体传播传统文化内涵,展现古丝绸之路文化友好合作历史。阿拉伯国家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差异因素,鉴于此,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必须要从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文化定位等方面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文化因素,增强文化交流的精准度和有效度。

2.4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虽然中国在多个领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展示了中国国家实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文化产业的转化能力与文化输出保证机制依然薄弱。从近几年中国与国外文化市场的对接中,可以发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存在一定的无序性,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使得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屡有发生。文化产业缺少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同时具有影响力和特色的文化产品还不够丰富。文化的交流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方面,然而中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法规政策还有待完善,给“一带一路”的推进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3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阿文化交流的途径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政治、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使得阿拉伯人民了解中国的意愿更加强烈。稳定的民众基础、正确的文化认知和深入的文化交流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的先决条件。为了更好地推动双方在文化交流层面的发展,应特别重视以下5个方面。

3.1 破除思维定式,寻找并发展共性文化

由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宗教、生活习惯与我国相差甚远,因此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避免由于不同文化价值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问题,避免以自身文化价值观作为标准来要求其他国家,同时应积极寻找并发展相互之间的共性文化。例如,可以通过中医文化来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古丝绸之路时期,中阿双方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医药领域,阿拉伯国家独有的乳香、没药、血竭等药物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中国的。与此同时,我国的炼丹术、本草等中药学也由贸易商人带到了阿拉伯国家,所以我国应当重视将中药学作为文化交流的突破口。中药学拥有一定的民意基础,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到阿拉伯国家民众的生活中,民众的接受度较高,在阿拉伯国家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医学文化的目的即治病救人,造福人民。这样的共性文化要求我们继续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增进与阿拉伯国家在医学领域的交流与沟通,互派医学人才进行交流,推动各国医学事业发展。

3.2 加大对沿线欠发达的阿拉伯国家基础设施的援助力度

只有阿拉伯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中阿之间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并通过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为此,首先可加强对经济欠发达的阿拉伯国家如也门、叙利亚、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物质援助。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发挥主导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民间提供支持,从而加强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其次,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人才交流,建立“一带一路”人才志愿团,通过优秀人才的输出帮助这些阿拉伯国家加快经济建设,同时将这些国家的优秀人才引入中国互相学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3.3 创新中阿人文交流机制

为保证“一带一路”建设的稳定开展,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应当制定更加长远、与时俱进的文化交流方案。其一,将旅游合作作为突破口,完善旅游合作机制。旅游是文化传播与沟通的重要媒介,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近年来迪拜在旅游业的转型阿拉伯文化产业对中国游客的吸引,我国可以通过旅游合作会议商议双方的旅游合作方案,建立特色的文化旅游方案,搭建旅游合作平台,从而便于双方的旅游合作交流。其二,注重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的完善。在这方面,应当建立起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开展专业的教育计划并给予资金支持,召开企业文化交流会议,促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贸交流合作。其三,我国应加大孔子学院的建设力度,召集更多高质量的汉语志愿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阿拉伯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为双方提供更多的公派留学机会,拓宽人才交流的渠道,推动双方出版业的发展,通过文化书籍来传播中阿文化。

3.4 充分利用双方留学生资源

双方的留学生资源是相互交流、传播文化的主要渠道,也是可以相互借助的主要文化传播资源。比如,中阿双方可在开设或即将开设对方国语言学专业,或者在具备留学生资源的各类院校设立跨文化交际等辅修课程,同时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搭建中阿学生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在满足一定条件后,中阿各个高校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文化调研方案,通过双方留学生的视角为我国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也可以采取多样的调查方式,比如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阿拉伯国家青年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及主要了解的方面,以此增进阿拉伯青年和中国青年彼此的了解,减少双方的文化误解。

3.5 建立健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首先,我国应尽快出台利于文化交流的政策方针,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形成鼓励创新机制,以此来鼓励国内外文化界人士进行文化创新。其次,应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管理机制,引导我国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重视文化产品质量,督促文化企业向阿拉伯国家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从而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无序的问题。最后,设立“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舆论管理机制,通过网络新媒体来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并扩大文化产品的影响力,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

4 结语

文化的交流是中阿双方寻求多方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双方开展各领域合作和深化双边关系的民意基础。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阿双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往来日趋密切,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在官方与民间交流、学术教育合作、中阿典籍互译和旅游合作4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与政治经济交流相比,中阿文化交流传播相对薄弱,存在文化本位主义与文化社会刻板印象、沿线阿拉伯国家文化建设体系不健全、缺乏文化传播的意识和手段、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健全等问题。未来应重视破除思维定式,寻找并发展共性文化,加大对沿线欠发达的阿拉伯国家基础设施的援助力度,创新中阿人文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双方留学生资源,加强青年交流,建立健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以此推动中阿文化交流的深层次发展。

注释:

①阿拉伯国家的孔子学院分布情况:沙特1所,黎巴嫩1所,约旦2所,巴勒斯坦1所,阿联酋2所,巴林1所,埃及2所,苏丹1所,摩洛哥3所,突尼斯1所,科摩罗1所,毛里塔尼亚1所。孔子课堂分布情况:埃及3所,突尼斯1所。

猜你喜欢

中阿文化交流阿拉伯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中阿关系
中阿再携手 硕果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