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背景下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设计初探
2023-01-09何梅珺
何梅珺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 266100)
1 引言
随着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其覆盖面已不仅仅只局限于公园绿地。在“以人民为中心”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双重驱动下,道路景观作为线性绿地的代表已逐渐成为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1],而工业用地作为城市用地占比较大的用地类型之一(20%~30%)[2],其道路景观无疑将成为撬动整个区域“公园城市”建设的支点与发力点。
2 项目概要
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总规划面积12.13 km2,其中王台片区9.9 km2,是以承接转化新兴产业,培育区域新动能为主要产业功能的新型工业园区。环台东路、王台东路及王台南三路共同构成产业基地内部重要交通骨架。
3 设计理念
本项目设计以王台新旧动能产业转化战略的整体发展定位为建设背景,结合周边用地性质以及使用人群的需求,以“绿意联动,畅享新能”为思路,运用“贯连交通,绿动人游;开阖有致、交融互通”的具体策略,因地制宜地营造开阖有致、多维利用的道路景观空间。
3.1 贯连交通,绿动人游
项目在延续王台片区景观风格的基础上,通过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的设计,创造多层次稳定的植被生态群落,努力打造城市绿脉,带动区域沿线地块开发。
充分发挥道路绿化景观在滤尘、抗噪、吸收不良气体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道路景观以车行系统、人行系统贯穿全线,构成道路景观整体简洁、大气的景观风格,同时在细部设计方面,以人的尺度为设计原则,建立人性化的城市界面,提倡绿色出行,以促进各区组团的互动性,使区域气氛更加蓬勃。
3.2 开阖有致,交融互通
城市道路将路面空间、绿地空间和建筑界面联系成一个整体,景观设计利用线性空间的连续性和串联性暗示空间性质、景观特点的转换以及活动形式的改变,从而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王台东路、环台东路、王台南三路两侧均为工业用地,道路绿化主要起到防护绿地的作用,但也需兼顾周边企业工作人员及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设计利用行列式行道树种植方式形成整洁有致的车行体验界面,在路侧绿带中采用现代大曲线构图,巧妙处理绿带中的植物要素和地形要素,营造进退有序、开阖有致、曲折有度的绿化空间,为绿带景观注入活力。
4 具体设计
4.1 王台东路
王台东路南起王台南五路,北至环台南路,道路红线宽度24 m,长度约为1 535 m,为城市次干路,两侧规划为二类工业用地(M2)。道路红线宽度26 m,横断面布置形式为:3 m(人行道)+20 m(车行道,含非机动车道)+3 m(人行道)=26 m。结合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将其定位为产业服务轴线,打造简洁现代的道路景观。
4.1.1 行道树设计
为保证区域内行道树风格统一,王台东路选用法桐作为行道树,因人行道宽度限制,采用树池的设计形式,其上覆盖树池篦子,增加通行空间,整体打造爽朗大气的景观风格。法国梧桐树姿优美,春夏能形成林阴大道,同时秋季可形成金色大道,景观性与功能性皆能满足工业园区需求。
4.1.2 边坡绿化
边坡绿化是一种能有效防护裸露坡面的生态护坡方式,它与传统的工程护坡相结合,可有效实现坡面的生态植被恢复。王台东路两侧边坡填方段与挖方段均采用播种结缕草的绿化形式,营造自然野趣的景观效果。
4.2 王台南三路
王台南三路西起204 国道,东至环台东路,道路红线宽度36 m,两侧绿化带宽度20 m,长度约为2 230 m,为城市次干路,道路西端为一类工业用地(M1),其余两侧均为二类工业用地(M2)。道路横断面:10 m(绿化带)+2.5 m(人行道)+1.5 m(绿篱)+28 m(车行道含非机动车道)+1.5 m(绿篱)+2.5 m(人行道)+10 m(绿化带)=56 m。王台南三路景观定位为产业联系轴线,设计风格为开敞舒缓的道路景观。
4.2.1 行道树绿带设计
王台南三路选用胸径15 cm 法国桐为行道树,间距6 m种植,下层以60 m 为变化段栽植大叶黄杨、红叶石楠,外侧采用麦冬镶边,形成自然通透的绿带景观,打造“绿意萌动、彩叶缤纷”的景观效果。
4.2.2 路侧绿带设计
王台南三路周边以M2 工业用地为主,因此,路侧绿带采用防护型配置模式,以复层群落式种植为背景,前景为流畅的曲线草坪线,结合海绵措施,点缀观赏草和景石,形成乔木+地被的整体设计风格,营造简洁、大气的现代工业绿地景观。其中骨干树种选用丛生朴树、五角枫、楸、雪松等,中层选用紫薇、榆叶梅等开花乔灌木,下层以大叶黄杨、红叶石楠、二月兰、月季等构成前景地被线。
4.3 环台东路
环台东路南起王台南五路,北至环台南路以北160 m,长度约为1 670 m,为城市主干路,道路北端东侧为新产业用地(M0),南段两侧均为一类、二类工业用地(M1/M2)。道路横断面:20 m(路侧绿带)+3 m(人行道)+1.5 m(行道树绿带)+43 m(车行道含非机动车道及1.5 m 中分带护栏)+1.5 m(行道树绿带)+3 m(人行道)+20 m(路侧绿带)=85 m。环台东路景观定位为新产业展示轴线,是南北贯穿王台新动能产业园的重要景观大道,也是展示园区科技活力的形象窗口。
4.3.1 行道树绿带设计
环台东路选用胸径15 cm 法国桐为行道树,间距6 m 种植,下层以60 m 为变化段栽植金森女贞、红叶石楠,外侧采用麦冬镶边,强调区域道路的景观连续性,达到色彩变化多样、形式丰富的景观需求。
4.3.2 路侧绿带设计
环台东路规划为城市主干道,景观设计一方面考虑与道路周边环境的呼应,另一方面结合周边的地形、地貌,将道路、绿地、工业园区等连成系统,建成一条绿色生态的景观道路。考虑到道路两侧绿带较宽,本次于路侧绿带中增设2.5 m 宽园路,局部点缀景观节点与口袋公园,践行“公园城市”建设,强调通过景观设计将公共设施与绿地空间更好耦合,并且更加注重“人”的感受。小而美、小而精的路侧节点空间更显清幽,方寸之间,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构建起“精致、灵动、亲民”的工业园区道路美景。
4.4 海绵城市设计
在与“公园城市”建设多元共栖的理念下,海绵城市作为景观与各个专业协同合作的综合工程,不能为了海绵而海绵,一味追求海绵建设目标。本项目在道路景观提升改造中充分融入植草沟、下凹绿地、雨水花园、透水性铺装等海绵措施,以生态自然的低影响海绵设计来保证场地的功能性与生态性,构建起生态海绵+人工导入的“低冲击”工业园区海绵道路。
根据《青岛市黄岛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本项目道路位于管控分区,该单元属于中等强度开发区,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9%。
4.4.1 人行道透水铺装
本项目人行道采用透水性铺装材料,雨水经人行道透水性铺装材料下渗,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并削减一定的峰值流量及雨水净化作用。透水砖的透水系数k≥1×10-2cm/s,弯拉强度≥3.5 MPa,防滑指标BPN≥65。
人行道路面结构自上至下依次为:烧结透水砖5 cm;中砂找平层3 cm;级配碎石15 cm;路基重型击实,压实度达90%以上。路基回弹模量≥25 MPa。
4.4.2 雨水花园
环台东路路侧绿带宽度20 m,王台南三路路侧绿带宽度10 m,王台东路无路侧绿带。雨水花园结合绿化带宽度、管线设施等因素统一考虑,下凹深度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50~250 mm。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在绿地低洼处设置出流口,通过出流管将雨水缓慢排放至下游排水管渠或其他受纳体,并根据快进缓出的原则确定出流管管径,绿地排空时间宜为24 h。
本项目雨水花园中设计有溢流井,溢流井的做法如大样图所示,溢流井口配置截污筐,截污筐内垃圾应定期清理。
5 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设计的体会
5.1 空间功能,整体把握
工业园区道路景观应在空间关系及功能上整体把握,比对空间,以小现大。项目沿线是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的第一视窗,是园区交通骨架,更是区域形象的展示窗口,是其最有力、最精彩的概括[3]。设计时要宏观考虑道路沿线整体规划,塑造大尺度景观思路,通过段落式的绿化,大尺度大节奏地设计使各路段丰富统一。运用大体量的造景元素、色彩丰富的植物配置等造景手法,使沿线景观极具视觉冲击力与吸引力。精于体宜,着重在节点边界、材质、小品等细节之处构建体验空间,丰富场地内容。
5.2 适车宜人,多重体验
过去的工业园区景观主要以防护功能为主,当前“公园城市”的提出,使道路景观具有了新的意义,工业区道路景观设计也应顺应时代变化与人民需求,使有条件的道路景观转变为线性绿色活力空间。在沿线路侧绿带设置游步道,给企业工作人员及来访者提供可以放慢步伐或改变步伐的环境条件,结合周边环境设置可供游人休闲、游憩的节点空间,增强车行与慢行体验,营造出动静结合的空间序列,增加出行同步观景的实时体验。
5.3 植物搭配,生态交互
工业园区道路景观植物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植物群落特点,以植物季相色彩为主题重点打造交互式自然景观。为丰富四时景观,道路沿线可较多选择色叶树种,在原有绿化基底进行优化,下层增加花草甸与开花地被,形成草坪+缤纷花带的植物配置形式,上层点缀大乔木营造起伏林冠线,与工业园区背景交相呼应、若隐若现,真正形成“一路一景观、一路一特色、一年四季景不同”的交互式道路景观风貌。
6 结语
“公园城市”的不断发展,使道路景观具有了新的意义,怎样通过景观设计的塑造使有条件的道路景观转变为生态线性活力空间,成为风景园林行业的新课题。通过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道路景观设计,探究工业园区道路景观的升级途径,使它从具有生态防护、形象展示功能的工业园区道路,晋升为承担生态、休闲、人行、景观、智慧、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工业园区活力客厅。作者希望通过对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道路景观设计的探索,为工业园区道路景观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