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新时代下的新海关工作
2023-01-09胡海波朱烨
文/胡海波朱烨
本文通过对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大方面阐述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新时代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得出了新时代下新海关所面临的新形式,科学认识了新时代下的新海关工作。
一、新时代的基本特征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特征,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大方面,全面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二、新时代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1.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进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过坎?风险确实有,但没有那么可怕。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2.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201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3.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简言之,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如,我们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三、新时代下新海关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模式趋向“换挡”,结构调整优化面临阵痛”,海关工作也必然随之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新时代下对海关工作的新要求,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认识新时代、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上赢得先机和主动。
1.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其根本目标是政府管理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挖掘市场潜力,激发社会活力,释放制度红利,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牵一发而动全身,海关职能转变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工作重点转变到如何创造良好外贸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更好发挥海关行政监管作用上来。
2.贸易便利化的新形势
贸易便利化是指国际贸易程序的简化和协调,也就是国际货物从卖方流动到买方并向另一方支付所需要的程序及相关信息流动的简化和标准化。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海关具有对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动植物检疫等职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贸易方式日趋多样,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
3.质量安全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三个转变”;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也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质量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内生动力。当前,检验检疫面临的质量安全形式愈发严峻:一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2005年孔雀石绿事件开始,十年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苏丹红红心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先后曝光,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造成极大伤害,更使群众对食品安全信心蒙上了一层阴影。二是产品质量期待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特别是对日用消费品质量安全的期待变高。三是国门生物安全形势不容乐观,2014年全国口岸共计截获各类有害生物4778种59.6万批次,同比分别增长5.2%和24.1%。
4.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检验检疫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已使我们彻底摆脱了手工处理业务的方式,极大提高了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但是,检验检疫部门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一是主干系统陈旧,检验检疫部门目前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CIQ2000系统)是2000年左右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是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出入境卫生检疫“三检合一”之后研发的第一个综合信息系统,一个沿用了13年的信息系统,虽几经优化升级,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造,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对外贸易形势的步伐。二是业务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为了更好地适应进出口贸易形势的变化和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检验检疫部门不断针对工作流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研发相适应的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弥补了检验检疫综合业务系统(CIQ2000系统)的不足,但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规范的指导,其在建设及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兼容、适用等问题。三是标准化建设无法形成合力,由于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各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只要求系统满足短期应用,极少考虑与其他系统的兼容和交互,使得系统架构五花八门,数据接口无法统一,信息难以共享。
5.外贸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新形势
基于市场需求涌现出了以跨境电子商务、全球维修和保税展示展销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所谓外贸新业态,是指基于互联网和IT技术,通过市场化的现代供应链平台和BPO(业务流程外包)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简称新业态平台),将商品制造与流通服务分离,由新业态平台集中处理流通服务过程。一是跨境电子商务。2014年,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进口共验放包裹411万件,金额已达10.1亿元,在传统进出口迈入“严冬”之际,跨境电子商务日渐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手段和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与实惠,也给检验检疫工作带来了挑战。二是全球维修业。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变化发展以及我国颁布和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全球维修产业正在逐步兴起。对全球维修产品的监管机制在入境检验、产品再制造等环节还存在着许多空白领域或监管盲区,如何创新检验监管模式,便利跨国企业将维修业务落户中国,如何完善检验检疫措施,填补新兴产业的监管盲区,需要检验检疫部门深入思考三是保税展示展销。保税商品展示展销,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保税港区仓储物流、分拨配送等功能优势,有效拓展服务贸易,还可减少流通中间环节的消耗,通过汇总纳税减轻资金占用,扩大利润空间。但是,各试点地方对保税模式政策的解读各不相同,检验检疫部门如何对新兴的贸易发展重点项目保税展示展销业务进行强有力的监管是横亘在新常态下检验检疫的一大挑战。C
引用出处
[1]王慧敏,2021:《完善我国跨境电商海关监管的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21年4期
[2]薛晓星,2011:《论海关工作方针的传承与发展》,《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年3期
[3]于广洲,2012:《在新起点上努力开创海关工作新局面》,《中国食品》2012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