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固山唐诗述论

2023-01-09胡可先

古典文学知识 2022年6期
关键词:北固山

胡可先

北固山是润州最著名的名胜之一,古往今来,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吟咏。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江南道》一《润州·丹徒县》:“北固山,在县北一里。下临长江,其势险固,因以为名。蔡谟、谢安作镇,并于山上作府库,储军实。宋高祖云:‘作镇作固,诚有其绪。然北望海口,实为壮观,以理而推,固宜为顾。’江今阔一十八里,春秋朔望有奔涛,魏文帝东征孙氏,临江叹曰:‘固天所以限南北也。’”对岸即扬州广陵,故北固山是南来北往之文人墨客最喜吟咏之地。南朝谢灵运就有《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是山水诗中的著名作品:

玉玺戒诚信,黄屋示崇高。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昔闻汾水游,今见尘外镳。鸣笳发春渚,税銮登山椒。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皋。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顾己枉维絷,抚志惭场苗。工拙各所宜,终以反林巢。曾是萦旧想,览物奏长谣。

这首诗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并不算上乘之作,因为是应诏诗,还有一定的应酬成分,同时诗中较多篇幅表现对于皇帝的歌颂,特别是六句和结尾六句都是如此。但“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皋。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六句,仍然是写景佳句。作者眺望着倒映在江中的北固山景,似乎是张开了如画般的组练;山下摆开筵席,欣赏着潮回大海的美景。远方的山岩掩映着丛生的兰花,将落的白日仿佛依靠着江岸旁边。低湿的原野上绿柳刚刚发芽,粉红的桃花在故苑中散漫地开放。这样对于北固山美景的赞赏,为后来润州诗特别是北固山的吟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 唐人对北固山的吟咏

唐代诗人吟咏北固山,较早者是初唐诗人宋之问。他所作《登北固山》诗云:“京镇周天险,东南作北关。埭横江曲路,戍入海中山。望越心初切,思秦鬓已斑。空怜上林雁,朝夕待春还。”这首诗是描写北固山的佳作。宋之问为考功员外郎,景龙三年(709)因为与太平公主牵连,被贬为越州长史,赴任途中经过润州北固山而作是诗。首联描写北固山位于京口的险要的形势,是东南的北面关口。颔联描写北固山方位的特点,作为重要的关镇,横于江曲;作为重要的戍营,入于海中。颈联描写作者的旅况,因为作者要为宦越州,故望越心切;但他到越州任职毕竟属于外放,故而思念秦中北返朝廷之情也日益加重,以至鬓发斑白。尾联寄情于上林雁,春去秋来,能够候时北还。因为是贬官途中,故而诗末表现出感伤情调,同时寄希望于北还升迁。上林是汉长安宫苑名,这里代指唐代长安,表现出对于北还长安的向往。

到了盛唐时期,张子容作了《九日陪润州邵使君登北固山》:“五马向西椒,重阳坐丽谯。徐州带绿水,楚国在青霄。张幕连江树,开筵接海潮。凌云词客语,回雪舞人娇。梅福惭仙吏,羊公赏下僚。新丰酒旧美,况是菊花朝。”按,诗中“邵使君”为邵昇,开元中润州刺史,唐代诗人。《宋高僧传》卷八《唐润州竹林寺昙璀传》:“正议大夫使持节润州刺史汝南郡(邵)昇,向风遐想,悦而久之,褒德尚贤,赞成厥美焉。”《嘉定赤城志》卷八《郡守》:“开元十三年,邵昇。”按,邵昇为唐代诗人,《全唐诗》卷六九有《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诗。张子容陪邵昇登北固山诗,作于重阳节,这里应该是江南的最好景色。首联写重阳登山,“五马”点明邵昇为润州太守。次联写北固绿水环绕,上入云霄,因润州南朝时侨治南徐州,故以“徐州”与“楚国”对举。三联写登上北固山所见之景,江边绿树绵延,如同张开帏幕,开筵眺望江水东接海潮。这句明显是化用谢灵运“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诗意。四联登北固山观赏歌舞之事,歌响凌云,舞姿轻盈。五联用梅福、羊祜之典,表明对邵昇的赞颂。尾联点明九日重登山赏菊,饮酒欢舞的快乐。

吴筠有《登北固山望海》诗:“此山镇京口,迥出沧海湄。跻览何所见,茫茫潮汐驰。云生蓬莱岛,日出扶桑枝。万里混一色,焉能分两仪。愿言策烟驾,缥缈寻安期。挥手谢人境,吾将从此辞。”吴筠是著名的道士诗人,他登上北固山望海,故有此作。前面四句写出北固山的总体形势。中间四句叙写作者望所见之景,“蓬莱岛”“扶桑枝”是作者望海时的想象。末尾四句叙写作者望海时对于仙境的向往,从而体现出道家崇仙的情怀。

到了中唐时期,李绅作了《却到金陵登北固亭》诗:“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沉。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北固亭是北固山上的亭阁,《嘉定镇江志》卷一二《楼》:“北固楼或名为亭,《舆地志》:北固山有亭屋五间,蔡谟以置军实。刘牢之败,为其子敬宣所焚。梁武帝改固为顾,有《登北顾楼》诗,则其名久矣。”李绅大和九年由越州刺史罢归洛阳,经过润州登上北固亭,而作是诗。首联描写北固山龙形江影、虎势山光的地理形势,颔联描写潮驱万里、日浮天堑的情景。颈联描写登亭所见,众峰横空,一柱中维,一柱为金山,为大江中悬礁孤岛,太阳照耀,呈现金色,故诗句以金山之“金”对众山之“碧”。尾联由观察江中行船引发自己济世之情。“济川”本于《尚书·说命上》:“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表明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窦常有《北固晚眺》:“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这是窦常于芒种时节经过北固所写的一首诗。首联点时点地,地点是“水国”,时间是“芒种”,这时因为梅雨天气,觉得风雨清凉。颔联描写露蚕开始结茧,洁白如花。露蚕指户外养蚕。颈联描写眺望山脚,石壁嵯峨,山势险固,东潮西去,绵延不断。“北来固”对“西去长”,对仗妥贴工稳,又嵌入“北固山”,堪称工对。尾联抒写江山依旧、物是人非之感,是说年年岁岁,登山者依旧,但人事的消亡就如流水一般,去而不返。

李涉有《登北固山亭》诗:“海绕重山江抱城,隋家宫苑此分明。居人不觉三吴恨,却笑关河又战争。”这首诗具有怀古的情味。诗人登上北固山亭,目睹海绕重山,江水抱城,想到了隋家宫苑,本来繁盛,而世代变换,终成遗址。三四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慨,说当地居人满足于当时的承平,而哂笑北方又发生了战争。实际上,北固山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也是硝烟弥漫,而当时的居人竟然忘记了北固山曾经战乱的历史这是从反面落笔,通过今昔的对比对社会危机提出一种警戒。

到了晚唐时期,高蟾有《秋日北固晚望二首》:“风含远思倏倏晚,日照高情的的秋。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泽国路岐当面苦,江城砧杵入心寒。不知白发谁医得,为问无情岁月看。”这两首都是登北固山抒情的诗作,第一首点明秋晚登临北固山,风含远思,日照高情,面对长流不断的江水,发出无语东流的惆怅之叹。第二首面对泽国路歧,前途难辨,江城砧忤,声入心寒,联想到自己年华老大,白发平添,对于无情岁月,只能发出无奈的感喟。这是晚唐诗人面对江河日下的社会所表现的无可奈何的心态。

罗隐作了《北固亭东望寄默师》诗:“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这首诗是唐僖宗中和年间罗隐在润州周宝幕中所作。罗隐登上北固山亭,想起友人默师,故而作诗寄赠。此前,罗隐也曾与默师同游北固山,而今罗隐独自再登北固亭。诗是登高寄慨之作,首联描写登上高亭,天已将晚,暮色苍茫,想起与默师同登亭阁的往事,不禁顿生感慨。颔联写景,描写北固山下,江水漫天,连绵群山,到此也近终结。一个“矜”字,一个“穷”字,就将自己的情怀融入了景色之中。颈联抒情,说自己虽然生病,但仍喜欢京口的名酒;年老体弱,害怕海门的江风。尾联叙说只有默师的言语才能够化解自己的老病之忧。末句“远公”是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世称远公。

二、 李德裕北固山游览唱和诗

李德裕有《晚下北固山喜松径成阴怅然怀古偶题临江亭》诗,全诗已残泐不全,陈尚君《全唐诗续拾》卷二九经过整理得出数句:“□□□□□,□□□□柳。□□□□□,□□□□久。□□□□□,□□□□阜。自有此山川,于今几太守?忆昔蔡与谢,兹焉屡回首。□□□□□,□□□□口。□□□□□,□□□□吼。□□□□□,□□□□后。□□□□□,□□□□朽。□□□□□,□□□□有。近世二千石,毕公宣化厚。丞相量纳川,平阳气冲斗。三贤若时雨,所至跻仁寿。凛凛君子风,余将千载友。(丞相谓陆兖公,尚书谓毕隆择,平阳谓齐詹事浣,三贤皆历此郡。)□□□□□,□□□□偶。□□□□□,□□□□绶。□□□□□,□□□□苟。□□□□□,□□□□酒。□□□□□,多景悬窗牖。□□□□□,□□□□负。班剑出妓堂。(郡城东南有谢公妓堂遗迹。)”这首诗是李德裕登北固山下山途中怀古之作,从所存的诗句,可以看到李德裕作为润州刺史的身份对于所领山川的爱恋以及对于前代贤明太守的追怀。尤其提出陆象先、毕构、齐浣三位刺史,都具有君子之风,李德裕愿意在千载而下仍与之为友。李德裕大和初为润州刺史时,刘禹锡为和州刺史,元稹为越州刺史,三人常有诗歌往来,相互唱和。李德裕写了这首游北固山诗后,元稹即作《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松径成阴怅然怀古偶题临江亭》,然仅存“自公镇南徐,三换营门柳”二句。刘禹锡有《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怀古偶题临江亭并浙东元相公所和依本韵》:“一辞温室树,几见武昌柳。荀谢年何少,韦平望已久。种松夹石道,纡组临沙阜。目览帝王州,心存股肱守。叶动惊彩翰,波澄见赪首。晋宋齐梁都,千山万江口。烟散隋宫出,涛来海门吼。风俗太伯余,衣冠永嘉后。江长天作限,山固壤无朽。自古称佳丽,非贤谁奄有。八元邦族盛,万石门风厚。天柱揭东溟,文星照北斗。高亭一骋望,举酒共为寿。因赋咏怀诗,远寄同心友。禁中晨夜直,江左东西偶。笔手握兵符,儒腰槃贵绶。颁条风有自,立事言无苟。农野闻让耕,军人不使酒。用材当构厦,知道宁窥牖。谁谓青云高,鹏飞终背负。”由刘禹锡的和作,可以看出李德裕的原诗也应该是一首长篇古诗。就用韵来看,李、元、刘三首诗又是三篇次韵诗,说明中晚唐时期,次韵诗在唱和诗中非常流行。

《舆地纪胜》卷七还记载了李德裕《游北固》残句还有:“南山寂历风飙发,半夜青崖吐明月。”写出北固山清风夜起,半夜清崖吐月的明丽景象。“地接三茅岭,江迎子胥涛。”前一句描写北固山所在之润州山的形势,后一句描写北固山所在之地水之特色。“水国逾千里,风帆过万艘。”描写登上北固山,鸟瞰千里水国、万船竞发壮阔形势。

张祜有《题润州李尚书北固新楼》诗:“蹑石攀云一径危,粉廊朱槛眺江湄。青山半在潮来处,碧海先看月满时。树色转烟城斗峻,水光浮草岸遥卑。西楼又起公羊意,坐对寒潮向渺弥。”这首诗作于大和元年(827)李德裕为检校礼部尚书、润州刺史、浙江西道观察使时。其时张祜在润州。诗的首联描写攀登北固山到达北固新楼,其楼粉廓朱槛,登楼可以凭眺江边景色。颔联描写登楼时所见山水之景,上句写山,潮水经过青山半腰,山与水相连;下句写水,潮水涨满,可以欣赏明月倒映。颈联描写登楼时所见草树之景,上句写树,树色烟云缭绕,环绕着陡峭的山城;下句写草,水光浮草,远望江岸逐渐平夷。尾联抒发所感,登北固新楼,想起了《公羊传》所载尊王攘夷的意趣,故而对着旷远不绝的流水,引发出深深的思考。《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曷为殊会吴?外吴也。曷为外也?《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这里的“吴”就是指润州、苏州一带。

三、 王湾《次北固山下》解读

王湾有《次北固山下》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这首诗是唐代流传至今的最有影响力的绝句之一。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下“王湾”条记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说明这首诗在当时被奉为楷式,具有极大的影响。《河岳英灵集》选录了这首诗,题作《江南意》。稍后于《河岳英灵集》的《国秀集》,在卷下也选录此诗,题作《次北固山下作》。《唐诗纪事》卷一五《王湾》条载此诗,正文题作《江南意》,小字注:“一作《次北固山下》。”王湾,洛阳人。先天元年(712)登进士第。开元初,为荥阳主簿。马怀素请其校正群籍,召学涉之士分部撰次,王湾名列选中。后又与陆绍伯等同校丽正院书。官终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与当时诗人綦毋潜等多有往还,又多有著述。

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作于其游吴之时。考王湾有《晚春诣苏州敬呈武员外》诗,有“苏台忆季常,飞棹历江乡。持此功曹掾,初离华省郎”语。武员外为武平一。据《唐才子传校笺》卷一《王湾传》考证,武平一于玄宗初即位时贬苏州功曹参军,王湾于先天元年登进士第,则其游江南及作《江南意》诗,当在进士登第后一二年内,因此后王湾即参预丽正殿修书,又任洛阳尉等职,无缘再至江南。《江南意》至为张说所赞赏,并手题于政事堂,当在张说居相位时,即开元九年(721)至十四年(726)之间。

这首诗的题目是“次北固山下”,“次”是停泊之意,说明王湾是赴苏州途中经过润州,故停泊于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人停泊所见,首先是“山”与“水”。“客路”“行舟”表明自己的客人身份,路过青山,行舟绿水。诗人停泊北固山下。仰视见山,俯视见水,开头即紧扣诗题。着“客”与“行”,表明自己是漂泊异乡,在烟波浩渺的长江之上,慢慢生出缕缕乡愁。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人停泊所见,其次是“岸”与“帆”。潮水涨平,两岸更显宽阔;顺风行船,一帆尤觉得高悬。这样的描写,气象恢弘,意境高远。“一帆”又突出其早,因海日初升,残夜未退,此时江上船只稀少,故而作者乘舟,正是一帆孤悬。上句描写平面江面之景,下句描写船帆上下之景,正好形成立体的对比。这一联侧重于空间的描写,是停泊北固所见到的最美景色。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即将消退,海日已经出现,江边的春色来得很早,甚至未到新年,已见春意。这一联侧重于时间的感受,是作者行旅时最深切的体验。这一感受是立体的,是动态的。因为作者在“海日”“残夜”“江春”“旧年”四个景物的捕捉中,又用了“生”“入”两个动词,使得时节的变换在交叉错位中,触动作者心灵的惊奇。同时,“王湾这首诗也是行役吴中时所作。这一联以宏大的气魄写出诗人从海日生于残夜、新春入于旧年的自然景象中领悟的哲理意味,意境更为深广,标志着五言律诗已彻底摆脱齐梁山水诗赋物象形、即景寓情的阶段,进入了盛唐。张说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的意义,并‘每示能文令为楷式’,便及时防止了开元前期齐梁清媚诗风流行,容易失于肤浅的潜在危机,并为近体山水诗指出了艺术升华的途径”(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这里表现的是时序的交错,由时序的交错触发客人行色匆匆的感慨,故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末两句的乡愁。这一联写得太过优美,不仅张说赞叹,晚唐郑谷《卷末偶题三首》其一也称:“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三引黄庭坚云:“唐诗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置早意于残晚中。”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都是说王湾的这首诗为自然形成的千古佳制,其境界非人力所能达到。也说明盛唐诗歌,兴象玲珑,无迹可求。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由写景转入抒情。作者是洛阳人,行旅途中,离家乡越来越远,思乡之情愈来愈切,故迸发出最后两句的设问。时值新春,无法归乡,只能寄情于北归的大雁,将自己的消息带到遥远的洛阳家乡。诗以思乡结束,又照应首句的“客路”,前后呼应,全篇一体。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的早期记载颇有异文。第一处异文是诗的开头两句,《河岳英集集》卷下录作“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国秀集》卷下作“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后来的《唐诗纪事》卷一五也作“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或以为《唐诗纪事》是后人所改,实际上我们参照《国秀集》成书距《河阳英灵集》不远,则后人所改之说并不成立。刘学锴先生对于这首诗异文说法,我觉得比较允当:“这两种歧异很大的版本文字,其实均出于诗人之手,即其中一种是初稿本,另一种是修改后的定稿。从文字的工拙情况看,《河岳英灵集》所载的《江南意》应是初稿,而《国秀集》所收的《次北固山下作》应是修改后的定稿。……两种版本的文字反映的都是诗人所历所感的实际情况。”(刘学锴《唐诗选注评鉴》,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盖王湾当时,此诗流传即有所差异。然就诗歌的意境分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要优于“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盖后者稍显刻露而缺乏蕴藉之致。第二处异文是“潮平两岸阔”,《河岳英灵集》录作“潮平两崖失”,经常观察潮水涨落情况,我们就知道在江水满潮的时候,江面显得更加宽阔,甚至远处看不到江边,故而“两岸阔”与“两岸失”都适合于诗中的景物描写。第三处异文是末二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河岳英灵集》作“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而《国秀集》和《唐诗纪事》都作“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从诗的起承转合、前后照应,以及情感表达方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都应该胜出一筹。

猜你喜欢

北固山
次北固山下
文化广角
北固山前三面水
潮打空城寂寞回
登北固楼,拾儿时旧梦
《三国演义》与镇江
四季都爱北固山
棠梨花开北固山
我爱北固山
玩命北固山